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開城祭奠直擊:不渲染悲情 傳遞活著的價值

2020-12-02 央視網
專題:四川汶川大地震

  北川縣民政局幹部王洪發(右)、北川人武部駕駛員母建川這兩位在抗震救災、重建家園中堅強的男人,眼含熱淚緊緊擁抱在一起,祭奠各自的遇難親人。 四川日報記者 尹鋼 攝

  震後第一個清明,北川老縣城開禁,當地群眾回城祭奠親人。濛濛細雨中,「望鄉臺」上的鮮花寄託著人們的哀思。

北川群眾在「5·12地震紀念碑」前獻花。

學生家長在北川中學祭祀。

  活下來的價值,就是讓那倒下的城市重新站起來——

  清明時節,地震災區的生還者紛紛前去災難地,祭奠、追思遇難的親友。「倖存下來了,就要好好活下去。」這是悼念遇難者最好的方式。傷口總會慢慢癒合,永存的是人間真情與相互關愛和幫助。

  逝者已去,生者堅強。真心希望地震災區群眾化解悲傷,增強信心,不屈不撓,堅強地重新站起來,重建美好新家園。

  相信,明天一定更美好。 ——編者的話

  ●震後的第一個清明節,北川老縣城向遇難者的家屬開放,時間是4月1日至4月4日每天早上7點至晚上7點。

  ●值此時刻,本報記者專程赴北川舊城採訪,目睹了北川人在清明時節的思念與傷痛,化作淚雨紛紛,也化作災後重建的堅強和對未來的希望。

  ●正如李崇俊告訴遇難的同事那樣,北川新縣城破土在即,在援建省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重生的北川即將拔地而起。

