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10日消息(記者張茜)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2020光華思想力系列公開課近日正式開啟。昨天(9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作為新年首期演講嘉賓,以「我們熱愛的金融」為主題講述了中國金融面臨的「斷裂」點、中國金融的未來等熱點問題。
2020光華思想力系列公開課現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張茜 攝)
劉俏在公開課上展望了中國金融的未來景象。劉俏認為,2035年中國金融有五個「必然」會發生的事情。一是經濟總量和金融資產的爆發式增長。到2035年,中國的GDP或將達到210萬億,金融資產將達到840萬億;二是產業結構的巨大變遷。2035年,我國將有大約23%的就業人口從第一產業——農業,遷向第二產業或者第三產業;三是來自需求端的劇烈變化。劉俏說,2035年,居民消費率將從現在的38%增加到58%;四是信息技術和AI帶來金融底層技術和中介模式的巨大變化;五是金融思想的演進。劉俏認為,對於好的金融的判斷標準,就是能夠降低資金供需兩端建立信任的成本。
說到中國金融系統存在的問題,劉俏指出,中國金融系統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形成給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基礎設施投融資市場、信用市場定價的錨;沒有建立起價格發現的功能以便於引導資源有效配置。
他認為,中國金融體系有十大「斷裂點」。這十大「斷裂點」主要是:投資資本收益率相對較低、收入分配不平等、人口老齡化等。
而談到解決這些「斷裂點」的辦法,劉俏說,我們需要轉變發展理念和經濟增長模式,重新塑造中國經濟微觀基礎;政府方面需要轉變職能,改變行為模式,消除所有制歧視,建立真正的競爭中性原則。劉俏認為,還需要為金融資產找到定價的「錨」,徹底實現資金的市場化配置;推動勞動力和土地配置的市場化改革;同時,以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s)為抓手,為土地、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尋找定價的「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