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女王」竹內結子自殺去世:「我們不是矯情,也不是精神病人」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檀 精英說

根據日本媒體報導,當地時間9月27日,現年40歲的日本女演員竹內結子被發現在自家的衣櫃裡上吊自殺,凌晨搶救無效離世...

竹內結子16歲就進入了演藝圈,出演過多部爆紅的偶像劇,代表作包括《女婿大人》、《午餐女王》、《冰上戀人》、《現在,很想見你》、《神探夏洛克小姐》等,在日本本土乃至中國都擁有不少忠實的影迷。

在她的早年影視作品和廣告代言中,多是積極樂觀的女性形象,笑起來溫婉甜美,感染力十足,格外治癒人心,因此又被影迷們稱為「微笑女王」。

離世的消息傳來,很多粉絲都感到難以接受:一直在鏡頭前展露甜美微笑的竹內結子,為什麼要選擇以自殺的方式決絕離去?

不僅僅是竹內結子,近年來,娛樂圈明星自殺輕生屢屢發生,2020年的日本在短短兩個月之內失去了4位明星。

微博上瘋轉竹內結子與圈中好友三浦春馬的合影

後者同樣因自殺離世

雖然在日本娛樂圈的戰績顯赫,但竹內結子內心的不安和焦慮一直存在。她曾在採訪中表示,當壓力太大,無法通過正常方式排解時,會選擇將毛巾塞入口中,大叫以緩解壓力。

生育分娩的痛苦、輿論媒體的關注、娛樂圈激烈的競爭、高強度工作的壓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人,背後可能有著我們無法想像的難處,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裡艱難掙扎。

很多選擇以「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生命的人,並不意味著他們的心理更加矯情脆弱,而可能因為他們對於外界事物的感知更加「敏感」。

「敏感」作為一種性格特質,在人群中廣泛存在。根據 Elaine Aron 的研究顯示,人群中有約20%的人有著異常敏感的大腦,這些人在面對他人情緒時表現出更強的生理反應。

他們對於外界微妙事物的感覺更加強烈,受到刺激的速度和程度比別人更高,也更容易出現情緒問題,走向抑鬱焦慮,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

那麼,天生敏感具備哪些特質?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為高度敏感人群?怎樣正確地接納自己的敏感情緒,更快地從痛苦狀態中剝離?

認識自己:天生敏感

印度哲學家吉社·克裡希那穆提說:相較於生性不敏感的人,敏感者的人生多出許多磨難,但他們要是能理解並升華自己的苦難,將發生不可思議的事。

生活中,高度敏感的人經常會被貼上「太敏感」的標籤,總能聽到別人這樣的勸告:「別想太多就沒事了。」

但這樣一句輕飄飄的安慰真的能夠幫助他們嗎?

印度哲學家吉社·克裡希那穆提

Elaine Aron 是最早對高敏感人群進行研究的心理學家,她在研究中發現,高度敏感的人群不僅僅是能感知他人情緒,他們對聲音、氣味等任何外部信息同樣異常敏感。

極度活躍的神經系統就像一個超級反應器,無法過濾刺激,只好把外界的正能量和負能量全盤接收吸入體內。他們做不到「不想太多」,也很難「不理會外界的聲音」,因此經常被誤解,感到不適或者屈辱。

ElaineAron的著作《天生敏感》

在綜藝節目《看我的生活》中,馬思純自曝需要依靠吃藥才能控制情緒。

情緒最差的時候身體會變得僵硬、腿軟,從床走到房門口都走不過去,感覺非常無助,還不停地氣喘,眼睛也看不見。

這種痛苦的情緒狀態可能普通人無法理解,但對於高敏感人群來說,並不是一件稀奇的事。

因為敏銳的感知力,高度敏感者也被稱為「共感人」,分為「情緒共感人」和「身體共感人」。有的人只屬於其中一種,有的人則是兩者兼備。

「身體共感人」可以與他人共同感受身體的症狀。比如當身體共感人的好朋友出現頭痛的症狀,那麼他也會覺得頭開始隱隱作痛。有的丈夫在妻子懷孕食欲不振的時候,也會產生一樣噁心想吐的感覺。

「情緒共感人」對於他人的情緒變化特別敏感,對方的一顰一笑,一個小舉動,他都可以從中解讀出對方的情緒信息。

當情緒共感人感受到對方情緒低落,他也會跟著情緒低落,吸收負能量,被幹擾,甚至混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也因此在生活中,敏感的人會比普通人多出許多煩惱,比如:今天我跟領導打招呼,他只是點了點頭,連笑都沒笑;好朋友最近好像不主動聯繫我了,是不是我說錯什麼話讓他不高興了?甚至伴侶的一小會兒沉默都會讓他們失眠到天亮。

