北川老縣城萬人祭遇難者 現場幾乎悄無聲息(圖)

2020-12-04 搜狐網
在北川中學的廢墟上,前來拜祭的人獻上了鮮花 圖/《成都晚報》

  北川老縣城萬人今祭遇難者

  祭奠現場幾乎悄無聲息

  「夾縫男孩」廖波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稱再見故鄉感覺很煎熬

  本報訊(記者武青)香蠟點點,白菊瓣瓣。今日上午,北川舉行公祭儀式,悼念"5·12"地震遇難者。近萬名北川人回到故土,祭奠在汶川大地震中罹難的親友。

  今日正值清明,連續數日陰霾的天空終於放晴。清晨7時許天色剛露白,北川老縣城中就陸續出現前往弔唁的人們。

  從擂鼓鎮居住區、綿陽市區的永興板房區甚至更遠的地方來到這裡的北川人,手捧著鮮花前來,臉上掛著憂傷神色。

點燃冥紙,插上香燭,人們或默默肅立,或低頭啜泣,久久不願離去。

  一塊刻著"2008.5.12 14:28"的紀念碑前,輕飄著寫有"沉痛悼念5·12地震遇難同胞"的白色橫幅,人們路過碑前多會駐足、靜默。

  北川縣公安局工作人員介紹,昨日入城拜祭遇難者的家屬達2萬人之多。從今天上午的人流情況來看,今日拜祭總人數很有可能超過昨天。

  北川老縣城4月1日起解除封禁,這是從2008年5月20日以來,一直處於封鎖狀態的北川縣城廢墟第三次開禁。

  祭奠·現場

  老縣城像是被按下了"靜音"

  "老縣城像是被按下了靜音開關。"今天上午10點,《成都商報》的記者來到了祭奠現場,看到近萬人的現場幾乎沒有聲音,這名記者如此形容。

  據在現場的記者描述,大人拉著孩子,青年扶著老人,都如同一尊尊行走著的雕塑,悄無聲息。

  跪在香燭前的母親仿佛在說著什麼,但只有走近身旁才能若有若無聽到。原來,她在跟已走的孩子說悄悄話呢,猶如將出生嬰孩抱在懷中的愛的低語。

  一位身著羌族服裝的男子人高馬大,但當有人詢問過往,他立刻別過頭走向遠處的柵欄,雙手埋面靜靜抽泣。

  廢墟大多圈在警戒線的裡面,一名女孩想到妹妹遇難的居民樓牆磚上放一個機器貓的毛絨玩具,眨著淚眼看著身邊的警衛。

  當警衛不忍地點頭默許後,她踮著腳步飛快跑到廢墟邊,把自己的禮物輕輕放上。

  還有許多人,都無法接近親友遇難的具體地點。他們就站在河邊、橋旁,拿著絹帕,靜靜拭去眼角的淚。

  祭奠·人物

  夾縫男孩:再見故鄉感覺很煎熬

  斷壁殘垣的夾縫中,一個被石塊壓住整個下半身的男孩,疲憊地仰望著天空--"夾縫男孩"廖波,如今也已坐著輪椅回鄉拜祭,來到曾經就讀的北川中學。

  今晨記者電話採訪了廖波。

  《法制晚報》(以下簡稱"FW"):今天你打算到北川拜祭嗎?

  廖波(以下簡稱"廖"):我4月2日去過了。我心裡像是在躲避今日,今天人太多了,我會觸景生情。

  FW:聽起來感覺你最近心情不太好。

  廖:嗯。臨近這個日子,真的感覺很煎熬。2號回來,再見故鄉的那種感覺一直在,今天上午一起來腦子裡還都是那些畫面。

  FW:是什麼樣的畫面呢?

  廖:那天我一直靜靜地坐著、看著。想起的都是美好的日子,沒有地震時候的事。我還是不能接受已經發生的事,還是不行。

  FW:這次回四川,除了拜祭和複查身體,還做了些什麼呢?

  廖:去找以前在北川中學的老同學玩。他們都在上課,我也跟他們去上課。

  FW:上課時也不能跟他們盡情交流,為什麼不選擇做其他事呢?

