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醫保疾病診斷/手術操作編碼"制定標準"始末

2020-11-30 騰訊網

來源:中國醫療保險

作者:

簡偉研、盧銘、陳晰雯 北京大學醫學部

李憲 北京市紅十字會急診搶救中心

陳劍銘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李慶紅、焦建軍 中日友好醫院

通訊作者:胡牧

經過前期充分調研和專家訪談,通過多版本融合實現疾病診斷編碼統一的路徑逐步明晰。按照國際疾病分類與編碼的原理和通行規則,課題組成功組織了現行主要ICD-10、ICD-9-CM3版本的開發者,共同開展《醫療保障疾病診斷分類與代碼》和《醫療保障手術操作分類與代碼》的起草工作。

基本原則和編制依據

疾病診斷與手術操作編碼標準是病種管理最核心的信息基礎。基於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編碼的特點,結合當前醫保業務工作的實際需要,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編碼標準遵循了「科學性、適用性、公允性」的原則。

科學性:嚴格遵守疾病分類學的原理和核心法則,疾病和手術分類不出差錯;

適用性:能夠滿足全國各個統籌地區醫保管理的使用需要,包容性高,分類結構完整;

公允性:充分吸收不同版本的優點,廣泛徵詢各方意見,充分尊重全行業的共識。

基於上述原則,同時考慮到當前各統籌地區的醫保業務普遍使用了國際疾病分類(ICD)——醫保疾病診斷編碼為ICD-10,手術操作編碼為ICD-9-CM3——這兩個編碼體系衍生出的版本,最終決定以ICD為框架開發《醫療保障疾病診斷分類與代碼》和《醫療保障手術操作分類與代碼》。

然而,各統籌地區在實際應用ICD-10和ICD-9-CM3時,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衍生出了多個不同版本。對此,醫保版編碼的制定過程中堅持採用「最大公約數」原則,具體包括3方面策略:

一是追溯到各個版本的「源頭」(即WHO-ICD-10和美國ICD-9-CM3),從根本上把各個衍生版本密切關聯起來;

二是用WHO-ICD-10和美國ICD-9-CM3的最近更新版作為分類框架,因為它們納入了世界範圍內新出現的疾病和手術類型,覆蓋面和包容性高;

三是通過先共識、再融合的路徑實現各個版本在條目層面的統一,由此才能得到業內廣泛認同,為實際應用排除障礙。

編制方法和步驟

1

分類框架的統合

《醫療保障疾病診斷分類與代碼》以世界衛生組織ICD-10的最近更新版(2016版)為分類框架。WHO-ICD-10(2016版)納入了世界範圍內新近出現疾病類型,與國內現行各個版本ICD-10相比,擁有更多的亞目和類目,有較強的包容性(如表1所示)。

表1.國內現行五個ICD-10版本vs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更新版ICD-10

《醫療保障手術操作分類與代碼》以美國最近更新並得到世界衛生組織承認的ICD-9-CM3(2013版)的亞目和細目為分類框架。從表2可以看出,此版本比國內現行的ICD-9-CM3擁有更多的亞目和細目,包容性也較強。

表2. 國內現行五個ICD-9-CM3版本vs美國2013更新版ICD-9-CM3

另一方面,儘管國內各個版本的ICD-10及ICD-9-CM3存在少量的分類與國際版有差異,但均能找到國內版本與國際版本差異性分類的映射關係。表3以北京版ICD-10差異性亞目和WHO-ICD-10(2016版)的映射為例,展示了這一比對融合的過程。

表3北京版ICD-10差異性亞目與WHO-ICD-10(2016版)的亞目映射

2

條目的融合

ICD-10和ICD-9-CM3的條目融合過程相似,分為以下六個步驟:

第一步,差異性條目分析。在逐項比對各個編碼版本所有條目的基礎上,識別出各個版本的差異性條目。隨後將各個版本的差異性條目發給對應版本的開發者,請開發者進行條目分析。

條目分析的內容包括:差異性條目的內容是否國標版或臨床版已有條目一致。如果一致,使用哪個版本的條目表達;如果不一致,是否繼續保留。

第二步,集中研討和初步共識。組織國內疾病診斷編碼的權威專家、各個版本的開發者和發布者召開研討會。各個版本的開發者陳述上述差異性條目分析的結果和各自的主張。

集體研討形成的初步共識:哪些差異性條目保留,哪些刪除,哪些需要在表達上進行調整。

第三步,各版本條目的初步融合。根據上述專家共識,把各個版本的共性條目和決定保留的差異性條目進行匯總,放置入既定的分類框架中,形成初步的融合版本。

第四步,進一步查重後賦碼。組織疾病診斷/手術操作編碼專家和臨床專家,對初步融合版本中的條目再次逐項進行內涵核對和查重。標記並去除重複的條目後,對條目賦碼。

第五步,形成標準草案。對再次查重並賦碼後的融合方案進行專家評閱,而後形成《醫療保障疾病診斷分類與代碼(草案)》和《醫療保障手術操作分類與代碼(草案)》。對於歷次專家研討和評閱中遺留下來未能達成共識的問題,整理入專家論證材料,供專家論證審定。

