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計劃選擇佛州梅港為核動力航空母艦母港

2020-11-24 中國網

[導讀]2009年1月14日,美國海軍宣布它希望將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海軍母港設在佛羅裡達州的梅港,即通常所說的海軍站梅港。梅港位於佛羅裡達州的東北部,大西洋沿岸,靠近傑克遜維爾。海軍聲稱,之所以要把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改到梅港,最重要的原因是為了規避突發事件損毀海軍位於維吉尼亞州諾福克和附近的紐波特紐斯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母港的基礎設施的風險。

所有基地設在大西洋沿岸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母港都在諾福克和紐波特紐斯。

海軍將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轉移到梅港的願望引起了一些國會議題的興趣。許多觀察家認為,將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移至梅港,將會使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移出諾福克。從諾福克轉移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到梅港,將會引起當地有關核動力航空母艦母港帶來的經濟活動的變化,有一些消息來源估計,母港區域的經濟每年會帶來數億美元的收入。

將一艘核動力航空母港移至梅港需要國會批准軍事建設預算,這些經費將用於挖泥和工程建設,使梅港有能力作為一艘航空母艦的母港。如果國會批准了轉移(航空母艦母港)的預算,那麼這艘艦最早將於2014年轉移到梅港。

海軍將一艘航空母艦的母港移至梅港的願望是在喬治·W·布希政府的晚期提出的,歐巴馬政府的官員在2009年1月證實,他們將會對這一議題進行評估。

既然海軍想將一艘航空母艦的母港轉移至梅港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規避突發事件可能損毀海軍位於維吉尼亞州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母港基礎設施的風險,那麼國會可能要考慮的問題包括以下一些:

1、突發事件損毀大西洋沿岸核動力航空母艦基礎設施的風險是什麼?將母港轉移到了梅港之後,風險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2、如果一次突發事件損毀了大西洋沿岸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基礎設施,這對海軍在行動上的影響是什麼?海軍有多快才可能修復這些損壞,恢復正常行動?

3、為了規避突發事件損毀大西洋沿岸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基礎設施所帶來的風險,將一艘核航空母艦的母港轉移至梅港,這樣划算嗎?

在評估這些以及其它關於海軍(轉移航空母艦母艦到梅港)的問題時,國會可能會考慮以下幾個特別的問題:

1、海軍計劃的規模,以及在大西洋和太平洋艦隊之間的根本;

2、轉移一艘航空母艦母港到梅港的經常性和非經常性費用;

3、從諾福克和梅港至重要的目的地的航渡時間;

4、諾福克和梅港在面臨自然和人為災難的脆弱性;

5、其它可能會使諾福克和梅港有所區別的因素;

6、就梅港母港化選項做出《最終環境影響報告書》;

7、除了《最終環境影響報告書》中研究的外,梅港母港可能的選擇是什麼。

8、將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設於梅港,將需要怎樣使用相關的預算。

簡介

2009年1月14日,美國海軍宣布它希望將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海軍母港設在佛羅裡達州的梅港,即通常所說的海軍站梅港。梅港位於佛羅裡達州的東北部,大西洋沿岸,靠近傑克遜維爾。

海軍聲稱,之所以要把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改到梅港,最重要的原因是為了規避突發事件損毀海軍位於維吉尼亞州諾福克和附近的紐波特紐斯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母港的基礎設施的風險。所有基地設在大西洋沿岸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母港都在諾福克和紐波特紐斯。

海軍將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轉移到梅港的願望引起了一些國會議題的興趣,尤其是那些來自佛羅裡達州和維吉尼亞州的議員。許多觀察家認為,將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移至梅港,將會使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移出諾福克,通常所稱的諾福克海軍站。從諾福克轉移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到梅港,將會引起當地有關核動力航空母艦母港帶來的經濟活動的變化,有一些消息來源估計,母港區域的經濟每年會帶來數億美元的收入。

將一艘航空母艦母港移至梅港將需要國會批准4.56億美元的軍事建設預算用於挖泥、基礎設施改進、碼頭改進以及航母核動力推進裝置維護設施建設。這樣的轉移還需要一筆一次性維護費用8500萬美元,以及站臺人員變化(PCS)費用2400萬美元。如果國會批准了轉移(航空母艦母港)的預算,那麼這艘艦最早將於2014年轉移到梅港。

海軍將一艘航空母艦的母港移至梅港的願望是在喬治·W·布希政府的晚期提出的,歐巴馬政府的官員在2009年1月證實,他們將會對這一議題進行評估。

第111屆國會一項重要的議題是如何對海軍轉移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至梅港的聲明做出回應。國會在這個問題上的決定將影響到海軍的能力和預算需求,以及梅港和諾福克的地方經濟。

