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在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歐洲阿麗亞娜5-ECA型火箭發射升空。格林尼治時間14日13時12分(北京時間14日21時12分),歐洲阿麗亞娜5-ECA型火箭攜帶歐洲航天局兩顆科學探測衛星「赫歇爾」和「普朗克」,從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新華社/法新
5月14日,在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歐洲阿麗亞娜5-ECA型火箭發射升空。格林尼治時間14日13時12分(北京時間14日21時12分),歐洲阿麗亞娜5-ECA型火箭攜帶歐洲航天局兩顆科學探測衛星「赫歇爾」和「普朗克」,從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新華社/法新
新華網巴黎5月14日電(記者李學梅)格林尼治時間14日13時12分(北京時間14日21時12分)歐洲阿麗亞娜5-ECA型火箭攜帶歐航局世界最大遠紅外線望遠鏡「赫歇爾」及宇宙輻射探測器「普朗克」,從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據歐航局和歐洲阿麗亞娜空間公司電視直播報導,發射地當天天氣晴好,火箭按照預定時間點火,隨後搭載兩個探測衛星騰空而起。發射約30分鐘後,「赫歇爾」和「普朗克」先後脫離火箭,開始自主飛行。在確認探測衛星與火箭成功分離後,蓋亞那航天控制中心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歐航局局長讓-雅克多爾丹和阿麗亞娜空間公司行政總裁讓—伊夫勒加爾起身擁抱,表示慶祝。
多爾丹在隨後發表的講話中說,隨著「赫歇爾」和「普朗克」的發射,人類又向探索宇宙的起源邁進了一步。從發射到衛星與火箭分離雖然只有30分鐘,但卻凝聚了參與這項計劃的歐洲15國多年的心血和夢想。勒加爾也對所有參與探測衛星研製和發射的人員表示了感謝,他相信,這兩個探測衛星的觀測結果將能顛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據歐航局介紹,兩個探測衛星將被定位在距地球約160萬公裡的「第二拉格朗日點」附近,以背對太陽和地球的姿勢,對宇宙進行持續觀測。
兩個探測衛星分別以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和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的名字命名,其發射任務是歐航局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赫歇爾」實質上是一個太空望遠鏡,它也是人類有史以來發射的最大的遠紅外線望遠鏡,將用於研究星體與星系的形成過程;「普朗克」則主要用於對宇宙輻射進行觀測。
「赫歇爾」以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的名字命名,它實際上是一臺大型遠紅外線望遠鏡。「赫歇爾」寬4米,高7.5米,是迄今為止人類發射的最大遠紅外線望遠鏡。值得一提的是,「赫歇爾」望遠鏡的鏡面以輕質金剛砂為材料,直徑達到3.5米,是哈勃望遠鏡鏡面直徑的約1.5倍,是它的「前任」——歐航局1995年發射的遠紅外線望遠鏡的6倍。
與「赫歇爾」相比,「普朗克」的個頭小了許多,高度只有1.5米。它以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的名字命名,攜帶了一系列敏銳度極高的儀器,能夠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進行深入探測。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宇宙誕生於距今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作為大爆炸的「餘燼」,微波背景輻射均勻地分布在整個宇宙空間。因此,「普朗克」的探測結果將有助於科學家研究早期宇宙的形成和物質起源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