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看四川:北川老縣城遺址讓人們在緬懷中獲得力量

2020-12-04 封面新聞

全國都市媒體總編輯們在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默哀。

封面新聞記者 張想玲 李逢春 攝影 陳羽嘯

5月6日,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的「十年看巨變 全國都市媒體總編輯四川行」大型採訪活動採訪團來到了北川縣。

來自全國各地的都市媒體總編輯們站在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的時候,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很多人眼噙淚水,參加了公祭活動,緬懷地震中的遇難同胞。

南方都市報編委劉麗君:

告別是為了更好的前進

在距離北川新縣城23公裡的地方,還保留著老縣城的模樣,沿當年的街道一路前行,滿眼俱是殘垣斷壁、支離破碎——10年來,它們仍保留著震後的模樣。與當初不同的是,起伏撕裂的路旁,建好了步行的遊道,一些傾斜嚴重的樓房,安裝了支撐加固的鋼柱,或是用鋼絲網拉起了防護牆……每一座建築前,都樹立著展示牌,默默述說著當年的事。

三三兩兩的人群從已經長了青苔、冒出青草的殘垣中緩緩走過,在一面面展示牌前駐足觀看。不時也有人數較多的團隊出現,除了邊走邊看,也邊聽講解。

全國都市媒體總編輯們參觀北川老縣城。

一路走一路看,南方都市報編委劉麗君說,自己特別感慨。「在自然災害面前多麼的無助。親眼看到了老縣城的遺址後,人更應該學會敬畏自然,珍惜當下,守護好自己的親人孩子。」

北川新縣城所處的地方叫永昌鎮,寓意著永遠繁榮昌盛。新北川是2011年全面建成交付的,由山東省援建,所以北川新縣城最主要的大道就叫山東大道,這也表達了北川人民對山東人民的感激之情。由於北川老縣城具備了地震中所有元素,就是一座活生生的地震博物館,能夠為後人研究地震提供非常完備、豐富的資料,所以北川新縣城也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受災的區域中唯一一個異地重建的縣城。

劉麗君告訴記者,政府異地而建這種選擇是正確的。留下一個遺址給後人憑弔,對於激發民族的凝聚力,激發感恩之心,激發奮鬥意識非常重要。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苦難,都有傷痛的記憶。我們不能一直沉浸在傷悲中,重要的是要在緬懷中獲得力量。希望新縣城,希望這裡走出來的孩子越來越好。」劉麗君說。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杜一娜:

願新聞人記錄更多時代印記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傳媒周刊》主編杜一娜說,十年前,自己在總編室夜班工作,作為媒體人,沒能親自來到災區做自己的一點點貢獻,一直是心中的遺憾。這次參加了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的「十年看巨變 全國都市媒體總編輯四川行」大型採訪活動採訪團,彌補了自己當年不能第一時間深入震區採訪的遺憾。

全國都市媒體總編輯們在北川「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參觀。

先後到北川新縣城和老縣城進行採訪後,杜一娜有很多的感慨。「十年換了人間,老北川地處峽谷,雖然如今的遺址是經過整理和加固的,但是當看到斷壁殘垣時,我還是被震驚了。十年前的情形無法想像,也不敢想像。願逝者安息,願生者堅強。」

全國都市媒體總編輯們在北川「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參觀。

而說到新北川的時候,杜一娜感覺是僅僅二三十公裡的距離,像「換了人間」。「一切欣欣然,一切都是嶄新的、現代化的,美麗又美好,生機勃勃。代表著羌族的圖騰又重新繪在了門頭、牆壁,街道寬敞整潔,綠樹成蔭。我在午飯時候還遇到了一對新人辦婚禮。再大的災難都會過去,人們已經漸漸從陰影中走出。生活在繼續,美好的未來在等著大家。」

全國都市媒體總編輯們在北川「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參觀

這一次參加大型採訪活動,杜一娜將把她的採訪重點放在媒體人身上。她說,當年的新聞已經成為歷史,感謝當年的媒體同行,感謝他們的無畏與勇敢。向逝者寄託哀思的同時,向記者同行們致敬!「新聞永遠在一線,無論前方多麼崎嶇不平,願我們以及更多新聞人牢記使命,不忘初心,記錄更多時代印記,譜寫更多時代華章。新時代需要我們媒體人的新作為,新奉獻。願你我不辜負新時代!」