  廖:我想和他們在一起。

  背景新聞

  北川開放老縣城祭亡靈

  4月1日—4日,北川老縣城向當地人有限開禁。這是從去年5月20日以來,一直處於封鎖狀態的北川縣城廢墟第三次開禁。

  此前在去年6月22日和8月19日,北川老縣城因居民搬家和地震百日祭開放過。

  由於地震廢墟中仍掩埋著部分遇難者遺體,在本次開城祭奠之前,工作人員對廢墟再次進行噴灑消毒。當地居民可以憑身份證進入縣城進行祭奠活動。

  資料顯示,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縣有15658人遇難,4736人失蹤,遇難和失蹤人數達全縣總人口的2/3。

  本版文/記者武青

(責任編輯:廖恆)

相關焦點

  • 震後的北川舊城這十年每天白天人來人往,卻依然安靜
    2008年5月12日之後,北川成了無數人心底的痛。北川舊城,自地震以後,因防疫和堰塞湖洩洪短暫封城之後,來這裡的人從來沒有中斷過。守城的工作人員、失去親人的北川人、外來參觀弔唁遊客。少則幾百人,多則成千上萬人。
  • 汶川地震十周年 數萬人進入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祭奠
    從早上6點開始,北川人及各地前來的參觀者湧向北川老縣城。對於北川人來說,因為那裡有他們牽掛的親人,長眠在那裡。為防止大堵車,警察將車從縣城兩側分流,一側停於任家坪,另一側止於沙壩的老縣城門外。他們回憶當年的情形,相互述說這十年的經歷,尋找親人遇難的位置,感慨活著真好。不少群眾還帶來了香燭,給天堂的親人送去祝福。數不清的人群給大地震集體公墓敬獻鮮花。
  • 【汶川地震10周年】重走北川老縣城遺址 當年的逃生床單還系在窗上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2008年5月12日,汶川、北川等地發生芮氏8.0級特大地震,近2萬人在北川老縣城遇難。
  • 總編輯看四川:北川老縣城遺址讓人們在緬懷中獲得力量
    全國都市媒體總編輯們在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默哀。來自全國各地的都市媒體總編輯們站在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的時候,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很多人眼噙淚水,參加了公祭活動,緬懷地震中的遇難同胞。全國都市媒體總編輯們參觀北川老縣城。一路走一路看,南方都市報編委劉麗君說,自己特別感慨。「在自然災害面前多麼的無助。親眼看到了老縣城的遺址後,人更應該學會敬畏自然,珍惜當下,守護好自己的親人孩子。」
  • 暴雨致北川22鄉鎮逾7萬人受災 老縣城暫停對外開放
    ,此次極端天氣共造成北川全縣22個鄉鎮(其中陳家壩鎮、曲山鎮為重災鄉鎮)不同程度受災,受災人口7.07萬人。「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過境道路漫水,暫停對外開放。
  • 北川開城祭奠直擊:不渲染悲情 傳遞活著的價值
    四川日報記者 尹鋼 攝  震後第一個清明,北川老縣城開禁,當地群眾回城祭奠親人。濛濛細雨中,「望鄉臺」上的鮮花寄託著人們的哀思。學生家長在北川中學祭祀。這是悼念遇難者最好的方式。傷口總會慢慢癒合,永存的是人間真情與相互關愛和幫助。  逝者已去,生者堅強。真心希望地震災區群眾化解悲傷,增強信心,不屈不撓,堅強地重新站起來,重建美好新家園。  相信,明天一定更美好。 ——編者的話   ●震後的第一個清明節,北川老縣城向遇難者的家屬開放,時間是4月1日至4月4日每天早上7點至晚上7點。
  • 暴雨造成北川老縣城部分遺址被淹 全縣7000多人受災
    9月12日晚至13日,北川普降大到暴雨。在北川老縣城,由於持續的強降雨,湔江河水水位上漲,水流湍急洶湧,每秒流量超過了1160立方,是今年最大的洪峰,部分地震遺址不同程度被淹。北川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加強了對雨情、水情的監測研判。
  • 假如時光倒流,我再也不想做那個悄無聲息崩潰的成年人
    我再也不想做那個悄無聲息崩潰的成年人我特別不喜歡崩潰這個詞,因為這個詞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心痛。我也相信這世上的很多人都會經歷過崩潰的瞬間,比如說,不堪入目的高考成績,屢戰屢敗的求職經歷,努力過後上司的批評和羞辱,父母對自己愛情的阻攔,破碎的婚姻,以及等等。
