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月7日訊(記者劉丁維)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產業協作促進省內區域交流合作和協調發展,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湖北省實施山川協作工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試點方案》,2021—2025年,組織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等22個省內相對發達縣(市、區)與竹谿縣、五峯縣等欠發達縣(市)開展產業協作。
《方案》明確,湖北山川協作工程試點期為2021—2025年,參與山川協作工程的受援地從2019年底縣域經濟考核第三類縣(市、區)排名靠後的縣(市)中選擇,支援地從全省經濟較發達的縣(市、區)中選擇。此次試點期間,共選擇22組結對縣(市、區)參與。
《方案》指出,要搶抓國家實施「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大開發、中部地區崛起等戰略機遇,支持結對縣參與實施重大戰略舉措的試點示範,共同承擔創建任務。支持結對縣共建省際合作開發開放平臺,加強同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等協作區域的對接,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完善汙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建立共抓長江大保護的長效機制,協同推進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汙染防治。
在產業發展上,支持結對縣依託現有的各類開發區、現代服務業示範區、現代農業示範區等產業園區,共建山川協作產業園區。鼓勵結對縣每年聯合開展招商引資活動,發展飛地經濟,支援地幫助受援地圍繞主導產業,突出橫向配套和上下遊關聯產業引進,著力引進產業鏈重大項目和發達地區資本,培育生態型現代產業集群。
為推進農村城鎮化促進農民增收,加快開展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推動受援地生態功能區與省內城市群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支持受援地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農業信息、保險、信貸、流通等現代農業服務業。深化「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讓更多農民在參與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中創造價值、分享紅利。幫助受援地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同時,支援地要有針對性地組織強鎮、企業結對幫扶受援地經濟薄弱村鎮,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此外,支援地和受援地還要進一步深化在人才引育、技能實訓合作、教育及醫療等民生事業合作的力度。為支持山川協作工程,湖北還將設立山川協作專項資金,每年支持約50個山川協作工程結對共建項目。在確保各支援地對外幫扶力度不減的前提下,自2021年起,每年支援地向對口受援地安排不少於500萬元援建資金,優先支持促進低收入群眾增收、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結對共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