背景

(一)海軍的航空母艦部隊

美國海軍擁有11艘航空母艦,全部為核動力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海軍有新的核動力航空母艦(CVN)逐步取代舊式的傳統動力航空母艦(CV)。2009年1月31日,隨著最後一艘傳統動力航空母艦「小鷹」號的退役,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部隊實現了全核動力化。在退役之前,「小鷹」號部署於太平洋艦隊,母港設在日本的橫須賀。大西洋艦隊最後一艘傳統動力航空母艦是「約翰·F·甘迺迪」號,於2007年8月1日退出現役。在退役之前,「甘迺迪」號的母港是梅港。

(二)海軍的母港

1、航空母艦的母港

表格1列出了截止2009年2月份,海軍11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

表格 1 現有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

來源:2009年2月5日海軍法律事務局(Navy Office of Legislative Affairs)

註:①紐波特紐斯之所以會成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是因為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的紐波特紐斯(NGNN)船廠正在進行一次中期壽命換料複合大修(RCOH)。海軍現在正處於幾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換料複合大修的多年計劃的中期階段,這一計劃都是由NGNN來執行的。太平洋艦隊和大西洋艦隊的核動力航空母艦都將在NGNN進行中期壽命換料複合大修。現在正在紐波特紐斯進行中期壽命換料複合大修的航空母艦在完成之後將轉移到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地牙哥。下一艘進行換料複合大修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將進駐紐波特紐斯。

②雖然海軍聲明核動力航空母港駐紮於橫須賀是前沿部署至橫須賀,但是這艘艦通常被認為是母港在那裡或者前沿母港在那裡。海軍的母港清單上包括有橫須賀,而且美國本土也沒有替代的港口作為這艘艦的母港。

諾福克和紐波特紐斯之間相隔約6到7海裡,各自一邊的詹姆斯河和漢普頓路航道分別通向切薩皮克灣的南部和大西洋。紐波特紐斯之所以會成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是因為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的紐波特紐斯(NGNN)船廠正在進行一次中期壽命換料複合大修(RCOH)。

埃弗雷特和布雷默頓彼此相隔大約32海裡,中間隔著通過太平洋的普吉特海灣(Puget Sound)。

2、其它類型艦船的母港

表格 2 顯示了截止2009年2月初美國海軍其它類型的艦船大西洋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各自的母港

表格2 其它類型艦船的母港

來源:海軍母港清單和艦船配屬資料,海軍部網站(截止2009年2月3日)

註:①儘管海軍指出那些駐紮在美國國外的軍事基地(比如說日本橫須賀、日本佐世保以及巴林麥納麥)上的艦船是前沿部署到這些區域,但人們通常都認為這些艦船是母港或者前沿母港設在那裡。橫須賀、佐世保以及麥納麥都是海軍母港的清單上,而且美國國內並沒有替代性的港口。

②裡特克裡克距離諾福克幾英裡,也在漢普頓路航道的一側,所以有時候也稱為諾福克(裡特克裡克)。在評估海軍艦船的戰略分散的時候,一些觀察家常常把諾福克和裡特克裡克視為一個基地而非兩個。

3、諾福克和梅港

A、諾福克、裡特克裡克、紐波特紐斯

根據駐紮艦船的數量,諾福克是海軍大西洋艦隊最大的母港。截止2009年2月初,這裡駐紮有56個各型戰艦,其中包括核動力航空母艦、攻擊型核潛艇、飛彈巡洋艦、飛彈驅逐艦、飛彈護衛艦、大甲板兩棲攻擊艦和其它兩棲戰艦。維吉尼亞州的裡特克裡克母港距離諾福克幾英裡,也在漢普頓路航道的一側,所以有時候也稱為諾福克(裡特克裡克)。截止2009年2月初,有9艘兩棲艦船和巡邏船以此地為母港。正在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進行換料複合大修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是唯一一艘母港設於紐波特紐斯的艦船。所以,截止2009年2月初,總共有66艘艦船的母港高立於大漢普頓路航道區域,包括諾福克、裡特克裡克和紐波特紐斯。

B、梅港

梅港位於佛羅裡達州東北部,大西洋沿岸,靠近傑克遜維爾。它離諾福克西南-南部方面約469海裡。根據駐紮艦船的數量,梅港是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第二大母港。截止2009年2月初,這裡扎著20艘各型戰艦(包括飛彈巡洋艦、飛彈驅逐艦和飛彈護衛艦)。其中有一些艦船,特別是飛彈護衛艦,按照計劃將於未來幾年退役,海軍計劃中,如果沒有其它的艦船進入,那麼梅港駐紮的艦船數量到了2014年將降至11艘。

