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王朝》系列大火之後,又一部BBC年度巨製《行星》在騰訊視頻上映,這是一部深入介紹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紀錄片,一部並不輸於任何科幻片的「宇宙恢弘史詩」。其實這並不是第一部以《行星:The Planets》命名的紀錄片,在1999年BBC就已經推出了同樣描寫太陽系內行星的紀錄片。但在這過去的二十年的時間裡,人類對行星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進展,計算機特效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這些都足以支撐起一部全新的史詩級記錄片了。

如果說電影中特效存在是為了實現不可能的效果,那麼在紀錄片中就是去模擬現實,《行星》完全達到使用特效的最高境界。在紀錄片中,很難去分辨畫面是攝影機實拍、探測器拍攝或者是特效合成的畫面,好萊塢級別的視覺效果更是讓人沉浸其中,能感受的就只有眼前的八大行星風雲詭譎的風雲變幻。
這也正是製作者們想要傳達給我們的內容,正如《行星》的執行製片人吉迪恩·布拉德肖(GIDEON BRADSHAW)所說的那樣:」這個紀錄片是面向大眾的,而不是面向比較少的科普的、對科學感興趣的觀眾,如果受眾很廣的話我們想更多激發和調動觀眾對行星的興趣。」

使用「擬人化」的敘事風格來講述八大行星,身臨其境的畫面風格,更是拉近了普通大眾和天文學的距離。對行星的介紹也不再是拿幾張照片在你眼前晃一下,然後就是乾巴巴的兩個小時講解。《行星》系列紀錄片也和BBC地球系列一樣,由一位教授來介紹行星的歷史、現狀、探索歷程等等。更大的區別是根據行星獨特的環境,在地球上尋找一系列詭異奇特且相似的地點,然後經過後期製作,就仿佛置身在那顆星球之上,讓每顆星球都變得活靈活現。

至於《行星》系列主持人布萊恩·考克斯更是一個奇人,大英帝國勳章獲得者,粒子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研究員,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大型強子對撞機中的ATLAS實驗的研究人員,以及 英國流行搖滾樂隊D:Ream的鍵盤手。
搖滾樂隊鍵盤手+粒子物理學家+BBC紀錄片主持人,這完全是一套神級的組合,鋼琴家一般的風採更是收穫了無數的粉絲。參與主持的三大紀錄片:《太陽系的奇蹟》、《宇宙的奇蹟》和《生命的奇蹟》同樣獲得了無數好評, 在《宇宙的奇蹟》裡聊黃金的形成前,順手談了一首鋼琴曲,B站彈幕瞬間炸了。
真心希望大家能夠看看這些精心製作的紀錄片,即使沒有現實的好處,至少也能像孫連城一樣胸懷宇宙吧。 「人類算什麼?李達康、高育良、沙瑞金又算什麼?不過都是螞蟻塵埃罷了……」

註:在信息流時代,各種號不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要不就是大家相互抄,實在沒有能力去運作,只能寫點自己喜歡又有趣的內容,如果同樣感興趣的話請關注一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