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電鏡解析度達2.2? 促藥物研發進入新時代

2020-12-07 儀器信息網

  科學家們用冷凍電鏡(cryo-EM)成像了代謝酶與其抑制劑的結合,獲得了空前的高解析度。他們認為,這種技術將為藥物研髮帶來一場革命。

  了解一個酶與藥物結合時的精確結構,就可以更好的設計藥物來阻斷或者增強酶的活性。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NCI(隸屬NIH)的Sriram Subramaniam博士領導研究團隊,對β-半乳糖苷酶(beta-galactosidase)及其抑制子PETG(phenylethyl-beta-D-thiogalactopyranoside)進行了高解析度成像(2.2 ?),並將結果發表在五月七日的Science雜誌上。

  「以成像人類蛋白為基礎的藥物研發進入了新時代,」NIH主管Francis S. Collins博士說。「近原子水平的蛋白結構,為理解細胞過程提供了極為詳細的信息。」

  藥物研發人員往往要分析小分子與蛋白質的相互作用,而且解析度越高越好。現在Subramaniam等人達到了cryo-EM成像迄今為止的最高解析度(2.2 ?),此前只有X射線晶體衍射達到過這種水平的解析度。這能為人們提供足夠的結構信息,進行更好的藥物研發。

  用cryo-EM進行結構分析時,需要在液氮溫度下瞬間冷凍蛋白質懸液,讓蛋白質分子周圍的水分保持類似液體的狀態,然後再通過成像解析蛋白分子的三維結構。1995年,Richard Henderson曾作過一個大膽的預測:在理想條件下,冷凍電鏡(cryo-EM)檢測蛋白結構應該可以達到3 ?的解析度。現在研究者們已經成功突破了這一理論極限。

  「cryo-EM技術允許我們成像相對較小的蛋白,在接近天然環境的條件下獲得高解析度結構,蛋白結構不受結晶過程的影響。這些優勢使其成為了革命性的技術,」Dr. Subramaniam說。

  研究人員用大約四萬張分子圖像,建立了β-半乳糖苷酶結合PETG的結構模型。他們明確了PETG的結合位點,揭示了複合體中的離子和水分子,獲得了極為詳細的胺基酸排列。

  Dr. Subramaniam及其同事近年來用cryo-EM研究了一系列有重要醫學意義的分子,比如HIV的包膜糖蛋白以及腦細胞中的穀氨酸受體。而這項研究是解析度最高的一次結構分析。