除了作為飛彈巡洋艦、飛彈驅逐艦和飛彈護衛艦的母港外,梅港自20世紀50年代一直是作為傳統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最近駐紮於此是的「甘迺迪」號,這艘傳統動力航空母艦於2007年退役。如果查一查海軍的計劃,你就會發現梅港曾經在1979-1980年,1985-1987年以及1989到1991年期間作為兩艘傳統動力航空母艦的母艦。它們分別是「弗萊斯特(Forrestal) CV-59」號和「薩拉託加CV-60(Saratoga)」號。1980年到1985年,首先是「薩拉託加」號,然後是「弗萊斯特」號,先後在費城海軍造船廠進行服役壽命延長計劃(SLEP)大修。梅港駐紮的海軍軍艦數量的高峰出現在1987年,達到了30艘,其中包括2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當時美國海軍的艦船數量也達到了最高峰,568艘,其中包括15艘常規動力和核動力航空母艦。

梅港不曾做過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如果進駐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那麼將需要升級基礎設施,包括航道清尼、建造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核推進裝備維護設備。

(三)2009年1月海軍發布的決議記錄(ROD)聲明

海軍在2009年1月14日發布的決議記錄文件中發布了它將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母港移至梅港的意願。海軍在這份決議記錄中說,它希望將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移動梅港的主要原因是:規避突發事件損毀海軍位於費吉尼亞州漢普頓路航道的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基礎設施所帶來的風險。這份決議記錄指出:

海軍部關於將梅港海軍站變為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的決定,是建立兩年半時間的分析研究的基礎之上的。過去一段時間,海軍根據《國家環境政策法案(NEPA)》進行了環境分析,明確了與(梅港)水面戰艦母港化有關的經常性和非經常性費用,以及進行了戰略評估。

海軍部的這個意見,在這份決議記錄中會詳細闡述,集中了海軍部內環境、作戰和戰略等各方面的專家意見,代表著海軍部領導最好的軍事判斷。發展一個備份港避免突發事件破壞帶來的惡果,是這個決定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多艘核動力航空母艦集中於東部海岸的漢普頓路區域確實具有一定的風險。西部海岸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分別於三個母港,維護和維修基礎設施也是在三地進行。所以,如果發生突發事件,太平洋艦隊的核動力航空母艦還有戰艦可以作為戰略選擇。而大西洋艦隊則不然,它所有5艘核動力航空母艦都集中在諾福克海軍站,而且漢普頓路區域是東部海岸唯一駐紮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地方,所有的核動力航空母艦的維護和維修設施都在這裡。這裡時美國有能力建造核動力航空母艦和為期加裝核燃料的唯一的戰略區域。漢普頓路區域還配備有大西洋艦隊核動力航空母艦訓練有素的艦員,以有相關的公共支援基礎設備。如果發生了突發事件,那麼如果漢普頓路區域的資源外,大西洋艦隊就無物承擔國家的戰略重任。

(四)影響海軍轉移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至梅港的決定的分析

海軍指出,它之所以希望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配置到梅港,是受到了以下分析的啟發:

A、一次「戰略沉積分析」,分析海軍未來的規模和組成,分別未來海軍在太平洋艦隊和大西洋艦隊間的資源分配;

B、一次有關將梅港設定為其它水面戰艦母港的「最終環境影響報告」

C、就設定梅港為戰艦母港所帶來的非經常性和經常性費用進行的分析

1、戰略沉積分析

戰略沉積分析指出未來的海軍艦隊將擁有313艘戰艦,其中包括11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從2006年初開始,海軍就已經提出要實現和維持313艘戰艦包括11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規模)。在仔細研究未來的任務需求和其它因素的基礎上,海軍將313艘戰艦中的181艘(包括6艘核動力航空母艦)配置到太平洋艦,132艘(包括5艘核動力航空母艦配置到大西洋艦隊)。這種分配用來分析未來大西洋艦隊所需要的母港容量。所需母港的容量將通過碼頭空間的直線距離來測量,用巡洋艦等量(cruiser equivalent CGE)來表示,比如說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需要4個巡洋艦等量。

這份分開總結到,如果132艘戰艦需要在大西洋沿岸配置母港,根據諾福克和裡特克裡克的母港容量,那麼未來幾年海軍將需要諾福克和裡特克裡克之外的大西洋艦隊的海軍站來配置13個CGE的水面戰艦母港容量。這個計算結果的前提是,諾福克和裡特克裡克沒有「double-breasting」(兩艘艦在一個碼頭並行停泊),而且沒有建設另外的碼頭空間。如表格2所示,梅港現在是海軍大西洋艦隊海軍站中,除了諾福克和裡特克裡克之外適於做大型水面戰艦母港的主要港口。

2、最終環境影響報告(FEIS)

