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抽血不僅僅看白細胞,這個指標也可以參考

2021-01-12 澎湃新聞
感染抽血不僅僅看白細胞,這個指標也可以參考

2021-01-05 0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胡洋大夫 呼吸科大夫胡洋

有網友諮詢:感冒發燒了,一般都是晚上比較熱,白天還好,去醫院驗了血,說是白介素6高,白介素6高是什麼原因?有什麼意義?

白介素6(IL-6)是一種細胞因子,屬於多肽類物質,是白細胞介素(共29種)的一種,由纖維母細胞、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巨噬細胞、上皮細胞及多種瘤細胞等產生,並釋放入血。白細胞介素6在維持機體免疫應答、骨髓造血及炎症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正常的情況下,白介素6在體內的含量是微乎其微的。但是,當機體受到微生物感染,產生炎症時,免疫系統激活,白介素6就會升高,白介素6升高程度與炎症成正相關,炎症越嚴重,白介素6會越高。尤其是細菌性感染時,IL-6升高水平顯著高於非細菌感染。

早在2015年的《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指標》中明確規定:抗菌藥物治療前病原學檢測指標應包括降鈣素原PCT、IL-6等指標。在急性感染早期,IL-6就會升高,IL-6的升高早於C反應蛋白(CRP)和降鈣素原(PCT),而且持續時間長。細菌感染後IL-6水平迅速升高,可在2 h達高峰,當IL-6<7 pg/ml一般為正常,7-150 pg/mL表明存在輕微的感染,150-250 pg/mL提示有一般細菌感染或全身性炎症反應,>250 pg/mL提示可能是膿毒症。如果IL-6>1 000 pg/ml往往提示提示預後不良。

IL-6升高一定是細菌感染嗎?

不一定,白介素6參與許多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其水平與機體炎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移植後排斥反應、顱腦外傷、心腦血管疾病、肝硬化、腎功能不全等同樣相關。所以,當這些疾病急性期時,IL-6也可能會上升。

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類風溼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和強制性脊柱炎等,患者血液和關節內就會有多餘的IL-6。而新藥託珠單抗就是一種IL-6抑制劑,使用託珠單抗可以減輕炎症、減少症狀以及降低關節損傷,提高生活質量。

腫瘤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腫瘤細胞在增殖、浸潤或轉移時,會分泌更多的內源性IL-6。IL-6水平升高,可能預示著惡性腫瘤患者的病情惡化,對評估患者的預後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對於普通上呼吸道疾病人群,如果IL-6升高,提示很可能細菌性感染,但一般要結合臨床症狀、血常規、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等綜合判斷,用於指導抗生素的使用。

