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中國航天之父」和「中國飛彈之父」,作為核心的主導人物,他帶領大家完成了「兩彈一星」的成功發射,使我國的飛彈技術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錢學森一直在我國的科研事業而奮鬥,他把中國的飛彈發射事業,至少向前推進20年。
其實錢家不僅僅有錢學森這樣的人才,錢家其他人也在其他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小的貢獻,今天要來說一說錢學森的侄子。2008年,錢學森的侄子錢永健成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但是錢永健和錢學森不太一樣,錢永健並沒有公開對中國表示感謝,反而在他獲得諾貝爾獎後,直言: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到底是因為什麼,才導致錢永健有這樣的言論?
錢永健從小受到父親的薰陶,十分熱愛科學。他的父親也在家裡給他建造了一個小型的實驗室,他經常在地下室裡做化學實驗,這樣的成長經歷使他的科研事業有一個較高的基礎。
後來,錢永健隨著對科學的不斷探索,開始進行更多的化學實驗,還曾在實驗中出了事故。若這種事發生在國內,想必很多家長就會讓孩子停止這些實驗,而他的父母並沒有責怪他,反而從錢永健的身上看到他的天賦,他們對錢永健的行為表示支持和理解。擁有這樣支持自己的父母,錢永健對自己的科研事業更加有信心,使得他更加有底氣地去嘗試新的實驗。
錢永健與馬丁·沙爾菲、下村修三個人,主要研究綠色螢光蛋白這個項目。2008年,因綠色螢光蛋白的研究成果,三人共同成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錢永健得到諾貝爾獎的消息傳回國內之後,非常多的國人都為之感到驕傲,畢竟拿到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少之又少,但是在一次公開的活動中,錢永健卻表示,我是一個美國科學家,並不是中國科學家。
作為中國人的後代,他竟然在公開場合宣布自己不是中國人,想想多少著名科學家,為了祖國的事業放棄了在國外的高薪生活,而如今錢永健卻說出這樣的話。很多人在看到錢永健這段言論時,都覺得不可思議,明明流淌著中國人的血,卻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其實錢永健說出這樣的話也不難理解,他自小在美國長大,並沒有怎麼回到中國,所以基本上對中國沒有太多的情感。
而錢永健的大伯錢學森,在祖國需要他的時候毅然放棄了國外的高薪工作,歷經千辛萬苦回到祖國,在艱苦的條件下完成了「兩彈一星」的成功發射。祖國的需要大過一切,不知道錢學森知道自己侄子這番言論後,會作何感想?
對錢永森「不是中國科學家」的言論,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認為他確實不算是中國科學家,畢竟從出生開始就在美國,學習更是在美國;有的又認為,錢永健骨子裡流淌著中國人的骨血,他就應該屬於中國。
隨著國家的發展,經濟能力的提高,我國現在也在為更好的科研環境不斷的努力。同時,我國對高端人才的培養更是加大了力度,也吸納了很多人才,一起為祖國強大的明天而奮鬥。時至今日,正是因為有這些傑出的科學家們,我們的國家也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