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物理學雜誌》:天文學家在探測到39次新的宇宙碰撞事件後探究黑洞起源

2020-10-30 科普百分百

天體物理學雜誌》:天文學家在探測到39次新的宇宙碰撞事件後探究黑洞起源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CNET報導,由黑洞和中子星之間的大規模碰撞引起的引力波事件的數量已經增加了四倍。在一組新論文中,來自LIGO和Virgo合作項目的研究人員編目了39個「新 」事件,這是自2015年LIGO和Virgo引力波探測器開啟以來已經檢測到的11個事件的基礎上增加的。

引力波是由黑洞和其他極端宇宙現象之間的碰撞引起的時空漣漪。當巨大的宇宙體合併時,它們會釋放出異常巨大的能量。最終,這種引力波會被美國(LIGO)和義大利(Virgo)的探測器探測到。引力波探測徹底改變了觀察宇宙的方式,幫助科學家了解太空中一些最神秘的天體。

周三公布的新目錄被稱為GWTC-2,共有50個事件,包括黑洞合併、中子星合併,以及可能發生的黑洞和中子星之間的碰撞。2019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在LIGO和Virgo設施進行了一系列升級,提高了它們的靈敏度之後,有39個事件被檢測到。

目錄更新包括一些有史以來檢測到的最極端的宇宙碰撞,包括9月份揭示的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兩個黑洞合併事件,它創造了一個質量約是太陽150倍的黑洞。

但合併天體讓研究引力波的天文學家們興奮不已,因為它給他們提供了大量新的數據,用這些數據來探究這些極端宇宙碰撞的本質。

澳大利亞墨爾本莫納什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澳大利亞研究引力波的研究中心OzGrav的首席研究員Eric Thrane解釋說:「這有點像發現一塊禽龍骨頭和發現數百塊禽龍化石之間的區別。」

在一篇提交給《天體物理學雜誌》(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的新預印論文中,該合作研究了50個事件中的47個,並分析了黑洞合併的物理特性。

「黑洞是迷人的物體,因為它們非常簡單,」Thrane說。「它們只有兩個數字來描述它們:它們的質量和它們的自旋。」

黑洞的自旋可以通過引力波信號來確定。這為科學家們提供了一個窗口,了解黑洞如何在深空相遇並落入對方,揭示它們是如何相遇的。

黑洞是由巨大的恆星向自身坍縮時產生的。有時,兩顆恆星以所謂的「雙星系統 」的形式,彼此環繞對方運行了數個世紀。隨著時間的推移, 它們失去了質量,最終死亡,塌縮形成黑洞。但它們繼續互相繞行,直到它們相撞形成一個更大的黑洞。在這種情況下,黑洞的自旋並沒有改變--它指向同一個方向。

另一方面,如果黑洞一直在密密麻麻的恆星群中遊蕩,獨自一人,然後互相碰撞,理論上認為這會擾亂它們的自旋。「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你會期望自旋會指向不同的方向,」Thrane說。「我們正在了解黑洞來自哪裡的起源(以及)它們如何聚集在一起並合併。」