一份關於梅港母港化計劃的《最終環境影響報告書》於2008年11月發表。這份《最終環境影響報告書》檢查了12個設梅港為另外的水面戰艦的母港的備選方案。其中有4個涉及到成為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另外4個涉及到讓梅港有能力成為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但是並不是立即就可以讓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駐紮在那裡;剩下的4個不涉及到讓梅港有能力成為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12個備選方案的10個也涉及到將另外的艦船而不是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轉移到母港,這些艦船包括飛彈巡洋艦、飛彈驅逐艦、飛彈護衛艦、大甲板兩棲攻擊艦以及其它兩棲艦船(LPD和LSD)。《最終環境影響報告書》也就不在梅港駐紮其它任何艦船的第13個備選方案進行了評估。單獨駐紮一艘額外的艦船——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是第4個備選方案。

這份《最終環境影響報告書》認為備選方案4是海軍比較偏重的方案。這份報告書也和前面的2009年1月的決議記錄一樣,認為海軍只所以想這樣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規避突發事件損毀海軍在維吉尼亞州漢普頓路區域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母港基礎設施而帶來的風險。這份報告書指出:

在對這些方案進行審慎評估的基礎上,海軍部確定第4方案是其選擇方案。方案4涉及到設定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涉及到挖泥、基礎設施和碼頭改進以及建造核動力航空母艦核推進裝置維護基礎設施。影響方案4成為海軍選擇方案的因素包括環境影響報告分析,包括軍事建設和其它作戰和維護費以及戰略分散的考量。使梅港海軍站成為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將提升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母港的數量以及分散情況,這樣可以減少艦隊資源在面對自然災害、人為災難或者受到外國或恐怖主義分子襲擊時的風險。這些風險包括針對航空母艦的風險,針對工業支援基礎設施以及操作和維護這些重要資產的人員的風險。

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無論是在戰爭時期還是和平時期都是非常重要為國家利益服務的戰略資產。在危機時刻,總統會召集其獨立的能力來進行威脅和作戰支援。現役11艘航空母艦中,有5艘隸屬於大西洋艦隊。利用梅港海軍站,讓它成為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將分散大西洋艦隊的資產,以減少風險,提高戰備水平。戰備水平對海軍執行任務,履行對最高指揮官的職責非常重要。

3、非經常性和經常性費用

海軍對《最終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檢查的用於在梅港駐紮另外的水面戰艦的12個選項的每一個都進行了非經常性和經常性的費用評估。海軍估計將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移至梅港的非經常性(比如說初始費用)費用為5.65億美元。這個數字包括4.56億美元的軍事建設預算,8500萬美元的一次性維護費用以及2400萬美元的人員站臺交換(PCS)費用。4.56億美元的軍事建設預算中,3000萬美元用於計劃和設計工作,4.26億美元用於挖泥、基礎設施改進、碼頭改進以及核動力航空母艦核推進裝置維護設施建設。

海軍估計,與在諾福克駐紮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費用相比,在梅港駐紮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將需要額外的經常性費用,大約為2550億美元(2010財年美元幣值)。國會辦公室在《最終影響報告書》發布之後做出了一個簡短的評估,認為經常性費用將是2040萬美元。前一個數字是對後一個數字的修正。海軍指出,2550萬美元的經常性費用是這樣的計算出來的,大約年度基地活動支援(BOS)和維持、重建和現代化(SRM)的費用為830萬美元;年底行動費用為80萬美元;每三個時間為32個月的行動周期中的兩個才有的短期維護人員的航渡/出差津貼,每年為1290萬美元;持久的在崗人員費用為50萬美元,每年兩次的挖泥維護(保持海港足夠的深度確保航空母艦的航道)費用為每年10萬美元。據估計每年的住房基本補助(BAH)為160萬美元。

(五)海軍將梅港和諾福克做比較之後的總結

表格3列出的是海軍就梅港和諾福克在作戰特性和風險因素方面做出比較之後的結果。

表格3 海軍所做的梅港和諾福克的比較

(六)設定為核動力航空母艦母港的地方經濟效應

如果一個地方被選作了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那麼這將給這個地方巨大實質的經濟效應。直接的經濟效應包括:航空母艦3000多名艦員都將在當地進行生活消費;海軍將在當地採購艦船補給物資;海軍在對艦船進行維護作業時,也將依託當地資源進行。

人們已經就在梅港駐紮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所產生的經濟效應進行多份評估。《最終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評估認為,將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設立在母港,將為當地帶來2900多個工作崗位,2.2億美元的直接薪水,2.08億美元的其它收入,以及為當地貢獻1000萬美元的稅收。2007年8月份一份新聞報導指出:「一些報告稱,將『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從諾福克移走,那麼諾福克將損失4.5億美元的薪水,以及8200個軍事和民事工作崗位。」2008年11月,一家諾福克當地報紙的新聞報告指出「地區商會預計,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能夠為地方經濟帶來11000個工作崗們和6.5億美元的收入。」2008年11月份的另一份報導指出:「傑克遜維爾市長約翰·佩頓(John Peyton)說,新的航空母艦將給北部佛羅裡達州的經濟帶來3190個軍事工作崗位,以及每年5億美元的收入和銷費。」2008的11月份還有一份新聞報導指出:「維吉尼亞人認為一艘航空母艦給當地帶來的經濟收入可以到每年10億美元。」海軍估計梅港開始投入軍事建設工作的4.26億美元將在經濟上生產6.71美元的效應。

