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大學生夫妻辭職回鄉趕蜂 追花上萬公裡年收入過百萬

2021-01-09 四川新聞網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李慶 攝影 王洪斌

  (部分圖片由沈遠夫婦提供)

  2017年10月12日,四川眉山城區百坡路一家蜂蜜店,兩歲零兩個月的女孩小七舀起一勺洋槐花蜜,笑著對媽媽甯敏傑說,「好甜好甜的。」當小七舀起第四勺花蜜時,爸爸沈遠拿過勺子,一把抱起小七,「小女娃兒,天天喝蜂蜜,都不愛喝水嘍。」小七則嘟著嘴說,「採蜜我也去了呢。」

  這家蜂蜜店面積不大,但兩面牆上一幅手繪的「採蜜圖」尤為醒目,記錄著這對90後夫妻和家人一年上萬公裡的採蜜旅程。出身養蜂世家的沈遠笑著說:「小七不到一歲就跟我們全國到處跑,算是我們家最小的養蜂人了。」

  雖說是「蜂三代」,但沈遠在大學所學的是機務專業,妻子甯敏傑則是學市場營銷,工作也跟家業完全不搭界。直到2016年,女兒出生後,這對大學生夫妻才做出了「轉身」的決定——辭職回鄉趕蜂。靠著父輩傳下來的技藝,靠著新型的營銷手段,這對90後「新蜂農」走出了一條有別父輩的養蜂之路,初初入行他們年收入就達到了上百萬元。

  甜蜜基因

  出身養蜂世家 大學生夫妻辭職趕蜂

  四川有著2000多年的養蜂歷史,是全國的養蜂業大省,而沈遠老家所在的眉山市東坡區則是四川養蜂第一大區縣。沈家有著50年的養蜂史,算得上當地小有名氣的養蜂世家。

  沈遠說,從城裡辭職回家養蜂也許是他們夫妻倆最艱難的一次決定。「我么姥爺就開始養蜂,父親六兄妹,4個人都是蜂農,但我小時候並不喜歡蜜蜂。」

  沈遠是聽著蜜蜂的嗡嗡聲長大的,小時候每到3月,這嗡嗡的聲音,就提醒著他將和父親分別——父親又要拉起蜂箱去全國各地趕蜂了。幼時的他對蜜蜂最多的印象是「痛」,「一進蜂場,就被蜇得全身是包,屁股都被蜇腫過。」

  正是這樣的印象,讓沈遠這個的「蜂三代」對蜜蜂敬而遠之,沒有遵從父親沈國全的安排養蜂,在高中畢業後到了成都航空機電技術學院學習飛機維修,女友甯敏傑則在四川師範大學成都學院學習營銷專業。

  大學畢業後,兩人結婚成家,沈遠進了4S店修車,甯敏傑則在4S店賣車,兩人每月的收入加起來有8000多元。雖然收入不高,但他倆依然沒有子承父業的願望。直到後來幫家人賣蜂蜜,才讓小兩口動了轉型的心思。那時父母趕蜂忙不過來,沈遠夫婦就在工作之餘,在小區幫家裡賣蜜。「生意越來越好,我們兩個人幫著賣都忙不過來,就把小區的保安也叫上,有時候從保安手中過的現金流就要過萬!」

  2014年,父親再次鄭重向沈遠夫妻提出養蜂的期望,小兩口考慮了一年時間,等到女兒小七出生,終於決定辭職。2016年3月,他們帶著七個月大的女兒與父母一起,踏上了人生中第一次追花之旅。

  甜蜜旅程

  帶著女兒上路 全國追花上萬公裡

  從四川盆地到黃土高原,從沙漠到草原,小店裡的「採蜜圖」清晰地繪出了這對「蜂三代」上萬公裡的首次採蜜之旅。「你以為沙漠裡就沒有蜜嗎?沙漠地帶的紫穗槐,產出一種少見的蜜,顏色跟紅櫻桃一樣呢。」如今,沈遠夫婦對全國各地的花蜜已是瞭然於胸。他們說,這條路很苦,一年要走近半個中國,但他們還是想從源頭幹起,「不出去,你永遠不知道哪兒有好蜜。」

  最好採的蜜是油菜花蜜,沈遠一家所在的眉山市,就有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可是這裡留給趕蜂人的時間只有半個月。眉山油菜花的花期結束,沈遠一家三口就要跟著父母,開著3輛大卡車,拉著700個蜂箱趕往漢中。3月中下旬,在緯度更北的秦嶺下,還能找到豐富的油菜花蜜源。

