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製的首輛重型坦克,偷師蘇聯技術,卻為何沒有量產成為絕唱

2020-12-10 騰訊網

我國裝甲部隊早期裝備的車輛除了59式和69式中型坦克車族之外,還裝備有62式輕型坦克。雖然我國有輕型坦克和中型坦克,但是此前卻從來沒有研製量產過重型坦克。除了早期由蘇聯提供的部分JS-2重型坦克之外,我國就再也沒有裝備過其他重型坦克了。事實上,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也曾研製過一款重型坦克。

上世紀60年代,我國的軍工體系還很薄弱,當時我國主要裝備的是剛剛量產的59式坦克,還有200輛JS-2重型坦克,所以當時我國就決定研製WZ-111重型坦克。WZ-111的W是五機部的縮寫,Z是裝甲車輛的縮寫,後面的第一位數字,1指的是坦克,第二位數字的1指的是重型坦克,第三位數字的1指的是第一輛樣車,以此類推,WZ-131指的就是62式輕坦,第二位數字的3指的是輕型坦克,而WZ-121指的是59式坦克,第二位數字的2指的是中型坦克。

WZ-111重型坦克在1965年研製出第一輛樣車,但是這臺樣車卻只有車體,而沒有炮塔。因為當時選定的122mmY174主炮體積巨大,所以炮塔研製工作還沒有完成。整臺樣車大量使用JS-2主戰坦克的零部件,但整體布局參照了蘇聯當時研製的T-10主戰坦克。還有一種說法是,我國從某些渠道獲取了蘇聯重型坦克的部分圖紙,但是這種說法的可信度並不高。

由於沒有完成炮塔,第一輛WZ-111樣車在炮塔位置搭載了一個配重塊,隨即開始進行測試。隨後該項目就被取消,不僅WZ-111項目成為了我國重坦史上的絕唱,這臺沒有炮塔的養車也成為了唯一一臺WZ-111,目前這臺樣車還保存在博物館中。

為什麼我國最終放棄了WZ-111項目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就是在研製時遇到了技術難題,當時WZ-111搭載的發動機和傳動裝置基本源自於JS-2主戰坦克,所以WZ-111在測試時就面臨動力不足的問題。而以當時的技術來說這一難題是很難解決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在炮塔研製時出現了瓶頸,因為Y174主炮的炮尾體積巨大,導致炮塔研製出現了困難。

第三個重要原因就是,隨著59式坦克越來越成熟,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的界限逐漸模糊,它們在以後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主戰坦克。所以重型坦克逐漸被歷史所淘汰了,WZ-111也成為了我國重坦史上的絕唱。最後再說句題外話,我國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重型坦克項目只有WZ-111,至於某遊戲中其他型號的重型坦克,大家玩玩就行了,千萬別當真。

