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川中學倖存學生:人活著 就要開心過好每一天

2020-12-02 央視網

老北川中學倖存學生:人活著 就要開心過好每一天

原標題:

  央廣網綿陽5月11日消息(記者陳銳海 梁爽)十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鄒紅被埋在北川中學的廢墟之中近70個小時後被救生還;十年後,已經25歲的她即將成為一個媽媽,預產期就在5.12前後。她說,十年前我得到了重生,十年後也將是我寶寶的新生。

  廢墟之下的70個小時

  鄒紅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北川等地發生芮氏8級特大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綿陽市北川縣的北川中學就是當時受災最嚴重的地點之一。學校的2800多名師生裡有上千人遇難。除了一棟老教學樓,校舍全部倒塌損毀。

  地震發生時,鄒紅15歲,在北川中學念初二。那天下午,學校裡跟往常一樣正上著課,突然大地劇烈晃動起來。

  「當時我們在一樓,壓根都不知道有地震這回事。那時候我們學校在修體育場,我就以為是重卡車經過教學樓而引起的震動,所以沒反應過來。」鄒紅說,晃動越來越激烈,一個同學大聲喊:「地震了!」班裡60多人一下子就往外跑。

  「就那麼十幾秒,怎麼可能跑得過來。」突然間,前面的牆倒了下來,天花板往下塌,座位在教室中間的鄒紅,頓時覺得眼前一片黑,什麼也看不到。她被埋在廢墟之下了。

  所幸,課桌椅為她擋住倒下的牆,給她和幾個同學留下一點生存的空間。「當時我就感覺暈暈的,什麼也不知道,完全懵了。」鄒紅說,等腦子逐漸清醒之後,趴在地上的她聽到外面機器運作和救援人員說話的聲音,這才感覺到有希望被救出去。黑暗中,她一直在祈禱,希望有人發現他們。

  這個過程中,餘震頻發,頭上的東西一點點往下壓,鄒紅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小。時間一點點過去,外面的聲音逐漸變小,她開始擔心自己的安危,但口乾舌燥的她只能靜靜等待。

  將近70個小時後,這個沉寂的角落終於等來救援的聲音。救援人員挖出了一個洞,把鄒紅和同學們救了出來,送往醫院,所幸的她只受了點皮外傷。

  「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

  鄒紅在北川開的小店

  十年過去了,鄒紅已經長大成人,也結了婚。25歲的她,身體裡正在孕育著一個新生命。預計今年5月中旬,這個孩子就會誕生。這對她來說,是一種生命的延續。

  如今,北川已經在老縣城20公裡以南的永昌鎮建立新縣城。原先生活在老城的倖存者,大多也搬到新鎮上生活,但鄒紅依舊留在老城。

  她和媽媽在老縣城地震遺址入口處,開了一家餐館。父親和丈夫外出打工,鄒紅平時就和母親留在家裡,經營著這家飯店,「其實地震之後,這裡進行了重建,環境挺好的,我們的房子也是新修加固的,我還是很願意留在這兒。」

  鄒紅家門前不遠處就是原北川中學的遺址。如今這裡已經成了一個小山包,上面長滿了青草,兩顆泡桐樹穩穩地立在其中。鄒紅告訴記者,地震後不久,她從醫院回到老縣城,經過家門前的北川中學時,滿目瘡痍,「看了特別傷心」,她不知道廢墟之下,埋了多少自己的校友。

  此後,她離開過北川一段時間。任何有關地震的事,不管是錄像還是圖片,她都盡力避開,有好幾年都沒接觸過。有時夜裡稍微有點震動,她還是會被嚇醒,起來後一直喊媽媽。在志願者的幫助下,她和其他災區的其他孩子一起到過北京,跟心理醫生聊天,到著名景點散散心,做了一系列的心理幹預,才一點一滴恢復過來。

  如今和鄒紅交談,已經很難從她身上看到地震留下的影子。曾經逃離的她,已經回到老縣城,跟著家人生活在一起,每天就忙著餐館裡的活計。她很愛笑,性格也很開朗,談起十年前那場災難時,也不再避諱,好像就在說別人家的事。

  「我感覺人不要活在痛苦中。我就喜歡開朗的那種,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這是我最希望的。」鄒紅說,她現在最期待的,就是孩子的出生。

