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第一 愛的奉獻
——北川中學衡永紅汶川地震10年記
(重慶市急救中心 何雷)重慶市渝中區兩路口健康路1號,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所在地。這裡是重慶市最早最老的城區區域之一,醫院位於半山腰,山下是波濤洶湧的長江、山上是重慶渝中半島的最高點,醫院門口的公路蜿蜒曲折、人行道上坡下坎,各式樓房依山而建。
衡永紅在這個醫院的財務科上班,日常主要負責整理、覆核門診和住院收費票據,她和醫院同事合租了一套小房子住在附近。她是醫院的「名人」,不僅因為她爽朗和善的性格,更是因為她和這所醫院特殊的緣分。
十年前5·12大地震時,衡永紅是四川省北川縣北川中學的一名高一學生。地震中,她被掩埋在廢墟裡超過30小時,受了重傷的她差點雙下肢截肢。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的醫護人員前往災區參與救援,並將她接回救治。在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經過專家團隊的精心治療、悉心護理,最終保住了她的雙腿,讓她重新站了起來。
十年過去了,衡永紅說:「活著真幸福!」
27歲的衡永紅皮膚比較白,有接近1米65高,一說話就笑,穿著打扮休閒簡單。採訪那天我們見到她時,幾百張票據一疊疊整齊的放在辦公桌上,她正埋頭在核對著單據上的數據。聽說要花點時間採訪,她笑呵呵的說,「好啊好啊,先跟你們聊,結束了我再慢慢加班。」
可能是大學學的財務管理專業,她說她喜歡和數字打交道,「每天都循環著同樣的數字工作,但我並不焦躁;從廢墟下被救出來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這輩子我都要樂觀開心的走下去!」
還沒有男朋友 但我想一定會有的
衡永紅的父母和弟弟還住在四川省北川縣壩底鄉雙合村,地震時候家裡面的木製房屋垮了一半,後來在政府幫助下,重新修繕一新,「最重要的是人沒事就好」。
從實習到正式上班,已經4年多了,她還時常回老家和家人團聚,平時下班了就看連續劇、打打桌球、練練瑜伽,有時也和同事一起去逛街看電影。
除了家人、同學、同事,衡永紅還和以前幫助過她的志願者、醫護人員聯繫很多,聽到這些「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們都越過越好,她說從心裡為他們感到高興。
唯一的小遺憾是還沒有男朋友。「可能以前忙於學習、性格又比較簡單吧,還沒遇到中意的。」她靦腆的說,也到了該戀愛的年齡了,可能緣分沒有到而已,既然能活得這樣好,緣分早晚會來的。
「經歷生死之後,真是什麼都看開了,人生本就幾十年的光陰;我對未來生活很有信心的,再怎麼不順利我也覺得沒啥子關係,以後肯定會好的。」帶著濃厚的川渝口音,衡永紅笑著說道。
在廢墟裡和同學說 我們不能死
衡永紅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你會發現她樂觀的個性發自內心。談到曾經受的傷,她很輕鬆的挽起褲腳,將自己和常人最大的不同坦然面對記者鏡頭——左右小腿上那深深的、長長的傷疤。
2008年5月12日,衡永紅在北川中學讀高一,地震時,她正在教室裡上課。
當時她在高一10班,地震前,班上有60多名同學,地震後,只剩下了25人......
「我們的教學樓有五層樓,我所在班級的教室在三樓。地震時,樓房很快就垮塌了,沒時間跑下樓的。我被埋在廢墟裡,一片黑暗;看著天花板掉下來,將要把我掩埋住的那一瞬間,是我這輩子感到最害怕的時候。」她回憶說,在最開始的慌亂後,她發現自己上半身還能稍微活動,但雙腳被倒塌的樓板壓得死死的,根本沒法動彈。
衡永紅在狹小的空間裡,用雙手護住胸口和頭;她聽到周圍有同學的呼救聲,聽得見聲音,看不見人。她說,她知道在她上面還埋著幾名同學,但許久沒有聲音,她知道已經沒救了;但她一直忍住沒有哭,雖然心裏面很難受、雙腳也很痛,但她堅信一定會有人來救她們的。
在最初被掩埋的幾個裡,她和離她最近的4位同學相互鼓勁。她說,她們5人之間說話都能聽見,許久沒聲音後,會小聲問怎麼樣了;互相說,一定要活下來,「我和幾個同學相互提醒,對別人也是對自己說,不要睡過去了,我們還不能死......死了父母怎麼辦呢?我們還要考大學啊,好多地方都沒去過......堅持下去,一定會有人來救我們的!」
我當時想 可能要舍腿保命了
由於被掩埋得較深、壓得很死,儘管一批批救援人員想盡了辦法,始終無法徒手或者用簡單器械移動壓住衡永紅的樓板,但如果使用大型器械,又怕廢墟垮塌,造成意外傷亡。30多個小時過去了,她仍然被死死卡在廢墟裡;這期間,離她最近的那4位同學已經被救援人員陸續救出。
直到5月13日天快黑了,救援人員終於想到一個辦法,從下面的孔洞鑽進去,將衡永紅身下卡住雙腿的樓板打了一個小洞,這樣才將她的雙腳從挪動出來。衡永紅終於被從廢墟中救出!
