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電影院觀看了關於皇后樂隊的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這部電影說是皇后樂隊的傳記電影,但是電影的側重點更多的是樂隊主唱佛萊迪摩科瑞,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更符合電影項目需要的題材。但是影片在通過影像向觀眾傳遞佛萊迪的信息時,電影是通過片段式進行描繪的,這主要是受限於電影的時長所致的。電影向觀眾傳遞佛萊迪摩科瑞的信息時,儘量的將信息傳遞的比較全面,這裡包括他和異性妻子瑪麗(後來成為了前妻),他和印度家人,他和樂隊成員,他和同性戀人之間。從敘事結構上講,這部傳記電影平實卻不失優秀。
之前的很多影評人指出該片的敘事風格太過保守,觀影過後也的確是這樣,但是小編覺得這樣的敘事風格更容易客觀的反應樂隊的運作狀態,和佛萊迪摩科瑞的生平事跡。反而這種客觀的描述,給了觀眾更大範圍的想像空間。而不像一些傳記電影,將主人公進行了深度解讀,而這種解讀往往是主觀的,甚至是刻意的,這就會給觀眾某種錯覺,用銀幕上人物的形象去定位主角。這並不有助於觀眾對主角的認識。
這部電影的敘事過於片段式,小編懷疑可能是刪減略微有點嚴重,造成中間故事銜接點不太流暢,甚至如果不是仔細看,會忽略某種細節。這個就需要影迷在進影院之前儘量多的了解一下皇后樂隊,和佛萊迪摩科瑞的歷史。這樣不僅讓觀影感受大大提升,而且對故事的理解效率也大大的提高。另外因為是音樂電影,影片中會有皇后樂隊的歌曲,這些歌曲有幾首即使你完全不知道皇后樂隊也一定會聽過。不過有機會熟悉一點歌詞也是不錯的,這樣也更有助於跟上電影的故事節奏。
這部電影不是一個3D電影,但是音效相對很棒,有種看現場演唱會的感受,特別是影片結尾的將近20分鐘時間裡,電影將那場被媒體譽為最偉大的現場搖滾的演唱會實景再現,鏡頭帶著觀眾從演唱會體育場現場的頭上划過,皇后樂隊帶來經典的音樂,將影片裡的演唱會和電影院裡的觀眾的情緒都推上了高潮。雖然不是3D電影,但是建議影迷在選擇影院的時候,一定選擇一個音效效果比較好的廳,現在有很多影廳是標明杜比音效的效果就不錯。因為這樣才能將這一個章節發揮到極致,才能欣賞到這部電影的精華。
雖然是搖滾音樂傳記電影,但是這部作品並沒有超現實的風格,即使佛佛萊迪摩科瑞有那麼多異類的經歷,這部影片還是從最基礎的細節生活上去描繪這個傳奇巨星的。所以這部影片可以選擇和家人一起看,而且裡面有很多關於愛和生命的解讀。而且這部影片能夠帶給人滿滿的正能量,在佛萊迪知道自己身患愛滋病之後,他並沒有消沉,而是勇敢的面對一切,將餘生獻給他最愛的音樂。
所以打算看這部影片的老一代樂迷,完全可以帶著自己即將或者還未成年的孩子一起感受這場偉大的音樂和生命之旅。這部影片不會讓任何能看懂電影的影迷失望。還有一些根本不是皇后樂隊,甚至都不是搖滾樂迷的影迷也不要擔心,這部電影除了音樂很棒,也有很好的劇情,而且劇情和音樂是交相輝映的,而且即使你根本就不知道皇后樂隊也沒關係,甚至你根本就不喜歡音樂,他的歌你也絕對聽過。但是仔細想想,有那個人會真的不喜歡音樂呢。
這部電影雖然畫面沒有採取3D的格式,但是電影通過劇情和精緻的2D畫面,能夠很容易把影迷帶入到劇情中,整個觀看電影的過程,觀眾能夠跟著影片中的主角佛萊迪摩科瑞一起感受一番如同過山車一樣的偉大的成名之路。
電影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沒有音樂的片段,這個時候一定要認真的跟著劇情走,雖然略微會有點吸引力不夠的感覺,但是如果這段劇情跟不上,後面的一些細節的彩蛋就會錯過。而且這部影片是碎片式的敘事方式,還好的是這部影片的時間軸一直是一個方向的,沒有插敘。但是如果稍不注意就會錯過一些細節,而這些細節和後面高潮的時候的一些畫面是呼應的,如果沒有注意到的話,很難感受到影片的一些精神精髓。
這部電影在講述偉大的皇后樂隊,以及偉大的佛萊迪摩科瑞的時候,這部影片本身也堪稱偉大。而且這種偉大是一種生命本身的偉大,是生命要在人生的歷程中渴望自我,發現自我,到最終找到自我的一個過程。這是一些生命成為偉大的根源,而影片中的佛萊迪摩科瑞就是經歷了這樣的一個過程,事業上他要做出不一樣的音樂。愛情上他先是排斥同性,而在發現自己是同性之後,他並不接受這是一種愛情,而是認為這是一種捉弄,到最後他終於找到了屬於他的同性愛人,並且將這個愛人介紹給了家人和前妻。
這個過程本身就充滿了偉大,特別是在最後他要面對愛滋病的時候,他得知這是一種沒有治療辦法的疾病,他沒有選擇逃避,這個時候他勇敢面對自己,並且勇敢的去踐行自己想要的人生,用生命去創造偉大,用偉大的演出去踐行自己的生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