LIGO和Virgo運行的最後一次觀測O3b發生在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3月27日之間,然後由於新冠大流行而停止。目前正在對這一時期的數據進行分析,並將擴大引力波事件的目錄,再次進一步加深我們對極端宇宙碰撞的理解。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在探測到39次新的宇宙碰撞事件後探究黑洞起源
    據外媒CNET報導,由黑洞和中子星之間的大規模碰撞引起的引力波事件的數量已經增加了四倍。在一組新論文中,來自LIGO和Virgo合作項目的研究人員編目了39個「新 」事件,這是自2015年LIGO和Virgo引力波探測器開啟以來已經檢測到的11個事件的基礎上增加的。
  • 天文學家在探測到39次新宇宙碰撞事件後探究黑洞起源
    據外媒CNET報導,由黑洞和中子星之間的大規模碰撞引起的引力波事件的數量已經增加了四倍。在一組新論文中, 來自LIGO和Virgo合作項目的研究人員編目了39個「新 」事件,這是自2015年LIGO和Virgo引力波探測器開啟以來已經檢測到的11個事件的基礎上增加的。
  • GW190521:天文學家探測到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兩個黑洞碰撞事件
    GW190521:天文學家探測到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兩個黑洞碰撞事件(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天文學家可能已經探測到了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大規模的兩個黑洞碰撞事件,這發生在大約70億年前,但是其跡象才剛剛到達我們面前。
  • 科學家探測到最大規模黑洞合併事件,或將改變黑洞形成理論
    天體物理學家對這一引力波事件非常關注,因為這對目前的黑洞形成理論提出了挑戰。  宇宙中充滿了時空漣漪——引力波——的迴響,現在,在我們所聽到的「宇宙交響樂」中,又增加了一段新的聲音。現在,根據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歐洲的室女座幹涉儀(Virgo)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們探測到了一個新的引力波信號,來自一場快速而劇烈的「爆炸」事件。對該事件的研究或許能幫助我們解開更多的宇宙謎題。
  • 《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宇宙塵埃起源新學說,或由氣體粒子碰撞產生
    《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宇宙塵埃起源新學說,或由氣體粒子碰撞產生  CHEN • 2021-01-12 17:19:39 來源:前瞻網 E930G0
  • 黑洞的碰撞使引力波變得更加有趣
    天文學家首次探測到質量相差懸殊的兩個黑洞之間的碰撞,這為天體物理學和引力物理學開闢了新的前景。這一事件提供了來自這些微弱時空漣漪的第一個明確無誤的證據,表明至少有一個黑洞在合併之前在旋轉,這讓天文學家罕見地了解了這些黑暗物體的一個關鍵屬性。
  • 第一個被清晰探測到的中等質量黑洞:迄今最強引力波信號
    兩個黑洞碰撞的想像圖宇宙中充滿了時空漣漪——引力波——的迴響,現在,在我們所聽到的 「宇宙交響樂」中,又增加了一段新的聲音。自 2015 年以來,天體物理學家一直在使用引力波探測器來 「聆聽」宇宙中類似啁啾的信號,並通過解碼這些在時空中產生的細微漣漪,分析發出這些信號的大規模碰撞事件。
  • 中子星碰撞會產生黑洞?中子星和黑洞都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
    天文學家強調這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發現是理解宇宙的重要一步。當時,科學家們認為這一被官方正式歸類為GW170817的重大事件,可能會產生一個黑洞:而一項新的分析結果支持了這一假設。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收集的數據。在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項目探測到引力波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一個世紀前首次預言了引力波在時空中的漣漪。
  • 2020年天文學發現大事回顧——宇宙最神秘天體之黑洞篇
    看樣子銀河系中心黑洞實在沒拍到……不過有消息說今年的4月份,視界面望遠鏡團隊已經重拍了銀河系中心黑洞,希望我們明年就能看到我們的星系黑洞實拍照片吧。2020年5月6日——科學家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5月6日,《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發表論文,來自歐洲南方天文臺的幾位科學家通過光譜分析發現了迄今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 天文學家有史以來第一次發現兩個黑洞在宇宙中碰撞後發出耀眼的光
    黑洞的碰撞產生的動靜是如此的巨大,它扭曲了時空的結構,發出的引力波席捲整個宇宙。引力波席捲地球,經過微調探測器讓我們能夠以足夠的精度「聽到」這些碰撞。但是,我們依然無法「看到」它們。黑洞以巨大的引力吞噬了光和輻射,所以這些合併對我們來說還是看不見的。
  • 《天體物理學雜誌》:天文學家或已找到宇宙「丟失」物質