第六步,專家論證。由國家醫保局組織全國層面的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編碼專家,對《醫療保障疾病診斷分類與代碼(草案)》和《醫療保障手術操作分類與代碼(草案)》進行論證。由課題組根據專家論證的意見和建議對草案再次修訂,形成《醫療保障疾病診斷分類與代碼(報審稿)》和《醫療保障手術操作分類與代碼(報審稿)》,上報國家醫保局。

圖1和圖2分別展示了ICD-10和ICD-9-CM3條目融合的工作過程和產出。

圖1. 融合現行ICD-10版本形成醫保版ICD-10的過程

具體過程為:統計現行五個主要ICD-10版本共有125858條條目,初步查重後得到42548條條目;經過內涵對比後得到共識性條目數22159條,差異性條目數17567條;專家共識後進行各版本條目的初步融合,共得到39460條條目;再次進行內涵比對,查重、賦碼、增補得到《醫保疾病診斷分類與代碼標準(草案)》;專家論證後再次修訂,最終形成《醫保疾病診斷分類與代碼標準(報送稿)》,有類目2048條,亞目10172條。條目34889條。

圖2. 融合現行ICD-9-CM3版本形成醫保版ICD-9-CM3的過程

具體過程為:統計現行五個主要ICD-9-CM3版本得到48856條條目,初步查重後得到23031條條目;經過內涵對比後得到共識性條目數8931條,差異性條目數5372條;專家共識後進行各版本條目的初步融合,共得到13720條條目;再次進行內涵比對,查重、賦碼、增補得到《醫保手術操作分類與代碼標準(草案)》;專家論證後再次修訂,最終形成《醫保手術操作分類與代碼標準(報送稿)》,有類目100條,亞目890條,細目3666條,條目13002條。

下一步工作方向

對於疾病診斷/手術操作編碼標準而言,「制定標準」只是第一步,標準需要落地應用才有生命力。毫無疑問,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是推進這些標準在醫保業務甚至臨床一線的使用。

為此,國家醫保局已經構建了編碼標準動態維護團隊和軟體平臺。一方面,及時把新編碼標準轉化成為「資料庫」鑲嵌入了國家醫保局官網,方便用戶查詢和檢索;另一方面,制定了新編碼與現行各個編碼版本之間的映射庫,以便各統籌地區的用戶進行編碼接口的轉化。這些都將推動醫保版疾病診斷/手術操作編碼標準能夠落地執行。

