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川中學的廢墟上,前來拜祭的人獻上了鮮花 圖/《成都晚報》 |
北川老縣城萬人今祭遇難者
祭奠現場幾乎悄無聲息
「夾縫男孩」廖波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稱再見故鄉感覺很煎熬
本報訊(記者武青)香蠟點點,白菊瓣瓣。今日上午,北川舉行公祭儀式,悼念"5·12"地震遇難者。近萬名北川人回到故土,祭奠在汶川大地震中罹難的親友。
今日正值清明,連續數日陰霾的天空終於放晴。清晨7時許天色剛露白,北川老縣城中就陸續出現前往弔唁的人們。
從擂鼓鎮居住區、綿陽市區的永興板房區甚至更遠的地方來到這裡的北川人,手捧著鮮花前來,臉上掛著憂傷神色。
點燃冥紙,插上香燭,人們或默默肅立,或低頭啜泣,久久不願離去。
一塊刻著"2008.5.12 14:28"的紀念碑前,輕飄著寫有"沉痛悼念5·12地震遇難同胞"的白色橫幅,人們路過碑前多會駐足、靜默。
北川縣公安局工作人員介紹,昨日入城拜祭遇難者的家屬達2萬人之多。從今天上午的人流情況來看,今日拜祭總人數很有可能超過昨天。
北川老縣城4月1日起解除封禁,這是從2008年5月20日以來,一直處於封鎖狀態的北川縣城廢墟第三次開禁。
祭奠·現場
老縣城像是被按下了"靜音"
"老縣城像是被按下了靜音開關。"今天上午10點,《成都商報》的記者來到了祭奠現場,看到近萬人的現場幾乎沒有聲音,這名記者如此形容。
據在現場的記者描述,大人拉著孩子,青年扶著老人,都如同一尊尊行走著的雕塑,悄無聲息。
跪在香燭前的母親仿佛在說著什麼,但只有走近身旁才能若有若無聽到。原來,她在跟已走的孩子說悄悄話呢,猶如將出生嬰孩抱在懷中的愛的低語。
一位身著羌族服裝的男子人高馬大,但當有人詢問過往,他立刻別過頭走向遠處的柵欄,雙手埋面靜靜抽泣。
廢墟大多圈在警戒線的裡面,一名女孩想到妹妹遇難的居民樓牆磚上放一個機器貓的毛絨玩具,眨著淚眼看著身邊的警衛。
當警衛不忍地點頭默許後,她踮著腳步飛快跑到廢墟邊,把自己的禮物輕輕放上。
還有許多人,都無法接近親友遇難的具體地點。他們就站在河邊、橋旁,拿著絹帕,靜靜拭去眼角的淚。
祭奠·人物
夾縫男孩:再見故鄉感覺很煎熬
斷壁殘垣的夾縫中,一個被石塊壓住整個下半身的男孩,疲憊地仰望著天空--"夾縫男孩"廖波,如今也已坐著輪椅回鄉拜祭,來到曾經就讀的北川中學。
今晨記者電話採訪了廖波。
《法制晚報》(以下簡稱"FW"):今天你打算到北川拜祭嗎?
廖波(以下簡稱"廖"):我4月2日去過了。我心裡像是在躲避今日,今天人太多了,我會觸景生情。
FW:聽起來感覺你最近心情不太好。
廖:嗯。臨近這個日子,真的感覺很煎熬。2號回來,再見故鄉的那種感覺一直在,今天上午一起來腦子裡還都是那些畫面。
FW:是什麼樣的畫面呢?
廖:那天我一直靜靜地坐著、看著。想起的都是美好的日子,沒有地震時候的事。我還是不能接受已經發生的事,還是不行。
FW:這次回四川,除了拜祭和複查身體,還做了些什麼呢?
廖:去找以前在北川中學的老同學玩。他們都在上課,我也跟他們去上課。
FW:上課時也不能跟他們盡情交流,為什麼不選擇做其他事呢?
廖:我想和他們在一起。
背景新聞
北川開放老縣城祭亡靈
4月1日—4日,北川老縣城向當地人有限開禁。這是從去年5月20日以來,一直處於封鎖狀態的北川縣城廢墟第三次開禁。
此前在去年6月22日和8月19日,北川老縣城因居民搬家和地震百日祭開放過。
由於地震廢墟中仍掩埋著部分遇難者遺體,在本次開城祭奠之前,工作人員對廢墟再次進行噴灑消毒。當地居民可以憑身份證進入縣城進行祭奠活動。
資料顯示,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縣有15658人遇難,4736人失蹤,遇難和失蹤人數達全縣總人口的2/3。
本版文/記者武青
(責任編輯:廖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