類似的事情每天都會發生,神經大條的人根本就沒想過這些事情,而敏感的人已經把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句話放在心裡反覆思量過了。

在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小公務員之死》中,主人公切爾維亞科夫因為在看歌劇的時候打了一個噴嚏,濺到了一位將軍,然後陷入了循環往復的道歉之中。

將軍原本不以為然,但是因為這沒完沒了的道歉而生了氣。最後主人公因為將軍煩躁的一聲「滾出去!」而感覺「肚子裡有什麼東西碎了」,接著回到家死在了沙發上。

傳統解讀是基於社會現狀分析故事,認為這是對封建制度的抨擊,但是我們同樣可以從這位害怕得罪領導的小職員身上看到一顆過分敏感的心。

對於高度敏感者來說,情緒是靈感的來源,同樣也是痛苦的分流。

很多高敏感人士都因為無法照顧自己的情緒、不被理解而患上抑鬱症,更有很多人在與惡意對抗的過程中敗下陣來而選擇死亡。

熱愛自己:善良的品格

因為敏感性,很多高度敏感的人相較於普通人,情緒起伏更加頻繁或者更為劇烈,這種格格不入的特殊性時常困擾著他們。當周圍人對他們投以不理解的目光時,會在他們的內心投射出一個「低自我判斷」,讓他們堅信自己是「不正常」、「有問題」的。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研究結果表明,影響一個人情緒共情能力高低的變量中,有 52% 到 57% 都可以被遺傳基因解釋。同時,那些情緒共情能力格外強的人,大腦的腦島附近相較正常人有更多的灰質。

也就是說,除了環境的影響,高度敏感很可能是天生的。

高度敏感的共感人絕對不是一個小眾的群體,而高度敏感的人,也不是矯情的普通人、瘋子、或是精神病人。

它是一個人格特徵,更是一種寶貴的能力,會感受到別人感受不到的東西,擁有與眾不同的智慧和堅韌。

許多你熟悉的名人都是高度敏感人士,比如科學家愛因斯坦、美國總統林肯、女星妮可·基德曼,還有大美人薇諾娜·瑞德,他們往往對藝術有著高超的領悟力和想像力,在不同的領域展現出獨屬於自己的迷人魅力。

·高度敏感者更容易與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

高敏感的人從小就可以感知身邊人的情緒,因此可以更好地給予周圍人安慰和幫助。

如果朋友心情不好,他們可以迅速察覺到異樣,並想著怎麼讓好朋友開心起來。他們觀察力敏銳、心思細膩,在為人處世上背負很多壓力,會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維持和他人的關係。

高度敏感人士有時候更像是超級英雄,他們充滿正義感且善良,願意安慰身邊傷心痛苦的人,也願意成為別人溝通的橋梁。

·高度敏感者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

高度敏感者除了能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結外,還能建立與大自然的親密關係。

他們享受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喜歡森林、花園,也喜歡河流、湖泊。他們喜歡和動物交流,把動物當成人類的朋友,去救助動物……

·高度敏感者擁有非凡的創造力

高度敏感者的內心會有很多奇妙的想法,而這,正是創造力的源泉。他們注重細節,熱情細心,期待創造一切具備真正品質的東西。所以他們可以成為世界上最好的作家、心理治療師、室內設計師,演員,以及藝術家。

高度敏感看起來像是一把利劍,但是它也能是上天給予的禮物。擁有這把利劍的人,走過的歷程是一場探險,前方是無限可能。

接納自己:高敏感人士如何治癒?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對高度敏感人群的評價是「非常矯情」,認為「事情根本沒那麼嚴重,只要想開點就沒事了。」 但他們對於社交中人們的非口頭信號特別敏感,並且特別能感知到自己被人排擠、忽視和不喜歡,這種壓力給了共感人更多負面感受。

而當負面情緒超載,就很容易引發身體的其他疾病。

朱迪斯·歐洛芙醫生在書中寫道,她的病患經常會因為情緒超載而患上共感疾病,比如:腎上腺疲勞、橋本氏甲狀腺炎、腸胃炎、慢性憂鬱、慢性疲勞、纖維肌痛等等。

當共感人尋求幫助的時候,很容易被誤診為「焦慮」或者是「神經過敏」,經常會拿到安定、百憂解和贊安諾這樣治療抑鬱和焦慮的藥物。但這種治療方式其實不適合所有的共感人群。