胡洋,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上海醫學會肺功能學組成員,中華醫學會成員。擅長間質性肺病、結節病、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預防與診治。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原標題:《感染抽血不僅僅看白細胞了,這個指標也可以參考,過高說明嚴重》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感染抽血不僅僅看白細胞了,這個指標也可以參考,過高說明嚴重
    白介素6(IL-6)是一種細胞因子,屬於多肽類物質,是白細胞介素(共29種)的一種,由纖維母細胞、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巨噬細胞、上皮細胞及多種瘤細胞等產生,並釋放入血。
  • 看血常規像看天書?知道這幾個指標意味著什麼就夠了
    寶寶們去醫院,一般都少不了血常規這個流程,這對我們判斷寶寶有沒有細菌感染、有沒有潛在的血液系統疾病等都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很多爸媽好容易搞定小傢伙(哭鬧著)的抽血或者扎手指,拿到血常規那一刻,看著各種數字和箭頭,又蒙圈了「字都認識,放在一起就不知道是啥了。」
  • 為什麼一到醫院就要抽血?抽出來的血,最終去了哪裡?
    醫生看了眼報告,告訴他三個月後再來複查,即便如此,小亮仍然心裡有個疙瘩。血常規是體檢裡最常見的指標,基本只要來到醫院,醫生都會讓抽幾管血,它可以查血糖、血脂、貧血等,近幾年血常規裡加了很多腫瘤標誌物的檢查,很多人就好奇,這樣一項簡單的血常規可以發現癌症蹤跡嗎?還別說,有些指標還真可以反映體內腫瘤的情況。
  • 抽血能查什麼病?為什麼一抽就好幾管?
    仔細看老楊的肘窩和手背,上面早已布滿芝麻點大小的針眼,有的是新的,有的是舊的。「住院一個多月,天天都來抽血,明明檢查只需要一點血,為什麼每次都抽好幾管?」老楊在心裡抱怨。這些話,他才不敢對醫生護士說。血液可分為細胞成分(佔40%-45%,主要為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非細胞成分的血漿(佔55%-60%,主要為水和溶質,水佔91%-92%),這兩者又可細分為很多種小分類,具體如下圖:圖源:蘭世亭抽一次血,可以幫助我們查n多種指標,當這些項目的任何一數值出現異常,說明某方面的健康可能出現了問題,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
  • 抽血檢查有什麼用?可以檢查出哪些疾病?你知道嗎?
    人體是一個整體,身體有毛病時,血液中的平衡狀態受到破壞,會出現血液中的異常,所以查血很多時候是有必要的,抽血可以檢查出來很多方面的疾病。1.血液系統方面的疾病通過抽血,可以得知身體內的紅細胞數量,通過相應的指標來判斷人體是否存在貧血。也可以得到身體內白細胞的數量,達到初步判斷病人是否有感染及感染的程度,同時也可以判斷病人是否有白血病。
  • 注意:當血常規裡這幾項指標增高,可能是癌症的危險標誌
    醫生看了眼報告,告訴他三個月後再來複查,即便如此,小亮仍然心裡有個疙瘩。  血常規是體檢裡最常見的指標,基本只要來到醫院,醫生都會讓抽幾管血,它可以查血糖、血脂、貧血等,近幾年血常規裡加了很多腫瘤標誌物的檢查,很多人就好奇,這樣一項簡單的血常規可以發現癌症蹤跡嗎?  還別說,有些指標還真可以反映體內腫瘤的情況。
  • 哪幾項抽血檢查決定腎病用藥和療效?這幾項抽血檢查很關鍵,筆記做...
    1、腎功能  抽血化驗檢查項目中腎功能指標很重要,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和胱抑素等。血肌酐能反映腎功能,依據血肌酐值,結合病人的身高體重和24小時尿量以及尿肌酐,計算出內生肌酐清除率,能準確判斷腎功能損害程度。
  • 為何身體檢查要抽血?抽血能查出哪些隱患?抽血前應注意什麼?
    而我們去醫院對身體進行檢查的時候,一般都會有抽血這個流程,而且抽血以後需要等半個小時左右才會出結果,這也讓很多人疑惑,究竟抽血能查出來什麼?對身體到底有沒有什麼副作用。為什麼體檢要抽血?我們身體各個角落都有血液的分布,血液運行過程中,給身體各個部位提供著源源不斷的能量以及氧氣,而且還傳遞著大腦下達的指令,血液主要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而抽血可以對身體多項指標進行檢查,除了血常規以外,還有尿常規,B超等體檢項目,但其中抽血檢查最為全面,也最準確。抽血檢查能查出哪些問題?
  • 每次去醫院都讓抽血,到底能檢查出什麼?沒用完的血去了哪裡?
    如果身體出現了什麼不適,去醫院掛完號見過醫生之後,他們往往會讓我們先去抽血,拿化驗單再回來復檢。抽血似乎就跟掛號一樣,成了去醫院要進行的「常規步驟」。很多人對抽血這個必要的環節比較困惑。為什麼每次都要抽血,經過化驗之後,能檢查出我們身體的什麼疾病呢?
  • 人體的衛士—白細胞的作用!
    白細胞是一類有核的血細胞,其在單位體積血液中的數量就稱為白細胞計數,正常成年人白細胞的總數為(4~10)×109/L,新生兒為(15~20)X109/L,白細胞的計數具有明顯的生理性的波動,一天之間最高值與最低值之間可以相差十倍。一般下午較上午高,用餐後比用餐前高,劇烈運動、情緒激動時較安靜時高,月經前期、妊娠、分娩、哺乳期等亦可增高。