相關焦點

  • 遲來的虎式坦克殺手:蘇聯IS-3重型坦克
    蘇聯一貫重視坦克力量的發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就對重型坦克有著濃厚興趣,並且進行了很多嘗試。二戰中,蘇德雙方的殘酷坦克搏殺,更激起蘇聯研製重型坦克的決心。二戰末期蘇聯研製的IS-3重型坦克,其火力打擊、防護能力之強,達到了蘇聯戰時坦克的巔峰。
  • IS-2重型坦克:蘇聯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功臣
    1943年10月31日,蘇聯國防委員會確定「240工程」正式投產,這就是二戰中蘇聯最強大的IS-2重型坦克。這種坦克也是1939年12月29日開始列裝的KV-1重型坦克的最後一種改進型。IS-2配備一門D-25T型122mm主炮,能夠與德軍任何一種坦克進行對抗。蘇聯重型坦克設計師不僅要讓他們的坦克趕上德國人,還要讓它能夠領先。
  • 有史以來唯一量產的五炮塔重坦,蘇聯多炮塔巔峰的T-35重型坦克
    戰後,英國為了增加坦克的戰場突擊能力和防護能力,開始推出多炮塔的概念,通過裝備更多的火炮和機槍,增加坦克的攻擊火力。這種大型多炮塔突擊坦克的概念一推出就受到各國的青睞,其中有一個國家-蘇聯的多炮塔坦克後來居上,先後研製出非常多的多炮塔坦克,達到巔峰的是T-35重型坦克。
  • 淺談IS-2重型坦克
    研製背景在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中,蘇聯成功繳獲了一輛完好的虎式坦克,並且對它進行了打靶測試。測試表明,T-34-76坦克的F34火炮和KV-1的F32火炮在近距離也無法擊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裝甲。後者裝上了基於KV-1底盤,防護能力更好點的車體和新炮塔,便成為了著名的約瑟夫·史達林二型坦克(IS-2)防護IS-2的底盤正面首上裝甲甚至比虎式還要厚,高達120mm(而且還是傾斜裝甲),可以在中遠距離防禦虎式的KWK36型88mm火炮。
  • KV-1重型坦克,是二戰蘇聯的主力重型坦克
    KV-1重型坦克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力重型坦克,同時它還被稱為K·伏羅希洛夫坦克,它的這個名字是以蘇聯的克裡門特·伏羅希元帥命名的。 KV-1重型坦克是在SMK坦克上改良而來的,並且設計的工作是1939年就開始展開,並且在1940年2
  • 蘇聯早期坦克巨無霸,KV系列重型坦克,如何對德軍展開逆襲?
    在德軍強大的坦克攻勢下,蘇軍節節敗退,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在坦克戰中,如果沒有德國空軍的支援,那麼德軍往往不佔優勢。其中最讓德軍感到恐怖的,莫過於那些來自蘇聯的KV-1重型坦克。於是早期T-35重型坦克就是他們的依仗,但隨著諸如三號、四號、B1重型坦克等新銳坦克的出現,蘇聯意識到舊有坦克不堪重用。 故此蘇聯軍方立刻開始下令生產新的重型坦克,其中伏羅希洛夫元帥的女婿科京所製造的KV-1重型坦克,就成為了其中的佼佼者。 KV-1重型坦克使用許多SMK坦克的設計,如傳動、懸掛裝置等。
  • 蘇聯重型坦克巔峰之作,震驚世界的鋼鐵巨無霸,IS-3重型坦克
    任何一個國家的坦克設計師如果能有這樣的成就,估計都會非常得意,畢竟誰不希望自己的坦克能夠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呢?但是蘇聯的坦克設計師卻沒有因此而停下開發的腳步,同年夏季,蘇聯著名的重型坦克設計局,科京設計局就著手開始研發新型重型坦克,準備應對那些已經出現在戰場上的德國虎王重型坦克。
  • 爭奪T62坦克,前蘇聯高級特工栽在中國農村老漢手裡
    在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至今陳列著一輛蘇制坦克。這是一輛T62坦克,20世紀50年代末由前蘇聯研發的一代新型主戰坦克。那麼,這輛坦克是怎麼來到北京,背後有怎麼樣的歷史故事呢?1969年,中國和蘇聯的關係逐漸惡化,蘇聯在中國東北邊境陳兵百萬,雖然沒有爆發全面戰爭,但是卻因為爭奪一個小島爆發了武裝衝突,這就是珍寶島事件。1969年3月2日開始,珍寶島上中蘇軍事衝突持續不斷,蘇軍出動了包括坦克、裝甲車在內的重型裝備,發動多次進攻都被中國軍隊擊退。
  • 被擊中135次還幹掉了22輛德軍坦克,看二戰「神車」前蘇聯KV-1重坦
    SMK與T100同為前蘇聯的雙炮塔重型坦克,於1938年至1939年設計完成。KV-1坦克,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力重型坦克KV系列第一型,KV-1即「K·伏羅希洛夫」坦克,以前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克裡門特·伏羅希洛夫元帥命名。