對於高度敏感人群來說,調節情緒的重點在於自我接納。

相比於普通人,他們更需要自我的空間和充足的休息。在家裡悠然自得地看一本書,侍弄花草、從容做飯,或是簡單的睡覺,都會比安排上滿滿當當的娛樂活動更能治癒他們的內心。

如果被負面情緒纏繞,一時找不到宣洩的出口,就嘗試放空自己,給自己安排一點停工時間,不去痛苦和煩惱,只是感受生活中輕鬆愜意的部分。

第二點,找到能夠撫慰你的港灣。

這個港灣可以是真實存在的,也可以是你內心構建的。

比如,你的朋友、伴侶、父母、心理醫生,他們可以給你適當的安慰和支持,用陪伴緩解你的焦慮和不安。其次,你冥想放鬆的內心世界、快樂自由的美好回憶、以及長久以來構建的生活信念,會支撐你走向成熟,和自己的情緒達成和解。

而在家庭教育中,當你擁有一個「高度敏感」的孩子,你需要注意的地方還有很多。

首先,高度敏感的男孩從小就要比女孩承受更多的痛楚。

當大人們用刻板印象去評價他們:神經兮兮、愛哭、懦弱的時候,他們感受到的壓力是巨大的。這些敏感的小朋友生來就更加能夠感知他人的痛苦,也承載更多的情緒,因此他們小時候會很愛哭,長大後會極力避免會使腎上腺素激增的活動。

如果因此被家長反覆指責,很可能出現一些極端的心理問題。

作為父母,要學會接受孩子天生的特點,要允許他按照自己的節奏接納情緒,並且嘗試用積極的態度去對待孩子截然不同的特質,用「共情能力強」來替代「敏感多疑」、用「深思熟慮」來取代「適應力慢」,而不是輕易地給孩子貼上「膽小」、「脆弱」、「矯情」的標籤。

當孩子身處在一個充滿支持和理解的壞境中,他對氛圍的敏感性也可以成為一種動力。

心理諮詢師和神經系統專家蘇珊·哈特(SusanHart)表示:

當嬰兒對他周圍的環境反應敏感,他會更容易受這些刺激的影響……那些在一個安全和充滿關愛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能夠發展出很強的感受快樂的能力,對周圍的環境充滿興趣,主動探索,積極共情,協調發展。

敏感特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性,本身並不具備好與壞的分別,同樣的一種特質可以發展出自身的高階面向,也可以停留在低階面向,重要的是如何去調整和運用它。

如果我們能夠正確識別它,平等看待它,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和諧共處,它就可能變成推動我們走向靈性自我的內在驅動力。相反,如果無法合理調節情緒,缺乏平衡和舒緩的空間,就可能深陷入負面情感的沼澤中,無法自拔。

當敏感化為鎧甲,那將使我們無堅不摧。

作者: 檀,90後人民教師,喜歡閱讀,喜歡說話。

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布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裡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為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

Reference:

《不為所動》Judith Orloff

《你不是「玻璃心」,只是高度敏感而已》華南師大心理諮詢研究中心

《為什麼有些人比大多數人更敏感?/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專欄Know yourself

《雪莉去世的第330天,生前秘密視頻被公開,揭露了3.5億人的真面目……》ins生活

《「我總是很在意別人的感受!」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社會學了沒

主題:心理類

|內容介紹|

《不為所動:精神科醫生寫給高敏感人群的處世建議》:醫學博士朱迪斯·歐洛芙根據親身經歷,寫給高敏感一族的實用自救手冊。從神經醫學角度,提出「共感人」的概念,重新定義高敏感人士。從六大方面詳細分析高敏感人會面臨的主流挑戰。

書末附「高敏感人自救法快速參考指南」、22種「高敏感人自救法」、87條寫給高敏感人的「鈍感秘訣」,協助高敏感人在混亂的世界裡穩住身心。想要內心強大,就不要被任何人影響,不讓任何人越界。