    《天體物理學雜誌》:天文學家或已找到宇宙「丟失」物質這一發現成為迄今為止最強有力的證據,證明這些在宇宙中的瀰漫之物,就是科學家不斷尋找的丟失物質。 這些宇宙「失蹤家族」的成員與難以捉摸的暗物質不同,其主要由重子組成,即常規質子與電子。 通常認為宇宙物質中有5%由重子物質組成,其雖微小,但是人類本身以及最大可觀測宇宙範圍內的發光天體都是由重子物質構成,其餘是23%的暗物質和72%的暗能量。
  • 科學家探測到兩黑洞相撞大爆炸,規模僅次於宇宙起源
    據英國《衛報》9月2日報導,天文學家近日宣布,探測到了一種十分罕見的宇宙信號,這個信號是兩個黑洞相撞產生的,來自70億光年以外。當時的宇宙只有現在年齡的一半(科學家估算出宇宙的年齡為138.2億年),但現在才被探測到,可見它發生在多麼遙遠的地方。
  • VOA慢速英語 | 人類探測到兩大黑洞碰撞形成超大黑洞
    他去了儘可能遠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They came from as far away as Florida.他們來自遙遠的佛羅裡達州。參考譯文人類探測到兩大黑洞碰撞形成超大黑洞黑洞變得越來越陌生,甚至對於研究外太空行星和其他物體的科學家來說也不例外。
  • 利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天體物理學家計算多少恆星會向黑洞碰撞
    通過 範德比爾特大學 2020年2月10日藝術家的概念展示了兩個黑洞的碰撞類似LIGO和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現在,一個有前途的新研究開發的一個範德比爾特的天體物理學家可能給我們一個方法尋找可用的數量星星在宇宙的歷史,作為二進位黑洞碰撞。的 研究 ,這是發表在 《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 2020年1月31日, 將幫助未來的科學家解釋恆星的潛在人口和測試所有碰撞的理論形成黑洞在宇宙的歷史。
  • 天文學家說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兩個黑洞合併事件
    天文學家可能已經探測到了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大規模的兩個黑洞碰撞事件,這發生在大約70億年前,但是其跡象才剛剛到達我們面前。這一災難性事件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近距離觀察位置,見證了宇宙中最難以捉摸天體之一的誕生。這場遙遠的表演包括兩個主要角色:一個黑洞的質量大約是我們太陽的66倍,另一個黑洞的質量大約是我們太陽的85倍。
  • 引力波探測再帶來震撼:大規模黑洞合併事件昭示天體物理學新問題
    在大眾輿論中沉寂數年後,引力波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這一次,它似乎是要向我們講述一個宇宙中「本不應該發生的故事」。引力波探測儀(Virgo),均於 2019 年 5 月探測到了約四次短時的空間震動,每次震動持續時間不超過十分之一秒。
  • 科學家觀測到中子星與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2015年,科學家首次發現由兩個黑洞碰撞形成的引力波現象。從那時起,引力波的探測變得越來越陌生,科學家迫切希望揭曉其中謎團,目前一支研究小組宣稱,首次探測到有比已知最大中子星更大、比已知最小黑洞更小的天體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 黑洞和中子星碰撞合併事件:不產生可探測到的光線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迄今為止,天文學家還沒有觀測到黑洞與中子星碰撞事件,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這種碰撞事件會釋放大量能量,但出乎意料的是,可能不會產生任何可以探測到的光線。這些發現揭示了黑洞和中子星合併的關鍵細節——可探測光線數量和碰撞天體的質量,以及揭示合併的促成因素,例如:促使這些碰撞發生的動力學。
  • 「不可能質量」黑洞: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
    iWeekly當地時間2日,天文學家在《物理學評論通訊》(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5月21日,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科學協作組織(LSC)和歐洲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Virgo探測到一段微弱的信號。在通過四種不同的算法對這段信號進行測量後,天文學家認為它可能是距今約70億年前,在一個中等質量黑洞的形成過程中釋放出的引力波信號,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GW190521。據悉,此信號持續時間極短,還不足0.1秒。
  • 引力波探測到新的黑洞類型,這可能改變我們對宇宙的看法
    在70億光年之外,一對碰撞的黑洞在一個閃亮的引力波盤上釋放出來,這是黑洞天文學中最受歡迎的發現之一:極其難以捉摸的「中等質量」黑洞,它位於恆星質量的黑洞和超大質量之間。LIGO和Virgo幹涉儀在2019年5月21日探測到來自碰撞的引力波信號,與之前的碰撞探測相比,它非常短。但經過艱苦的分析後發現,合併的產物是一個質量約為太陽142倍的黑洞,而創造它的兩個物體的質量分別為太陽的66和85倍。這比五年來我們首次探測到引力波以來發現的任何黑洞碰撞都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