  • 二戰兵器高清圖精選集,蘇聯T-26輕型坦克和T-28中型坦克
    T-26輕型坦克 1929年5月28日,蘇聯政府自維克斯公司採購了15輛維克斯六噸坦克(維克斯MK.E A型坦克),稱為V-26。不久後以此坦克為基礎研製了TMM-2坦克,定型後編號T-26輕型坦克。
  • 名氣完全被「IS-2」掩蓋,蘇聯坦克重要的裡程碑「IS-1」
    史達林籤署的這個4043號決議看起來也是非常嚴格的生產計劃,1943年11月交付首批25輛IS-85,12月交付另外75輛。IS-1的出現主要是為應對德國的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的衝擊,不過這種新型的IS-1(IS-85)坦克是很短命的,很快它就停產,因為要讓位給IS-2:號稱二戰中蘇聯最好的中型坦克。
  • 以伏羅希洛夫命名的坦克,身披堅甲的俄羅斯陸龜,KV-1重型坦克
    在蘇德戰爭的初期,德國坦克兵們遭遇了蘇聯的裝甲巨獸,KV-1坦克,這些坦克裝甲厚重,火力強大。德軍的三號和四號坦克幾乎無法對付它們,只有強大的88毫米炮才能夠摧毀這種蘇聯重型坦克,我們就來聊一聊KV-1坦克的故事。
  • 力挽狂瀾的KV-2重型坦克,為何卻沒能續寫它在戰爭初期的輝煌?
    在蘇德戰爭的初期,除了T-34坦克外,KV系列重型坦克也是讓德國人聞風喪膽的存在。往往只需要幾輛KV系列重型坦克,就能讓一整支德軍裝甲部隊陷入苦戰。而其中的KV-2重型坦克更是德軍噩夢般的存在,不管何時何地,只要有一輛KV-2重型坦克出現,德軍裝甲部隊就會束手無策。然而這種強大的KV-2重型坦克,卻在1942年就銷聲匿跡。
  • 二戰十大坦克排名TOP10
    1943年10月31日,命名為IS-2重型坦克。坦克的車體和炮塔分別採用鑄造和焊接結構。IS-2重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門D-25 122mm火炮,火炮身管長為43倍口徑,可以發射曳光穿甲彈和殺傷爆破榴彈以及穿甲高爆彈。在轉向機構方面也採用了新的技術,這種'二級行星轉向機'可以提高坦克的機動性,後來的T-54/55和T-62也都採用這種轉向機構。
  • 戰爭雷霆T34重型坦克開發日誌 T34重型坦克火力及性能介紹
    戰爭雷霆T34重型坦克開發日誌,T34重型坦克火力及性能介紹,本期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T34重型坦克的新情報介紹。  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全新的重型坦克:美國的T34.  T34重型坦克也是編號「34」大家族裡的一員。
  • 納粹德國的黑科技,重達188噸的超級坦克,還具備「隱身」功能!
    坦克是一戰是英國人呢研製出來的新式武器,為了不讓敵軍產生懷疑,英國人故意將這種大型武器稱之為「tank」(水箱)也就是現在坦克一詞的英文發音。坦克從1914年被發明出來至今為止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已經日益成為陸軍必不可少的武器。
  • 二戰蘇聯IS-4重型坦克,真實存在的強者,德國虎王幾乎打不穿它
    二戰蘇聯在坦克設計方面可謂是世界首屈一指,在坦克結構方面的造詣連德軍都羨慕,也正是如此,蘇聯在二戰期間展開了多個坦克項目,在輕、中、重三個方面全面發展。早在開戰之初,蘇軍就從KV-1坦克身上意識到了重型坦克在戰鬥中的優勢,此後更是加緊研發更強的重型坦克。
  • 回顧二戰德國的鼠式坦克,又是一款中看不中用的「廢材」武器
    一、不切實際的設計 早在二戰之初,德軍就研製出了一款能夠代表日耳曼血統的陸地怪物——NbFz坦克,該款坦克與英國的「維克斯」、蘇聯的T-35一樣,都是多炮塔的重型坦克。雖然由於多方原因只量產了5輛,但德國人通過這一次的研究,已經將重型坦克的原理基本吃透。
  • 鑽進IS-2M重型坦克內部 感受D-25T巨炮的威力
    俄羅斯國家軍事歷史博物館收藏著一輛非常完好的IS-2M重型坦克,這種坦克與T-34中型坦克並列為蘇聯衛國戰爭勝利的重要象徵。這種重達46噸,配備122mm主炮的鋼鐵巨獸,被史達林稱為「贏得戰爭的武器」。
  • 二戰中蘇聯的王者重坦——IS-2重型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陸軍是唯一能夠和納粹德軍鐵騎相互抗衡而不落下風的軍隊,這完全得益於蘇聯紅軍那強悍的作戰能力以及蘇聯陸軍中強悍的坦克部隊,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二戰蘇聯坦克部隊中的一款主力坦克——IS-2重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