相關焦點

  • 北川開城祭奠直擊:不渲染悲情 傳遞活著的價值
    北川群眾在「5·12地震紀念碑」前獻花。學生家長在北川中學祭祀。「倖存下來了,就要好好活下去。」這是悼念遇難者最好的方式。傷口總會慢慢癒合,永存的是人間真情與相互關愛和幫助。  逝者已去,生者堅強。真心希望地震災區群眾化解悲傷,增強信心,不屈不撓,堅強地重新站起來,重建美好新家園。  相信,明天一定更美好。
  • 汶川地震已過去多年,北川中學地震遺址為什麼不讓挖?
    汶川地震已過去多年,北川中學地震遺址為什麼不讓挖?首先申明一點,汶川國殤,舉國哀悼。先說下事情的經過。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發生後,兩棟五層教學樓垮塌。在這場巨變中,有1000多師生不幸遇難。隨後1300餘名倖存師生被轉移到綿陽安置。總理先後七次看望北川中學師生,並親臨受震後的北川中學。
  • 不刻意的去追逐,一切遵循大自然的規律,開心輕鬆,過好每一天!
    其實我們害怕的可能不是結婚本身,而是迫於種種壓力跟不太適合的人綁在一起,放棄對愛情的期待和信仰。畸形的事物缺乏美感,沒有美感的事物給人的是一種莫名的難受和急躁,甚至令人厭惡,這不是人為的感受,而是生命結構本能的一種反應和排斥,就象是生理對某些物質的過敏反應。沒有感恩之心的人的生命結構是畸形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對有些人產生反感和厭惡的原因。
  • 汶川地震十周年 援建北川中學的三個故事
    正式介入新北川中學援建,是在第十一次方案會開始後,我們怡海總共派過去11位工程師,當時領導(王琳達)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坦白說,我那時候真的沒想太複雜的,從畢業就來到怡海工作,早已形成了怡海人的工作模式——領導交代任務,只想著去做,去執行,很少問為什麼,只想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任務。
  • 汶川地震90後倖存者:"夾縫男孩"坐輪椅重回北川
    視頻截圖人物檔案鄭海洋27歲,2008年「5·12」特大地震發生時,就讀於北川中學高一(2)班。身處廢墟夾縫中超過22小時後被救出,雙腿高位截肢,被媒體稱為「夾縫男孩」。4月27日下午,鄭海洋坐在輪椅上,重回新北川中學校園。他穿梭在從宿舍前往教學樓上課的學生中,任憑一張張稚嫩的臉投來好奇的目光。
  • 北川老縣城居民 9月起分批入住新縣城
    昨天,為了讓板房區的居民順利入住新縣城,原屬曲山鎮管理的永興板房區移交給了永昌鎮管理,這標誌著北川老縣城居民搬入新縣城工作正式啟動。6000多名居民將從9月初開始,分批搬進北川新縣城。  板房區居民開始轉戶口  昨日,根據中共北川羌族自治縣縣委第85次常委會議安排及相關精神,曲山鎮將原管理的永興板房區的相關組織、人員、資料整體移交給了永昌鎮。
  • 汶川地震10年:北川中學被廢墟埋壓30小時的女孩如今就在重慶城
    十年前5·12大地震時,衡永紅是四川省北川縣北川中學的一名高一學生。地震中,她被掩埋在廢墟裡超過30小時,受了重傷的她差點雙下肢截肢。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的醫護人員前往災區參與救援,並將她接回救治。在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經過專家團隊的精心治療、悉心護理,最終保住了她的雙腿,讓她重新站了起來。十年過去了,衡永紅說:「活著真幸福!」
  • 2億建新北川中學,可抗八級地震,美麗北川新城已難覓地震傷痕
    2009年5月12日,地震發生後一年,北川中學正式動工,成為北川新縣城開工的首個項目。而到2010年12月23日,一座新城拔地而起,北川老縣城居民搖號分房,入住新縣城,安昌河畔迎來生機。圖為新的北川中學。
  • 汶川地震逃生學生黃美蘭:每到5·12都想說活著真好
    珍惜當下,珍惜愛我的和我愛的每個人!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北川職業中學女學生黃美蘭的媽媽徒步幾十公裡到找到女兒後才知道,黃美蘭和她的同學趙一凡是用床單打成結,從居住的宿舍樓爬下來逃生的。這些床單成了這些女學生的「生命之繩」。
  • 親歷地震重災區北川縣城:縣委大樓已經不見蹤影
    中新社發 鄒憲 攝  窗欞和水泥圈梁下還有活著的中年男子  記者踩著泥濘進入北川老縣城中的農貿市場,這裡是少數幾處尚未徹底倒塌的建築之一,各個商鋪雜亂無比,遍布灰塵,塑料服裝模特,橫七豎八地倒在服裝店內。