  清明時節,蜀地回春。大自然用綠色頑強地修復著北川縣城遺址——受損的街道兩旁,樹木和小草倔強地生長。

  清明時節,祭奠追思。北川「望鄉臺」紙灰飛揚,鞭炮震耳,遙寄生者對逝者的思念,也傳達著奮發頑強的信息。

  快一年了,在傷痕累累的災區,生者用重建美好生活的堅實步伐,完成著大災難後的自我修復。

相關焦點

  • 北川老縣城萬人祭遇難者 現場幾乎悄無聲息(圖)
    今日上午,北川舉行公祭儀式,悼念"5·12"地震遇難者。近萬名北川人回到故土,祭奠在汶川大地震中罹難的親友。  今日正值清明,連續數日陰霾的天空終於放晴。清晨7時許天色剛露白,北川老縣城中就陸續出現前往弔唁的人們。  從擂鼓鎮居住區、綿陽市區的永興板房區甚至更遠的地方來到這裡的北川人,手捧著鮮花前來,臉上掛著憂傷神色。
  • 汶川地震十周年 數萬人進入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祭奠
    從早上6點開始,北川人及各地前來的參觀者湧向北川老縣城。對於北川人來說,因為那裡有他們牽掛的親人,長眠在那裡。為防止大堵車,警察將車從縣城兩側分流,一側停於任家坪,另一側止於沙壩的老縣城門外。他們回憶當年的情形,相互述說這十年的經歷,尋找親人遇難的位置,感慨活著真好。不少群眾還帶來了香燭,給天堂的親人送去祝福。數不清的人群給大地震集體公墓敬獻鮮花。
  • 汶川地震已過去多年,北川中學地震遺址為什麼不讓挖?
    汶川地震已過去多年,北川中學地震遺址為什麼不讓挖?首先申明一點,汶川國殤,舉國哀悼。先說下事情的經過。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發生後,兩棟五層教學樓垮塌。在這場巨變中,有1000多師生不幸遇難。隨後1300餘名倖存師生被轉移到綿陽安置。總理先後七次看望北川中學師生,並親臨受震後的北川中學。
  • 昆明:祭奠器官捐獻者 傳遞人間大愛
    原標題:祭奠器官捐獻者 傳遞人間大愛 昨日,由昆明市紅十字會 昆明市衛生計生委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舉辦此次活動旨在共同緬懷紀念平凡而偉大的器官捐獻者,宣傳普及器官捐獻理念,傳遞人間大愛。 據了解,截至2018年3月底,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已成功實施公民逝世後人體器官捐獻211例,使400多名重病患者和家庭重拾美好生活,使200多名失明患者重見光明。
  • 老北川中學倖存學生:人活著 就要開心過好每一天
    老北川中學倖存學生:人活著 就要開心過好每一天 原標題:   央廣網綿陽5月11日消息(記者陳銳海 梁爽)十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鄒紅被埋在北川中學的廢墟之中近70個小時後被救生還;十年後,已經25歲的她即將成為一個媽媽
  • 汶川地震百日祭 北川縣城開禁
    據新華社報導,8月19日,是汶川大地震第100天,地震中被震毀的北川縣城在鋼網封城近3個月後開禁,以方便當地群眾祭奠親人。
  • 汶川地震逃生學生黃美蘭:每到5·12都想說活著真好
    10年後,黃美蘭和同學們一起返回北川,在已成廢墟的宿舍樓前悼念逝者。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北川職業中學女學生黃美蘭的媽媽徒步幾十公裡到找到女兒後才知道,黃美蘭和她的同學趙一凡是用床單打成結,從居住的宿舍樓爬下來逃生的。這些床單成了這些女學生的「生命之繩」。10年後的5月2日,北京晨報記者在已成遺址的北川職業中學看到,當年一條條束在一起結成「生命之繩」的床單猶在(見大圖),只是經歷了十年風霜後不再有光鮮的色澤,變得殘破。
  • 北川守城人:5·12大地震紀念03 | 正午
    還是廢墟裡有人活著,在下面煮飯?北川的救援行動早在5月19日就結束了。很多人爬進城去看。母廣軍趕去時,那煙已有點淡了,是從一個洞裡冒出來的。後來,聽說有人爬進洞,但什麼也沒看到。警察拿來生命探測儀探測,說那裡沒有生命跡象。城裡漸漸地有了人。北川縣城是通往山裡各鄉鎮的必經之道,陸陸續續地,有人開始憑身份證過關卡,穿過縣城回家。看到有人經過,他們心裡舒服了許多。
  • 北川廢墟下還有倖存者?這是一個美麗的謊言
    北川縣城廢墟下現在居然還有倖存者?  這消息來自洛陽的一名志願者,他在回洛陽的途中收到北川災區的朋友發給他的簡訊:23日中午,有3名在一家超市被埋了一個多月的倖存者獲救,當日下午又有3人被救出。  這就是說,北川已經有6人在被困1個多月後,居然還活著!
