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自然日」起航!今年帶龍江青少年繼續挑戰自然科學

2021-01-12 生活報

生活報訊(記者 王雪瑩 記者 張清雲 攝)

近日,2021年「環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學知識挑戰活動(黑龍江賽區)」正式啟動。作為龍江賽區的承辦方,黑龍江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該系列活動已在我省成功舉辦了七屆,今年的主題是「滄海桑田——曾經和當下的偉大變遷」。

活動主題logo

據悉,活動分為「自然科學知識挑戰」、「自然科普繪畫大賽」及「科學故事播講賽」三大形式。其中,「自然科學知識挑戰」分為展覽和表演兩種,展覽環節是對選題研究內容的視覺化表現及對選題自然科學屬性的解答,像是一個小型博物館展覽;表演環節是選題的自然科學意義的戲劇化展現和敘述,必須是原創作品。

往屆活動圖片

「自然科普繪畫大賽」旨在為熱愛自然、喜好繪畫的青少年構建一個親近、愛護自然,增長自然科學知識,促進和加強相互間交流與學習的平臺;「科學故事播講賽」旨在開拓孩子對科普知識的求知慾,激發小朋友們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演講能力,營造全民閱讀、親子閱讀的氛圍。

往屆活動圖片

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環球自然日」活動的舉辦有著深遠的意義,通過這個平臺,青少年在活動中可以相互交換想法和思路,掌握自然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技能。黑龍江省博物館希望以自身為階梯,借該活動為更多熱愛自然科學、追尋自然科學的龍江青少年鋪路奠基,幫助他們樹立熱愛科學、崇尚自然、熱愛自然的牢固信條和堅定信念。即日起,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通過黑龍江省博物館微信公眾號「黑龍江省博物館互動平臺」或黑龍江省博物館官網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嘉興賽區在2020年度「環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學知識挑戰賽全球總...
    12月19日,環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學知識挑戰賽2020全球總決賽在上海成功舉辦。本次比賽由於受到疫情影響改為線上舉行,且僅針對境內各賽區,首次採取了視頻連線和線上問辯的方式。今年是嘉興地區參加環球自然日比賽的第二年,儘管由於疫情影響,線下活動被迫改為線上,但一系列的報名、篩選及預賽等工作進行得有條不紊。比賽現場,孩子們在鏡頭前流利回答評委老師提出的問題,自信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充分體現他們對年度主題「生物多樣性——教育,保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解的深入和到位。鏡頭外,有家長和指導老師地緊張觀摩,更有我們看不到的精心準備和辛勤努力。
  • 山東博物館承接2015年「環球自然日」全球總決賽
    山東博物館承接2015年「環球自然日」全球總決賽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2014年07月29日09:11 歷時四天的「環球自然日」2014全球總決賽在此圓滿落下帷幕。 山東代表團18組隊伍通過表演和展覽的形式,圍繞今年環球自然日「適者生存:應變、不變與可持續發展」這一年度主題,用獨特的視角和高超的表現能力,在202組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一等獎3組,二等獎4組,三等獎10組的好成績。其中展覽作品《鳥類魔術師——雷鳥》、兒童劇《家園》、《沙高駝為峰》3組作品獲得一等獎。
  • 學霸家庭都訂閱,擁有350萬讀者的雜誌來啦:《環球科學》青少年版開...
    《環球科學》獨家引進英國《How it works》版權,聯手打造面向中國青少年的高端科普雜誌。 它由世界公認、首屈一指的科普專家創作,橫跨七大學科,涵蓋環境生態、交通運輸、工程機械、太空探索、自然科學、歷史人文等領域,內容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 龍江森工六大攻勢 一切從轉型改制開始
    「十三五」即將落子收官,龍江森工的歷史又寫上燦爛華章。「十三五」對於龍江森工是不平凡的五年,是具有重大歷史性轉折的五年,也是轉型發展、揚帆起航的五年。黑龍江森工總局結束了70年徵程,龍江森工集團正式掛牌成立,邁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 沃爾沃環球帆船賽:奧克蘭再次啟航 奮進挑戰南大洋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紐西蘭中華新聞社奧克蘭3月19消息,當地時間3月18日下午2點(北京時間早上9點),包括東風隊在內的7支沃爾沃環球帆船賽參賽船隊離開奧克蘭碼頭前往巴西伊塔加,艱難的第七賽段徵程由此開啟。
  • 「科學」號起航赴西太平洋 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考航次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傑11月25日,記者從中科院海洋所獲悉,「科學」號科考船已於23日從中科院海洋所西海岸園區碼頭起航,赴西太平洋中低緯度海域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西太平洋多圈層相互作用板塊俯衝起始機制科學考察實驗研究暨NORC2020-581航次科考任務。
  • 環球冒險家雷探長打卡第三屆國際進博會,科技與創新從中國起航!
    受邀參展嘉賓環球冒險家雷探長,他對汽車和技術裝備兩個展區很有興趣,汽車展區設「智慧出行」專區,展覽面積3萬平米,全球前七大整車集團悉數參展。不論是創新概念輪胎,還是3D列印車身,能看到汽車領域最新趨勢和最前沿科技,首次設置的「智慧出行」專區,將聚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智慧座艙、車路協同等細分板塊,充分展示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靈感與創新。
