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老人的一個動作,孩子被送醫搶救,這種病真不是矯情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孔令凱 丁香媽媽

養個食物過敏的孩子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知乎上有一個媽媽是這樣回答的:可怕。每天小心翼翼、跑了無數次醫院、換了無數次奶粉、連睡覺都睡不安穩......

圖片來源:知乎@一切

孩子食物過敏,對於父母來說意味著:

家裡的飯菜要經過安檢般的篩查

營養搭配必須額外關注

還要承受旁人不理解的目光

......

但很多人,特別是老一輩一聽到「過敏」兩個字,第一反應是:

這不能吃那不能碰,矯情!

以前的孩子也沒這麼金貴。

吃一點怎麼了,多試幾次就好了。

甚至還會不顧勸阻,偷偷往孩子的食物中加東西。

婆婆偷偷給孩子吃蝦仁蒸蛋,導致孩子送醫搶救▼

圖片來源:微博

其實過敏真的沒那麼簡單,更不是嬌氣。

說嚴重點,偷加致敏食物,好奇讓孩子嘗試,無異於是在給孩子「下毒」!

食物過敏到底如何判斷、怎麼防治?今天我們請孔令凱醫生來仔細說說,孩子食物過敏的應對方式。

孩子過敏不是矯情

8 類易致敏食物要謹記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1. 過敏是免疫系統的 bug,嚴重可致命

食物過敏是指機體的免疫系統,將某種正常的食物,認為是對身體有害的物質,並釋放出免疫介質,作用於人體後產生的一系列反應。

兒童尤其是嬰幼兒容易發生食物過敏,因為他們的消化道屏障功能不完善、本身有過敏家族史、太早或者太晚添加輔食等等,免疫系統偶爾會出錯,食物過敏可能就出現了。

過敏不僅僅是皮膚的紅腫瘙癢,還能導致哮喘、腹痛、血便等症狀,而嚴重的呼吸驟停、過敏性休克等,可能是致死性的。

2017 年,英國一個 9 歲的女孩只吃了一口煎餅,就全身起紅疹、發紫腫脹、休克,5 天后不幸離世......

圖片來源:網絡

父母們小心翼翼地檢查孩子的每一口食物,不是矯情,完全是因為冒險不起啊。

2. 小心 8 類常見的致敏食物

奶以及奶製品,包括牛奶、羊奶、奶粉,以及含奶的糕點、餅乾;

蛋類,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等;

海鮮類,包括魚類、甲殼類、軟體動物;

肉類,比如牛、羊、雞等;

大豆;

花生;

堅果,比如杏仁、腰果等;

小麥;

大多數過敏反應發生在進食後數分鐘至 2 小時內, 少數會在數小時(4~6 小時),或數天至數周內出現。

食物過敏 VS 食物不耐受

傻傻分不清?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除了很多人認知的「過敏 = 矯情」,還有一部分人會混淆過敏和不耐受。

據統計,大約 30% 的家長認為孩子進食某種食品後,有不良反應。其中過敏大約佔到所有兒童的 3%~10%,剩下 20% 左右的食物不良反應多是食物不耐受。

1. 孩子食物過敏有哪些症狀?

不會表達的寶寶可能會拒食、煩躁、哭鬧或睡眠不安,或用手扣嘴巴、抓皮膚等不舒服的部位。

比較容易判斷的是急性食物過敏(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表現可累及皮膚、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心血管系統等:

1. 皮膚症狀:

急性蕁麻疹和血管性水腫是最常見的反應,表現為:潮紅、紅斑、斑丘疹、風團和局部腫脹,或有瘙癢等。

 

食物過敏導致的蕁麻疹和嘴唇的血管神經性水腫

圖片來源:見水印

2. 消化道症狀:

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或便秘等。

3. 呼吸道症狀:

喉頭水腫、咳嗽、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呼吸急促、喘息、面色或口唇發青等。

4. 眼睛症狀:

眼睛紅腫、流淚、眼睛癢、眶周或眼瞼水腫等。

5. 鼻部症狀:

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涕、鼻塞等。

6. 口咽部症狀:

唇、舌、咽部瘙癢、刺激和輕度腫脹等。

7. 心血管症狀:

低血壓(休克)、心率加快(有時心率減慢)、心慌心悸、頭暈或暈厥等。

8. 神經系統症狀:

興奮、煩躁、恐懼、慌張等。

2. 食物不耐受主要和吃的量有關

食物不耐受,是指人體難以消化或代謝某種特定的食物。其中常見的乳糖不耐受、碳水不耐受、酒精不耐受等,明確原因是體內相關的酶缺乏。

舉個乳糖不耐受的例子:

孩子喝 20mL 奶,感覺還行。

但如果讓孩子一次喝 200mL 牛奶,那可能會出現腹脹、腹痛、噁心的感覺。這就是因為乳糖酶被用光了,奶裡面的乳糖不能被消化,在腸道內被細菌發酵成氣體、酸性物質等,導致孩子不舒服。

簡單來說,食物不耐受涉及消化系統,食物過敏涉及免疫系統。

食物不耐受是吃得越多越不舒服,且每次吃這種食物,都會引起相似的症狀;

食物過敏是無論吃多吃少,都有可能引起嚴重的反應。

如果想準確判斷孩子是不是過敏,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做一下迴避 - 激發試驗。

判斷要點是:

如果寶寶攝入某種食物後,出現了過敏反應;之後停止攝入這種食物,過敏反應消失;再之後,再次攝入這種食品,又出現了過敏反應。

如果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迴避-激發」試驗是陽性,基本就可以確定過敏了。

以毒攻毒不靠譜

食物過敏重在忌口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過敏就是身體不夠強大,以毒攻毒,不斷讓孩子嘗試這個食物,時間長了不就好了麼?

從理論上來說可行,但進行「脫敏」的劑量不好把握,掌握不好劑量,孩子的過敏症狀會越來越嚴重,甚至死亡。

所以上面提到的「迴避-激發」試驗,必須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否則是存在風險的。

那麼如何去治療食物過敏呢?

最好的辦法是忌口,專業術語「飲食迴避」,但不是終生忌口,也不是隨意忌口。大部分的食物過敏,會隨著孩子免疫系統的發育完善,在兒童期和青春期內慢慢好轉。

1. 怎麼忌口?

只對該過敏食物忌口可不行,還包括所有含過敏物質的食品。

比如孩子對雞蛋過敏,那麼就不要吃雞蛋,也不要吃含有雞蛋成分的蛋糕、麵包等,市售的食物一定要仔細看配料表;此外,進食其它蛋類也需要注意,可能也會存在交叉過敏。

如果是母乳餵養的孩子,那麼母親也應該迴避含有雞蛋成分的食物。

2. 忌口多久?

不同食物,建議的忌口時間不同,下面是各種食物建議再次評估的時間,根據評估的結果,醫生決定孩子是否可以再次嘗試這種食物。

一般食物類型:建議 1 年左右評估 1 次,具體可以遵醫囑;

花生和堅果類:建議忌口 1~2 年無症狀時再進行評估;

水果:建議 6 個月左右。

注意:

所有檢測和激發試驗,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具體根據過敏嚴重程度而定。

食物過敏的寶寶出現生長不良的風險會升高,建議密切監測身長 / 身高及體重的生長情況,記錄生長曲線,按時保健體檢;如果需要忌口的食物較多,可以諮詢營養師指導替代飲食。

5 + 4 個方法

預防孩子食物過敏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首先要提醒家長,添加輔食過程中,不要把「食物不耐受」誤認為是「食物過敏」,盲目地「忌口」,耽誤輔食的正常添加,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甚至可能誘發過敏。懷疑過敏,最好有醫生指導評估判斷。

預防孩子食物過敏的 5 個方法:

1. 母乳餵養的媽媽,媽媽攝入食品種類要豐富。

2. 引入輔食的時間不要早於 4 月齡。

3. 同時也不要太晚添加輔食。

目前的研究建議是,寶寶 4~6 個月(有添加輔食的信號)後,應積極且正確地引入輔食,越早引入易過敏的食物,接觸的食物種類越多,反而越不容易過敏,也可以減少挑食。

新版美國育兒百科建議,每次可以添加多種輔食。

對食物過敏高風險(家裡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食物過敏)的寶寶,適應了如米粉、肉泥、水果泥或蔬菜泥之後,就要積極引入高致敏性食物(如雞蛋、花生、木本堅果、魚類和貝類)了,因為越晚添加反而可能越容易過敏。