  • 為什麼每次去醫院都要抽血?那麼抽出來的血,都到哪裡去了?
    很多人很好奇,為什麼要先抽血呢?其實抽血化驗在醫院叫做血常規檢查,通過查血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我們的身體狀況,具體會查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一、血常規主要查哪些呢?在抽血檢查時,從血液中會提取很多數據。最為常見的就是血紅蛋白和血細胞以及血小板。那麼能反映什麼問題?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 檢查身體時醫生為什麼要求抽血?抽血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其實我們做血檢的時候,這也是為了醫生能夠更好的判斷出我們的身體狀況,通過血液的檢測,可以檢測出我們的血小板,白細胞、血糖血脂等一系列的相關疾病,現在的醫學是很發達的,檢測出來的結果也是能夠為醫生提供參考的重要數據,所以我們要科學的面對醫學。那麼抽血後我們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在市區人流密集的地方,我們經常看到獻血車的存在。
  • 檢查時,為什麼總要求抽血?抽了那麼多血,對身體健康有影響嗎?
    本來身體就不舒服了,抽這麼多血誰受得住,為啥非得抽血呢?抽出來的這些血,都跑哪去了?為啥人生病之後,要抽血檢查?平時我們身體出現一些問題之後,去醫院醫生就會要求你去驗個血看看,到底驗的是什麼?在進行血液的檢查時,是可以幫助我們知道身體的一些健康狀況的,比如看看你的白細胞有沒有被感染,或是血小板有沒有異常。但是如果不停的抽血,為了把這些抽出來的血補回來,要很長時間的調養。那麼如果抽的血太多,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嗎?在進行抽血的過程當中,護士會根據檢查的指標來決定你需要抽多少血,大多都不會高於二十毫升,而我們人體當中的血大多超過四千毫升。
  • 做hpv檢查是抽血嗎 hpv感染的治療方法
    hpv檢查一般有很多種檢查方式,做hpv檢查是抽血嗎?抽血檢查是其中一種,hpv有多種的感染途徑,我們需要做的是儘量隔斷這些傳染的途徑,這樣才能更好的治療hpv。那麼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hpv感染途徑吧!hpv檢查需要抽血嗎?這個問題可能沒有做過檢查的人都不太清楚,那麼具體的檢查方法是什麼呢?其實有需要做抽血檢查的,這樣檢查出來的結果更加的準確。
  • 血常規可以查出什麼病?3個指標教你看懂血液透露的問題
    懂這3項指標,就能將血常規報告看懂6成 一張血常規檢查報告單,可能就有密密麻麻的20多項指標,對於普通人來說,真的是看得一臉懵逼。那怎樣才能快速讀懂這份檢查報告呢? 其實,血常規的檢查項目基本可以分為3個模塊: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
  • 新冠肺炎常常白細胞低,為什麼病毒感染白細胞會減少?醫生告訴你
    新型冠狀病毒病,世界衛生組織給的簡稱叫做COVID-19,是有SARS-CoV-2這個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後,白細胞通常是正常或者減少的,尤其是白細胞中的淋巴細胞會減少,這是該病最顯著的特徵之一。那麼,為什麼病毒感染白細胞會減少呢?
  • C-反應蛋白代表著炎症感染嗎?醫生:它比你想像的更牛
    經常有一些親戚朋友在體檢後拿著生化結果來詢問,為何我的肝腎功能、血脂等指標一切正常,但C反應蛋白會升高呢?另外一些家長因小孩發燒到醫院門診看病時,抽血檢查後也會經常聽到醫生說:「C反應蛋白升高,體內有炎症,需要抗炎治療。」到底這個C反應蛋白是何方神聖?升高又是怎麼回事?
  • 體檢發現白細胞減少了,是怎麼回事?小心,是這些原因導致的!
    說到白細胞,大家首先會將它和白血病聯繫起來,但是一般情況下,白細胞突然變多,或是有白血病的風險,那麼體檢發現白細胞突然少了是怎麼回事呢?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到底嚴重不嚴重?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原因1、可能是藥物導致的,如果我們服用某些解熱鎮痛藥、磺胺類藥、抗甲亢藥的時候,你去抽血檢查的話,可能會發現白細胞低了,這個時候就應該停藥或者換藥。2、病毒感染也會引起白細胞減少,比如,此時是流行性感冒或被病毒性感染的話。
  • 血常規報告怎麼看?這三項指標最關鍵!
    血常規報告怎麼看?這三項指標最關鍵!>(圖片來源於網絡)當我們拿到一張血常規報告,除了看檢查結果中高高低低的箭頭,還要注意哪些指標對於醫生而言,每一條都要知道其意義,但對於普通檢查對象而言,只需要關注其中最重要的3項:白細胞計數、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這3項指標最直觀反映我們血液中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這3種主要成分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