國會議題

既然海軍想把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放在梅港,是為了規避突發事件可能會對海軍位於維吉尼亞州的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設施造成的破壞,那麼,國會可能會考慮到以下一些問題:

1、突發事件對大西洋沿岸核動力航空母艦破壞的風險是什麼?將梅港設定為核動力航空母艦之後,這種風險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2、如果有突發事情將損毀大西洋沿岸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母港設施,這對海軍行動的影響是什麼?海軍將可以在多久的時間內修復這些毀壞,恢復到正常的行動狀態?

3、將一般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放在梅港所花去的費用,和規避突發事件對大西洋沿岸核動力航空母艦母港設施遭到損毀所帶來的好處相比,值不值?

在評估這些和海軍希望轉換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到梅港相關的其它問題,國會需要考慮以下一些議題:

1、戰略累積分析;

2、海軍評估的將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設置在梅港的經常性和非經常性費用;

3、從諾福克和梅港到重要目標地的航渡時間;

4、諾福克和梅港應對自然和人為災難的脆弱性;

5、諾福克和梅港相區別的其它因素;

6、就梅港(核動力航空母艦)母港化問題的最終環境影響報告;

7、除了最終環境影響報告書研究的其它問題之外的梅港(核動力航空母艦)母港化的可能選項。

8、將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設在梅港所需預算的可能方案。

這些問題將在下面進行討論

1、戰略累積分析

國會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海軍的戰略累積分析。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樣,這份分析計劃未來艦隊由313艘組成(包括11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其中有181艘艦(包括6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將配屬於太平洋艦隊,而132艘艦(包括5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將配屬給大西洋艦隊。最近幾年,一些觀察家提出了海軍這份造艦可供性的問題,質疑海軍是否有能力將現有280艘艦船提高到未來的313艘艦船的規模。將所有大西洋艦隊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母港都設立在諾福克的支持者們認為,如果海軍未來擁有的艦船數目不到313艘,或者核動力航空母艦數量不到11艘,那麼就沒有必要因為母港容量的原因將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移到諾福克。而將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設立在梅港的支持都認為,如果海軍未來擁有的艦船數目不到313艘,或者核動力航空母艦數量不到11艘,那麼每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在海軍綜合作戰能力中則佔據更大的比重,所以更有理由要規避漢普頓路區域的突發事件的影響。

海軍可能會考慮的其它與戰略累積分析有關的因素包括,海軍計劃就艦隊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的分配(這會反映出海軍對於潛在任務的判斷);可能會選擇的「breasting」(比如說在一個碼頭上兩艘或以上的艦船並肩停泊);通過建造其它碼頭空間和設施來改進諾福克母港容量的費用。

2、非經常性和經常性費用

國會可能會考慮的第二個問題是海軍是否已經就將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設於梅港的非經常性和經常性費用進行了準確的評估。如果海軍高估或者低估了這些費用,那麼這將減弱或者增強有關這個問題的爭論。

3、航渡時間

國會可能會考慮的第三個問題是,海軍是否已經根據通向重要海外作戰區和訓練區域的航渡時間來對諾福克和梅港的優勢做出了正確的評估(如表格3所示)。航渡時間是通過航渡距離和航速計算出來的。

談到通過重要海上作戰區域的航渡時間,首先要提到的是直布羅陀海峽,它是支援地中海作戰以及通過蘇伊士運河支援印度洋和波斯灣作戰的關鍵通道。其它重要的目的地包括,好望角(可以不通過蘇伊士運河繞道好望角牴達印度洋和波斯灣)、波多黎各(這可能是公認的支援加勒比海地區作戰的代表性目的地)。表格4列出了從諾福克和梅港以14節(周期性前沿部署一艘使用的航速)和20節(對突發事件做出反應更可能使用的航速)的航速分別抵達這些三大目的地所需要的航渡時間。

表格4. 到達重要目的地的航渡時間

4、港口脆弱性

國會可能會考慮的第4個問題是海軍是否已經就諾福克和梅港的脆弱性相關因素進行了評估,包括一次自然災難或者人為災難事件損毀核動力航空母艦母港設施的風險,海軍抵禦這些風險的能力等等。