  4月,雜花洋槐、蘋果花相繼開放,一家人停留在陝西銅川;5月初,來到榆林子洲,這裡盛產中國最優質的純洋槐蜜。他們要待到6月,因為這裡還有黃芪蜜等著他們;6月中旬,荊條花開,則要趕赴山西晉城。

  「一切都是新的,有時深夜還不想睡,聽蜜蜂打翅膀的聲音,那是工蜂在排水。反覆排水後,蜂蜜漸漸濃稠。一想到第二天蜂蜜變得更好,心裡就激動。」沈遠說。

  7月,一車蜜蜂前往沙漠地帶,採紫穗槐蜜,另兩車則前往內蒙古大青山四子王旗處,蜜蜂在這裡採蕎麥花粉。8月過後,天氣降溫,勞累了半年的蜜蜂需要休息。沈遠夫婦則回到眉山,把最好的收穫帶回家鄉。

  如今小七已兩歲多,跟著父母採蜜這一路,雖然被嚴密保護,也不免被蜂蜇,「每次被蜇哭,就餵她吃點蜜,她馬上就不哭了。」

  「一切都是值得的,要採得好蜜,就難免東奔西走,偏遠的地方連手機信號都沒有。」甯敏傑說的值得,不只是收穫香甜的蜂蜜,更因為這逐花而居的旅程,勞累而甜蜜著。

  甜蜜味道

  借用賣車經驗 營銷有招年入百萬

  2016年11月,沈國全夫婦又出發趕往雲南採蜜。沈遠和甯敏傑帶著小七留在眉山,對於這對年輕的夫婦來說,如何把家裡採到的蜂蜜賣出去,事關他們辭職趕蜂的成敗。

  沈國全從少年時期就開始趕蜂,他的蜂蜜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專門的銷路,父輩們賣蜂蜜是採到哪兒賣到哪兒,採什麼蜜賣什麼蜜。收蜜的人往往是煮好飯等著沈國全送蜜來。因此聽說才學趕蜂的小兩口要把家裡的賣蜜工作都包下來,他一開始很不以為然,「你價格比我賣得好,我手板心煎魚給你吃。」

  學營銷的甯敏傑卻不這樣看。她把這一路採的蜜都保存起來,帶回了眉山,她認為賣蜂蜜與賣車有著共通之處,4S店集中了各種車型,適合不同層次口味的顧客,那麼他們的蜂蜜出售也應該是多樣的,而不應是單一粗放的。

  甯敏傑通過網絡很快找到了全國各地的收蜜人,建立了一個不同於父輩的營銷網絡。沈遠則負責把控品質,為了達到了41度的蜂蜜濃度,寧肯花更多時間,減少蜂蜜產量,也要保證品質。效果很快就顯現出來,沈國全賣出去一噸油菜花蜜,批發價不到15000元,但沈遠夫婦的蜜則賣出了30000元一噸的高價。

  怎麼讓自己的蜜與眾不同?甯敏傑很快想到,給蜂蜜打上文化標籤,「結婚有喜糖,為什麼不能賣喜蜜呢?」她說,賣車除了價格還要看品牌看內涵,蜂蜜也能做出文化的味道。於是,小兩口將蜂蜜裝進喜盒,做成5元一盒的喜蜜,放到網上銷售。不到一年時間,他們的41度蜜便賣出了名氣。沈遠夫婦轉型趕蜂一年多,僅今年就賣出了20餘噸,實現了年收入過百萬,讓父母刮目相看,也欣然同意了他們開店賣蜜的想法。

  甜蜜前景

  建一個體驗園 發掘蜂蜜隱性價值

  甯敏傑覺得,蜂蜜的價值還沒有完全發掘出來,還有許多隱性的價值等待發掘。

  「現代人不僅從吃飽到吃好,更要兼顧吃好耍好。」甯敏傑發現,到了蜂場,不管是追逐蜜蜂、與花共舞、倒箱割蜜,不論大人小孩都樂在其中。「從國家大政方針來看,未來農旅融合也是趨勢。」

  甯敏傑說,兩人的計劃在東坡區流轉一個小山頭,建一個蜂蜜體驗園,山上種滿各種季節的花。3月採油菜花、4月蘋果花、5月洋槐菜……而到了氣溫偏低時,還有茶花、枇杷花相伴。從土壤到蜜源,從源頭起就嚴苛管控,確保蜂蜜品質。

