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探啄木鳥育兒,雛鳥爸媽各有分工

2021-02-22 大自然野趣

2016年5月底,我來到甘肅蓮花山自然保護區開展野外工作,住處旁邊總有一對大斑啄木鳥,一開始我並沒有在意,但老在我面前晃悠,讓我覺得它們可能在這片小林子裡繁殖,也勾起了我找巢的癮。

經過一番觀察,在眾多的樹洞中聽到了小大斑啄木鳥的叫聲。這個巢的高度很低,大概1米4左右,非常適合架設紅外相機進行觀察,於是這家大斑啄木鳥的生活就這樣被我明目張胆的窺探了。

大斑啄木鳥,英文名Great Spotted Woodpecker, 學名Dendrocopos major, 是一種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的鳥類,雌雄差異明顯,雄鳥頭枕部有明顯的紅色斑塊,具體差別請看照片。

雄鳥(鳥爸爸)

雌鳥(鳥媽媽)

大斑啄木鳥的分布圖,自Birdlife International

根據幾天的觀察,我發現這個巢裡只有1隻雛鳥,一般而言大斑啄木鳥的窩卵數會有5-7枚。由於這個巢太深(接近40cm),我也缺乏特殊的設備,加之不要幹擾到它們,無法查看巢的內部,所以無法確定是否有卵沒有孵化還是有雛鳥死在了裡面。

我安裝紅外相機監測的主要目的是,想看一下是否有捕食者會去捕食幼鳥,因為巢周圍曾有家貓和花鼠等捕食者的出沒。

查看紅外相機的時候我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就是啄木鳥媽媽的餵食頻次要遠遠大於啄木鳥爸爸,基本上是兩倍左右(僅一巢觀測結果,不代表整個大斑啄木鳥物種)(畫外音——不知道啄木鳥寶寶會不會問:「媽,我爸呢,怎麼他這麼懶啊」)。

這一現象在我觀測的幾種鳥類中都比較普遍,例如灰頭鶇,灰頭灰雀、白腹短翅鴝和灰藍姬鶲等等,育雛時普遍雌鳥餵的更勤一些,只是缺乏詳細比例數據。ps:這一現象在許多鳥類也比較普遍,牽扯到親代投資問題,有很多假說來解釋這一現象,這裡不做敘述,有空單寫。

由於這巢大斑啄木鳥離我很近,我可以很方便地參觀它們的家,也觀測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現象,可以解釋一下為什麼雄鳥育雛頻次低。

每次我去騷擾它們家的時候,總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有一隻個體在報警,而這個個體基本上是雄鳥,可能雄鳥肩負了更多保衛家園的責任,使其不能離巢太遠覓食,只能在巢周圍活動,導致不能很快的尋找到足夠多的食物,進而降低了餵食頻次。

我老騷擾啄木鳥一家的後果就是,有時候僅僅路過這個巢,大斑啄木鳥都能對我告警,我已經被它列入不歡迎人士了。


19日上午9:45,幼鳥已經能夠探出洞外,躍躍欲試離開樹洞


19日上午9:50,在媽媽的引導下,小鳥順利離巢


19日上午9:52,「傻」啄木鳥爸爸回來餵食發現寶寶不在了,懵了.

大家不用擔心,啄木鳥爸爸最後找到了自己的寶寶,和啄木鳥媽媽一起訓練自己的寶寶,讓啄木鳥寶寶更好地成長學習,一直到它獨立。在離巢前的四天,我就聽到了啄木鳥寶寶自己在洞裡練習啄木頭啦,這個「獨生子女」一定會棒棒的活下去的。


作者簡介


胡運彪,鳥類生態學博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後。主要研究方向為鳥類繁殖生態學和生活史對策,已發表相關論文十餘篇。科研工作之餘,還曾多次赴中小學開展鳥類的相關講座並指導觀鳥和科學考察活動等,並開設有「鳥類趣事」公眾號,不定期發布一些相關的科普文章。參與編制的2017年生肖日曆 」錦雞吉祥「,已經在元旦前上線,噹噹有售,由商務印書館推出。日曆收錄了365張西方博物學家的畫作,除各種家雞品種外,還有102種野生雞形目鳥類,既可當日曆也可以收藏。

投票選國鳥,你投票了嗎?投票連結:

雞年第一件事,很重要


探索大自然的野趣和神奇之美,激發愛惜和保護之心

微信公眾號:ziranguancha

投稿郵箱:ziranguancha@163.com

往期相關文章

替啄木鳥頭疼的好心人看過來.(啄木鳥為何不會得腦震蕩?)