要評估港口的脆弱性,必須要考慮到的一個因素是現在海軍艦船除了大西洋艦隊核動力航空母艦之外的集中或者分散程度。舉例來說,將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移至梅港的支持者們從表格1中看到的,是海軍太平洋艦隊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設施現在分布在三個不同的地區(聖地牙哥、華盛頓州的普吉特海灣區域以及日本的橫須賀),而將大西洋艦隊所有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都設在諾福克的支持者們從表格2中看到的,則是海軍太平洋艦隊和大西洋艦隊的戰略彈道飛彈核潛艇,和核動力航空母艦一樣,都是低數量、高價值的資產,兩大艦隊都把它們配置在各自海岸的一個地點(分別華盛頓州的班戈以及加利福尼亞州的金斯灣)。表格1和表格2可以用來支持有關其它類型艦船的分散或者集中問題的思考。

A、自然災難

如表格3所示,在將漢普頓路和梅港就自然災難的相對風險進行比較的時候,颶風是典型的自然災難。海軍評估出,歷史上,諾福克面對颶風的風險和傑克遜維爾(接近梅港)是一樣。

B、人為災難

潛在的人為災難包括(但不僅限於):航運事故;外國實施的常規或核軍事攻擊;恐怖主義襲擊。在冷戰時期,美國海軍一直擔心蘇聯軍隊可能會對美國和母港發動常規軍事襲擊。有一種可能性是,在北約和華約衝突開打之前,蘇聯和潛艇和華沙條約組織的商船會在美國海軍的母港秘密布置水雷。還有一種可能性是,蘇聯潛艇可能會對美國海軍港口設施或者某個點上的艦船實施一次巡航飛彈攻擊。正在基於這種擔心,美國海軍於20世紀80年代實施了所謂的戰略母港計劃,將海軍的一些艦船從主要母港分散開來。

冷戰的結束,使得外國對美國海軍母港發動傳統軍事攻擊的風險減少,人們開始重新考慮戰略母港計劃。中國正在進行軍事力量的現代化,但是未來數年中國對美國母港實施傳統襲擊的可能性更多地是在太平洋艦隊的母港而非大西洋艦隊的母港。

2000年10月12日,美國海軍飛彈驅逐艦「科爾」號在葉門的亞丁港受到了恐怖主義襲擊,再加上2001年9月11日對的恐怖主義襲擊,人們越來越擔心美國港口區域可能會受到恐怖主義襲擊。

海軍透露,國防部和其它美國政府機構在2006年到2008年間就諾福克和梅港的脆弱性實施了數次評估,這些評估的內容是保密的。

海軍透露,它使用諾福克和傑克遜維爾(靠近梅港)的船運總量來作為評估諾福克和梅港應對人為災難的相對風險。海軍指出,在2006年,有205萬個貨物貨櫃和1660萬噸的貨物通過了諾福克的港口,而通過傑克遜維爾港的貨櫃數為76.82萬個,貨物總噸數為831萬噸。海軍進一步指出,在諾福克港,船運航道的中心離航母碼頭大約有500碼,通過一條浮標線隔離開來,但是中間沒有障礙物。在傑克遜維爾,船運航道的中心離航母碼頭距離也是500碼左右,但是中間被一塊大約200碼寬的陸地隔著。

5、諾福克和梅港相區別的其它因素

國會可能要考慮到的第五個因素是,海軍是否已經詳細地研究了,梅港和諾福克作為海軍母港其它方面的優勢。比如說梅港或者諾福克基地設施與其它地區性軍事設施(比如說海軍航空站)的互通性,比如海軍設置核動力航空母艦母港對母港周圍地區的影響等等。

6、最終環境影響報告書

海軍可能要考慮的第六個問題是,海軍準備評估在梅港設立核動力航空母艦母港的潛在環境影響的最終環境影響報告書。《國家環境政策法案》(NEPA)要求所有的聯邦機構要對所有的可能會嚴重影響環境的行動做出環境影響報告。這些報告的範疇要比環境本身更廣,聯邦機構不僅要考察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也要考察對經濟社會環境的影響。一些觀察已經質疑,海軍是否就選擇梅港做出了徹底的環境影響評估。

7、除了以上研究的方面外,將梅港母港化的其它問題

國會可能要考慮的第七個問題是,將梅港設置為其它艦船的母港的可能選項,這不同於FEIS中的12個方案。有一種可能性就是,FEIS提到了但是沒有細說的,將一些瀕海戰鬥艦的母港設在梅港。瀕海戰鬥艦是一種剛進入海軍服役的新艦,比海軍護衛艦要小,艦員也少很多。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將兩艘(而不是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設在梅港。如前所述,梅港在20世紀80年代曾經是兩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的母港。

8、預算使用的可選擇性方案

國會可能需要考慮的第八個問題是,海軍或者國防部其它部門如何使用將梅港作為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母港的預算,且這些預算和將梅港設為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母港所帶來的好處相比,劃不划算。

譯自:國會研究處網站(2009年2月25日)