  「買蜜到時不僅僅是個結果,而是個體驗的過程,我想不管是什麼年齡的人,都會非常喜歡的。就像我一樣,最初恐懼,慢慢接觸後,徹底愛上蜜蜂,愛上大自然,愛上甜蜜。」

  新聞背景

  百萬蜂群助農收入10億元

  四川蜂蜜出口價高全國兩成

  在眉山有你不知道的「蜂值」

  統計數據表明,四川是全國養蜂大省,養蜂數量、蜂蜜產量多年位居全國第一。2016年四川省存欄蜜蜂145萬群,比上年同期增長3.6%,生產蜂蜜4萬噸。全省養蜂產值22億元左右,其中養蜂農戶收入達10億元以上。全省蜂蜜出口數量逐年回升,蜂蜜出口價格高於全國均價20%以上。

  與十多億蜜蜂為伴

  把各地蜂蜜端上全國餐桌

  在全省養蜂產業首位的東坡區,2016年有專業養蜂戶近千戶,蜜蜂存箱達15.79萬群。

  據悉,東坡區近年來規模養殖比例已達到90%。全年生產蜂蜜8077噸,蜂王漿220噸,蜂花粉719噸,蜂蠟185噸,蜂膠7.8噸,實現產值2億元。全區有養蜂專業合作社16個,存箱西蜂在100箱以上規模養殖戶513戶,眉山市東坡區德康養蜂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胡建均看來,養蜂已經完全改變了當地農戶的生活。在沈遠的家鄉思蒙鎮,還有很多人像他父親一樣,靠養蜂發家。而隨著高速公路對蜂產品免費等有利條件,蜂蜜產業活力進一步提升。沈遠覺得,相比於過去,這項「甜蜜」事業還大有可為。「今天,中國最好的蜜、不同時節的蜜,可以在同一時間端上餐桌,供消費者選擇。只需要一個手機,視頻、照片等等一上傳,哪怕相隔千裡,都能買到心儀的蜜。」

  蜂農抱團政府主導 打造蜂蜜品牌

  東坡區畜牧局副局長呂凌介紹,當地已印發《眉山市東坡區蜂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將通過引進優質品種、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打造優質品牌、建立營銷網絡等措施,實現蜂蜜品質再升級。到2020年,力爭全區存箱優質西蜂達到20萬群,優質西蜂養殖比例達到97%,存箱西蜂100箱以上規模養殖比例達到92%,全年生產優質蜂產品1萬噸。

  呂凌說,東坡區蜂蜜產業雖然量大,但並不強。要從大到強,關鍵在於提升品質、打造品牌。「我們正在研究蜂農蜂具補助標準、引導他們抱團發展、引進企業實施深加工,讓蜂蜜品質進一步符合市場要求。」呂凌說,「就像東坡泡菜一樣,相信做好基本功,東坡蜂蜜也將走向世界,端上全球餐桌。」

  而在沈遠看來,政府主導,農民抱團的形式,將為蜂蜜產業帶來一次大機遇。「我們已經成立了自己的養蜂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和商標都已經註冊下來了。」今年剛剛當選四川省蜂業學會理事的沈遠說,蜂群因為要打架,過去蜂農都是散打,互相沒有接觸。但從提升品質、順應市場的角度出發,抱團才是出路。

