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那可
11月13日,「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在國家博物館啟幕,濃墨重彩地展現了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中國改革開放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蹟。此次展覽安排設計了偉大的變革、壯美篇章、關鍵抉擇、歷史巨變、大國氣象和面向未來六個主題內容展區,突出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發生的偉大變革。
走進各展區,無論是歷史圖片、文字視頻的展示,還是實物場景和沙盤模型的呈現,人們都可以找到龍江元素,領略到龍江精彩,從中感知黑土地上40年來的滄桑巨變。上天下海
龍江智造名片閃亮
「太有氣魄了,這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一比一的透視模型!」專程趕來看展覽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宇航製造專業研一的江同學如數家珍道:「這是長徵系列火箭、這是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沒想到一進門剛來到『偉大的變革』展區就看到了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讓人一下子就感到就讀專業沉甸甸的分量。」在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中,多處均烙刻著中國航天的「龍江元素」,哈爾濱工業大學傑出校友、「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用25年的青春見證並參與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從立項論證到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完整歷程,不僅圓了自己的航天夢,也和無數航天人一起圓了中華民族的航天夢。作為中國首臺月球車移動系統副總設計師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多項關鍵技術助「玉兔」月球「漫步」。一代又一代的哈工大師生用科技「金手指」不斷叩響「天宮」之門。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就在同一個展區,蛟龍號載人潛水艇的展區周圍也擠滿了觀眾。記者注意到觀眾口中與蛟龍號一同作為「關鍵詞」的還有唐嘉陵這個名字,哈爾濱工程大學畢業生唐嘉陵是我國首批潛航員,2012年6月,唐嘉陵駕駛蛟龍號創造了世界上作業型潛水器7062米的最大下潛深度,發現並取得兩個深海海底新物種,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載人深潛英雄」稱號。
協調發展繪就新時代壯美篇章
改革開放從農村開始。4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農業改革波瀾壯闊,農民生活極大改善,農村面貌根本改觀,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希望的田野充滿生機活力,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在「壯美的篇章」展區中的希望的田野單元,記者首先被一欄欄「種子」所吸引,在這裡記者找到了來自我省的黑河43和龍梗31。集中展出的還有黑龍江農墾大型機械聯合收割作品的展示圖片,錯落有致的收割機推開金色的麥浪,吸引著眾多觀眾爭相與之合影留念。
在同一展區的區域協調發展單元,高科技的大屏幕不斷滾動播放各種信息。「看,無人機!」隨著現場一名小學生觀眾的歡呼,觀眾的目光轉移到滾動屏幕上我省北大荒農墾集團克山農場大豆中耕立體作業的畫面上。而在旁邊的大屏幕上,正在播放國家級新區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引領示範作用不斷增強的內容,在全國19家國家級示範區布局示意圖上,我省的哈爾濱新區赫然在列。
改革開放以來,在各級黨組織的組織引導下,廣大黨員幹部立足崗位、履職盡責,在脫貧攻堅、抗災搶險、重點工程建設等重大任務中衝鋒在前、忘我奉獻,充分展示了共產黨員的先鋒形象。在歷史巨變展區的互動平臺上,展示的是改革開放40年來受到表彰的100名優秀共產黨員代表,記者一眼就認出了來自我省的「新時期鐵人」王啟民。而在這一展區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單元,一張來自我省哈爾濱市84路清潔能源公交車的照片引來龍江觀眾紛紛拍照留念,已經畢業並在北京工作兩年的哈爾濱姑娘鞠琳說,參觀之前絕對不會想到家鄉公交的變化也能成為這場展覽的組成部分。
在這個單元內,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實景沙盤吸引了眾人目光,沙盤結合投影內容展示了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效。這個跨越我省與吉林省國家公園試點實行以來,東北虎豹生存棲息環境得到有效恢復和改善,種群數量不斷增加。
還看今朝改革答卷氣勢恢宏
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提起龍江元素,最為全國人民熟知的就是富集的冰雪資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在歷史巨變展區記者看到中外遊客在黑龍江雪場盡享冰雪旅遊樂趣的圖片;4K體驗廳內,高清晰的航拍中國美景不斷播放,我省雪鄉和漠河的絕美冬景,引發觀眾嘖嘖稱奇;在美麗中國長廊,有哈爾濱太陽島雪博會園區雪秀現場的美景。北京觀眾李昌源在這裡佇立良久,他告訴記者他是1986年考入當時的黑龍江商學院的,黑龍江獨特的冰雕藝術和旖旎的城市風光時至今日也一直哺養著他,是他從事建築行業的重要靈感來源。
在大國氣象展區,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單元,北京市民王家槐凝視著哈大高鐵的照片,他告訴記者自己在改革開放前曾經到過一次東北,當時的寒冷和交通不便給了他很深印象。40年彈指一揮間,我們已經有了世界首條高寒地區高速鐵路,並配備多項自主研發的先進技術,前後的變化讓他倍覺震撼。
在展區外,記者還注意到改革開放40年部分優秀美術作品中,一幅以鐵人王進喜那一代石油人為主題的「英雄群像」畫作備受參觀者喜愛,北京市第166中學附屬校尉小學兩位教師說,時至今日王進喜的故事依然鮮活地通過教科書傳給一代又一代,學過《摘掉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這一課的孩子,都會記住王進喜的名字記住鐵人精神。北京市大興區青雲店中學教師劉建國說:「作為改革開放的同齡人,王進喜這種工作中拼命三郎、處處爭先的精神,鼓勵我克服了很多困難,現在國家的條件好了,但是這種精神仍然值得流傳下去。」
在博物館內,記者還注意到有一個為家鄉加油的互動環節,通過互動屏幕加油後可以看到家鄉省份從1978年到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產總值的變化。記者為我省加油時,屏幕顯示全國已有206591名觀眾為家鄉加油,而記者是第7760位為黑龍江加油的觀眾。
透過「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中的龍江元素可以看到,40年改革開放,龍江答卷可謂氣勢恢宏。
←參觀者在參觀基礎設施建設成就。
本版照片均為本報記者那可攝
哈大高鐵給北京市民王家槐留下了深刻印象。
↑參觀者在觀看我國航空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
→我省講解員侯慧宇正在為觀眾進行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