作者:羅納德·O·洛克(海軍事務專家)

編譯:知遠/戰艦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英文:Nimitz-class aircraft carrier),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現役核動力多用途航空母艦,亦是美國海軍遠洋戰鬥群的核心力量,搭載多種不同用途的艦載機對敵方飛機、船隻、潛艇和陸地目標發動攻擊,並保護美國海上艦隊和海洋利益。
  • 英國向印度提供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設計,爭取其巨額訂單
    澳大利亞國防雜誌報導4月4日報導,在最近於馬來西亞舉行的LIMA2019航空展上,英國宇航系統公司已經與印度海軍舉行了會談,探討為印度海軍第二艘國產航空母艦(IAC-2)項目提供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設計。
  • 或使中國受益,擁有核動力航母
    在2020年12月2日,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發布了一篇名為如果俄羅斯和中國建立聯合破冰船怎麼辦?的文章。大家都知道我國003號航母正在建設當中,雖然我國突破技術壁壘擁有了航空母艦,但是想要建造核動力航空母艦還是沒有辦法。
  • 俄為「大殺器」建基地,可帶億噸核彈潛無限遠,美軍承認無法攔截
    據環球網援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15日報導,近日,俄羅斯國防部公開的一份文件顯示,俄羅斯海軍正在為"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修建第一個專屬的海岸基地,該基地將負責該型潛航器的儲存
  • 美航母和山東艦全部返港,日警惕:發生了什麼
    在美國看來,任何一個國家獲得地區主導地位,不但美國在太平洋的屬地,甚至美國遼闊的西部海岸,都將暴露在一個缺乏其他力量制衡的強國面前,這對美國來說是無法接受的「噩夢」。因此,避免在東亞乃至整個亞太地區出現一個主導性國家,是美國亞太政策的基石。說白了,就是中方作為一個欣欣向榮的經濟體,其GDP已經是世界第二。
  • 美國曝光中國為何懼怕尼米茲級航母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是以美國海軍二戰時期太平洋艦隊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茲的名字命名。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是美軍海軍現在最大的戰艦。雖然新的福特級將陸續取代正在服役的尼米茲航母,但它們仍然為美國海軍服役了半個世紀以上。
  • 你所不知道的航空母艦各種世界之最,你不一定全知道?
    航空母艦,絕對的國之重器,自從日本成功使用航母偷襲美國珍珠港之後,航母在海戰中的地位一步步的提升,將曾經視為最強戰力的戰列艦完全碾壓,發展到今日,航母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的戰略武器,雖然不斷有人唱衰航母在現代海戰中的作用,但是目前來看航母仍是衡量一個國家海軍是否強大的最關鍵因素,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那些航空母艦歷史上有名的世界之最吧
  • 英最大航空母艦剛形成戰力就被揭短:忽悠誰呢?
    英國皇家海軍有史以來最大的航空母艦在正式服役三年後終於形成了初始戰力!英國皇家海軍副司令1月5日公開對外宣布,以英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航空母艦「伊莉莎白女王」號為核心的英國航母戰鬥群已經具備初始作戰能力。誰都難以相信,曾經的海上霸主、老牌的海上大國,自那艘老舊不堪的「卓越」號航母在2014年退役後,航空母艦作為一個海軍大國的重要標誌,在英國擁有了近八十年的輝煌歷史後就此斷代,英國皇家海軍自二戰後也首次到了無航母可用的尷尬地步,這讓把面子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的英國紳士臉上有點掛不住了。
  • 十艘船的總排水量達到100萬噸,每艘船可單挑一國海軍!
    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英語:Nimitz Class Aircraft Carrier)是美國海軍所使用的多用途超級航空母艦,自1975年時正式啟用後美國一共建造了10艘同型艦。圖為首艦尼米茲號。在後繼的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於2017年正式就役前,此級航空母艦佔據了美軍乃至於全世界最大軍艦頭銜數十年。圖為次艦懷特·D·艾森豪號所有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都是採美軍第二代核動力推進,裝備4座升降機、4臺蒸汽彈射器和4條攔阻索,可以每20秒彈射出一架作戰飛機。
  • 英國皇家海軍價值32億英鎊的航空母艦嚴重洩漏,機艙被淹