相關焦點

  • 農村小夥培育出史上最大的黃金虎頭蜂!年收入百萬
    最近幾年就出現大批人工養殖的金黃虎頭蜂!也出現養蜂人年收入百萬的!但也只是個別!養蜂過程中,涉及到5個關鍵技術:收集雌雄蜂、雌雄交配、蜂王批量越冬、蜂王築巢產卵、培育標準蜂群。其中,人工培育蜂王和蜂王在人工條件下築巢產卵,是最難的環節!(實拍聚集蜂王過冬)小編從小跟馬蜂打交道對馬蜂多少有些了解!
  • 眉山大學生手機丟失9小時損失過萬,還背上貸款
    >10月12日,在眉山某大學就讀的張靈(化名)告訴記者,自己在國慶也遇到了類似經歷,手機被盜後9小時的時間裡,雖然自己採取了各種措施,依然損失過萬,還背上了京東白條7300多元的貸款。轉帳打白條 對方用其手機花了7300元張靈說,當地一早,大概八九點,自己就在成都市金牛區荷花池派出所報了案。其提供的受案回執顯示,張靈於手機被扒竊一案已被受理。「目前警方回復還在調查。」張靈說。張靈稱,報案後自己又趕緊去了最近的移動營業廳,工作人員告知手機號是在早上8點10分左右掛失的。
  • 【GET2016】英語啪啪啪覃流星:如何打造年收入百萬的網紅名師
    在 GET2016 教育科技大會上,英語啪啪啪創始人覃流星做了名為《打造年收入百萬的網紅名師》的主題演講,分享了他創業一年的網紅教師經驗。目前,音視頻節目「英語啪啪啪」已經在各個平臺播出了超過三百集。在一年的時間內,積累微信平臺粉絲約 35 萬,節目累計播放量過億,累計粉絲超過百萬。
  • 大學生回鄉養鴨記,看「鴨司令」如何闖麻鴨市場
    讓鄉親們驚嘆的是,這個「鴨司令」帶領4000多隻麻鴨闖市場,竟將一隻鴨子賣到128元…… 8月2日,天剛亮,平羅縣姚伏鎮上橋村村民朱自和從床上爬起,騎著電動三輪車去玉米地裡忙乎。 新掰的玉米被拉往村裡的養鴨基地。因為提前聯繫過,等待卸貨的人早早站在路邊等候。
  • 90後美女為替父還債,辭職回鄉養殖「淡水石斑魚」,今年入千萬財
    有這麼一位90後美女,她為替父還債, 辭職回鄉養殖「淡水石斑魚」,今年入千萬財,她就是——王女士。王女士養殖的淡水石斑魚跟別人不一樣,不僅種植面積非常的大,每天來訂購的經銷商都絡繹不絕,她究竟是如何成功的呢?
  • 一批騎士春節騎車回鄉,車價都過萬,不乏倒三輪車型,大排量居多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在這裡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內容,最新鮮、最熱門的汽車事件都會在此呈現,而本期的熱門內容便是:春節期間,一批騎士駕駛摩託車回鄉,車價都超5位數,大排量居多前言:在返鄉期間,有不少人開著自己新買的愛車走高速回鄉,而有一部分喜歡駕駛摩託車回鄉,但是摩託車在國內一部分省份是沒辦法上高速的
  • 辭職創業開奶茶店,我花75萬買了個教訓
    來源:餐飲老闆內參辭職創業開奶茶店,聽著美好,做著未必。本次開店故事,來自一位辭職創業開奶茶店的 90 後老闆,目前他的門店已經關閉,這 1 年多,他們交了 75 萬學費。餐飲老闆內參 長風/來稿 內參君/整理高峰人流每分鐘100人就是不進我的店我叫長風, 90 後。
  • 美女辭職回鄉種植花椒 今年銷售額可達50萬
    辭職回永川創業種植花椒  段振維大學畢業後在重慶一家汽車公司上班。2014年,考慮到雙方父母在永川沒人照顧,兩個孩子也長大了,段振維辭掉工作回到永川。為了更好地照顧家庭,回到永川的段振維沒有再繼續找工作,她準備自己創業。  在江津先鋒鎮,段振維看到漫山遍野的花椒樹,花椒長得非常好,段振維動了在永川也種植花椒的念頭。
  • 「百萬大學生留漢工程」招聘會進入武漢輕工大,崗位最高年薪150萬
    其中,年薪10萬以上崗位達782個,年薪50萬以上崗位46個,年薪30萬以上318個,年薪100以上3個。臨空港經開區內的湖北中煙、省電力勘測設計院、中金數據、啟迪網安等知名企業受到學子熱切關注。「本次推出的崗位全部都能達到或超過大學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
  • 中蜂油茶花中毒怎麼辦?如何預防中蜂油茶花中毒?
    在我國境內分布著大量的油茶花,尤其是山區地區油茶花的分布更是廣泛,很多養蜂的朋友都知道,蜜蜂採集油茶花會引起蜜蜂爛子病,但是在實際養殖中我們其實很少看到蜜蜂油茶花中毒的現象,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在蜂部落看來,要說中蜂油茶花中毒會產生嚴重後果,那麼在中蜂無數年的繁殖中已經出現了嚴重後果,但是為什麼到了今天中蜂仍然發展良好,油茶花的數量也沒有減少呢?
  • 實拍北緯37度海參小鎮,超半數群眾靠海參生存,育苗夫妻年賺10萬