相關焦點

  • 父親節特輯之大斑啄木鳥育雛的故事——爸爸去哪兒了?
    閒言少敘,步入正題,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野外工作站附近的一窩大斑啄木鳥的故事。5月底我來到甘肅蓮花山自然保護區開展今年的野外工作,住處旁邊總有一對大斑啄木鳥,一開始我並沒有在意,但老在我面前晃悠,讓我覺得它們可能在這片小林子裡繁殖,也勾起了我找巢的癮。經過一番觀察,在眾多的樹洞中聽到了小大斑啄木鳥的叫聲。
  • 【千羽集】長鬍鬚的大嘴啄木鳥——擬啄木鳥
    有研究表明,許多高度植食性的鳥類食譜中蛋白質的缺乏會導致雛鳥孵化期和發育期延長,甚至進一步影響身體發育(Morton, 1973)。也因為如此,即使像擬啄木鳥這樣把水果當主菜的鳥類,日常的食譜裡也會含有一定比例的動物成分。舉例來說,赤胸擬啄木鳥雲南亞種會取食多種昆蟲,包括螽斯、甲蟲、白蟻、螳螂和各種軟綿綿的幼蟲(Shorts & Horne, 2002)。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大金背啄木鳥:天生秀恩愛狂魔
    恩愛的啄木鳥夫妻喜歡在高大的枯樹上啄出樹洞作為巢穴,因此想要觀察雌鳥孵卵以及雛鳥的情況十分困難。「我只看到過雄鳥餵食時,樹洞裡露出了嘴巴,但是不知道是雌鳥的還是幼鳥的。」攝影師鄭山河說,對他們來說,想要進一步觀察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們的巢非常高,一般離地幾十米,根本無法看到樹洞裡的情形。」
  • 美洲有一種啄木鳥,不喜啄木卻啄仙人掌,還在仙人掌築巢躲避危險
    在啄木鳥鳥類中,由於啄木鳥特殊頭骨結構,即使啄木鳥每天敲擊樹木約為500~600次,也並不會造成腦震蕩等傷害,加上啄木鳥以樹皮下的害蟲等為食,具有很強的啄木本領,但啄木鳥幾乎分布全世界,全球有啄木鳥200多種,並不是每一種啄木鳥都喜歡啄木,例如在北美地區和中美洲就有一種特殊的啄木鳥——吉拉啄木鳥
  • 摺紙:啄木鳥,大森林的醫生
    現在很少聽到啄木鳥的聲音了,記得小時候特別是下過雨之後,早上醒來就會聽到啄木鳥噠噠噠……啄木頭的聲音。寶寶都沒有見過啄木鳥長什麼樣子,今天做一個給寶寶玩。如圖第十二步:在剛才剪來的位置把啄木鳥的頭往前掰過來,做成與身體垂直的角度。第十三步:最後把兩邊的翅膀往上折起一次再往下折一次,這樣翅膀就很明顯了。第十四步:最後用黑色的筆給啄木鳥在頭的兩邊各花一隻眼睛,一隻可愛的啄木鳥就做好啦!
  • Dr.魏:天生會當爸媽的人,都用這種方法育兒
    我原本覺得,育兒這件事見仁見智,家家有不同的辦法,不存在普遍適用的科學道理。而且,腦科學什麼的,聽上去就門檻很高啊!但看了Dr.魏最近出的新書《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我的想法被徹底顛覆了。用這些方法育兒,孩子簡直就是贏在了起跑線上啊!
  • 這種鳥經常在鄉間和城市的草地上見到,卻總被人們誤認為是啄木鳥