|作者|

朱迪斯·歐洛芙(Judith Orloff),精神科醫生,醫學博士。平日於加州洛杉磯私人診所執業,專門治療高敏感人士。

原標題:《「微笑女王」竹內結子自殺去世:「我們不是矯情,也不是精神病人」》

相關焦點

  • 竹內結子在衣柜上吊自殺 8個月大兒子目睹死亡全過程
    竹內結子在衣柜上吊自殺 8個月大兒子目睹死亡全過程時間:2020-09-28 13:5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太殘忍!竹內結子在衣柜上吊自殺 8個月大兒子目睹死亡全過程 9月27日凌晨,日本女藝人竹內結子被丈夫發現在家中自殺身亡,噩耗傳出業內人士紛紛表示難以置信,而粉絲們也是傷心難過無法接受。
  • 竹內結子當兒子面上吊自殺,8個月大兒子目睹死亡全過程,太過殘忍
    大家比較熟悉的《午夜兇鈴》就是她的電影處女作,此外,《明日香》、《白影》、《午餐女王》等熱度頗高的影視劇都是其主演。而今年7月喜劇電影《行騙天下JP:公主篇》才上映,竹內結子和三浦春馬的精彩演繹仿佛就在眼前,可惜兩人都已經去往天堂。
  • 日媒曝竹內結子死亡細節,在臥室內上吊自殺,現場大批記者守候
    據日媒報導,日本著名女星竹內結子於9月27日被發現在家中去世,年僅40歲。最新報導稱,9月27日凌晨兩點多,竹內結子的老公,演員中林大樹最先在位於東京都涉谷區的自家公寓內發現了在臥室內上吊的妻子,送往醫院後確認已經死亡。
  • 竹內結子在衣櫃中上吊自殺,被疑與丈夫吵架,凌晨兩點才叫救護車
    #竹內結子在衣柜上吊自殺#9月27日,日本女演員竹內結子被曝在家中離世,消息一出震驚全網。隨後,日媒曝光竹內結子去世更多細節,據悉,竹內結子在9月26日晚與丈夫中林大樹外出就餐,回到家之後,竹內結子獨自回了房間,而等到晚上中林大樹進臥室時,卻發現妻子已在衣帽間上吊自殺。凌晨兩點,中林大樹叫了救護車,當時竹內結子的心肺就處於停止狀態了,但在現場並未發現遺書。
  • 曝竹內結子自殺細節:去二樓衣柜上吊 沒遺書
    據日媒,有知情者透露,26日晚竹內結子與中林大樹吃完飯回家後,竹內結子一人獨自上了二樓,等中林大樹進入臥室後,才在衣櫃裡發現了上吊的妻子,凌晨兩點叫救護車時,她的心肺處於停止狀態,且經尋找她並沒有留下遺書。  9月27日,據日媒報導,女演員竹內結子去世,享年四十歲。警方在其位於東京都內的家中發現了屍體,由於有自殺的可能性,警視廳正在慎重調查。
  • 竹內結子在衣帽間上吊自殺,好友難過到說不出話
    昨日,竹內結子被發現去世在家中,警方判定是自殺,這個銀幕上優雅美麗的女人,在40歲的演藝巔峰期,選擇離開這個世界。 凌晨兩點中林大樹叫來救護車,當時竹內結子已經是心肺停止狀態,沒有遺書。
  • 日劇「笑顏女王」上吊去世,全網心碎:2020帶走太多人……
    今天凌晨,日本媒體報導了竹內結子的死訊。 9月27日凌晨,她的丈夫在東京涉谷的家中發現了她的屍體,趕緊叫了救護車到場。 現場並未發現遺書,但警方初步判斷,應當是自殺……
  • 日媒曝竹內結子逝世實情:凌晨衣櫃中上吊被丈夫發現!兒子才半歲
    9月27日,根據日媒報導,著名日本女演員竹內結子在家中逝世,享年四十歲。並且根據相關人員的表述,竹內結子有自殺的可能性。當天中午,日媒發布最新進展,根據相關者透露,9月26日她和丈夫吃完晚餐後獨自上了二樓,而27日凌晨兩點,丈夫中川大樹發現妻子在衣櫃裡上吊自殺,隨即立刻報了警,但是於事無補。據悉,竹內結子與中川大樹在2019年2月27日宣布結婚,丈夫林大樹比竹內結子小4歲,和她籤約在同一家公司。婚後不久竹內結子公開表示自己懷孕,並且於2020年1月下旬生下了兒子。
  •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不寒而慄的永遠不是「愛情」
    01去年雙十二的時候,南都一篇《「不寒而慄」的愛情:北大自殺女生的聊天記錄》在朋友圈刷屏。我們第一次認識了北大女生包麗和他的高材生男友牟林翰。也第一次感受到了他們愛情裡的「不寒而慄」。那時的包麗,在自殺後不久就被醫生宣布腦死亡,已在重症監護室躺了1個多月。
  •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PUA可惡,但不是事情的關鍵
