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河套灌區大田農作物已基本收穫完畢,正在抓緊時間秋澆。秋澆進度如何?農民秋澆積極性怎樣?水管部門工作做得到位不到位?帶著這些問題,10月17日,記者到烏拉特灌域進行了採訪。
加大宣傳力度 秋澆會開到每個村組
一路上,記者看到路兩側的農田澆過水的很少,好多地還沒有耕過,葵花稈還長在地裡。往年這個時候,大多數的地都澆過水了。
同行的烏拉特灌域管理局黨委委員、辦公室主任劉俊珍告訴記者,由於9月下旬的兩場大雨,造成農民秋收延遲推後,從而使很多渠道放不開口,秋澆工作受到很大影響。
劉主任詳細地介紹了烏拉特灌域秋澆工作中面對的困難。灌域由於晚秋作物種植面積達到70%以上,農作物成熟遲,導致秋澆開灌時間推遲;華惠和塔布灌域的部分土地鹽鹼化程度較重,適合種植葵花,當年秋澆過的土地來年還得春灌,農戶為了節省水費開支自願放棄秋澆,來年直接春灌,這樣來年的春灌壓力依然很大;三湖、華惠灌域黃河河頭地多,多年形成先搶收河頭地的習慣,推遲了黃灌區秋收秋翻時間,影響秋澆早放口。以上問題也是影響秋澆進度的幾個因素。但不管困難再多再大,秋澆這個關係農民生產的大事水管部門不敢有一絲懈怠,全力推進。
近幾年,烏拉特灌域秋澆幹地面積逐年增加,許多農民朋友自願放棄秋澆,選擇來年春夏灌進行補墒,卻不知道這一方式存在很大的風險。如果來年春夏灌黃河上遊來水不足,水量缺口大,將不能保證幹地的按時澆灌,導致農戶不能適時播種。所以,有計劃的預留秋澆幹地,是防控該風險的重要手段。
因此,烏拉特管理局把加大宣傳力度、動員農民積極秋澆當成目前頭等大事來抓。通過印製秋澆工作宣傳手冊、與政府相關單位和用水戶建立微信群等以多種形式進行宣傳,讓用戶知曉水價政策和秋澆儲墒的好處,引導群眾正確認識秋澆與春灌的利弊,立足長遠,優化種植結構、改善土質、合理安排秋澆和預留幹地面積。管理局協同政府部門入村召開秋澆片會,把秋澆的目的和意義及秋澆與不秋澆的利弊講解給基層幹部、廣大農民,自上而下對秋澆工作形成科學、統一的認識。
塔布管理所水管人員前前後後深入村組開秋澆動員片會6次、村民小組會17次,加大水價政策的宣傳力度,讓水價政策進村組、入農戶,幫助農民算好秋澆與不秋澆水費的對比帳、收成的對比帳,讓農民澆明白水、放心水。在水管部門苦口婆心的引導下,塔布灌域秋澆面積較去年增加了1.2萬畝。
針對農民自願不澆的情況,塔布所沒有因為和農民籤了自願放棄秋澆協議而萬事大吉。用所長陳永亮的話說就是:「假如明年春灌水情不好沒有澆過,農民地乾沒墒種不進去,即使籤了協議又能怎樣?說實話,我們不願看到農民種地因水而受損失。」
算好增收細帳 好服務送到每條渠道
在新安鎮長勝村六組的東一鬥渠上,長勝村支部書記劉平正和長濟管理所三閘管理段段長何敏剛查看水情,督促秋澆工作。劉平介紹,長勝村8個組3.2萬畝耕地,每年都要秋澆。今年因為幾個組部分土地實施改造,冬季施工,所以約一萬畝土地不能秋澆了。到11月5日,長勝村8個組的秋澆工作就能全部結束。
劉平說,長勝村年年秋澆,這也是一種習慣,因為今年秋澆了明年就能早種,早種就能早熟早收早秋澆。頭年早秋澆的地,來年可以安排玉米、番茄、籽瓜、葫蘆等其它作物,地可以倒茬,提高效益。像今年糧食價格這麼好,明年糧食麵積肯定要增加。你要是不秋澆,來年地沒墒,就種不成糧食作物,只能是春灌後種葵花。這樣年年不秋澆,只能春灌後種葵花,惡性循環,種植單一,土地病害多,農作物產量、品質下降。從長遠看,弊大於利。
長濟管理所所長張俊躍介紹,今年,長濟灌域除了3萬畝耕地因為工程因素不能秋澆外,幹地面積沒有增加。部分不準備秋澆的村組,經過組織村民召開會議,與大家面對面談心交流,問情況找原因,通報水情和春灌風險,使灌戶充分認識到了單一種植的收入不確定性和對土地的危害性,調整種植結構和輪作換茬的必要性,秋澆意識明顯提高。由於今年秋天雨水多雨水大,造成秋澆延遲,我們積極和鎮村協調,積極組織農戶有序、有計劃地秋收秋翻,按照農情服從於水情的原則,克服困難,處理好三秋矛盾,為早開灌提供條件,緩解秋澆高峰期壓力。
為了順利推進秋澆工作,今年以案促改開展以來,烏拉特管理局多項舉措優化服務。一是結合渠溝道標準化建設,疏通溝道阻水段落,在今年降雨量多的情況下加強泵站排水排澇力度,降低地下水位,提高秋澆定額,增強秋澆洗鹽效果,改善土壤鹽鹼化的同時為明年作物增產奠定基礎。二是全面檢修工程,清淤渠道,疏通影響秋澆行水的「卡脖子」段落,提高供水效率,確保秋澆渠道輸水順暢,滿足灌戶秋澆需水要求。三是培訓量水人員,檢修率定流速儀等量水設備,確保秋澆規範施測,精確計量。同時,推行互監共測,堅持「四公開」「五統一」及「六到直口」的水務公開制度,嚴格收費透明度,實行陽光收費。
通過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烏拉特管理局積極與灌域各級政府、水務局、用水協會加強溝通聯繫,緊密配合,共同攻克秋澆難題,使秋澆工作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