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內閤府綜合科學技術創新會議第10次基本計劃專門調查會線上會議於12月18日召開,對日本第6期科學技術創新基本計劃要點草案進行了探討。第6期科學技術創新基本計劃要點草案內容整編如下。
對現狀的認知
①日本國內外社會形勢變化。例如,全球環境問題越發顯著,老齡化和社會保障方式成為重要問題;信息化社會(Society 4.0)催生美國四大科技巨頭(谷歌、亞馬遜、臉書、蘋果)公司;社會不穩定和財富分配極端不均等問題。②新冠疫情擴散促使變化加速。
回顧科學技術創新政策
①時隔25年大修科學技術基本法。由於日本在信息化社會變革中「落敗」,需要配合智能化社會(Society 5.0)進行社會改革;「創新」的概念需要升華為創造新價值和改變社會系統本身。②數位化遲緩。由於新冠疫情,Society 5.0在定義網絡和物理空間融合的同時也暴露出了數位化遲緩的問題等。
◎2019年6月19日,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首相官邸舉行日本科技創新理事會第45次會議。會上就《2019年綜合創新戰略規劃》利用基因組編輯技術進行人類受精和胚胎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重塑社會的目標
為確保國民安全放心,實現人類幸福,需要:①實現持續性發展。2050年實現碳平衡、助力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維護社會穩定、經濟持續性發展。②保證強韌性。能夠應對自然災害、基礎設施老化、世界範圍傳染病、網絡等新領域攻擊、供應鏈斷裂等威脅,實現綜合性安全保障。③提倡人類「百歲時代」的多種幸福形態。④提高國際社會地位。
科學技術創新政策
首先,通過強化創新力推動社會變革。①政府部門徹底執行數位化,推進數位化政府、數據戰略、官民數據合作、超5G、超級計算機、太空系統(定位、通信、觀測)等下一代基礎設施的配備。②實現碳平衡,關鍵在於以下一代太陽能電池、碳循環為首的革命性創新,具體落實為推動革新性環境創新戰略和登月型研究開發等。③監視、觀測、分析、預測包括各種威脅動向在內的非連續性社會情勢變化,指定應對威脅的重要技術,迅速推動研發和運用,落實保護日本重要技術的舉措。④推動研發並提高社會運用能力,具體包括提高人文和社會科學的綜合知識運用以及通過市民和媒體提高其社會接受程度,為太空與海洋、食品與農林水產業等領域,以及人工智慧、生物、量子技術、材料等的新興技術領域制定新的戰略,切實推進研發,靈活運用國際性智慧財產權和標準。⑤強化創新生態系統建設。緊密聯結大學、研究機構、企業和自治體,構建創新生態系統,具體包括通過小企業技術轉讓計劃(SBIR)制度等進行援助,從根本上強化產學共創系統等舉措。⑥發展智慧城市。
其次,拓展知識前沿,強化作為創新源泉的研究能力。①深化研究系統的數位化。獲得高質量研究數據,管理並運用戰略性研究數據,並以此為基礎,完善數據和人工智慧驅動型研究環境的建設,具體包括促進研究數據共享、配備下一代情報基礎設施、設備遠程化、智能實驗室等。②再次構建社會環境以催生多樣的卓越研究。③強化大學功能和經營能力。再次,關注未來的教育和人才培育系統以及資金循環環境,包括構建教育和人才培育系統,以及為創造知識和價值配備資金循環環境。最後,制定相關政策,並根據情況變化推進政策的快速修訂。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來源 | 綜合網站
圖片 | 網際網路
作者 | 胡雅芸
編輯 | 劉偉雪
註: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