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進老北川地震遺址的專家:房子必須抗震,斷層必須遠離

2020-12-01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今天是全國防震減災日,12年前的今天,汶川發生特大地震。近期,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長高孟潭研究員總結了他八進老北川地震遺址的思考。他認為,必須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城市規劃必須遠離地震斷層;需要提升應急設施和指揮機構建築抵抗極端地震事件的能力;對大震巨災孕育發生演化機理的研究亟待加強。

房子必須提高抗震能力

高孟潭在回憶中寫道:「步入老北川地震遺址,一片片廢墟映入眼帘,很多人長眠於此。一座矗立於廢墟裡的墓碑非常醒目。」他介紹,歷史上的地震災害表明,絕大多數因地震死亡的人是由於房屋建築的倒塌所致。因此,建築物防倒塌應是防震減災工作的關鍵環節。他在負責編制第五代地震區劃圖時,明確了通過抗震設防提升房屋建築抗倒塌能力的概念,提出了確定四級地震作用地震動參數的方法,為工程建設抗震設計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在全面加強新建房屋建築抗震設防和老舊建築抗震加固工作的前提下,國家推動在地震高危險區域進行抗震加固工作,以減少將來由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

但他認為目前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他表示,在大型地震帶野外考察時發現,在一些大型斷裂帶上,依然有較大一部分房屋建築抗震性能很差,其中也包括一些正在建設的新住房。老舊房屋抗震加固工作進展與中央的要求還存在很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國城鎮房屋建設的抗震標準總體上仍然偏低,農村地區抗震設防缺乏有效監管。

城市規劃必須遠離地震斷層

高孟潭認為,老北川縣城之所以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與縣城建在大型地震斷裂和地質災害高危險性區域有很大關係。汶川地震後,人們發現,老縣城恰恰就在地震主破裂帶上,強烈的地震地面震動和大型滑坡,徹底摧毀了老縣城。這表明城鎮建設選址具有極端的重要性。汶川地震後在討論北川縣城重建時,中央決定將新縣城建在永昌鎮,徹底避開了已知的大型地震斷裂帶。新北川幾萬居民徹底擺脫了大地震的威脅。

高孟潭表示,通過規劃規避大地震災害風險是最經濟、最人道的解決方案, 「這是我八進老北川留下的最深的印象」。他表示,我國是世界上板內地震活動最為強烈的國家,類似老北川縣城曲山鎮情況的城鎮有數百個之多,如何通過城鎮建設規劃減少人口在大型地震帶上的暴露,是亟待破解的難題,也是最大的痛點。

提升應急設施和指揮機構建築抵抗極端地震事件的能力

高孟潭表示,進入老北川縣城遺址,除居民住宅廢墟外,還有大量的管理機構和事業單位的廢墟,更為嚴重的是縣醫院在地震中被徹底摧毀。縣城內應急體系崩潰和應急救援能力喪失,外界不知老北川縣城的災害情景,更加重了災難的程度。

高孟潭認為,當前的抗震設防標準雖然對應急相關設施的抗震設計有所考慮,但設防標準仍然偏低,無法保證在極端事件條件下保障應急首腦機構和應急基礎設施的功能。他擔憂,目前許多地方編制的地震應急預案對極端地震事件災害情景考慮嚴重不足,真正發生大地震時,這些預案可能不能發揮作用。應當充分汲取汶川特大地震的教訓,針對極端地震災難事件,全面加強地震備災工作,特別要採取必要的措施,確保應急相關機構、應急基礎設施的震後功能,或者能夠快速恢復其功能。

大震巨災孕育發生演化機理研究亟待加強

高孟潭表示,老北川縣城曲山鎮被摧毀,超出了當時所有人的認知能力。龍門山斷裂帶分為前山斷裂、中央斷裂和後山斷裂。當時所有的證據都表明後山斷裂才是發生8級大地震的斷裂,中央斷裂和前山斷裂發震能力要弱的多,更是沒有「科學」證據表明龍門山斷裂帶有近期發生大地震的危險性,而汶川8級特大地震恰恰發生在龍門山中央斷裂上。震後的地震震源破裂過程反演研究表明,汶川8.0級特大地震有三個主要的能量釋放中心:映秀附近、老北川縣城和青川縣城以南地區。

他認為,事實上對於大多數災難性的地震事件,在其發生之前我們仍然知之甚少,防禦與應對能力遠遠不足。必須加強相關的科學研究。地震科學研究的目的不在於出多少篇論文,達到什麼水平,出了什麼人才,而在於能夠切實解救人民於危難之中。

他表示,有鑑於大地震發生的不確定性,現行國家強制性標準《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確立了極罕遇地震作用概念,並給出了相應的地震動參數,以便有關部門開展房屋建築抗震設計時加以考慮,希望減少大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科研工作者開始關注極罕遇地震作用的防範問題。一些標準規範也開始加入了相關的條文規定。