「當時我激動得不行,因為其他人都被救出了,我是最後一個從廢墟裡被救出的。」她說,當時她很冷靜,已經在考慮要不要給救援人員講,右腿保不住就算了。
起初還能感覺到鑽心疼痛的雙腿,在救援人員救出她的時候,已經失去了知覺,「可能,腿已經斷了,只是不知道而已」。衡永紅說,那30多個小時裡,失血過多的她,呈半昏迷狀態,現在已經記不得救她的人樣子,每次回憶起這些細節,留下的都是感激和感動。
衡永紅後來才知道,她是北川中學最後幾位被救出廢墟的地震傷員之一。被救出時,她的雙腿已經呈暗紫色,上面全是被長時間擠壓形成的撕裂傷口;最大最長的傷口,深可見骨,不忍直視。
隨後,她被輾轉送至四川省綿陽市中心醫療救治點,進行緊急處理。雖然她受傷很重、身體虛弱,但輸上液體的時候,她還有意識。她當時想,不論怎麼樣,至少命應該保住了吧,「我的爸爸找了我好久,在17號下午才找到我,我躺在病床上和他擁抱在一起,喜極而泣。」
沒有任何語言可以表達我的喜悅
由於災區傷員太多、醫療條件資源有限,地震災區很多重傷員經過緊急處置後,陸續被後送至其他省市進一步治療。
2008年5月16日,重慶市衛計委組織重慶各大醫院首批56輛救護車,上百名醫護人員前往災區接收危重傷員,並將急需進一步治療的重傷員後接回救治。18日凌晨2點,作為傷情最重的一批傷員之一,衡永紅被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的120救護車從綿陽接回。
18日14點左右,為保住她的雙腿,急救醫療中心的創傷、骨科、麻醉等學科專家團隊聯合為她進行了手術。進手術室前,衡永紅其實很擔心,她反覆念叨:「醫生叔叔,我不會有事吧?腿能不能保住......」
手術很成功!當醒來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衡永紅說,沒有任何語言可以表達那時候她的心情,宛如重生的喜悅。
她不知道的是,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特別成立了由12名專家領銜、集中了全院最精幹醫護力量的技術團隊,協力救治地震災區傷員。由於她的傷情過重,最開始專家團隊對保肢是有分歧的。
她是一個孩子,人生還很長,我們要儘量不截肢
急救醫療中心原院長、主任醫師史若飛是重慶市首批前往災區接收傷員醫療隊副隊長,也是急救醫療中心災區傷員救治專家組組長。當了一輩子醫生,今年年初才退休的他,現在返聘後還在堅持上門診服務患者。以他的話來說,救治好衡永紅,幫助她長大成材,是他當醫生這輩子最驕傲的事情之一。
他回憶說:「當時在綿陽市中心醫院看見衡永紅時,因為方便治療,她剪了光頭,我還以為是一個男孩呢,看了病歷才知道她是女孩子。當時的她,傷重失血多,面色蒼白,面臨截肢的危險。」
將衡永紅等傷員接回重慶後,專家組連夜商討救治方案。她的病情最重,有專家覺得她的雙腿受損嚴重,保肢的難度很大,稍有不慎,不僅保不住雙腿,還可能損傷腎臟、危及生命。如果要穩妥保命第一的話,雙下肢小腿因擠壓綜合症,組織嚴重壞死,截肢也是可行選擇。
「她是一個孩子,人生還很長,我們要儘量不讓她截肢。」史醫生對其他專家講,保肢是有難度的,但還是要去試一下,哪怕就保住一條腿,還是會讓她的人生不一樣很多。經過詳細的討論和研究,大家認可了他的意見。
手術前,史醫生跟衡永紅有過一次談話,告訴她手術的風險,保肢的難度在哪裡。儘管有困難,但專家團隊願意努力嘗試一下,所以讓她要有心理準備,更要有決心,「奇蹟很難,但試試或許有奇蹟;你心裏面一定不要放棄,我們一起努力!」
18日,經過數小時的精心手術,衡永紅的清創減壓手術完成。經過一周的觀察、換藥,衡永紅遠端足背血流開始恢復、腳趾活動逐漸正常,保肢手術成功完成。
