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062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提起諾貝爾獎,那簡直是我們14億中國人心中共同的痛,自其1901年頒發以來,100多年中國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獲獎者,直到近幾年莫言和屠呦呦才打破了這一尷尬的處境,但在物理丶化學等科技領域,我們從未有一人能夠獲此殊榮,2008年,錢學森的侄兒錢永健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國內大力報導,可以說是舉國歡騰,但是錢永健的一句話卻澆了一盆冷水,他說:「我這輩子都是美國人,中國人可能因此會很高興,但我是美國科學家」!
提起錢永健,就不得不說起錢學森了,錢老是我國著名的航空動力學家和物理學家丶兩彈一星的功勳人物,在我國最艱苦的時候他毅然決然接受使命,如果沒有他,我們的原子彈丶氫彈至少推後20年,錢學森還有個哥哥,而錢永健就是哥哥的兒子,也就是錢學森的侄兒,錢永健自幼學習成績就十分優秀,16歲就拿到了「英特爾科學人才」大獎,這個獎項也被稱為「少年諾貝爾」獎,1972年,僅僅只有20歲的錢永健就拿到了哈佛大學物理學和化學雙學士學位,25歲又拿到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後資質。
之後他的科研之路更加了得,1995年,當選美國醫學研究院院士,1998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與藝術學院院士。
2008年,憑藉在綠色螢光蛋白領域的重大突破,錢永健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錢氏家族雖然有像叔父錢學森等優秀的科學家,但榮獲諾獎他還是第一人,此消息傳到國內,各個媒體大力報導,人們紛紛為這位祖籍浙江的科學家為榮,但錢永健的一席話,卻徹底澆滅了國人的熱情,他的原話是:
我在美國成長,我是美國科學家,這一點很確定。中國人可能會因此而高興,但我不是中國科學家。
雖然在公開場合錢永健對自己的大伯錢學森很是肯定,他認為錢學森是中國飛彈的核心人物,但提到國籍時,他卻非常冷靜,錢永健表示,DNA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身份,開明的環境丶自由的制度是培養科學家的重要條件,自己生長在美國,接受的是美國的教育,所以這輩子都是美國人,根本不是中國的科學家。
雖然流淌著中國人的血,但錢永健成長在美國,公開表示自己是美國人似乎也沒有問題,但是近年來,我國土生土長的科學家流失已相當嚴重,從天才科學家顏寧的歸美出走,到頂尖名校清華北大留學人員歸國率的持續走低,是制度?名利?自由?,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