  •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最近悄無聲息了,是失敗了嗎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最近悄無聲息了,是失敗了嗎?曾幾何時,潘建偉和量子通信這兩個名字,成了中國的一張名片,如今,談潘建偉和量子通信的人越來越少,這是怎麼回事呢?1,科研需要寂寞。其實,所謂的科學研究,絕不可能一直在聚光燈之下。我在高中時曾被一位同學告誡——在穿越時空時,要耐得住寂寞。
  • 駕尋川西(2)探訪北川地震遺址
    說起2008年的那場地震,大家印象深刻的更多是汶川,而北川縣、映秀鎮同樣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汶川採取原址重建,唯獨保留下來的是那座時間永遠停留在14:28分的鐘,而北川則更好地保留著老縣城震後遺址。作為藍天救援隊成員,2018年也曾參加過國家應急管理部組織的地震救援培訓,現場模擬的各種災後場景、傾斜的樓房,狹小的震後救援空間讓我印象深刻。此次川西遊記拍攝,毫不猶豫地把北川地震遺址作為一站,或參觀、或感受,或回憶、或警示,也希望看到這一樁樁一幕幕之後,能在你心中激起漣漪。
  • 2億建新北川中學,可抗八級地震,美麗北川新城已難覓地震傷痕
    「512」汶川特大地震給北川以毀滅性打擊,北川縣城老城區80%的房屋、新城區60%的房屋倒塌。3年後,在距離老縣城23公裡的安昌河畔,一座新城拔地而起。10年後,時值初夏季節,空中俯瞰新北川縣城,依山傍水,綠意盎然。
  • 中韓兩國人造太陽技術相繼突破,美國為何悄無聲息?美國差在哪?
    中韓兩國人造太陽技術相繼突破,美國為何悄無聲息?美國差在哪?今天要跟大家聊的一項科技是可控核聚變技術,俗稱為人造太陽技術。眾所周知,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因此所有國家都在尋找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美國一直在幾乎所有主要科技領域排名都是第一,但就「人造太陽」而言,中國無疑是優越的。這個領域就連韓國的實力都比美國更強一些。
  • Never give up to love you從濃烈變得悄無聲息,我從未放棄過愛你
    從濃烈變得悄無聲息,我從未放棄過愛你。
  • 「交通」悄無聲息,在建中的14號線成功穿越7、10號線
    如今的上海地鐵縱橫交錯、密如蛛網,在700多公裡的既有運營網絡裡再建任何新線,都不得不涉及大量穿越施工,難度複雜度越來越高,但要求從未改變:必須確保安全可靠、悄無聲息一次成功。據統計,近兩年來,在建的上海地鐵累計穿越正在運營中的線路共計41次,而每一次都必須萬無一失。而此次14號線的兩臺盾構順利穿越7號線和10號線隧道,獲得了成功,著實不易。
  • 5.12地震十年過去了,重災區北川作為地震遺址,已成為了旅遊景區
    十年過去了,當初的重災區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如今的現狀如何呢?小編帶大家一起看一看吧!北川老縣城作為地震遺址被保留了下來,目前是全世界唯一整體原址原貌保護的規模最宏大、破壞類型最全面、次生災害最典型的地震災難遺址區,分為老城區、新城區和沙壩地震斷層三個部分,總保護面積1.2平方公裡。
  • 愛情的溫度,我從未放棄過愛你,只是從濃烈變得悄無聲息
    愛情的溫度,我從未放棄過愛你,只是從濃烈變得悄無聲息1:水再渾濁,只要長久沉澱,依然會分外清澄;人再愚鈍,只要足夠努力,一樣能改寫命運。
  • 我從未放棄過愛你,只是從濃烈變得悄無聲息
    我從未放棄過愛你,只是從濃烈變的悄無聲息end:配圖:網絡/侵權刪本文由W晚安W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 汶川十年| 海報集團特派記者專訪北川「生死鴛鴦」
    2018年5月6日下午,唐雄再次回到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望著十年前自己被困的地方——嚴重傾斜且裂痕斑駁的原北川縣中醫院大樓,佇立許久後,他緩緩地向記者說。  唐雄來到北川老縣城遺址,向記者介紹十年前5.12汶川地震發生時自己被海南救援隊救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