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未來展望:2035年中國金融資產呈爆發式增長 為資產尋找...

2020-12-03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月10日消息(記者張茜)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2020光華思想力系列公開課近日正式開啟。昨天(9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作為新年首期演講嘉賓,以「我們熱愛的金融」為主題講述了中國金融面臨的「斷裂」點、中國金融的未來等熱點問題。

2020光華思想力系列公開課現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張茜 攝)

劉俏在公開課上展望了中國金融的未來景象。劉俏認為,2035年中國金融有五個「必然」會發生的事情。一是經濟總量和金融資產的爆發式增長。到2035年,中國的GDP或將達到210萬億,金融資產將達到840萬億;二是產業結構的巨大變遷。2035年,我國將有大約23%的就業人口從第一產業——農業,遷向第二產業或者第三產業;三是來自需求端的劇烈變化。劉俏說,2035年,居民消費率將從現在的38%增加到58%;四是信息技術和AI帶來金融底層技術和中介模式的巨大變化;五是金融思想的演進。劉俏認為,對於好的金融的判斷標準,就是能夠降低資金供需兩端建立信任的成本。

說到中國金融系統存在的問題,劉俏指出,中國金融系統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形成給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基礎設施投融資市場、信用市場定價的錨;沒有建立起價格發現的功能以便於引導資源有效配置。

他認為,中國金融體系有十大「斷裂點」。這十大「斷裂點」主要是:投資資本收益率相對較低、收入分配不平等、人口老齡化等。

而談到解決這些「斷裂點」的辦法,劉俏說,我們需要轉變發展理念和經濟增長模式,重新塑造中國經濟微觀基礎;政府方面需要轉變職能,改變行為模式,消除所有制歧視,建立真正的競爭中性原則。劉俏認為,還需要為金融資產找到定價的「錨」,徹底實現資金的市場化配置;推動勞動力和土地配置的市場化改革;同時,以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s)為抓手,為土地、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尋找定價的「錨」。

