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飛彈技術研發的核心人物,錢學森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在他的努力之下,我國的科研事業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其實,在錢家像他這樣的人才也有很多,作為錢學森的侄子,錢永健就曾經憑藉著自己的科研成果,在2008年時拿到了諾貝爾獎化學獎。
縱觀諾貝爾獎的獲獎歷史就會發現,華人獲得諾貝爾獎是非常困難的,正因如此,錢永健才又一次成為了大家矚目的對象。然而,與寧願放棄一切也要回到祖國做貢獻的錢學森不同的是,在拿到了諾貝爾獎後,錢永健卻公開表示自己與中國沒有任何關係。那麼,作為一名中國人的後代,為什麼錢永健對自己的中國身份卻如此排斥呢?
作為中國當初派往美國的留學生,錢學森與自己的堂兄在那個時候都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當時,很多留學在外的人都沒有經受住高薪的誘惑,錢學森的堂兄也不例外。就這樣,當學業完成後,錢學森毅然決然地回到了祖國,開始了對新中國的建設,而他的堂兄卻選擇定居美國,開始了新的生活。
而錢永健作為錢學森堂兄的兒子,自幼就受到了父親的薰陶,從小到大,他對科學研究領域的內容都十分感興趣,在十六歲的時候,他就拿到了了西屋人才選拔賽的一等獎。後來,他也順利考入了哈佛大學,開始了對化學與物理的深度研究。在1972年時,年僅二十歲的錢永健也順利拿到了哈佛大學的學士學位。曾經,錢永健在家中也曾因試驗的失敗而引發過火災,但是錢永健的父母卻並沒有因此而阻止他繼續對科學進行探索,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家人的支持,他的科研之路才會如此順利。
後來,當他來到劍橋大學深造時,由於他發明出了一種更加適合追蹤鈣反應的染料,因此,他的科研事業發展也更上一層樓。到了2008年時,錢永健與馬丁•莎爾菲以及下村修憑藉著綠色螢光蛋白的研究成功,順利獲得了該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對於生物細胞學的研究來說,這種綠色螢光蛋白十分穩定,而這也更加有利於相關科研人員進行藥物篩選。由此可見,這項科研成果的誕生也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
在那個時候,當錢永健獲獎的消息傳到國內後,很多人都感到非常驕傲,畢竟能夠拿到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數量是非常少的,但錢永健的成就也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並不是所謂的弱者。
但是,在許多公開活動中,錢永健卻始終表示自己是一名美國科學家,雖然說身體裡有著中國人的基因,但如果不是美國的教育以及發展環境的話,他也不會有現如今的成績。因此他表示:「我這輩子都是美國人,不算是中國的科學家。」
在他發表出這種言論後,許多中國人也感到非常難過,畢竟相比於錢學森來說,錢永健對祖國的排斥是令很多人都無法接受的。
其實,通過觀察錢永健的成長經歷就會發現,他之所以會說出這種言論,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他從未在中國生活過,而美國體制下的教育與培養也使得他對中國沒有任何的歸屬感。但在很多人看來,既然錢永健是中國人的後代,他就不應該公然發表這種言論。實際上,通過錢永健的表態,我們也能發現,中國在很多人的眼中仍然是落後的代名詞。
雖然說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中國曾經因戰亂的影響而一度落後於世界發展潮流,但隨著新中國的成立,無數科學家紛紛回到祖國,為新中國的發展做出著自己的貢獻,相信在未來的日子中,我國也能培養出更多具有愛國情懷的高端人才,或許在那個時候,那些流落在海外的科技精英們也不會再排斥自己的中國身份。
參考資料:《哪些華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