    >包麗代理律師蘭和公布包麗死訊2020年4月11號中午,北京大學法學院大三女生包麗(化名)在醫院去世2019年10月9號,包麗在北京市某賓館服藥自殺,送醫救治期間被宣布腦死亡。同年12月12號,《南方周末》發文稱,此前包麗與北大政府管理學院大四學生牟某翰相戀,並長期遭受牟某翰精神暴力。包麗媽媽稱,兩人戀愛期間,牟某翰嫌棄包麗有過戀愛經歷,不是處女,但又不想分手,卻以此折磨包麗。
  • 北大自殺女生包麗去世: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遠離精神控制者
    2020年4月11日,在重症監護室躺了半年多的北大自殺女生包麗去世。自殺前,其男友牟林翰向包麗提出過拍裸照、先懷孕再流產留下病例單、做絕育手術等要求。這些令人震驚的要求將包麗一點點的推向絕路,卻仍留下「遇到了熠熠閃光的你而我卻是一塊垃圾」的遺言。本是有才有貌,活潑開朗的姑娘,卻在花一樣的年齡香消玉殞。
  • 「午夜兇鈴」竹內結子:經歷兩段不幸婚姻,於衣櫃中上吊輕生
    在竹內結子去世後,網友也針對去世原因做了一番猜測,有人認為是產後抑鬱症所致,有人認為是行業壓力太大等原因。在短短一年的地下情中,竹內結子竟未婚先孕。 正應了陳佩斯《主角與配角》中的臺詞,「哎呦,這不顯得您『槍法』準嗎?」因此,竹內結子公布了戀愛事實,並和中村獅童步入了婚姻殿堂。
  • 當「微笑和忍耐」不是正確答案時,我們該怎麼做?
    訣竅在於,握住筆的嘴唇會迫使他們的面部肌肉處於皺眉姿勢,而用牙齒握住筆則會迫使他們微笑。當他們欺騙自己皺眉或微笑時,結果是他們相應地認為這些卡通不太好笑或更好笑。一項相關的研究表明,被騙微笑的人在壓力大的任務中心率較低,更有可能表現出積極的情緒;改變的不僅僅是感覺,而是你對情況的實際身體和精神反應。
  • 不開心不是我矯情!VR會是拯救2.64億抑鬱症患者的超人嗎?
    抑鬱症已然成為這個世紀的隱形殺手,可還會有人不屑地指責抑鬱症患者說「你就是矯情。」病恥感、資源的匱乏、社會對抑鬱症患者的「汙名化」等都讓抑鬱症患者只敢偷偷在深夜痛哭。有數據顯示,在發展中國家,有高達76%-85%的抑鬱症患者沒有得到有效治療。
  • 聚焦抑鬱症患者群體:"我不是脆弱 也不是精神病"
    聚焦抑鬱症患者群體:"我不是脆弱 也不是精神病" 原標題: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10日電 題:聚焦抑鬱症患者群體:「我不是脆弱,也不是精神病」  作者:楊雨奇  抑鬱症,一個大家熟悉又陌生的名詞
  • 他們為何自殺?
    你讀完這個自殺名人的名單之後,世界上某個地方又有一個人自殺了,大約每40秒有一個人自殺(一年80萬人)。」9月14日,日本女演員蘆名星被發現死於家中,年僅36歲。14日晚,韓國女演員吳仁惠在仁川一家醫院內去世,年僅36歲,疑似自殺。
  • 奚夢瑤髮長文談產後抑鬱全文內容 發求救信號不是矯情
    也想和各位新手爸爸們說,她這樣不是矯情,而是你的愛人正在向你發出「求救」的信號。」  全文如下:  節目進程過半了,為此想聊聊最近的感受。  節目裡呈現了我們相處的各種模樣,甜甜粘粘的,吵吵鬧鬧的,遊戲拌嘴的,沉迷火鍋的……在這些日常生活的細節裡,都是真實的我們。  說實話,在節目剛播出時,我非常忐忑不安。
  • 2020女王聖誕演講(中英雙語):今年聖誕你不是一個人,我們將看到...
    大流行期間,現年94歲的女王和現年99歲的菲利普親王一直與一小批家庭工作人員住在溫莎城堡。今年聖誕,女王也是在溫莎城堡而不是桑德靈厄姆慶祝。 在聖誕節當天,王室在推特上發布了一段有關聖喬治教堂合唱團演唱視頻的視頻。
  • 前AOA成員權珉娥求推精神科,三度割腕自殺,網友不買帳怒斥矯情
    前AOA成員權珉娥求推精神科,三度割腕自殺,網友卻不買帳怒斥矯情喜歡韓國女團的觀眾們肯定對AOA這個組合不會陌生。當初的一首《貓步輕俏》雖然說不能是全民皆知,但是只要是衝浪的網友們都曾或多或少地接觸過。然而也正是這個韓國相當有名的女團卻從今年開始就一直是問題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