原標題:多版本融合制定醫保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編碼標準

熱點推薦

中國醫療保險官方微信 ID:zgylbxzzs

相關焦點

  • 親歷者說:醫保編碼誕生記之「疾病診斷與手術操作」
    點擊查看 來源:中國醫療保險作者:劉娟 胡牧 簡偉研 盧銘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分類是醫保病種管理相關業務(包括DRG付費、日間手術付費、門診慢性病特種病管理等)的重要工具,只有制定了科學、合理的分類與代碼標準,才能實現醫保支付的科學決策。
  • 推廣「醫保普通話」!15項醫保業務編碼標準發布
    15項醫保業務編碼標準應這樣貫徹執行  來源|中國醫療保險(ID:zgylbxzzs)  今日,國家醫保局官網發布《關於貫徹執行15項醫療保障信息業務編碼標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做好醫保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醫療服務項目、藥品和醫用耗材等15項醫療保障信息業務編碼標準貫徹執行工作,並明確提出了4項推進信息業務編碼標準貫徹執行的工作任務。
  • 形成全國「通用語言」 15項醫保信息業務編碼標準全部完成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記者張泉)「一病一碼」「一藥一碼」、結算信息一單集成、數據傳輸標準統一……記者8日從國家醫保局獲悉,15項醫保信息業務編碼標準已全部完成,預計到2020年將逐步落地使用,實現全國醫保系統和各業務環節的「一碼通」。
  • 全國醫保信息業務將實現一碼通 15項編碼標準明年3月底前執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4日訊(記者 韓璐) 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通知,要求各省推進15項醫療保障信息業務編碼標準貫徹執行,涵蓋業務範圍包括醫保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醫療服務項目、藥品和醫用耗材等,並要求各省確保在2021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
  • 疾病術後診斷選擇及編碼匯總
    臨床上常出現某疾病術後的診斷。這是一些不完整、不規範的診斷。手術後的情況未作進一步描述,簡單的「XX術後」診斷很難區別,這給編碼人員進行編碼帶來了一些困難。本文將「XX術後」歸納為幾種常見情況和編碼方法,並進行實例分析,供同行參考。
  • 15項醫保信息業務編碼標準全部完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昶榮)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以下簡稱「國家醫保局」)下發了《關於印發醫療保障定點醫療機構等信息業務編碼規則和方法的通知》(醫保發〔2019〕55號),至此15項醫保信息業務編碼標準已全部完成。
  • 一文讀懂 | CHS-DRG付費具體怎麼操作?6個關鍵技術解決實際落地問題!
    《分組方案》明確了國家醫療保障疾病診斷相關分組(CHS-DRG)是全國醫療保障部門開展DRG付費工作的統一標準,包括了26個主要診斷大類(Major Diagnosis Category, MDC),376個核心DRG(Adjacent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ADRG),其中167個外科手術操作ADRG組、22個非手術操作ADRG組和187個內科診斷
  • DRGs病種成本核算與醫保支付結算政策研究
    2、統計病種相關信息譽方醫管Simp soft v5.0依據病案首頁數據、醫院HIS數據等來源對以下信息進行採集:包括住院號、住院次數、病案號、社保號、出生日期、年齡、入院時間、出院時間、出院病房、住院天數、搶救次數、死亡原因、離院方式、ICD10、診斷名稱、分類號、併發症數量、手術碼、手術名稱、並發手術數量、總費用、護理費、診斷費、化驗費、治療費、手術費、材料費、藥品費
  • ...信發布五大DRG方案:AI、大數據,如何掀起醫保支付的「蝴蝶效應」?
    6月18日,國家醫保局為落實試點工作「三步走」目標,指導各地規範DRG分組工作,制定發布了《醫療保障疾病診斷相關分組(CHS-DRG)細分組方案(1.0版)》(以下簡稱「CHS-DRG細分組規範」)。不久後,望海康信發布了支持國家醫保CHS-DRG細分組規範的分組器。
  • 全省醫保信息編碼標準貫徹工作現場會在滁州召開
    元月5日-6日,全省醫療保障信息業務編碼標準貫徹工作現場會在滁州召開,省醫保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汪和平出席會議並講話,副市長陸峰出席會議並致辭,市醫保局黨組書記、局長吳軍在會上作交流發言,副局長黃久平向大會介紹了滁州的工作經驗。
  • 贛州醫保結算付費方式將有大變化
    ●醫保經辦管理機構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和管理服務能力,具備使用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藥品、醫用耗材、醫療服務項目、醫保結算清單等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業務編碼的基礎條件。對適合基層醫療機構診治且基層具備診治能力的病種,制定的病種分值標準在不同等級醫療機構應保持一致。年底對醫療機構開展績效考核,按照協議約定將績效考核與年終清算掛鈎。  (四)打造數據中心  在具備使用全國統一的相關醫保信息業務編碼的基礎上,開展醫保結算清單、醫保費用明細表等的質量控制工作。
  • 早部署,早推動,市醫保局著力推進醫保信息編碼標準貫徹工作
    近日,為充分貫徹落實國家醫保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要求,宣城市醫保局早部署,早推動,著力推進醫保信息編碼標準貫徹工作。一是及早謀劃,在收到醫保信息編碼標準貫徹工作任務的第一時間,市醫保局召集全局幹部職工就醫保信息編碼標準貫徹工作進行任務分工,明確牽頭部門和責任科室,確保各項工作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 病歷內涵質量對疾病分類編碼有何影響?
    、發病時期、病因、病理、臨床表現等多項分類軸心和手術的分類原則等,與臨床醫師習慣書寫的疾病診斷與手術名稱存在較大的差異,給病案編碼造成一定困難。病程記錄的內涵不僅反映醫務人員的醫療水平,也是編碼準確的保證。對於相同的疾病名稱在不同的情況下編碼不同時,詳細的病程記錄則有利於準確編碼。醫師在病案首頁診斷為均小骨盆,若在有規律的宮縮之前,進行剖腹產手術,則編碼為O33.1;若在有規律的宮縮之後,不能自然分娩,進行剖腹產手術,則為梗阻性分娩,編碼為O65.1。
  • 疾病分類 | 妊娠、分娩和產褥期相關編碼及案例解析
    即時併發症又稱為近期併發症,指對一種疾病或損傷所引起的併發症或者臨床表現一起進行治療的醫療事件,即時併發症的關鍵詞「一起進行治療」。過時併發症又稱為隨後併發症,指對以前治療疾病或損傷的併發症或者臨床表現進行治療的醫療事件。即時併發症和過時併發症的判斷標準:看流產和併發症是否處在同一個治療期間。
  • 六安市醫保局召開貫徹醫保信息業務編碼標準工作部署會議
    根據國家、省醫保局關於醫保信息業務編碼貫標工作部署要求,為進一步做好全市貫標工作,六安市醫保局於1月11日下午在局機關三樓會議室召開醫保信息業務編碼貫標工作部署會,會議由六安市醫保局黨組書記、局長李育新主持,六安市醫保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唐玉剛、張濤,市局以及市醫保中心各相關業務科室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
  • 醫保大變化!貴港正式啟動DRG醫保付費改革
    12月1日起,貴港市16家二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正式實施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標誌著貴港市深化醫療支付方式改革工作開啟了一個新起點。  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的中文全稱是「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是按照臨床診療過程相似、資源消耗相近這兩個維度,參考臨床診斷、年齡、合併症、併發症等因素,將急性期住院病例劃分到若干診斷組(一般700-1000組)進行管理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