  「Cryo-EM逐漸成為了結構生物學和癌症藥物研發中的強大工具,」 NCI 的Douglas Lowy說。「就算是難以結晶的蛋白,Cryo-EM也很容易獲得高解析度的三維結構。」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冷凍電鏡:新時代蛋白質科學和藥物研發的利器
    作為當前結構生物學領域最為前沿的成像技術之一,冷凍電鏡技術已經能夠將生物大分子複合體的結構解析能力拓展至原子解析度水平,特別適用於解析複雜的超大分子複合體的三維精細結構及動態結構,在小分子藥物及疫苗的開發中亦顯露出巨大的潛力。
  • 冷凍電鏡的解析度革命
    Amunts等人利用冷凍電鏡獲得線粒體核糖體大亞基3.2埃的解析度結構,還有最近利用冷凍電鏡獲取的其他一些高解析度結構,這些成就預示著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新時代,獲取近原子解析度的大分子結構將不再是X射線晶體學和核磁共振的特權。
  • 【重磅】冷凍電鏡Cryo-EM解析出新冠病毒首個S蛋白的近原子解析度...
    、擴增過程及傳播途徑,同時,使用冷凍電鏡解析病毒的刺突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 S蛋白)結構是助力疫苗與抗病毒藥物研發的關鍵所在。McLellan教授團隊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聯合在預印版網站bioRxiv上發表了首篇使用冷凍電鏡解析新冠病毒S蛋白的研究文章。Jason Mclellan團隊通過冷凍電鏡Cryo-EM技術,解析了新冠病毒S蛋白三聚體的3.5埃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從生物物理及結構生物學的角度加深了我們對新冠病毒的認知。
  • 前瞻·共贏‖水木未來第二屆冷凍電鏡與藥物創新發現論壇
    · 在生物大分子領域,水木未來冷凍電鏡平臺可以高效鑑定抗體表位,解析度達到3.4A,在全球範圍內領先。· 在小分子藥物領域,觀測蛋白質與藥物結合前後及結合過程中的構象變化,為研發提供豐富的信息,可以快速精準破解藥物潛在作用靶點結構,徹底改變新藥研發的盲曬模式; 解析度達到2.3A。
  • 高解析度的冷凍電鏡
    撰文 | Leon責編 | 雪月用於測定生物大分子結構的冷凍電鏡有兩種使用方法。近日,硬體的進步把冷凍電鏡單顆粒分析的解析度進一步推動到原子級(BioArtReports:被Nature翻牌的bioRxiv——冷凍電鏡發展到原子級別解析度水平)。相對來說,由於硬體和軟體的限制,冷凍斷層成像的解析度還是比不上單顆粒分析。
  • 標配Titan Krios G3i冷凍電鏡解析原子解析度結構
    截至目前,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已經解析了4000多個解析度為近原子水平(2~4 Å)的生物樣品【1】。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也逐漸成為解析膜蛋白、大型蛋白複合物結構的首選方法,一方面是因為它不需要晶體,另一方面是因為它可以處理具有不同組成和/或不同構象的生物樣品。
  • 水木未來第二屆冷凍電鏡與藥物創新發現論壇在京召開
    近日,第二屆水木未來冷凍電鏡與藥物發現論壇在北京舉行,會議圍繞新藥研發的機遇與挑戰,匯聚行業專家,就新技術在創新藥領域應用場景及新機會深入探討。會議由水木未來主辦,新生巢、DIA和賽默飛世爾科技協辦,北京市昌平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管理委員會共同指導。
  • 解析度的突破,冷凍電鏡會取代晶體學嗎?
    核糖體也是許多小分子藥物如抗生素的作用靶點。已有的核糖體晶體結構的解析度不高(約3 Å),阻礙了相關藥物的研發進展。隨著技術的進步,高解析度冷凍電鏡正在挑戰X射線晶體學在結構生物學的傳統地位(詳情請見BioArt報導:Cryo-EM 實現 1.25Å 解析度,可視化單個原子以及化學修飾 | 被 Nature 翻牌的 bioRxiv :cryo-EM 解析度發展到原子級別 )。
  • 冷凍電鏡技術如何革新生物學
    2013年年底,結構生物學經歷了一場「解析度革命」,許多生物大分子的神秘面紗紛紛被揭開。冷凍電子顯微鏡(以下簡稱「冷凍電鏡」)是結構生物學的重要研究工具、重要突破,其結構解析的解析度已從納米尺度進入埃尺度(即原子尺度),成為可以與X射線晶體學相媲美的結構解析方法。
  • Nature綜述丨冷凍電鏡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前景
    另一方面,結構生物學在藥物篩選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 三足鼎立的時代  目前的結構生物學的三大手段分別是X-ray晶體衍射、核磁共振(NMR)和Cryo-EM。1981年,Jacques Dubochet和他的同事在電鏡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將快速冷凍的方法引入其中,即,將單個分子快速冷凍在單層的玻璃態的水(或者叫無定形的冰,vitrified water)中,即可解決上述兩個基本問題。玻璃態化(Vitrification)的過程不僅可以使樣品保持天然的狀態,還可以保護樣品在低溫成像時免受脫水的危險,而冷凍本身也減少了由電子束引起的傷害。
