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靈芝和九香蟲可治療慢性腎臟病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程永現指導博士生晏永明發現,著名中藥靈芝和九香蟲可治療慢性腎病。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有機化學通訊》。
赤芝是中國藥典收載的靈芝的一種,自古被稱為仙草,中醫認為其作用重在安神,而現代研究認為靈芝對多種疾病均具有防治作用,被譽為可包治百病的萬能藥。科研人員從赤芝中發現了一個具有「旋轉門」形狀的雜萜分子,可顯著激活核轉錄因子Nrf2,顯著抑制TGF-beta1誘導的Smad3磷酸化,並對下遊的活性氧、促細胞炎症因子、膠原均具有顯著的抑制效應,提示該化合物對治療慢性腎病如腎纖維化具有良好前景。目前,該研究成果申請了中國發明專利 。
「同時,中醫善用蟲類中藥以克頑疾,並認為蟲類中藥具有通絡之效。絡病與微血管病變相關,腎病屬於微血管病變,因此我們認為慢性腎病可從蟲論治。」程永現說,他們從九香蟲中發現了結構新穎的多巴胺三聚體,該化合物在腎小管上皮細胞上能顯著抑制TGF-beta1誘導的Smad3基因磷酸化,並在腎繫膜細胞上能顯著抑制高糖誘導的促細胞炎症因子和膠原分泌,提示該化合物在幹預慢性腎病如腎纖維化方面具有價值。
6、研究認為靈芝孢子油可誘導腫瘤幹細胞死亡
在由廣東省食用菌行業協會和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主辦,廣東粵微食用菌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南方食用菌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楊柏華關於靈芝孢子油抑制腫瘤幹細胞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報告引起高度關注。
楊柏華同時也是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客座教授。楊柏華認為,從腫瘤發生的條件來看,幹細胞是癌變的萌生處和持久的載體。根據腫瘤幹細胞理論,腫瘤中只有一小部分幹細胞具有增殖和轉移浸潤能力,腫瘤源於這些細胞,而其餘部分腫瘤細胞並無增殖和轉移能力。換句話說,真正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只是腫瘤幹細胞,這部分細胞雖然佔全部腫瘤細胞的極少數,卻是腫瘤形成、發展和惡化的根源。
楊柏華說,傳統的治療手段針對大多數的腫瘤細胞,往往忽視了佔少數的腫瘤幹細胞。腫瘤幹細胞是具有抗化能力的,化療後癌症復發就在於極少數腫瘤幹細胞獲得抵抗力。理想的治療手段不僅能誘導腫瘤細胞死亡,而且能通過調節致瘤因子和腫瘤抑制物的功能來抑制腫瘤幹細胞的自我更新。目前,小分子RNA是一類能高效調控腫瘤生長的內源性遺傳物質,在調節腫瘤幹細胞的功能中發揮作用。楊柏華所在實驗室證實靈芝孢子油能誘導多種癌細胞死亡。其最新研究表明,靈芝孢子油還能夠調節miRNAs的表達,選擇性地誘導腫瘤幹細胞死亡,但對正常細胞沒有任何影響。
7、國際食用菌研究新進展,靈芝可助治愛滋
被稱為「世紀殺手」的愛滋病有了新的輔助治療方法。昨天,記者從在廣東微生物研究所召開的「國際食用菌研究進展學術報告會」上了解到,從中國、加拿大等國科學家對靈芝的抗艾實驗結果顯示,靈芝對於愛滋病治療有輔助作用,可成為昂貴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另一個選擇,或可用作配合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一個輔助治療,使更多的愛滋病人負擔得起。
長期以來,愛滋病尚無治療的有效藥物和療法,愛滋病的防治已成為擺在各國政府面前的一大課題。靈芝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應用歷史,已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包括腫瘤、病毒感染、炎症、高血壓、免疫異常導致的各種疾病等。隨著靈芝研究的深入,靈芝的價值已逐漸得到國際的承認。近幾年來,國際上越來越多的研究和發現表明,靈芝對於治療愛滋病具有特殊功效。
據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實驗醫學病理系楊柏華教授作的「靈芝抗腫瘤的研究新進展」的學術報告,展示了詳細、前沿的靈芝研究成果。昨天,國際知名的蕈菌專家張樹庭教授報告說,他與坦尚尼亞的教授、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在非洲開展了試驗性的關於靈芝製劑對愛滋病人的治療作用的臨床試驗研究,初步結果顯示:靈芝膠囊和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一起治療,愛滋病患者的體重增長、CD4細胞數量、血紅細胞水平等指標均明顯上升,比只予抗逆轉錄病毒組的病人的效果提高一倍。
8、臺灣解開靈芝多糖作用之謎
據海外媒體報導,臺灣地區科學家近日在靈芝多糖體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這項研究可使用在抗癌免疫療法,也可用於其他用途,為靈芝多糖開發新藥,找出一個新方向。靈芝一直被認為可強化人體免疫系統的調節,並刺激各種免疫細胞的增生,甚至有抗癌的作用。這個功能主要來自多糖體,但靈芝多糖的構造及作用機制一直無法被了解。
研究人員研發出新的純化及分析方法,可有效獲取靈芝多糖體在誘導細胞激素產生的主要成分,也發現一種稱為TLR4的受體與靈芝多糖體結合,負責上述免疫功能,並決定它所調節的細胞內各項信息傳遞途徑。這樣,研究人員對於靈芝多糖的受體及免疫細胞的作用機制、信息傳遞都有了較清楚的認識。
據了解,靈芝多糖體的有效成分能促進各種免疫細胞的增生,包括巨噬細胞、B細胞、突狀細胞、幹細胞等。舉例來說,臍帶血細胞經靈芝多糖體處理後,可增加細胞的數目與活性,及自然殺手細胞的毒殺能力,進而摧毀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