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川老縣城萬人祭遇難者 現場幾乎悄無聲息(圖)
》 北川老縣城萬人今祭遇難者 祭奠現場幾乎悄無聲息 「夾縫男孩」廖波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稱再見故鄉感覺很煎熬 本報訊(記者武青)香蠟點點,白菊瓣瓣。今日上午,北川舉行公祭儀式,悼念"5·12"地震遇難者。近萬名北川人回到故土,祭奠在汶川大地震中罹難的親友。 今日正值清明,連續數日陰霾的天空終於放晴。清晨7時許天色剛露白,北川老縣城中就陸續出現前往弔唁的人們。 從擂鼓鎮居住區、綿陽市區的永興板房區甚至更遠的地方來到這裡的北川人,手捧著鮮花前來,臉上掛著憂傷神色。
-
汶川地震十年回望|一個縣城和一所學校的重生
那是關於北川縣城和北川中學的故事。北川是我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5·12」特大地震毀滅了整個北川縣城曲山鎮,近兩萬名同胞罹難。災後,國務院決定擇地重建北川縣城,在距離曲山鎮23公裡處重建北川縣城,命名為永昌鎮。被地震毀滅的曲山鎮成為全世界唯一整體原址原貌保護的規模最宏大、破壞類型最全面、次生災害最典型的地震災難遺址區。
-
【汶川地震10周年】重走北川老縣城遺址 當年的逃生床單還系在窗上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2008年5月12日,汶川、北川等地發生芮氏8.0級特大地震,近2萬人在北川老縣城遇難。
-
在北川「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感受大愛文化
在北川「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感受大愛文化 發布時間:2020-02-01 23:14:21 來源:貴州網 時有朋友問,來四川旅遊去哪裡
-
北川開城祭奠直擊:不渲染悲情 傳遞活著的價值
專題:四川汶川大地震四川日報記者 尹鋼 攝 震後第一個清明,北川老縣城開禁,當地群眾回城祭奠親人。濛濛細雨中,「望鄉臺」上的鮮花寄託著人們的哀思。
-
汶川地震十周年 數萬人進入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祭奠
5月12日,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的日子。從早上6點開始,北川人及各地前來的參觀者湧向北川老縣城。對於北川人來說,因為那裡有他們牽掛的親人,長眠在那裡。為防止大堵車,警察將車從縣城兩側分流,一側停於任家坪,另一側止於沙壩的老縣城門外。
-
2億建新北川中學,可抗八級地震,美麗北川新城已難覓地震傷痕
「512」汶川特大地震給北川以毀滅性打擊,北川縣城老城區80%的房屋、新城區60%的房屋倒塌。3年後,在距離老縣城23公裡的安昌河畔,一座新城拔地而起。10年後,時值初夏季節,空中俯瞰新北川縣城,依山傍水,綠意盎然。
-
汶川地震遺址數億投資去哪了
近日有網文稱,由於四川北川地區持續降雨,「地震遺址不見蹤影,至少幾億人民幣打了水漂」。對此,唐家山堰塞湖治理暨北川老縣城保護工作指揮部稱,「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及遺址保護工程,總投資為4.7億元,工程包括一座地震紀念館、一個地震遺址保護區和曲山鎮災後重建的集鎮任家坪。
-
汶川地震10年了,那些讓人潸然淚下的畫面依舊觸目驚心!
△ 2008年5月14日 滿載空降兵特種大隊的大型運輸機從成都起飛,直降地震第一線。△2008年5月15日 北川縣城,一位醫護人員站在倒塌的廢墟頂部望著整個縣城,背對著鏡頭的他已是眼淚縱橫。△ 2008年5月19日 四川成都,一位學生眼含熱淚,為地震罹難者致哀。△ 2009年5月11日 汶川大地震1周年祭 山東煙臺的中學生點亮燭光,悼念汶川地震逝者,為震區同胞祈福。
-
汶川地震祭:打開塵封12年的影像
5·12是個特別的日子,它是護士節、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5·12更為特殊,它還是汶川地震12年祭。2008年,在四川地震發生後,《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乘上幾經更改起飛時間的飛機,趕赴災區都江堰。幾經周折,記者終於到達汶川地震災區,拍攝和記錄了那場人間災難。12年過去了!我們再次打開塵封的記憶,回看那些殘酷的歷史鏡頭,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
汶川地震祭:12年一個輪迴,不一樣了嗎
汶川地震祭:12年一個輪迴,不一樣了嗎 2020-05-12 1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臺灣同胞四川行」嘉賓走進綿陽北川
臺灣嘉賓一行在北川參訪 5月12日,參加「『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臺灣同胞四川行」活動的臺灣同胞代表走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共同見證震後十年來北川災後重建和發展振興成就。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廣大臺灣同胞感同身受,踴躍捐款捐物,奉獻愛心,四川全省共接受臺灣社會各界捐款超過13億多元人民幣,捐建災後重建項目189個,其中捐建綿陽災後重建項目25個。廣大臺灣同胞與四川人民心手相連、共克時艱,有力支持了災區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
-
汶川地震已過去多年,北川中學地震遺址為什麼不讓挖?