    受小時候的兒童畫冊、故事配圖和一些動畫片的影響,許多人在想到啄木鳥的時候腦子裡面浮現出的形象幾乎都是這樣的:嘴巴又長又尖,頭上有豎著的幾撮呆毛,整隻鳥兒看上去神氣又伶俐。但其實這幾個特點跟真正的啄木鳥都多少有些出入,反而有這麼一種大江南北都很常見的鳥兒,恰好就相當符合這幾種特點,所以經常被人們誤以為是啄木鳥,見到以後跟自己身邊的小孩和朋友去「科普」,說這個就是啄木鳥。它長這樣,大家應該都見過。熟悉博物君的朋友們一定很熟悉這種鳥,也很明白它不是啄木鳥,而是戴勝(Upupa epops)。
  • 啄木鳥是益鳥還是害鳥?那些被人類打上標籤的動物,露出了真面目
    因為蝗蟲會啃食莊稼,而白蟻會毀壞樹木,古語就有雲「千裡之提、毀於蟻穴」,但這些所謂的好與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出於人類的利益來劃分的。一旦威脅到人類的利益,它們就會被無情地打上「害蟲」的標籤,而有些看似善良的生物,其實才是破壞大自然的兇手,就比如說我們常說的益鳥,啄木鳥。
  • 比密集恐懼更可怕的是啄木鳥!
    啄木鳥歷來有森林醫生之稱,是小朋友在學習「益鳥」和「害蟲」概念時,首先引進介紹的小動物之一。啄木鳥:沒事兒,膝蓋以下截肢。樹:大夫我好像拉肚子了。啄木鳥:沒事兒,肚子以下截肢。啄木鳥兢兢業業找蟲子,直接給你造個獨木舟出來。
  • 常被人誤以為是「啄木鳥」,實際卻是個「邋遢大王」的戴勝鳥
    在我國絕大部地區都有這種鳥,它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常常見它飛翔在樹叢間,在北方這種鳥常選擇天然樹洞和啄木鳥鑿空的蛀樹孔裡營巢產卵,所以常被人誤以為是「啄木鳥」,其實這種鳥叫戴勝。戴勝與啄木鳥最大的區別是,啄木鳥的喙強直尖銳,尾呈楔形,體羽主要是綠色;而戴勝體羽呈棕色,喙細長且微彎曲,尾巴散開。戴勝鳥的羽毛色彩鮮明,雌雄外形相似。最具特點的是它那聳立型粉棕色絲狀冠羽。冠羽頂端有黑斑, 有趣的是:冠羽平時褶疊倒伏不顯;當它受到驚嚇、鳴叫或在地上覓食時,冠羽立起,像一把打開的摺扇,隨同鳴叫時起時伏。
  • 比密集恐懼更可怕的是啄木鳥
    啄木鳥歷來有森林醫生之稱,是小朋友在學習「益鳥」和「害蟲」概念時,首先引進介紹的小動物之一。然而,啄木鳥的畫風並非總是如此良善可愛,這是一種很cult,很邪門的鳥。能夠垂直站在樹皮上就已經很奇怪了。一般的鳥是三個趾頭向前,一個趾頭向後,而啄木鳥是兩趾向前,兩趾向後。
  • 美麗的藍喉擬啄木鳥
    2020 年6月9日,南寧市龍州縣上降鄉藍喉擬啄木鳥開始育雛了。今天,讓我們隨著攝影師一心的鏡頭去看看美麗的藍喉擬啄木鳥勤勞覓食的精彩畫面吧。藍喉擬啄木鳥是在一棵老樹上築窩產蛋養仔。小鳥已出生,爸爸媽媽正忙碌往返給寶寶餵食。鳥爸鳥媽每天餵食完,還要將巢中的粑粑帶出來,鳥兒特別講究衛生,保持鳥巢乾淨。
  • 德國:一隻綠色啄木鳥和一棵嶄新慄子樹
    甜妞在二年級剛開始時,做過一個調研項目,和另外兩個小夥伴一起,從網絡,圖書館,收集列印並手繪一個演講題目:德國的綠色啄木鳥!不得不說,孩子們很用心,基本獨立完成收集圖片,電腦列印,圖文並茂,並每人負責一部分背誦下來,然後面對全班同學解說綠色啄木鳥並回答現場提問!那次甜妞她們三個好朋友都拿到了最高分1分! 今天傍晚甜妞突然很驚喜的喊媽媽快來看:花園裡停留了一隻綠色啄木鳥,紅頂,就是上次她們做過調研的啄木鳥!