相關焦點

  • 世界經濟重心結構性東移 智慧金融打造中國資產新格局
    在這樣的背景下,從中長期來看,我國居民可投資資產規模將持續增長、金融開放不斷深化、金融科技加速驅動,這些因素也將為我國財富管理行業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推動中國的財富管理形成新的格局,迎來新的時代。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1%,比10月上升0.7個百分點,連續9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製造業恢復性增長有所加快。
  • 2020年宏觀經濟展望:從中國製造到中國資產
    由此,「中國製造」引出另外一個未來將日益重要的話題——「中國資產」。未來,一是,歐元區和日本的負利率可能導致相應以該貨幣標價的國際資產的吸引力下降,需要一個替代性國際資產;二是,川普的貿易戰如果壓縮美國的經常帳戶逆差規模的話,必然導致全球貨幣循環中美元份額的減少,也需要一個國際資產來彌補其所留出的空間;三是,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內需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度進一步提高。中國仍將保持製造業強國的優勢,但有可能階段性出現經常帳戶逆差,同樣需要吸引國際資本的流入。
  • 九方金融:2021年中國經濟周期與大類資產配置建議
    我們對中國經濟周期預測如下:流動性的波峰出現在2021年2月(進入擴張後期),增長波峰出現在2021年12月(進入滯漲期),通脹波峰出現在2022年2月份(進入衰退前期)。 我們發現在復甦、擴張和滯漲期,股票的收益率均顯著高於其他資產。在衰退期,債券收益率表現最佳。
  • 下注中國,尋找2021年十大中國核心資產,賭國運,再出發!
    自從2018年年來,格隆匯連續三屆組織了「下注中國」的核心資產大討論的活動,讓全球不同國家、不同行業、不同視角的投資者,一同尋找代表中國未來的核心資產。活動響應非凡,投票精選出來的十大核心資產廣獲認同與關注,且在過去的一年裡均表現優異。
  • 【年終大戲、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同樣是這一樣,經濟基本面與金融市場均呈現出典型的不對稱「V」型反轉或對稱「V」型反轉,我們也看到雖然疫情在中國爆發早於海外經濟體2個月並遭受諸多指責,但中國最先頂住壓力並在疫情防治、經濟修復、地緣政治博弈(如RCEP籤署以及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等方面越來越居於主動地位,並成為為數不多全年經濟增速為正的主要經濟體。
  • 【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4、CPI通縮與PPI通脹並存,如CPI環比連續兩個月為負、PPI環比6個月為正且呈上升態勢。  5、金融指標亮眼但已呈現退潮之勢,今年受疫情影響在寬信用政策的支持下,M2、存貸款以及社融等金融指標均表現不錯,但11月金融數據顯示拐點已經到來,寬信用已轉向中性甚至偏緊。  6、受疫情影響,產業鏈和供應鏈未完全修復、消費需求不足,整體庫存一直在低位運行。
  • 十問中國金融未來
    利率市場化改革,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首先是CPI,其次是經濟增長,最後要保證不出現金融泡沫。  誰來為人民幣「出海」保駕護航?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核心思路:要讓人民幣先「走出去」,然後「玩起來」,最後還能有控制的「流進來」。  國家金融戰略下的個人投資選擇是什麼?
  • 美信金融研究院年度發布《2021年全球投資展望報告》,尋找投資的...
    美信金融研究院基於摩根大通、瑞信研究院、瑞銀研究院、普信集團、招商信諾、普華永道、福布斯等多家知名投研機構的數據及觀點整合分析並發布《2021年全球投資展望報告》,主要從「全球財富及家族辦公室」、「全球各地區2021年經濟預測」、「各大機構2021年投資策略」三大方向,幫助金融機構及投資者釐清
  • 宏觀策略:大類資產2020年表現回顧及未來展望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餘華莘大類資產配置方面,繼續看好風險資產,尤其是全球復甦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因此,大類資產的排序為商品>股票>債券>貨幣。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的看法是:如果2020年是「危」,那麼2021年就是「機」。全球股市方面,2020年全球主要市場先抑後揚。
  • 未來中國金融監管面臨挑戰
    來源:安邦諮詢央行近日公布了最新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對2019年以來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從報告的內容來看,央行認為金融系統將面臨三大任務,即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
  • 2018"下注中國"十大核心資產:中國平安
    在承認階級固化的背景下,在理直氣壯做大國有企業的背景下,毫無疑問,投資者在下注中國未來國運的時候,必須選擇代表未來發展的頭部公司,選擇確定性其實就是成長性。因此,在此辭舊迎新之際,格隆匯組織了一次遍布全球70多個國家300多萬會員大討論的活動,讓全球不同國家、不同行業、不同視角的投資者,一同尋找代表中國未來的核心資產。  在《尋找中國核心資產,賭國運,需要你!》
  • 【尋找中國創新榜樣】中關村:向網際網路金融野蠻生長「宣戰」
    總體而言,網際網路金融肯定有一定的風險,但你不能因為風險而放棄它的發展。未來我們希望通過中心特有的「監管」和服務手段,為政府提供可資借鑑的數據支持,為行業和投資人提供完善的服務。2015年底,中國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出現「資產荒」現象,如何實現好的收益,又要保持持續不斷的資產,這是所有平臺面臨的共同問題。對此,我們依託中心的資源建立了一個資產交易大平臺,為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提供優質資產。目前,在我們中心登記備案的共有200多家平臺。這些平臺有偏重抵押類業務的,有些偏重擔保類業務的,也有做供應鏈金融和消費金融業務的。
  • 管理15萬億資產的摩根資管:美元資產獨佔鰲頭時代結束, 未來中國...
    據了解,摩根資產管理為全球各主要市場的機構、零售投資者及高淨值人士,提供股票、固定收益、房地產、對衝基金、私募股權及流動性的全球投資管理。截至今年9月30日,其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2.3萬億美元(約等於15.15萬億人民幣)。摩根資產管理預測,未來10至15年,以美股為代表的發達市場的資產回報或難有起色,相對而言新興市場股票,尤其是中國A股更具吸引力。
  • 中國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
    金融科技底層技術——雲計算2019-2020年雲計算步入發展快車道,融資額呈上升態勢,中國企業也在積極上雲。在產業鏈運行中,上遊晶片產業發展加速變革,中遊伺服器領域將迎來爆發式增長,下遊雲生態系統建設加速發展,金融雲高速發展。從產業布局發展來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雲計算發展水平最高,中西部地區發展穩步發展,四川、重慶等地區發展較好。雲計算步入發展快車道。
  • 招商宏觀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展望:周期品與周期股票即將王者歸來
    不過,中國10年國債收益率上行113bp,南華商品指數漲幅僅為0.7%,上期所黃金活躍合約收盤價上漲7.8%,表現均不及同期海外資產表現。  然而,2020年國內資產價格的表現並沒有呈現傳統意義上的避險或者進攻的風格。權益和黃金資產在過去一年內表現最好,前者是風險資產,後者更傾向於認為是避險資產。風險資產和避險資產同時上漲一般都是流動性寬裕的結果。
  • 長江FMBA金融大講堂 | 2018年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展望(4月21日 天津)
    【MBA中國網訊】展望2018年,我們對中國的宏觀經濟充滿信心。無論從具備韌性的消費需求,海外延續復甦態勢帶動下的進出口需求,還是逐步修復資產負債表的工業企業可能的投資需求,都仍然將延續樂觀態勢。
  • 天津市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發布《不良資產交易信息披露標準》
    1月5日,天津市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發布《不良資產交易信息披露標準》(簡稱《標準》),對不良資產交易信息披露和行業管理進行規範。該《標準》由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簡稱「天金所」)、天津金融資產登記結算公司與天津市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共同起草編制。
  • 全能銀行:金融利維坦能否提升國家金融能力?
    拓寬商業銀行的能力邊界,推動商業銀行各項業務的迭代升級,充分發揮商業銀行自身資源與稟賦優勢來創造優質資產,打造全能銀行體系,服務直接金融或是未來前行的方向。2、通過全能銀行對衝信用周期衰退,並創造更多的優質資產。現代經濟周期很大程度上就是信用周期,企業經營和商業活動沒有信用將寸步難行。
  • BAI四年投出5隻新金融獨角獸的邏輯:堅持以資產起勢為第一性原理 |...
    2015年開始,BAI開始涉足新金融領域,至今投資了12個新金融項目,90%以上獲得後續融資,其中樂信(NASDAQ: LX)、易鑫(HK: 02858)、聯易融等5個標的已經成為獨角獸公司,BAI均為A/B輪投資機構。在趙鵬嵐看來,BAI取得上述成績的原因在于堅持金融領域VC投資的第一性原理,即判斷「資產起勢」。
  • 2019年國際金融十大新聞
    經濟增長疲軟、匯率風險、惡性通貨膨脹和政策不確定性較高導致拉美地區金融風險高企,主權信用評級屢被下調。  展望未來,拉美地區的經濟仍將面臨內外部雙重壓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使出口增長乏力,政府公用支出和個人消費的下滑制約了經濟增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