    億英鎊的航空母艦威爾斯親王號遭遇洪水襲擊,水手們正在與一場嚴重的洪水搏鬥。 2020年10月16日,英國郵報忽然傳出排水量達65000噸的航空母艦威爾斯親王號發生了嚴重洩漏,視頻顯示機艙被淹沒了3英尺。船員拍攝的畫面顯示,水從樓梯上噴湧而下,淹沒了電氣櫃和管道。英國海軍現在已經開始對該事件進行調查。
  • 美國搞了次調查,中國果真世界第二
    根據最終公布的總數報表來看,美國海軍下轄有11艘現役航空母艦位居世界首位。這11艘航空母艦分別是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與1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其中尼米茲級10艘現役航母分別是「尼米茲」「艾森豪」「卡爾文森」「羅斯福」「林肯」「華盛頓」「斯坦尼斯」「杜魯門」「裡根」「布希」,1艘福特級航母為福特級首艦福特號核動力航母。
  • 核動力航母出航,一次需要多少核燃料?看完就知道美國多有錢
    今天我們來聊聊目前世界最昂貴,最燒錢的軍事武器核動力航空母艦。隨著世界各個發達國家逐漸掌握並控制住了核能,採用核能作為動力的武器也層出不窮,其中最為強悍和昂貴的,自然就是核動力航母了。美國擁有世界第一的海軍,而其王牌就是那十多艘核動力航母,這些核動力航母與普通的常規動力航母最大的區別就是燃料,美制核動力航母的主要核燃料是一種名為鈾235的物質,這種物質在目前的國際市場基本上屬於供不應求,一公斤的價格早已超過了50萬美元。
  • 中國規模最大郵輪母港綜合體,開港運營,位於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
    全國最大規模的大型客船母港綜合體廣州南沙國際客船母港於17日正式啟航,圖是第一次進港的大型定期船,全國最大規模的大型大型大型大型郵輪母港綜合體廣州南沙國際客船母港正式啟航。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蔡朝林,中國移交黨委常委、副總裁裴min山建設,中國交通城投入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易捷出席了開港儀式,第一次在港口停靠的遊輪是詩歌們的新浪漫曲目。
  • 美國間諜衛星拍到中國擴建海軍基地
    文案:曾正編輯:正昊川普政府不斷向中國發起挑釁,挑撥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的關係,但是中國海軍已經今非昔比。據外媒報導,中國的第三艘航空母艦的基地可能已經建好了。中國航母新進展三亞出現不尋常一幕,有消息稱,美國間諜衛星拍到鐵證。
  • 新冠病毒在美國一艘航空母艦的機組人員中迅速傳播
    新冠病毒在美國一艘航空母艦的機組人員中迅速傳播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6 13:36:50 美國海軍內外科局Matthew R. Kasper團隊研究了一艘航空母艦上Covid-19的暴發情況。
  • 法國海軍擁有航母已有100年,戴高樂號擺出特殊造型,以示慶祝
    航空母艦,被認為是過去100年威力最大的海上武器,終結了戰列艦的地位。比起美國和英國,法國海軍其實也是很早就擁有航母了,但他們的航母發展歷史,頗為坎坷,近期,他們慶賀了擁有航母的百年大慶。
  • 孤勇無懼天塹深,企業號航空母艦的 傳奇人生
    萬人敵 走出聖克魯斯海戰之後,美軍在太平洋的海軍航母部署只剩下了企業,而企業也在這次戰鬥中身負重傷,返港維修。(戰列艦時代終結的開場)此役中,企業號是少數幾艘對慄田、小澤、西村艦隊均實施攻擊的美國航母。1944年12月,企業號成為CVN-6(N為夜間的縮寫),搭載經改裝的F6F-5N夜間戰鬥機,執行夜間巡邏任務。 1945年,企業號開始搭載夜間戰鬥機,成為擁有全天候作戰能力的航空母艦(CVA-6)。
  • 為抗衡中國 美軍出臺海軍版「曼哈頓計劃」
    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10月14日發表了題為《美國海軍「曼哈頓計劃」有了領導人》的文章。文章稱,美海軍最高軍官把建設強大的無縫隙網絡比作「宙斯盾」作戰系統及創建核動力海軍面臨的挑戰,委派一名前艦艇軍官改行的工程類軍官負責這項任務。美海軍認為這是與高科技對手作戰並取勝所必需的,比如中國。
  • 美國海軍幾乎踏遍全球,為何從不到這片海域,曾經的教訓忘不了
    一直以來,美國打著「航行自由」的旗號,幾乎快踏遍了世界上的所有海域。但是,美海軍的這一行為,已經遭到了不少國家的反對。此前,有媒體報導稱:「美國實施的『航行自由』,實際上是以美國標準、依靠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對其他國家在領海、專屬經濟區、群島海峽等內水水域的主權、管轄權進行挑戰挑釁。
  • 面對遼寧艦「孤獨求敗」,美國海軍只能張羅「老將出馬」
    295天創紀錄海外部署,目前維護工作進度更慢,不到今年年底估計是不可能準備好部署的;「卡爾·文森」號航母則在4月6日剛剛進入普吉灣海軍船廠的6號幹船塢,在今年進行適應F-35C上艦的相應改裝,也無法投入到航母部署中去;掐來算去,能夠在西海岸現在為美國海軍助一臂之力的,就只剩下現役美國航母中最老的「尼米茲」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