推薦建立食物日記,將每日的食物和寶寶的反應記錄下來,方便出現症狀的時候找到可疑食物。

4. 少用消毒劑、殺菌劑。

沒特殊病菌感染風險時,除了日常用肥皂 / 洗手液洗手,不需要用手消毒劑,家庭清潔一般也不用消毒殺菌劑,普通清潔劑即可。有特殊情況,參考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建議,對日常用品進行消毒。

5. 不要濫用抗生素。

比如常見的普通感冒、急性支氣管炎、急性胃腸炎等,基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如果孩子已經有明確的過敏食物,建議掌握下面 4 個應對方法:

1. 家長和孩子學會和養成閱讀食品標籤的習慣,避免誤食含過敏原材料的食物;

2. 孩子在校就餐,提前與老師溝通過敏情況;外出就餐,主動與餐廳工作人員確認食物原料;

3. 了解發生了哪些過敏反應時,應該及時就診;

4. 可以讓孩子攜帶卡片、手環等,寫明過敏食物,以便老師、醫生等了解過敏情況。

食物過敏,在很多老人家和外人眼裡是矯情,是金貴;但對孩子和父母來說,是痛苦,是無奈。

如果你身邊也有這樣的孩子和父母,不要隨意調侃,更不要隨便逗喂,意外只有 100% 和 0%,孩子的健康我們真的輸不起。

本文經由丁香診所兒科主治醫師 範運柱、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兒童變態反應(過敏)與免疫主治醫師 項薔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醫學院臨床醫學碩士 周瑩 審核

