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簡單的入手,以『公路車』和『計時車』做說明吧!
在公路賽中,普通公路車和計時車明顯用途不同。
公路車:用於長距離巡航,平路山路都可以騎乘使用,可以面對的路況很多,能夠輕鬆操控。
計時車:適用短距離的衝刺加速,身體前傾,可以很快地加速,速度的維持也會比較容易。但是操控性就不太靈敏,相對比較適合寬大、直線的路況。
真正值得研究的是鐵三車和TT車之間的區別。
很多人認為,鐵三車就是TT車,或者兩者幾乎一樣。兩者有聯繫,但是區別也十分明顯。
兩者都長得很像,空氣力學車手把、較垂直的立管、擁有較好的空氣力學表現等共通點。
還有因為TT車提升速度快,並且維持速度性能優異,有利於三項運動賽長距離且必須獨立騎乘的比賽模式,所以剛開始時TT車普遍使用在三項運動的賽場上。後來,各車廠遂漸以計時車為基礎,改變部分的設計,成為只能使用在三項運動賽事上的『鐵三車』。
計時車和鐵三車區別在哪裡?
UCI為使自行車賽有一個相對統一的標準,制定了嚴苛的器材規則。計時車必須要遵守UCI規定設計才能在賽場上使用。而鐵三車則是有比較寬鬆的條件可以在IRONMAN賽事中使用,所以在IRONMAN賽場上除了常見的鐵三車之外,還有一些造型奇特的車型。
符合UCI規範的計時車可以進行官方計時賽以及各種鐵人三項賽事,但是鐵三專用車就只能進行鐵人三項賽事,不可以拿來進行UCI官方計時賽。
UCI裝備規範提到,他們希望自行車要具有傳統三角形幾何的樣子,所以除了前面提到的管型限制,在前三角以及後三角部分中間是不可以填滿的,必須在一定的範圍內進行設計。各管材的夾角同樣必須對應管材最大直徑的限制(最大是8公分),頭管部分還有另一項規定就是從頭管前緣開始90度向後延伸不得超過16公分。
簡單列舉不同,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觀察:
「1」中管角度:公路車中管會更加向後傾斜,角度越小向後傾斜越多,而TT車和鐵三車角度會比較大。角度一般是公路大組72度左右,TT車74度左右,鐵三車76-78度,幾乎接近垂直。這樣的設計可以增加打腿摺疊後和軀幹之間的角度,更多的使用到的是打腿後側的肌肉群,小腿和臀大肌可以放鬆,同時摺疊角度的增大可以讓上身更加舒展,呼吸更加順暢,為後續的跑步賽段調整並節省體力。
「2」管形設計:所有通過UCI認證的TT車,也具有很棒的氣動外形,由於鐵三車不受這些規則限制,才產生了諸多超常規的氣動造型。比如我們最熟悉的射歪了P5X。
「3」舒適性:鐵三賽事,距離和耗時都非常漫長,且需要選手自備修車工具、補給等,以便為後續的跑步打好體能儲備。所以鐵三車均有必要的儲物空間,同時比公路大組、TT車具有更加優良的舒適性和氣動外觀,方便攜帶更多的水、飲料和食品;備胎、CO2氣瓶等維修工具也是必須要的。更加符合鐵三比賽中,舒適性優先於進攻性,不會如同大組那樣經常拉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