手術後的治療、護理也十分關鍵。最開始一段時間,急救中心創傷科、骨科、肝膽外科、普通外科等科室的專家、主任醫師們,細緻到把換藥、傷口處理這些日常工作都親手來做;很多沒有安排進專家組成員的老專家們,每天都自願來參加聯合查房、病例討論,和大家一起商討後續治療方案。
「她右邊的腿傷得重一些,肌肉已經被擠壓破壞得很厲害,基本都已經腐爛了。儘管手術很成功,但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裡,左腿都開始長好長肉了,右腿看起來還是光骨架、沒長肉,那幾天我擔心得要死。」史若飛說,在他最動搖的時候,衡永紅的堅定給了他很大的勇氣。
衡永紅說:「史伯伯,這條腿我也想保住,我一定配合好治療,我相信你們醫院醫得好我的腿!」
幸運的是,經過整個團隊的精心治療、悉心護理,也由于衡永紅頑強不屈的意志,她的雙腿終於都保住了。7月25日,在她出院準備回四川繼續讀書時,史醫生語重心長的對她說:「回去努力、好好讀書,你的人生已經是一個奇蹟,要好好珍惜。」
我們好多醫生,都吃過她帶的土雞、土特產
在治療期間,衡永紅得到了急救醫療中心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她說,地震的傷痛慢慢被撫平,在這裡就像一個大家庭裡面最小輩分、最受寵愛的孩子一樣幸福,在她傷好時候,她已經把這裡當成了第二個家。
回到四川繼續讀書、康復治療期間,她會給史伯伯發簡訊問候,還會跟其他她認識的醫生、護士們聯繫。由於在重慶治療的特殊經歷,她把重慶當作了第二故鄉,高考時候報考了重慶的大學。
隨後幾年,史醫生就想辦法給家庭條件較差的衡永紅湊學費。作為當時重慶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史醫生為湊集衡永紅的學費,用自己的書法作品參加各種慈善拍賣活動,他將自己的作品拍賣所得善款,全部上交給了急救醫療中心工會,然後以醫院工會的名義,資助了衡永紅4年的大學學費。
那幾年,衡永紅每次從家鄉來重慶,就給史伯伯、其他醫生叔叔、護士阿姨們帶土特產。「我們好多醫生,都吃過她帶的土雞、臘肉,我叫她不要再帶了,老家過來這麼遠、太折騰,但她一直堅持,說是她和家人的心意。」史醫生說,看著她越來越懂事開朗,作為醫生和長輩的那種驕傲感就越來越大,心裏面特別的高興。
為了督促她好好學習,史醫生還悄悄聯繫過衡永紅的大學老師,私下拜託請好好引導、教育這個孩子。衡永紅也很懂事,順利考取會計證書、每年拿獎金學、入黨,在學校表現一直優異。
終於在畢業後,衡永紅通過公開考試,回到急救醫療中心財務科工作。以她的話說,「我終於通過努力奮鬥,回到了第二個『家』!」
至於今後,衡永紅說並沒有什麼遠大目標,就想踏踏實實把工作做好,盡力多去幫助別人,「對於我來說,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
後記——
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門前廣場邊,立著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長期向全體職工傳遞的醫院核心價值觀——「生命第一 愛的奉獻」。衡永紅現在每天上下班,都會從這塊石頭邊走過。
她說,這10年的經歷,讓她真正的理解到什麼是「生命第一」——生命是最寶貴的,能夠幸運的活下來,就要好好生活,珍惜好每一天的時光。
她說,這10年的經歷,也讓她真正的理解到什麼是「愛的奉獻」——給需要幫助的人默默付出是一種幸福,如自己得到別人幫助時候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