相關焦點

  • 5.12地震十年過去了,重災區北川作為地震遺址,已成為了旅遊景區
    十年過去了,當初的重災區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如今的現狀如何呢?小編帶大家一起看一看吧!北川老縣城作為地震遺址被保留了下來,目前是全世界唯一整體原址原貌保護的規模最宏大、破壞類型最全面、次生災害最典型的地震災難遺址區,分為老城區、新城區和沙壩地震斷層三個部分,總保護面積1.2平方公裡。
  • 汶川地震十周年 數萬人進入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祭奠
    從早上6點開始,北川人及各地前來的參觀者湧向北川老縣城。對於北川人來說,因為那裡有他們牽掛的親人,長眠在那裡。為防止大堵車,警察將車從縣城兩側分流,一側停於任家坪,另一側止於沙壩的老縣城門外。他們回憶當年的情形,相互述說這十年的經歷,尋找親人遇難的位置,感慨活著真好。不少群眾還帶來了香燭,給天堂的親人送去祝福。數不清的人群給大地震集體公墓敬獻鮮花。
  • 【汶川地震10周年】重走北川老縣城遺址 當年的逃生床單還系在窗上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2008年5月12日,汶川、北川等地發生芮氏8.0級特大地震,近2萬人在北川老縣城遇難。
  • 暴雨造成北川老縣城部分遺址被淹 全縣7000多人受災
    9月12日晚至13日,北川普降大到暴雨。在北川老縣城,由於持續的強降雨,湔江河水水位上漲,水流湍急洶湧,每秒流量超過了1160立方,是今年最大的洪峰,部分地震遺址不同程度被淹。北川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加強了對雨情、水情的監測研判。
  • 汶川地震遺址數億投資去哪了
    近日有網文稱,由於四川北川地區持續降雨,「地震遺址不見蹤影,至少幾億人民幣打了水漂」。對此,唐家山堰塞湖治理暨北川老縣城保護工作指揮部稱,「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及遺址保護工程,總投資為4.7億元,工程包括一座地震紀念館、一個地震遺址保護區和曲山鎮災後重建的集鎮任家坪。
  • 在北川「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感受大愛文化
    在北川「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感受大愛文化 發布時間:2020-02-01 23:14:21      來源:貴州網   時有朋友問,來四川旅遊去哪裡
  • 北川老縣城萬人祭遇難者 現場幾乎悄無聲息(圖)
    今日上午,北川舉行公祭儀式,悼念"5·12"地震遇難者。近萬名北川人回到故土,祭奠在汶川大地震中罹難的親友。  今日正值清明,連續數日陰霾的天空終於放晴。清晨7時許天色剛露白,北川老縣城中就陸續出現前往弔唁的人們。  從擂鼓鎮居住區、綿陽市區的永興板房區甚至更遠的地方來到這裡的北川人,手捧著鮮花前來,臉上掛著憂傷神色。
  • 駕尋川西(2)探訪北川地震遺址
    說起2008年的那場地震,大家印象深刻的更多是汶川,而北川縣、映秀鎮同樣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汶川採取原址重建,唯獨保留下來的是那座時間永遠停留在14:28分的鐘,而北川則更好地保留著老縣城震後遺址。此次川西遊記拍攝,毫不猶豫地把北川地震遺址作為一站,或參觀、或感受,或回憶、或警示,也希望看到這一樁樁一幕幕之後,能在你心中激起漣漪。抵達北川時間尚早,繞過曲山鎮徑直拐入了地震遺址方向。路上的車本不多,也時不時能看到地震墜落到路面上的巨石,路旁的標語也能依稀感到危險並不遙遠,幾個掉頭彎後,破壁殘垣映入眼帘。
  • 震後的北川舊城這十年每天白天人來人往,卻依然安靜
    然而,北川舊城並沒有來得人多而變得喧鬧,反而顯得很安靜,因為人們知道,廢墟下沉睡中無數的逝者。圖為一個老人經過北川地震紀念牆前。10年過去,北川老縣城作為地震遺址保留,變成地震博物館,廢墟依舊保持著當年的模樣。北川老縣城,夜晚是一座空城,白天都有大量的遊人前來參觀和憑弔。圖為一群人穿越舊城,進行參觀。
  • 北川開城祭奠直擊:不渲染悲情 傳遞活著的價值
    專題:四川汶川大地震  北川縣民政局幹部王洪發(右)、北川人武部駕駛員母建川這兩位在抗震救災、重建家園中堅強的男人,眼含熱淚緊緊擁抱在一起,祭奠各自的遇難親人。
  • 暴雨致北川22鄉鎮逾7萬人受災 老縣城暫停對外開放
    //sichuan.scol.com.cn/img/file/20180626/20180626173231_9358.mp4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四川在線消息(馬春玲 記者 吳楚瞳)6月25日
