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小百科(23) | 脊椎動物·大杜鵑:頂級的「行騙大師...

2020-12-04 澎湃新聞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23) | 脊椎動物·大杜鵑:頂級的「行騙大師」與天生殺手

2020-03-27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天

要帶大家了解的是

脊椎動物·大杜鵑

脊椎動物,鳥綱,鵑形目,杜鵑科,杜鵑屬。俗名布穀、喀咕、郭公。國內廣泛分布,照片攝於獨龍江。

大杜鵑性孤獨,常單獨活動,偶爾成對,難見集群,鳴聲響亮清澈,發出「kuk-ku」之聲,反覆不已,這也是「布穀」之名的由來。它們在我國主要為夏候鳥,飛行快速有力,循直線前進。2016年,中英兩國鳥類學者和觀鳥愛好者開展的 「北京杜鵑項目」,通過給大杜鵑佩戴衛星追蹤器,發現它們遷徙距離可達到12000公裡。

它們嗜吃各種毛蟲,特別是繁殖期間幾乎純以毛蟲為食,並吃蠐螬等柔軟昆蟲,偶爾也吃硬殼的蟲甲類,於人類而言,是益鳥。

但對於與它們生活在同區域的其他鳥類,大杜鵑是天生的陰謀家和劊子手。與大杜鵑生活在一起,無異與魔鬼共舞。

這一切源於大杜鵑的巢寄生行為。

所謂巢寄生,是指鳥類自己不築巢,把卵產在其他種類鳥類的巢中,由宿主代替孵化育雛的繁殖方式。研究發現一萬多種鳥類中,有一百多種具有巢寄生的行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大杜鵑。

當大杜鵑到了繁殖期時,它會觀察附近同樣處於繁殖期的鳥類,比如這些鳥類的卵識別能力、繁殖時間、棲息地質量、巢址特徵和食性等因素。通常鴉雀、大葦鶯、麻雀、灰喜鵲、伯勞、棕頭鴉雀、北紅尾鴝、棕扇尾鶯、灰腳柳鶯等等都是它的目標對象。

一旦發現這些雌鳥產卵,大杜鵑便會迅速產卵,並趁其他鳥不在時將自己的卵放入鳥巢,並叼走宿主的一顆卵,一般情況,大杜鵑在一個鳥巢裡只會放一個自己的卵。

那麼其他鳥不會發現嗎?這又不得不提大杜鵑「瞞天過海」之能。研究人員發現,大杜鵑卵的顏色會隨寄主的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說大杜鵑的卵可以模擬不同宿主卵的顏色與斑紋。

這,還不是最殘忍的。

通常大杜鵑雛鳥會先破殼而出,然後會用背將其他鳥蛋拱出巢穴,通過扼殺「養父母」的親生孩子,達到獨寵的目的。於是,人們會看到體型較小的伯勞或其他鳥類,不辭辛苦地覓食餵養體型比它們還大的大杜鵑幼鳥,因為它們以為這隻大杜鵑幼鳥就是它們唯一的孩子。

養大後的大杜鵑會和養父母和諧共處嗎?不,它們只會扇扇翅膀尋找自己的親人。

左凌仁,自然攝影師,《中國國家地理》特約編輯,長期拍攝國內野生動植物,致力於表達生物多樣性之美。

來源:雲南網

原標題:《生物多樣性·小百科(23) | 脊椎動物·大杜鵑:頂級的「行騙大師」與天生殺手》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