    依託當地30公里海岸線,8萬畝天然養殖牧場——名叫虎山的小鎮獲得了海參養殖的天時地利,也因養殖海參入選全國特色小鎮。虎山鎮上擁有5.2萬常住人口,其中三分之一人所從事的職業,都與「海參」相關,如今還有許多年輕人從事電商行業。日前,攝影師耗費數日時間實地走訪了虎山海參產業,小鎮百姓幾十年如一日地以海參為軸,誕生了育苗師、養參人、撈參人各種職業。
  • 蜀你最能|回鄉創業小青年,養殖鷓鴣年入百萬
    在我國原生的鷓鴣被列為野生動物受到保護,一些引進鷓鴣品種在國內的成功養殖,讓我們的餐桌上多了這道美食。 靠著鷓鴣,向東實現了從一開始的打工仔到後來年入百萬的逆襲。
  • 世界四大名蜂,產量佔據半壁江山,為何在我國只有意蜂?
    高加索蜂全稱灰色山地高加索蜂,簡稱高蜂,從蜜蜂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高加索蜂原產於高加索和外高加索山區,是蜂蜜高產型蜂種。目前,高加索蜂在中國養蜂生產中尚未普遍推廣應用。第三名、卡尼鄂拉蜂。卡尼鄂拉蜂(又譯喀尼阿蘭蜂),卡尼鄂拉蜂的大小和體型與義大利蜂相似,分蜂性強,不易維持強群,節約飼料,蜜源條件不良時很少發生飢餓現象。
  • 美國家庭年收入中位數到底是8萬美元,還是6.1萬美元呢?
    前幾天,南生曾撰文介紹:按照美國普查局發布的信息,2018年美國人的平均年收入為3.6萬美元,家庭平均年收入正好超過9萬美元,而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為8萬美元(具體為80663美元)。之後,又在文章中提到「美國住戶家庭」年收入中位數超過了6.1萬美元。
  • 基金業人均年入過百萬 薪酬居金融業金字塔頂
    根據該份報告,基金業的人均年收入超過百萬元,這一數字大幅超越了此前國家統計局統計的各行業人均年收入中排名首位的證券業17萬餘元的水平,基金業也由此穩居金融業薪酬金字塔頂。據悉,該份報告根據對40餘家基金公司的調查統計了基金業薪酬數據,樣本比例超過70%,具備一定的權威性。
  • 在中國家庭年收入25萬算高嗎?有沒有達到中產階級標準?答案意外
    如果年收入能夠達到25萬,是不是已經算是比較富裕的家庭了呢?其實家庭收入還是要看家庭的人口數量,假如你只是一個人,那麼自然是工資足夠自己支配就可以了。如果你的家庭人口比較多,收入又比較少,生活自然會過得拮据一些。從全國範圍來看的話,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家三口的狀態。按照這樣的家庭來看,如果年收入可以達到25萬,那麼就可以算是中高等收入家庭了。
  • 饒河黑蜂 群蜂之首
    自然成熟,意味著一切都需要遵循天時地利人和,而真正的黑蜂蜂蜜也需要滿足這三個條件。第一是強壯的饒河黑蜂蜂種,第二是從採集到成品,全程均需在饒河國家級黑蜂自然保護區完成,第三是饒河黑蜂傳統自然的飼養方式,禁用抗生素、禁餵食白糖等。自然釀蜜條件的極致苛求,已是判定真偽的至高標準。
  • 地圖採集員年薪百萬是特例 經常被狗追猴抓
    採集員「拿百萬年薪,1年工作350天」的報導出來後,在微博上刷了屏。真的是這樣的嗎?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與百度地圖數據採集品牌大使于澄取得聯繫,首先問的就是採集員「年薪百萬」的傳說。于澄說,那個報導不確切,「年薪百萬」是百度地圖市場部做活動招募首席採集師時,給出的年薪標準。
  • 果蠅剋星,農藥競爭者:他的寄生蜂數年收入30萬
    2009年剛剛來到安徽師範大學生物技術專業學習的賀張,第一次在胡好遠教授開設的《動物學》課堂上,了解到寄生蜂這個「新名詞」。寄生蜂主要為屬膜翅目昆蟲,其生物防治作用原理為寄生蜂把卵產在寄主體內或體表,孵化的幼蟲以寄主為食,從而導致寄主害蟲死亡,以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
  • 西北大學食品學院勇奪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記者王京臣)11月17-21日,以「未來我來、世界無界」為主題,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在華南理工大學成功舉行。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賽舉辦6年來,累計有1578萬名大學生、337萬個大學生團隊參賽。本屆大賽從5月份啟動,11月份結束,歷時半年。共有來自國內外117個國家和地區、4186所學校的147萬個項目、631萬人報名參賽,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雙創賽事之一,被譽為「全球最好的路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