  • 聚焦冷凍電鏡+人工智慧,「埃空間」要讓新藥研發更「簡單」
    隨著市場對原創靶蛋白需求的提高,以及硬體、算法軟體上的突破性進展,冷凍電鏡解析生物大分子的三維結構取得了質的飛躍,預計未來,冷凍電鏡+人工智慧將成為結構生物學和癌症藥物研發中的強大工具,深度參與藥物研發。36氪近期了解到的埃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埃空間)便是布局上述業務的一家企業。
  • 未來篇 | 冷凍電鏡,能否「飛入尋常百姓家」?
    今年5月報導的這個GABA受體結構第一次生動地說明,冷凍電鏡這項技術能夠為我們提供足夠多的細節信息。這項工作還用冷凍電鏡解析了apoferritin蛋白的結構,解析度達到1.2 Å,打破了已有的冷凍電鏡解析度記錄。最終獲得的蛋白質結構中,每個氫原子都清晰可見,這也是冷凍電鏡第一次真正獲得了原子級別解析度的蛋白質結構。
  • 冷凍電鏡技術突破原子解析度障礙
    圖片來源:PAUL EMSLEY如果想繪製出蛋白質最微小的部分,科學家通常選擇不多:使數百萬個單個蛋白質分子排列成晶體,然後用X射線晶體學分析它們;或者快速冷凍蛋白質的副本,然後用電子轟擊它們,這是一種低解析度的方法,叫做冷凍電鏡技術
  • 冷凍電鏡大突破,更快、更好、更便宜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Jacques Dubochet, 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冷凍電鏡領域的貢獻。冷凍電鏡使得高解析度觀測蛋白質等活性生物大分子結構成為可能,為結構生物學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 被Nature翻牌的bioRxiv——冷凍電鏡發展到原子級別解析度水平
    撰文 | 雪月載鐵蛋白的冷凍電鏡圖。來源:Paul Emsley / 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它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宇宙」:顯微成像技術首次看到了單個原子!Nature 新聞報導了2020年5月22日同時發表在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的兩篇關於冷凍電鏡裡程碑式的突破,將解析度提高到單個原子水平。這一突破鞏固了cryo-EM在繪製蛋白質結構圖譜中的主導工具地位。
  • 科學網—冷凍電鏡技術突破原子解析度障礙
    ,然後用電子轟擊它們,這是一種低解析度的方法,叫做冷凍電鏡技術。 據《科學》報導,現在,科學家們第一次將冷凍電鏡的解析度提高到原子水平,以精確定位各種蛋白質中單個原子的位置,其解析度可與X射線晶體學相媲美。 「看到這種程度的細節太不可思議了,它十分美麗。」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冷凍電鏡技術專家Melanie Ohi說。
  • 冷凍電鏡發展進入全原子動力學分析階段
    冷凍電鏡發展進入全原子動力學分析階段 2019-01-21 科技日報 馬愛平 【字體:大 中 小】 ,標誌冷凍電鏡的發展開始進入全原子動力學分析的新階段。」
  • 牛X的冷凍電鏡!背靠背2篇Nature,首次看見單個原子!
    瑞士洛桑大學教授雅克・杜博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阿希姆・弗蘭克以及英國劍橋大學教授理察・亨德森分享了這一獎項,獲獎理由是「開發出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也稱為低溫電子顯微鏡技術)用於確定溶液中的生物分子的高解析度結構」,簡化了生物細胞的成像過程,提高了成像質量。至今,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已在結構生物學、化學、納米科技等領域大放異彩,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科研成果。冷
  • 程亦凡談冷凍電鏡技術發展——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副教授...
    日前,在「2014冷凍電鏡三維分子成像國際研討會」召開期間,儀器信息網編輯特別採訪了前來參加會議的程亦凡,請他介紹了研究所用的新型探測器件對提升冷凍電鏡解析度的影響,冷凍電鏡技術的發展是否意味著X射線晶體學時代的結束?冷凍電鏡未來的發展方向及需要關注的問題?
  • 南科大冷凍電鏡中心:6臺最先進 1臺獨家定製 瞄準世界前三
    由于波長的限制,可見光的解析度一般是1500倍以下,而電子的波長非常短,大約是普通光波長的十萬分之一左右,因此冷凍電鏡的解析度可以達到更高的程度,能夠直接觀測到蛋白質分子一類的生物大分子的精細結構。  以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為例,冷凍電鏡技術就是「把組成動、植物的蛋白用生物學的方法取出後,以快速冷凍的方式冷凍到液氮溫度(-196度),這樣可以保持蛋白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