  • 中國能訂到Discovery青少年版雜誌?!2021年全新開訂!
    青少年時期,是孩子建立世界觀的黃金時期,優秀的內容能給孩子打開通往世界的窗口。 所以,今天我們要介紹一本由美國探索頻道(Discovery)授權、中國科學院老科技工作者協會、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聯盟推薦的青少年科普讀物——《環球探索》。 從2017 年開始,我們就開始向大家推薦,並且獲得了很高的人氣。
  • 德國賽艇運動員鮑裡斯· 赫爾曼開啟法國不靠岸單人環球航海挑戰
    德國著名賽艇運動員鮑裡斯· 赫爾曼 (Boris Herrmann) 已經於2020年11月8日起開啟新一輪環球航海挑戰,正式參加法國旺底 (帆迪)不靠岸單人環球航海賽 (Vendée Globe)——這位39歲的德國海員所專注的不僅是將一生的夢想變為現實,也不僅是兇險莫測的遠海極限探險——他還將積極協助氣候變化研究。
  • 中國大洋46航次環球科考結束南大西洋科考
    當地時間12月10日,「向陽紅01」船完成最後一條地球物理測線調查,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第三航段科考作業全部結束。12月11日,「向陽紅01」船自交付使用以來首次到達西半球。今年8月28日,「向陽紅01」船從青島起航,穿越赤道,進入南半球,最後到達大西洋中脊,航程超過上萬海裡,展現出科考船強大的續航能力。
  • 郭川 一個人的環球航海
    這個48歲的男人經過138天的顛簸,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航行了21600海裡,完成了人類航海史上的一項壯舉:成功挑戰了40英尺級帆船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世界紀錄,也成為首個完成單人環球航行的中國人。   「我,活著回來了」   郭川跪在妻子和兩個兒子的面前,埋頭親吻著故鄉的土地。慢慢地,他抬起頭,對妻子肖莉說:「我,活著回來了!」
  • 北京青少年自然科學研究院與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小學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原標題:北京青少年自然科學研究院與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小學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11月5日,北京青少年自然科學研究院與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小學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以「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提升教育核心競爭力」為主要目標,攜手在研究網際網路教育學習模式創新方案,推進青少年科學素質和示範實驗
  • ...西班牙航海家駕摩託艇環遊世界紀念麥哲倫環球航行500周年
    新華社哈瓦那3月13日電 通訊:為世界帶來和平與愛——西班牙航海家駕摩託艇環遊世界紀念麥哲倫環球航行500周年新華社記者林朝暉「當全世界都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際,我帶來了和平與愛的信息這是正在進行環球航行的西班牙航海家阿爾巴羅·德馬裡查拉爾日前抵達古巴首都哈瓦那時對新華社記者說的話。「我愛中國和中國人民,希望今年9月能駕著摩託艇抵達中國上海。」德馬裡查拉爾雖然已經58歲,但他仍像年輕人一樣動作敏捷。2019年8月19日,他駕駛一艘3米長的摩託艇從西班牙塞維亞港出發,展開預計歷時一年半的環球航行,以紀念麥哲倫環球航行500周年。
  • 今天,圍觀龍江航空拍賣
    今天,圍觀龍江航空拍賣! 今天! 2020年9月29日10時開始! 龍江航空98%的股權將在京東拍賣網進行司法拍賣! 馬上上演中國民航史上首家航司拍賣會! 大家一起圍觀。 因此,2017年-2020年這四年期間,龍江航空淨虧損至少在7億元以上。
  • 龍江航空開通廈門、南京航線
    8月20日,龍江航空開通廈門、南京航線,這是龍江航空助力龍江經濟復甦的重要舉措。龍江航空哈爾濱-廈門、哈爾濱-南京直飛往返航班由空客A320系列機型執飛,每日一班,其中廈門航線航班號為LT4323/24,南京航線航班號為LT4325/26。
  • 【環球時報】科技航母 懷柔起航
    現在,在東方,一艘來自中國的「科技航母」,正整裝待發全力起航。它就是中國北京的懷柔科學城。正是因為它的出現,人們才期待世界科技發展的版圖會因此而發生裂變。  2016年年初,懷柔科學城建設納入北京市「十三五」規劃。當年9月,懷柔科學城被國務院列為首都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三大科學城之一,從而上升為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 崩潰之後仍要繼續——專訪克利伯環球帆船賽的「菜鳥」水手朱姜蓓
    新華網裡約熱內盧10月4日體育專電(記者姬燁)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環球航行是遙不可及的冒險,參與者必定是身經百戰的航海家。然而全球規模最大的業餘環球航海賽事——克利伯帆船賽卻給了普通人機會,因為報名者不需要任何航海經驗。
  • 達爾文開始五年環球航行|堅果 Pro 2「足跡系列」保護套
    這一切都發生在那場為期5年的環球航行中。1831 年 12 月 27 日,達爾文搭乘的英國海軍「小獵犬號」從普利茅斯港起航。雖說是乘船航行,但達爾文把三分之二的時間花在了陸地上。他四處考察的成果是 368 頁動物學筆記、1383 頁地質學筆記,以及數千個動植物標本。行萬裡路,寫一卷書,20 多年的醞釀後,《物種起源》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