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ysocolaptes lucidus
脊椎動物,鳥綱,鴷形目,啄木鳥科,大金背啄木鳥屬。棲於海拔1400米左右的幹、溼性雨林或常綠闊葉林中,國內僅雲南分布。照片攝於盈江。
大金背啄木鳥體色極豐富,雄鳥頭頂及冠羽呈紅色,後頸為白色,背、肩及翅則為金色,而至腰部又變成了深紅色,尾上覆羽及尾部為黑色。雌鳥除了頭頂及羽冠為黑色綴以白點外,其餘體色與雄鳥相似。
每到繁殖期,雄鳥的體色就會發生變化,頭頂及冠羽更加鮮豔呈血紅色,背部則為金橙色,當然這一切都是為了吸引雌鳥。
比較有趣的是,當它們單身時,就享受獨處的快樂,而一旦找到伴侶後,就會成為秀恩愛的狂魔。無論是覓食或是休憩幾乎形影不離,容不得「第三者」插足。
恩愛的啄木鳥夫妻喜歡在高大的枯樹上啄出樹洞作為巢穴,因此想要觀察雌鳥孵卵以及雛鳥的情況十分困難。
「我只看到過雄鳥餵食時,樹洞裡露出了嘴巴,但是不知道是雌鳥的還是幼鳥的。」攝影師鄭山河說,對他們來說,想要進一步觀察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們的巢非常高,一般離地幾十米,根本無法看到樹洞裡的情形。」
作為典範夫妻,雛鳥破殼後,「夫妻倆」就會輪流覓食,「我觀察過,一般每天會給雛鳥餵食五六次,多的時候會到七八次。」鄭山河說,因此一個月左右,雛鳥離巢時,體型幾乎與父母相差無幾,「但是可以看到飛行還是很慢,經常掉隊,這個時候它的父母就會飛慢一點,等它歸隊。」
如果列出大家最熟悉的十種鳥,那麼啄木鳥一定榜上有名。古代人們稱啄木鳥為鴷,《爾雅·釋鳥》中對「鴷」字作了解釋:「鴷,斫[zhuó]木」,又有「彼鴷鳥兮善啄木」。國內學界所有啄木鳥都屬於鴷形目,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
過去,人們曾為啄木鳥擔心,每天啄擊木頭,難道不會腦震蕩嗎?有研究統計,一些啄木鳥每天可以啄木約1萬多次,啄木最大速度約為600cm/s。
那麼它們是怎麼保護自己的呢?
研究發現,首先,它們的大腦很小,這樣就減少了衝擊力;其次它們每次衝擊的時間很短,因此大腦可承受的加速度就越大;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腦結構的不同,啄木鳥大腦與頭骨的接觸面大,因此撞擊對於大腦的作用力就分散到了更大的區域上。總而言之,因骨骼清奇的它們,完全不懼腦震蕩。
大金背啄木鳥在國內是極為稀少的啄木鳥。目前,全球共發現大金背啄木鳥13個亞種,而國內僅分布一個亞種,因標本採自雲南南部,因此也被人們稱為大金背啄木鳥雲南亞種。
如果想要一睹大金背啄木鳥的風採,雲南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