  • 劍與家園 矮人開城小技巧-如何開火槍扳手陣容
    劍與家園 矮人開城小技巧-如何開火槍扳手陣容 作者:渣渣小傑來源:劍與家園貼吧發布時間:2018-05-11 13:50:12 劍與家園 矮人開城小技巧-如何開火槍扳手陣容>這篇攻略跟大家交流一下開城的陣容,借鑑了一些陣容,也算有所收穫。
  • 創造價值與傳遞價值
    它雖然能發出亮光,但是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壽命也不長,很不實用。愛迪生經過13個月的艱苦奮鬥,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愛迪生簡直是見到什麼東西都想試一試,直到最後愛迪生發現用炭化後的日本竹絲作燈絲效果最好,才開始大批量生產燈泡。
  • 親歷地震重災區北川縣城:縣委大樓已經不見蹤影
    中新社發 鄒憲 攝  窗欞和水泥圈梁下還有活著的中年男子  記者踩著泥濘進入北川老縣城中的農貿市場,這裡是少數幾處尚未徹底倒塌的建築之一,各個商鋪雜亂無比,遍布灰塵,塑料服裝模特,橫七豎八地倒在服裝店內。
  • 樂圃音樂空間北川夏令營開營 酷我音樂點亮山區孩子音樂夢想
    8月21日-24日,由騰訊音樂娛樂聯合陳一丹基金會發起的公益音樂及文化教育基地「樂圃音樂空間」,在北川迎來首個暑期夏令營。知名音樂評論人鄧柯、新生代原創音樂人謝春花趙政豪及多納兒童音樂團教師團隊加盟, 為山區孩子們圓一場「仲夏樂之夢」。作為國內知名在線音樂平臺,酷我音樂也深度參與其中,通過愛心募捐、音樂器材捐贈等多種形式,為每一位北川孩子的音樂夢想助力。
  • 有感於古人的祭奠詩文
    當今,前往陵園墓地燒紙上香的祭奠方式已成為大多數國人的選擇,人們對此似乎也已習以為常,視為理所當然之事。然而在古代,祭奠方式卻並非如此單一。許多古人、尤其是古代文人並非選擇前往墓地燒紙上香的祭奠方式,而是以寫詩作文來抒發心中對逝者的哀悼思念之情,遙祭安葬於遠方的親人。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 李商隱不多見的兩首無題詩,千古悲情,卻震撼人心
    下面分享的是李商隱不多見的兩首無題詩,千古悲情,卻震撼人心。無題唐代:李商隱含情春晼晚,暫見夜闌幹。樓響將登怯,簾烘欲過難。多羞釵上燕,真愧鏡中鸞。最後兩句意境深遠,詩人不做人物心理的刻畫,只描寫出拂曉時的場景,「華星送寶鞍」,表達出佳人無媒難嫁的悵惘,更是抒發了作者才不經用的遺憾。
  • 道德的力量在心中激蕩——清明節各地掀起祭奠雷鋒熱
    談起今年清明的祭奠雷鋒熱,南京政治學院文化教研室教授劉永昶說,「人們對崇高價值、淳樸風氣的嚮往如熊熊燃燒的火焰一樣從沒有熄滅過,祭奠雷鋒熱潮的興起,恰恰說明道德的力量蘊藏在每個人的心中,堅守雷鋒精神就是秉承人的道德良知、順應內心的道德呼喚、奉行民族的道德認同,是一種堅定的道德定力。」
  • 汶川地震後自殺獲救 北川一家人的重生之路(圖)
    2016年5月12日,汶川地震8周年,老北川地震遺址,有人在祭奠今年清明,他又到老北川的「北川大酒店」遺址前焚香燒紙。「還是會想她們(妻女)」,他說。2011年初春,母天亮一家搬入新北川禹龍小區。「很多人都一起過來的,禹龍小區和對面的爾瑪小區,大多是從北川老縣城遷過來的。」「每個人三十平米左右,可以拿到600元每平米。」按政策的指標,母成孝這套九十平米的房子,只需要交五萬多塊錢。
  • 汶川地震90後倖存者:"夾縫男孩"坐輪椅重回北川
    生死「吊車終於開始抬我身上的板,一塊石頭被抬走,太陽光突然刺進來迫使我立刻閉緊了眼,我當場就想縱聲大哭,光芒如此耀眼,這一刻仿如重生,我是多麼想活著,看一看外面的世界。」——鄭海洋《廢墟下的22個小時》2008年5月12日下午兩點,67位北川中學高一(2)班的同學坐在五樓教室裡,這一節是楊漢德老師的政治課。
  • 2億建新北川中學,可抗八級地震,美麗北川新城已難覓地震傷痕
    「512」汶川特大地震給北川以毀滅性打擊,北川縣城老城區80%的房屋、新城區60%的房屋倒塌。3年後,在距離老縣城23公裡的安昌河畔,一座新城拔地而起。10年後,時值初夏季節,空中俯瞰新北川縣城,依山傍水,綠意盎然。
  • 重慶融創文旅城盛大開城 融創為城市再添歡樂新動力
    9月26日,「世界山水城,歡樂目的地」重慶融創文旅城迎來盛大開城。繼19日成都融創文旅城正式開園迎客之後,融創文旅在西南地區再落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