策劃:梅姨、露娜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

轉發給家人看

守護寶寶安全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漯河一個六歲的孩子吃了這種花,全身發燙、意識模糊被緊急搶救……
    6歲男童被緊急送醫 近日,漯河市第二人民醫院(漯河市兒童醫院)收治了一名6歲男童。孩子剛入院時,面色潮紅,全身發燙,呼吸急促,意識模糊。在被轉移到監護區病床上後,男童更加煩躁不安,胡言亂語,拳打腳踢。
  • 女子吃後送醫搶救!「死神辣條」包裝上,居然寫了「嚴禁食用」?
    女子吃後送醫搶救!「死神辣條」包裝上,居然寫了「嚴禁食用」?辣條是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吃的一種零食,儘管它已經成為了垃圾食品中的大頭,但人們還是難以抵擋住辣條帶來的誘惑,所以市場上的辣條銷售量還是非常不錯的。
  • 孩子這種姿勢可能被搖成腦癱,家長要注意預防
    我們還記得比較熟悉的話「寶寶睡,寶寶睡」,媽媽可能是這樣搖晃著讓孩子睡覺,注意了,這種方式不注意的話,可能會導致孩子腦癱。下面就請合肥康華康復醫院兒童康復主任張換為我們詳細介紹這裡面的內容吧! 我們還記得前段時間在網上流傳比較廣的一個視頻,爸爸在超市裡拖著兒子在背後玩「搖晃遊戲」。
  • 藥不是糖果,警惕幼童誤食藥物!已有孩子不幸身亡!
    由於黃色的藥粒外表有糖衣,2個孩子便誤認為是糖果,吃了好幾片。孩子媽媽發現後,立即將孩子送醫,但縣醫院條件有限,便聽從醫生建議轉送市醫院。在交警的幫助下,2個孩子不到10分鐘就到了市醫院的急診科。雖然醫生及時使用了一些解毒藥和搶救措施,但還是沒能挽回她幼小的生命。原來,孩子平時是奶奶帶的,而奶奶兜裡有一瓶降血壓的藥。孩子拿到就吃,奶奶發現的時候子已經吃了大半瓶。慌張的奶奶沒有及時撥打120 ,而是找了孩子媽媽。孩子媽媽當時去上班了,這一耽擱等送孩子到當地醫院已經過去1個小時,等再送到順德婦幼保健院又過去了1小時……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
  • 咬舌真能自盡?國航一乘客洗手間上吊解救後咬舌,送醫搶救後死亡
    之後飛機迫降長沙,男子被抬下飛機送醫後不幸死亡。從上述新聞中我們不難看出,機組人員及時解救了該上吊男子,解救後該男子的意識並未失去而昏迷,而且有自主的咬舌行為。那問題來了,被解下後該男子的氣管阻隔已經解除,完全恢復了呼吸,這個時候大腦應該很快就能恢復正常,該男子應該已經沒有生命危險了吧,可是他最後送醫死亡了,那導致他死亡的致命因素是什麼呢?
  • 「奇葩」業績不達標,女員工被罰吃「死神辣條」後送醫搶救!一個月...
    近日,一公司的7名員工因業績不達標,被公司懲罰吃「網紅死神辣條」,其中兩人出現胃痛、渾身冷汗等症狀被送醫。一個月後其中一個女孩仍然經常乾嘔。員工食用辣條後昏倒。有媒體報導,這種「死神辣條」屬於典型的三無產品,包裝上所有相關信息都是假的,但在網上卻銷售火爆。
  • 雙橋經開區人民醫院 老人重度呼吸衰竭 緊急搶救轉危為安
    6月28日從重慶市雙橋經開區人民醫院獲悉,該院一名93歲的女性患者因重度呼吸衰竭送到醫院後,經過醫生緊急搶救轉危為安,目前身體的各項生命體徵平穩正常,身體恢復狀態良好。 據了解,這名老人被送到醫院時,已經呈現出呼吸困難,且呈嗜睡狀,面色蒼白,呼吸困難,四肢溼冷,生命體徵極不平穩現象。「由於這名老人已經90多歲了,年齡大,身體微循環極差、極其危險,隨時都有可能造成心臟驟停。」現場參與搶救的副院長、主任醫師杜高勇表示。
  • 闌尾炎是小病? 1歲寶寶因此夭折 專家提醒:一個動作判斷是不是闌尾炎
    &nbsp&nbsp&nbsp&nbsp闌尾炎是小病?別小看它!家有小寶寶的家庭,尤其要注意。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兒童醫院獲悉,1歲的寶寶奇奇(化名)就是因為在外地耽誤了闌尾炎的治療,到達南京兒童醫院後,雖經全力搶救,也沒能挽回生命。
  • 誤食這種魚後中毒,文昌一男子送醫救治一個月仍昏迷
    雜魚湯、雜魚煲……是海南人餐桌上常見的菜餚但近日,文昌的一名男子在吃雜魚時就沒那麼幸運了……男子誤食河豚魚中毒被送醫今年8月底,一名來自文昌的男子,因誤食河豚魚中毒,被送到醫院救治,躺了一個月,至今未醒。
  • 業績不達標被罰吃「死神辣條」送醫!「辣死個人」,不是誇張!
