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都訊 日檢測最高可達30萬份的溫州市第一個核酸檢測基地順利通過實戰測試。今天,記者走進這個核酸檢測基地一探究竟。
日檢測量最高達30萬份
該核酸檢測基地位於溫州市中心醫院南白象院區(溫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建設面積1200平方米,包含1個試劑準備區、3個核酸前處理區、1個擴增分析區、2個應急倉庫等分區,採用標準化壓力通風系統,整體負壓、單流向,確保實驗室生物安全。由於檢測基地的特殊性,檢測樣本量大,配備有14臺生物安全櫃、5臺全自動前處理儀、8臺半自動前處理儀、28臺PCR擴增儀、14臺低溫冰箱、7臺高壓滅菌鍋等設備,實現檢測全流程無縫隙管理,可一次性容納每日100名工作人員4班次的同時運作,保證日檢測能力達到3萬份,最高可達30萬份,形成核酸檢測工作平時練兵、戰時高效運轉的快速反應機制。
核酸檢測基地實驗室的檢測設備已經到位
該基地的實驗室全線配置全新風空調機組,保障氣流組織在最佳狀態,避免發生因室內氣流循環而導致的氣溶膠汙染。所有負壓實驗室全部配置壓差自控系統,室內做到自動調節壓差,避免因高效過濾堵塞或者其他異常情況導致的壓差變化。各負壓功能區全部設置壓差異常報警裝置,壓差一旦出現異常情況,系統及影響房間內部會報警提示。實驗室配置壓差監控系統、新風排風系統運行監測系統、實驗室視頻監控系統。
「十合一」混合檢測提高篩查效果
硬體完善的同時,經過專業培訓,該基地的核酸檢測專業人員將由我市各縣(市、區)的檢測專業人員構成。
檢測人員在實驗室進行實戰培訓
為避免可能造成的汙染,保證工作人員安全,三個區之間人員只能單向行走。進入檢測基地的中心區域,檢測人員的三層防護不能少:防護服、N95口罩、面屏穿戴整齊後,才能進入工作區域。
之所以設置四班倒的工作模式,是由於防護服的有效作用只有四五個小時,加上衝洗、消毒的時間,一位檢測人員在基地的工作時間也就六個來小時,這樣能保證24小時的人員有效運轉。溫州市中心醫院檢驗科核酸檢測團隊組長李煥錚說,儘管目前所有檢測人員仍在培訓、演練階段,但是所有流程都嚴格按照實戰來,所有進入實驗室的檢測人員4個小時內不能喝水、不能上洗手間。
據悉,基地正式投用之後,將抽調各縣(市、區)的專業檢測人員一起工作,每天最多將達到100人左右。
100人如何應對一天最高可達30萬份的檢測量?溫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副院長薛思源介紹,「基地的檢測能力是單檢日均核酸樣本3萬份,如果採用『十合一』混合檢測模式(多個樣本均勻混合成一個樣本,用一份試劑檢測),如果發現有陽性的,只用在這10份樣本裡進行篩查,提高工作效率,這樣能確保日檢測量最高可達30萬份。基地能夠應對應急狀態下全方位的排查檢測,大幅提升核酸檢測的通量。」
我市將擁有四大核酸檢測基地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核酸檢測結果一直是重要的診斷依據之一。為堅決防止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反彈,2020年11月28日溫州市中心醫院(溫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核酸檢測基地啟動建設,參與籌建的溫州市中心醫院檢驗科分子實驗室是浙江省分子檢測示範實驗室,在2020年農曆正月初一便投入核酸檢測工作,是全省接觸陽性病例較多的實驗室,有較強的應對能力和豐富的經驗。
該基地於上月29日竣工,今年1月1日由市衛健委進行驗收,1月8日通過實戰測試演練,成為我市第一個建設完成並通過測試的核酸檢測基地。「演練結果表明,基地的建設有力保障了短時間、大規模人群單採及混採模式的高效性和準確性。為提升我省新發突發傳染病應急處置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和防控保障。」薛思源說。
根據我市關於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的要求,現在溫州市中心醫院和溫州市人民醫院的核酸檢測基地已經陸續完成了核酸檢測崗前培訓及實戰演練,正式投入使用。另外,包括溫醫大附一院、溫醫大附二院等在內的核酸檢測基地建設在有序推進。
溫都記者 王春霞
編輯 孫立彭
校對 徐卉
版式 邵海若
審核 黃小玲
監製 陳博盛
【來源:溫都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