  •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 那些地震遺址 依然震撼震驚心碎
    與朋友從成都出發,經都江堰一路向北,汶川、茂縣、北川、平武、青川,一個個熟悉的地名躍入眼帘。 十年前的那次災難,山河破碎,大地同悲。 如今,撕裂的傷口已慢慢結痂癒合,刻骨的傷痛或許已被歲月撫平,但那份記憶永遠留在人們心中。從成都經都江堰沿岷江而上,車過紫坪鋪水電站,再經過一個長長的隧道,我們到達映秀,看了時間,剛好70分鐘。
  • 汶川地震已過去多年,北川中學地震遺址為什麼不讓挖?
    汶川地震已過去多年,北川中學地震遺址為什麼不讓挖?首先申明一點,汶川國殤,舉國哀悼。先說下事情的經過。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發生後,兩棟五層教學樓垮塌。在這場巨變中,有1000多師生不幸遇難。隨後1300餘名倖存師生被轉移到綿陽安置。總理先後七次看望北川中學師生,並親臨受震後的北川中學。
  • 自駕遊九寨溝回重慶,專門去「5.12」汶川大地震遺址接受心靈滌蕩
    導語:自駕遊從九寨回重慶,途徑 「5.12」汶川大地震北川縣地震遺址去看了看。大家好,我是本文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我和朋友們結束了九寨溝的自駕遊,返回重慶的途中,專門繞道去「5.12」汶川大地震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去接受了一下心靈的滌蕩。
  • 汶川地震十周年將近 家屬前往地震遺址祭祀
    2018年4月5日,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紀念日將近,清明節當日,很多民眾來到北川地震遺址,為親人祭祀,追思緬懷地震遇難者。北川遺址,一名老人在廢墟前為逝者祭祀念經。圖/視覺中國2018年4月5日,北川遺址,民眾燃香祭祀地震中遇難的親屬。2018年4月5日,北川遺址,市民燒紙燃香祭拜遇難親屬。
  • 八進老北川地震遺址的專家:房子必須抗震,斷層必須遠離
    近期,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長高孟潭研究員總結了他八進老北川地震遺址的思考。他認為,必須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城市規劃必須遠離地震斷層;需要提升應急設施和指揮機構建築抵抗極端地震事件的能力;對大震巨災孕育發生演化機理的研究亟待加強。
  • 防災減災日②|八進北川地震遺址的思考:斷裂帶房屋仍有隱患
    陰雲籠罩,微風裹脅著細雨,吹打著老北川縣城的廢墟。一座包圍在群山懷抱中的縣城,因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被摧毀而聞名天下。這是我震後第八次來到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災難遺址。每次進入遺址,面對連綿的廢墟和長眠地下的同胞,心情都無比壓抑,迫使自己不得不思考許多問題。
  • 老北川中學倖存學生:人活著 就要開心過好每一天
    8級特大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綿陽市北川縣的北川中學就是當時受災最嚴重的地點之一。黑暗中,她一直在祈禱,希望有人發現他們。  這個過程中,餘震頻發,頭上的東西一點點往下壓,鄒紅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小。時間一點點過去,外面的聲音逐漸變小,她開始擔心自己的安危,但口乾舌燥的她只能靜靜等待。  將近70個小時後,這個沉寂的角落終於等來救援的聲音。救援人員挖出了一個洞,把鄒紅和同學們救了出來,送往醫院,所幸的她只受了點皮外傷。
  • 2億建新北川中學,可抗八級地震,美麗北川新城已難覓地震傷痕
    「512」汶川特大地震給北川以毀滅性打擊,北川縣城老城區80%的房屋、新城區60%的房屋倒塌。3年後,在距離老縣城23公裡的安昌河畔,一座新城拔地而起。10年後,時值初夏季節,空中俯瞰新北川縣城,依山傍水,綠意盎然。
  • 汶川十年| 海報集團特派記者專訪北川「生死鴛鴦」
    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際,海南日報報業集團旗下新媒體部與南海網聯合派出融媒體採訪小分隊,趕赴「5·12」特大地震中受災較為嚴重的北川羌族自治縣,回訪部分被海南救援隊救出的倖存者,探尋他們目前的生活生存現狀和北川十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