    一公司的7名員工因業績不達標,被公司懲罰吃網紅「死神辣條」,其中兩人出現胃痛、渾身冷汗等症狀被送醫。一個月後其中一名女孩仍然經常乾嘔。吃辣吃到送醫院,其實並不是特例。營養專家表示,「辣」其實不是味覺而是痛覺,如果攝入的「辣」超過了身體承受能力,甚至會有生命危險。「辣死人」,還真不是誇張說法。
  • 四川成都一老人被自家狗咬傷送醫後死亡
    2020年11月30日,四川成都一老人被自家養的土狗咬傷送醫後死亡!現場慘不忍睹,老人的頭和手都被咬出血!據鄰居介紹:老人養的土狗以前就咬過人,這次土狗竟然咬傷了老人和老人女兒,土狗咬到老人頭部,一頭是都是血。
  • 孩子愛哭父母很煩惱?其實寶貝不是事多矯情,只是感受閾限低
    怎麼這麼矯情!」媽媽一批評,妞妞哭得更大聲了。為什麼同樣一件事,有的孩子滿不在乎,有的就大哭不止呢?還真不是事兒多,而是孩子天生對外界刺激的敏感度不同。就像有些孩子磕破了也不在乎,有的弄髒了衣服就會很難過。愛哭的孩子,其實只是感受閾限低。什麼是感受閾限?
  • 宜賓5孩子誤食鵝膏菌中毒 3男童身亡2女孩仍在醫院搶救
    9月8日中秋節,宜賓市筠連縣雙騰鎮新田村5名孩子在食用野生菌後出現中毒症狀,其中3名男孩在送醫途中不幸死亡,另外兩名女孩仍在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搶救治療。  據新田村黨支部書記李晏鵬介紹,中毒事件發生在該村饒忠發家。當天,饒忠發在外打工沒回家,其妻吳雲前往娘家過中秋,留下四個孩子及其奶奶在家。
  • 男子去看皮膚科,醫生一看:快送搶救室!
    此時,最要緊的不是消除表皮的過敏症狀,而是及時進行抗中毒抗休克救治,否則很容易導致過敏性休克,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別看小小的螞蟻不起眼咬起人來可不含糊! 延伸閱讀:女童被被蟲咬後高燒不退 送醫後不久離世2019年8月,廣州一名5歲女童遊泳後一直高燒不退。女童媽媽說,開始以為是喉嚨發炎,後來發現孩子身上有被蟲咬的痕跡,醫生診斷疑似恙蟲病。隨後女童住進ICU治療,但因發現得遲最終離世。
  • 82歲鄭州老人輕生,遇到了她,遇到奇蹟!
    同時,張衛傑主治醫師連接心電監護儀、建立靜脈通路、氣管插管,注射腎上腺素、阿託品和多巴胺……一連串搶救措施一氣呵成!經過30多分鐘的緊急搶救後,奇蹟出現:老人的呼吸和心跳逐漸恢復!生命體徵穩定後,老人被醫務人員抬上急救車,送往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
  • 這些東西千萬不要餵給孩子吃!
    拜託那些所謂的親朋好友高抬貴手吧,我的娃不是難民,沒那麼餓,不要再勞煩您親手塞食物給他們了 。孩子還小,很多東西都不能吃,有的消化不了,還有的會過敏,更可怕的是有的會致命!孩子和大人不一樣,有些成年人作為解饞用的小零食,卻一口都不能給孩子吃!
  • 上海楊浦一75歲老人騎自行車橫穿馬路,被撞腦出血,仍在搶救中
    該老伯被撞後頭部流血,傷勢危重,已被送入手術室緊急搶救,目前仍未脫離生命危險。記者從現場看到,事發地面還留有一攤血跡,周圍沾滿血的紙巾也還未來得及清理,土豆和水果散落在地上。老伯仰面躺在馬路上,頭部出血,已經處於半昏迷狀態。
  • 青島社區醫生偶遇老人暈倒街頭 做心肺復甦緊急搶救
    原標題:老人昏倒街頭幸好遇他急救  躺在人行道上的老太太呼吸心跳驟停,臉色蒼白,一位40多歲的男子跪在老人身邊的地上,雙手摁在老人胸口,一遍遍重複著胸外按壓的動作,旁邊一位40多歲的中年婦女和兩位保安關注著老人的身體變化,等待著120救護車趕到。
  • 「微笑女王」竹內結子自殺去世:「我們不是矯情,也不是精神病人」
    高度敏感的共感人絕對不是一個小眾的群體,而高度敏感的人,也不是矯情的普通人、瘋子、或是精神病人。它是一個人格特徵,更是一種寶貴的能力,會感受到別人感受不到的東西,擁有與眾不同的智慧和堅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對高度敏感人群的評價是「非常矯情」,認為「事情根本沒那麼嚴重,只要想開點就沒事了。」 但他們對於社交中人們的非口頭信號特別敏感,並且特別能感知到自己被人排擠、忽視和不喜歡,這種壓力給了共感人更多負面感受。而當負面情緒超載,就很容易引發身體的其他疾病。
  • 女子在景區停車場突然昏迷,送醫後心臟驟停!只因一個不小心
    日前,廣州的江女士就因為一個不小心去鬼門關走了一遭廣東女子景區被咬命懸一線國慶黃金周的第一天,家住廣州市白雲區的江女士,和一家人去到南沙的百萬葵園玩,剛一下車,就遭到了螞蟻「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