  • 從「森林衛士」到「拆遷隊長」,啄木鳥是怎樣被打成反派的?
    ,一棵儲糧樹上,大概會有近5000個小孔。儘管,一隻啄木鳥平均一天啄木12000次,但想要完成這樣浩大的工程這樣「宏偉」的工程,當然不是一個20多釐米大的小鳥可以做到的。橡樹啄木鳥是一種群居鳥類,它們在繁衍過程中會互幫互助,一些還未生育的鳥類會以「幫手」的身份,肩負起養育雛鳥的重任,所以它們才能完成那樣的奇蹟。
  • 中國科學家:啄木鳥如何避免腦震蕩
    當啄木鳥用自己長長的喙找食物時,其腦部可以抵抗強烈的撞擊。 "通過CT掃描技術,可以窺探到啄木鳥頭部結構的內部細節,再將其輸入模擬軟體從而造出模型,"他們解釋說。 所以啄木鳥的啄木行為是間歇性的,需要短暫的休息,不可能一直啄下去。
  • 一隻夜鷺雛鳥賣一兩百元? 郴州夫婦來攸縣捕獵百餘只
    ▲譚康捕的100多隻夜鷺雛鳥 通訊員 劉曉波供圖  紅網株洲站4月2日訊(株洲晚報記者 溫琳 實習生 郭沁 通訊員 劉曉波)昨日是國際愛鳥日,各地環境志願者都在以各種形式保護鳥類但就在愛鳥日的前一天,一對從郴州來的夫婦走進攸縣桃子山,捕獲了百餘只夜鷺雛鳥。  民警介紹,這對夫婦是郴州市安仁縣排山鄉人,丈夫名叫譚康(化名),今年45歲,做動物養殖生意,主要飼養雞、鴨、蛇。最近他聽說廣東有老闆在黑市上收購夜鷺雛鳥,價格在100元至200元一隻,便想到了攸縣的桃子山。他聽說那裡生態環境好,有很多夜鷺。
  • 十堰小學生路上撿到受傷「怪鳥」,長得像啄木鳥
    秦楚網訊 報導:5月23日,市民李先生向十堰晚報秦楚網8110110新聞熱線報料,稱他女兒撿到一隻受傷的小鳥,經過初步辨認他認為該鳥有點像「啄木鳥」。據李先生的女兒李文清介紹,5月22日下午4時許,放學回家時,她在樓下發現一隻張大嘴巴一動不動的小鳥。
  • 雛鳥的生長階段及其所經歷的時段
    只有從鳥窩和看老鳥才大體的甄別得出來;         2)針羽期:是指雛鳥的眼睛開始睜開,體表有針狀的羽毛,食慾漸旺,張開大嘴能在巢中與其他雛鳥爭食;         3)正羽期:是指雛鳥的體形開始明顯增大,逐漸能爬窩行動。小小的羽毛開始出現,針羽的頂端長出羽片,其形態逐步接近成鳥,但還不能飛翔;
  • 中外育兒大不同 老外眼中最"雷人"中國育兒法
    面對這些育兒習俗的巨大差異,中外媽媽們大方吐槽! 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和傳統相去甚遠,因此育兒方式也大不相同。在老外眼中,我們許多育兒習俗十分「雷人」;同樣許多中國家長也不理解外國人的育兒方式。到底老外的育兒方式有多「雷」?
  • 小白頭翁掉落鞋廠被收留 小鳥爸媽「偷偷」餵食
    半天過去,趁小白頭翁身邊無人時,白頭翁爸媽兩次「偷偷」餵食,還將另一隻小白頭翁從它們的「家」中轉移到這鳥窩,來陪伴這隻掉落在地面被人收留的雛鳥。昨天,記者在市區雙嶼鞋都一期的一家鞋廠內,看到了這幕發生在白頭翁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動人場景。收留小白頭翁的湯先生說,現在它們還不會飛翔,等再過一段時間羽翼豐滿,就能自己飛到父母身邊,全家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