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信,是支撐我們不斷前進的重要精神支柱。黃巢在《題菊花》中的一句「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充分展現了其想要推翻腐敗唐王朝的自信;陸遊在《書憤五首·其二》中也寫道「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表達了他相信宋朝可以收復失地的自信。
2008年,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憑藉對綠色螢光蛋白的研究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此消息一經公布,全中國人們都為此感到高興,以他為榮。在中國人的眼中,雖然錢永健是美國國籍,但他祖籍是屬於中國浙江省臨安市,也算是半個中國人。但沒想到不久之後,錢永健就公開表明:我不是中國科學家,是美國科學家。
▲錢永健舊照
01
1952年,錢永健出生於美國紐約。他有一個聲名顯赫的堂叔,就是歷盡千辛也要從美國回到中國,擔任我國飛彈項目負責人,備受大家尊敬著名物理學家——錢學森先生。錢永健父親錢學渠當年也是與錢學森一同畢業於上海交大,後來又一同去往美國的留學生。只是畢業後,錢學森選擇了回歸祖國,錢學渠選擇了留美發展。
▲上海交大近照
由於錢學渠在求學時期基本依靠堂兄錢學森救濟,因此兩家的關係一直都比較密切。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錢學森回到中國,兩家也因國際關係的原因無奈失去了聯絡。十年後中美破冰,錢氏一族才得以重聚。因此,雖然錢永健對自己的堂叔推崇備至,但他和中國的感情牽連卻並不多。
▲錢學森舊照
02
出身文化世家的錢永健從小就表現出了極高的智商和天賦。1968年,16歲的錢永健就獲得了美國西屋科學天才獎。這一獎項在美國被稱為「小諾貝爾獎」,是美國高中生所能獲得的最高級別的科研獎項。由此可見,錢永健在化學方面的科研天分非同尋常。
▲錢永健獲諾獎舊照
2008年,56歲的錢永健與美國、日本的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在獲獎之後,他多次公開表示,自己的身上雖然有著中國人的DNA,但是他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更是因為美國的教育。他更是清楚地表明,自己是一個美國人,不是中國人。自此之後,國內對於錢永健的關注度逐漸降低。
03
當時,錢永健也強調了家族血緣對於他來說也很重要,還表明錢氏一族對於子孫輩分的排列十分講究。「錢」姓起源於吳越國主錢繆,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吳越王歸順於宋朝,因此其子孫在宋朝一直受到禮遇,宋代編著而成的百家姓中,把當時的國姓「趙」列在了第一位,「錢」緊隨其後。
▲吳越王錢繆雕像
吳越王錢繆在年少時就以聰慧聞名於世。《舊五代史·和凝傳》中的「文武全才而有志氣」就是對他的絕佳形容。這位吳越王不僅精通兵法文章,還依靠自己打下了大片吳越江山,後來為了百姓安定又自願歸順宋朝。
從吳越王錢繆至今的1100多年歷史中,錢氏可以說是人才輩出。我們耳熟能詳的就有著名歷史學家錢穆、一本《圍城》驚世人的文學家錢鍾書、近代著名教育家錢玄同、「兩彈一星」元勳錢三強等人。錢氏的家譜上可以說掛滿了榮譽與勳章,擁有這樣的家世也令錢永健感到自豪。
▲美國紐約夜景
雖然對於自己的家族有著強烈的認同感,但錢永健對於整個華夏民族的歸屬感並不強烈。從小在美國長大的他,自認為是一名美國人也是無可厚非。特別是他成長於中美關係緊張的時候,從小與祖國的文化完全割離,只接受過正統的美式教育,這或許就是他堅定認為自己是美國人的原因吧。
▲錢永健發表演講舊照
2016年8月,錢永健因心梗在美國去世。而他的科研成果將不斷用於生物學、化學領域的研究。「科學沒有國界」,無論錢永健自認為是哪國人,都不影響他的研究成果繼續造福全人類,所以也大可不必對他的國籍問題耿耿於懷。
結語
自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來,「正統」的中國科學家拿到諾獎的頻率也在逐漸增加,中國的優秀人才們逐步在世界上嶄露頭角,苛責錢永健「國籍認同」的人也越來越少。這或許是因為中國人變得越來越自信,不需要再通過這種方式來尋求認同感了。
參考資料:
《錢永健:英年早逝的諾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