  • 北外96歲老教授仍為英語教育孜孜耕耘:只要活著,就要工作
    白天上完課,晚上還去家訪,對學生進行義務學業輔導。「今年是分院設立30周年,一些海南的學生專程來北京看望陳老師。」李今朝說,雖然分院只存在了幾年,陳老師卻和學生們結下了深厚情誼。課堂之外,陳琳還積極支教。「80年代初期,陳老師帶著我們去黑龍江、新疆等邊遠地區,給當地中學英語老師培訓。」
  • 我們每個人都會變老,在變老的路上,微笑生活,開心每一天!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情感勵志美文,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我們每個人都會變老,在變老的路上,微笑生活,開心每一天!人生當中,歲月留給我們不單單是痛苦,更多的則是驚喜和幸福,我們總是在一邊經歷,一邊成長著!其實,我們都會逐漸變老,而我們要做的是,在變老的路上,微笑生活,開心每一天!
  • 北川廢墟下還有倖存者?這是一個美麗的謊言
    北川縣城廢墟下現在居然還有倖存者?  這消息來自洛陽的一名志願者,他在回洛陽的途中收到北川災區的朋友發給他的簡訊:23日中午,有3名在一家超市被埋了一個多月的倖存者獲救,當日下午又有3人被救出。  這就是說,北川已經有6人在被困1個多月後,居然還活著!
  • 汶川地震十周年 數萬人進入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祭奠
    從早上6點開始,北川人及各地前來的參觀者湧向北川老縣城。對於北川人來說,因為那裡有他們牽掛的親人,長眠在那裡。為防止大堵車,警察將車從縣城兩側分流,一側停於任家坪,另一側止於沙壩的老縣城門外。他們回憶當年的情形,相互述說這十年的經歷,尋找親人遇難的位置,感慨活著真好。不少群眾還帶來了香燭,給天堂的親人送去祝福。數不清的人群給大地震集體公墓敬獻鮮花。
  • 北川守城人:5·12大地震紀念03 | 正午
    還是廢墟裡有人活著,在下面煮飯?北川的救援行動早在5月19日就結束了。很多人爬進城去看。母廣軍趕去時,那煙已有點淡了,是從一個洞裡冒出來的。後來,聽說有人爬進洞,但什麼也沒看到。警察拿來生命探測儀探測,說那裡沒有生命跡象。城裡漸漸地有了人。北川縣城是通往山裡各鄉鎮的必經之道,陸陸續續地,有人開始憑身份證過關卡,穿過縣城回家。看到有人經過,他們心裡舒服了許多。
  • 汶川十年| 海報集團特派記者專訪北川「生死鴛鴦」
    從海南到北川,一場千裡馳援隨即展開。  54人,6天5夜,冒著頻繁餘震、山體滑坡和房屋隨時倒塌的危險,成功救出19名被埋壓的倖存者。  山河永紀。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際,海南日報報業集團旗下新媒體部與南海網聯合派出融媒體採訪小分隊,趕赴「5·12」特大地震中受災較為嚴重的北川羌族自治縣,回訪部分被海南救援隊救出的倖存者,探尋他們目前的生活生存現狀和北川十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敬請關注。
  • 活著就要綻放生命之花
    文&誦:房蓉儀宣紅塵陌上,每一天都在改變,每一天都太孤獨和寂寞,你一定在這孤獨中尋求安慰,在寂寞中尋求快樂。人生如一杯茶,只要你認真地去品味它,就不能苦一輩子,就會有滋有味地度過每一天,只要你事事風輕雲淡,沒有過不去的坎。
  • 【汶川地震10周年】重走北川老縣城遺址 當年的逃生床單還系在窗上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2008年5月12日,汶川、北川等地發生芮氏8.0級特大地震,近2萬人在北川老縣城遇難。
  • 活著,不僅要有希望,還要有使命,活著才有勁
    活著,不僅要有希望,還要有使命,活著才有勁1:好像每次都是這樣,沒有例外。在我們最需要有一個人去依靠的時候,往往到最後都是一個人挺過去。即將分別,要說的話太多太多,千言萬語化作一句,毋忘我2:比起金錢,我想,人一輩子至少要做出一件事,讓自己能夠開心地大喊「辦到了!」
  • 北川老縣城萬人祭遇難者 現場幾乎悄無聲息(圖)
    在北川中學的廢墟上,前來拜祭的人獻上了鮮花 圖/《成都晚報今日上午,北川舉行公祭儀式,悼念"5·12"地震遇難者。近萬名北川人回到故土,祭奠在汶川大地震中罹難的親友。  今日正值清明,連續數日陰霾的天空終於放晴。清晨7時許天色剛露白,北川老縣城中就陸續出現前往弔唁的人們。  從擂鼓鎮居住區、綿陽市區的永興板房區甚至更遠的地方來到這裡的北川人,手捧著鮮花前來,臉上掛著憂傷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