汶川地震已過去多年,北川中學地震遺址為什麼不讓挖?首先申明一點,汶川國殤,舉國哀悼。先說下事情的經過。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發生後,兩棟五層教學樓垮塌。在這場巨變中,有1000多師生不幸遇難。隨後1300餘名倖存師生被轉移到綿陽安置。總理先後七次看望北川中學師生,並親臨受震後的北川中學。
-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 那些地震遺址 依然震撼震驚心碎
2018年5月,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重返五一二地震區。 與朋友從成都出發,經都江堰一路向北,汶川、茂縣、北川、平武、青川,一個個熟悉的地名躍入眼帘。 十年前的那次災難,山河破碎,大地同悲。 如今,撕裂的傷口已慢慢結痂癒合,刻骨的傷痛或許已被歲月撫平,但那份記憶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
汶川地震十周年 援建北川中學的三個故事
汶川地震十周年 援建北川中學的三個故事
-
防災減災日②|八進北川地震遺址的思考:斷裂帶房屋仍有隱患
陰雲籠罩,微風裹脅著細雨,吹打著老北川縣城的廢墟。一座包圍在群山懷抱中的縣城,因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被摧毀而聞名天下。這是我震後第八次來到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災難遺址。每次進入遺址,面對連綿的廢墟和長眠地下的同胞,心情都無比壓抑,迫使自己不得不思考許多問題。
-
八進老北川地震遺址的專家:房子必須抗震,斷層必須遠離
城市規劃必須遠離地震斷層高孟潭認為,老北川縣城之所以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與縣城建在大型地震斷裂和地質災害高危險性區域有很大關係。汶川地震後,人們發現,老縣城恰恰就在地震主破裂帶上,強烈的地震地面震動和大型滑坡,徹底摧毀了老縣城。這表明城鎮建設選址具有極端的重要性。
-
汶川地震90後倖存者:"夾縫男孩"坐輪椅重回北川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時28分,汶川發生8.0級地震,位於北川老縣城內的北川中學「L」型教學樓出現垮塌,全校遇難師生共781人。鄭海洋所在的2007級高一(2)班共69名學生,倖存者僅16人。17歲的鄭海洋身處廢墟夾縫中超過22小時,在被救出的那一刻,他在縫隙中擺出一個「勝利」的手勢,露出一個笑臉,因此被媒體稱為「夾縫男孩」。
-
汶川大地震一月祭:廢墟上升騰不滅的希望
廢墟上升騰不滅的希望——汶川大地震一月祭汶川大地震發生整整一個月了。到汶川!到北川……黨中央、國務院一聲令下,200萬軍民從四面八方向災區集結,中國進入生死時速毀滅與重生汶川—唐山,這個國家永遠的痛;唐山—汶川,跨越了共和國的多少求索與進步汶川不孤獨,災區不孤獨,全民愛心動員遍及每一個角落每一根神經一個偉大民族的復興總伴隨著災難的磨礪。
-
12年後,汶川大地震告訴我們什麼
12年後,汶川大地震告訴我們什麼——專訪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高孟潭 12年前的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地震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至今令人心有餘悸。 回顧汶川大地震,兩個山體同時滑坡將整個老北川縣城覆沒,當地遭到毀滅性破壞,這與縣城建在大型地震斷裂和地質災害高危險性區域有很大關聯。「因此,通過規劃來防震減災是最為經濟和人道的解決方案。」高孟潭說。新中國成立初期,北川縣城本位於湔江上遊的禹裡鄉。但由於交通不便、匪患嚴重,縣城外遷定在曲山鎮。曲山鎮位於湔江岸邊,山清水秀,但兩側高山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