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區採育鎮倪家村外,一片鬱鬱蔥蔥的新造林地裡不久前多了一座萌萌的「昆蟲旅館」。它是園林部門專門為林子裡活動的各類小昆蟲們搭建的,方便它們繁衍棲息、越冬藏身。
這座昆蟲旅館就立在一棵油松下面,是用粗細、長短不一的木棍、竹枝整齊堆疊而成,有半人多高,遠看像一座可愛的小房子。房屋「建材」之間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孔隙,相當於不同規格的客房,招引不同需求的昆蟲房客。
在北京,昆蟲旅館是這幾年才出現的新鮮事物。它是模仿昆蟲在自然界的生活環境,利用木段、松果、乾草、瓦片等材料,人為搭建的為昆蟲躲避自然災害、越冬、繁育、棲息的場所,幫助昆蟲更好地繁衍。它也為能為蜈蚣、蜘蛛等非昆蟲類生物提供繁衍場所。
為什麼要給昆蟲安住所?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昆蟲是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例如蜜蜂可以給花卉樹木授粉,蜣螂可以清理動物糞便和屍體,七星瓢蟲可以補食蚜蟲,寄生蜂可以防治鱗翅目類害蟲,即便是松毛蟲等害蟲也是很多鳥類的重要食物來源。因此不起眼的小昆蟲在自然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搭建昆蟲旅館,為它們繁衍提供便利條件,有助於發揮小昆蟲在食物鏈中的作用,豐富公園、林地的生物多樣性。市民走進林間,能聽得見鳥叫、蟲鳴,感受到活潑的自然生態。另外,這些昆蟲旅館,也是園林部門投放「天敵昆蟲」的重要據點。例如在旅館內釋放瓢蟲、花絨寄甲等多種人工繁育的天敵昆蟲的蟲卵,長大後即可消滅林子裡的害蟲。
昆蟲旅館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利用廢棄的木條、竹竿、磚頭、瓦片、樹皮、樹枝、雜草等建成。因為不同種類的昆蟲對建築材料有不同的喜好,所以「昆蟲旅館」在建材選擇上通常比較多樣。有的乾脆就擺放一截枯死的木頭,相當於「毛坯房」,讓昆蟲們按照自己的喜好隨意開發利用。
像這樣的昆蟲旅館,在西城廣陽穀城市森林、東城新中街城市森林、海澱妙雲寺城市森林公園都已有應用。但在郊外的新造林地裡出現,還是首次。
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林業工作總站了解到,下半年,本市將打造13處生態林養護試點示範區,維護生物多樣性是其中一項重要指標。除了昆蟲旅館,示範區內還會搭建方便小動物棲息、藏身、覓食的「本傑士堆」,方便小動物們飲水的蓄水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