他建議,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亟待從城鎮規劃建設的視角,深入研究人口聚集地區大震巨災孕育發生演化機理,加強大震危險性的識別和巨災風險的評估,制定「一城一策」的大震巨災風險防範解決方案,加強公眾及其它利益相關方、責任相關方的大震巨災風險溝通,讓廣大公眾參與地震安全相關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讓各相關責任方明確責任,並採取實際行動。只有堅持底線思維,做到「防的到位,準備充分,應對及時有效」,才能防止類似於老北川縣城整體毀滅的悲劇重演。

高孟潭說:「 面對老北川縣城廢墟,面對長眠地下的逝者,我們必須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勇於面對困難和挑戰,開展有力的治理行動,才能有效防範大震巨災風險,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防災減災日②|八進北川地震遺址的思考:斷裂帶房屋仍有隱患
    陰雲籠罩,微風裹脅著細雨,吹打著老北川縣城的廢墟。一座包圍在群山懷抱中的縣城,因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被摧毀而聞名天下。這是我震後第八次來到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災難遺址。每次進入遺址,面對連綿的廢墟和長眠地下的同胞,心情都無比壓抑,迫使自己不得不思考許多問題。
  • 5.12地震十年過去了,重災區北川作為地震遺址,已成為了旅遊景區
    相信大家對2008年5月12日發生在四川省的地震依然記憶猶新,突發其來的災難多去了很多同胞的生命,也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的損失。十年過去了,當初的重災區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如今的現狀如何呢?小編帶大家一起看一看吧!
  • 農民自建房抗震能力都很低——蘆山地震人員傷亡原因分析
    1、建築物的抗震能力低在國家2001年公布的《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中,龍門山地區有的地方是6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左右,g為地表的重力加速度,單位是 m/s2),如彭州、綿竹、都江堰等;有的地方是7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g左右),如汶川、北川、青川等。
  • 駕尋川西(2)探訪北川地震遺址
    說起2008年的那場地震,大家印象深刻的更多是汶川,而北川縣、映秀鎮同樣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汶川採取原址重建,唯獨保留下來的是那座時間永遠停留在14:28分的鐘,而北川則更好地保留著老縣城震後遺址。作為藍天救援隊成員,2018年也曾參加過國家應急管理部組織的地震救援培訓,現場模擬的各種災後場景、傾斜的樓房,狹小的震後救援空間讓我印象深刻。此次川西遊記拍攝,毫不猶豫地把北川地震遺址作為一站,或參觀、或感受,或回憶、或警示,也希望看到這一樁樁一幕幕之後,能在你心中激起漣漪。
  • 汶川地震遺址數億投資去哪了
    他表示,正由於投入6000多萬元的保護資金,建了攔沙壩、導流堤,所以老縣城經受住了50年來最強暴雨引發洪水的考驗,沒有任何震損建築垮塌,老縣城周邊也未發生較嚴重的泥石流,「可以說北川老縣城遺址目前安然無恙!」景富國提供的《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項目投資一覽表》顯示,為防止老縣城被泥石流侵襲,「指揮部」在老縣城四周修築了攔沙壩和導流堤,同時對遺址建築進行了加固。
  • 汶川地震已過去多年,北川中學地震遺址為什麼不讓挖?
    汶川地震已過去多年,北川中學地震遺址為什麼不讓挖?首先申明一點,汶川國殤,舉國哀悼。先說下事情的經過。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發生後,兩棟五層教學樓垮塌。在這場巨變中,有1000多師生不幸遇難。隨後1300餘名倖存師生被轉移到綿陽安置。總理先後七次看望北川中學師生,並親臨受震後的北川中學。
  • 【汶川地震10周年】重走北川老縣城遺址 當年的逃生床單還系在窗上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2008年5月12日,汶川、北川等地發生芮氏8.0級特大地震,近2萬人在北川老縣城遇難。
  • 建築抗震等級、抗震設防烈度、地震震級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注意到,可能對於某次地震,不同媒體的報導有所不同,那是因為他們採用了不同的震級標準。由於歷史原因,不同的專家學者發明過不同的震級標準,比如芮氏規模、面波震級、體波震級等等。比如說,有些國內官方媒體採用的就是面波震級,所以 2008 年汶川大地震的震級為面波震級 8.0。目前大家認為比較合理的、應用較廣泛的是矩震級。震級是什麼意思呢?
  • 專家回應北川連發3次地震:發生大地震能量條件不存在
    10月23日凌晨,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再連發3次地震。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消息,10月23日01時12分、01時41分、02時24分四川北川分別發生了3.0級、2.8級和3.0級地震,震源深度均為18千米,且三次發震的位置幾乎完全重合。
  • 4·20地震造成人員傷亡的原因分析
    2008年5·12大地震中,建在中央斷裂帶上的映秀鎮小學、郵電局、發電廠、天然氣廠、阿壩州警務直屬大隊等單位,都被夷成平地。龍門山鎮和銀廠溝度假村直接位於中央斷裂帶上,其中小龍潭的瀑布滴水面本身就是斷層面。2008年5·12大地震中,北川縣城為什麼死傷那麼多人,關鍵是龍門山中央斷裂帶從整個縣城通過,加之該斷裂帶在這裡地表位移量很大,因此地震在這裡釋放的能量也大。
  • 中國21個大城市地震斷層 中國地震城市危險指數(圖)
    【中國地震斷層】中國21個大城市地震斷層 中國地震城市危險指數(圖)「東京南面曾預測有八級以上地震,等了30年還沒有發生,沒想到東北部卻來個9級地震。地震預測是性難題。」
  • 汶川地震十周年將近 家屬前往地震遺址祭祀
    2018年4月5日,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紀念日將近,清明節當日,很多民眾來到北川地震遺址,為親人祭祀,追思緬懷地震遇難者。北川遺址,一名老人在廢墟前為逝者祭祀念經。圖/視覺中國2018年4月5日,北川遺址,民眾燃香祭祀地震中遇難的親屬。2018年4月5日,北川遺址,市民燒紙燃香祭拜遇難親屬。
  • 地震科普:地震為何對建築物破壞力巨大?
    截至目前,這次地震已造成650多萬間房屋倒塌,2300多萬間房屋損壞,北川縣城、汶川縣映秀鎮等部分城鎮夷為平地。    地震對於建築物為何會擁有如此巨大的破壞力?地震中決定房屋損毀的因素究竟有哪些?災區新建房屋應當注意哪些問題?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我國建築領域的專家——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馬寶民、賀小崗。
  • 陳運泰:汶川地震的成因斷層、破裂過程及成災機理
    今天,我以《汶川大地震成因:斷裂、破裂過程、成災機理》為題向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做一個簡要的匯報。   汶川地震發生在龍門山斷裂帶,龍門山斷裂帶在圖中這個位置。斷層向西北傾斜,這次地震餘震的分布告訴我們,餘震正好沿著我們定出來的一個軌跡分布,如果從地下西南往東北看的話,餘震也是分布在一個30公裡深的地震,跟這三條斷層都有聯繫。所以我們說,汶川地震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地震斷裂,它的發生雖然主要跟中間的映秀、北川斷裂錯動有關,但是在斷裂東邊宏縣、萬縣的斷裂,以及西邊茂縣的斷裂都參與了這次活動。
  • 探訪郯廬地震帶:專家稱8級地震復發周期約3000年(圖)
    王華林研究員在麥坡遺址,用手清晰分出兩大板塊。  蘆山地震波4分鐘傳到臨沂  專家稱,郯廬地震帶8級地震復發周期約3000年而非400年  4月20日,蘆山發生7.0級強烈地震。公眾對地震給予了密切關注。
  • 北川守城人:5·12大地震紀念03 | 正午
    事實上,地處龍門山斷裂帶上的北川,境內有多條大斷層通過,北川大斷層的斷裂線貫穿縣境東南,曲山恰在其上。初中畢業後,母廣軍進了北川職業中學電子專業,那也是羅承全的母校。未及畢業,他又去成都學修家電,半年後,在鄧家開了修理店。之後,他離開北川,輾轉廣東、江蘇打工,2004年,他進入啟明星公司,在設備組,負責安裝設備,當電工,搞維修。2008年,他被提拔為設備組組長。
  • 探訪郯廬地震帶:專家稱8級地震復發周期約3000年
    蘆山地震波4分鐘傳到臨沂  專家稱,郯廬地震帶8級地震復發周期約3000年而非400年  4月20日,蘆山發生7.0級強烈地震。公眾對地震給予了密切關注。  一步之隔跨越億年 恐龍時代巖石 緊靠萬年前地層  在山東與江蘇交界的郯城麥坡地震遺址上,1668年7月25日發生在這裡的8.5級大地震,地層「倒轉」的遺蹟仍然清晰可見。在現場看,黑色巖石壓蓋於紅色和黃色土層之上;在衛星圖像和航空照片上,地震斷層兩側黑紅分明,如同被刀齊齊地切割過。
  • 老北川中學倖存學生:人活著 就要開心過好每一天
    老北川中學倖存學生:人活著 就要開心過好每一天 原標題:   央廣網綿陽5月11日消息(記者陳銳海 梁爽)十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鄒紅被埋在北川中學的廢墟之中近70個小時後被救生還;十年後,已經25歲的她即將成為一個媽媽
  • 2億建新北川中學,可抗八級地震,美麗北川新城已難覓地震傷痕
    「512」汶川特大地震給北川以毀滅性打擊,北川縣城老城區80%的房屋、新城區60%的房屋倒塌。3年後,在距離老縣城23公裡的安昌河畔,一座新城拔地而起。10年後,時值初夏季節,空中俯瞰新北川縣城,依山傍水,綠意盎然。
  • [分享]天津地震設防烈度資料下載
    今天小編和大家談談地震等級、地震烈度、抗震烈度以及抗震等級的事,它們之間什麼關係?在實際建房過程中怎麼運用這些專業知識建造安全放心的小別墅?  一 、地震震級 震級是表徵地震強弱的量度,是劃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級。簡單說,震級衡量的是地震的大小,或者嚴謹一點,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的大小。某次地震所釋放的總能量是固定的,所以它的震級也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