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劉雅丹(研究員,中國農業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全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審稿 | 潘曉賦博士(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
在神秘莫測的海洋中,水母無疑是最神奇、最優雅的物種之一。最近有一篇題為「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現身雲南,有6億年生存歷史」的報導,把人們的視線又引到了這神奇的物種上。
圖片來源/人民網微博
作者找到了桃花水母的鑑定專家——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潘曉賦,和他認真探討了這次發現。現在我們一起走進觀賞水母的神奇世界吧!
多彩又神奇的水母(作者攝於武漢東湖水族館)
水母的世界獨特又神奇
六億五千萬年前,水母在地球上誕生。經過億萬年的進化,它們已經成為了有250多個種類的龐大家族。
不同的水母有不同的形態。水母的神奇表現在於其身體95%的部分都是水分,並由內外兩胚層所組成,兩層間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其他則是蛋白質和脂質。它們沒有心臟、血液、鰓和骨骼,因此水母身體柔軟,大部分種類都是透明或半透明,並且像果凍一樣非常有彈性。水母在海洋中主要以浮遊生物為食,海洋中豐富的食物資源使水母生長迅速,兩三個月的時間就可以長到幾米長,重達幾噸。
之所以說水母獨特,是因為它的運動方式很容易與其他動物區別開來,水母一張一縮的運動非常節省能量,新型噴氣發動機就是模仿水母的運動原理製造出來的。
水母的聽覺非常發達,它們在聽到遠在千裡之外的風暴或海嘯所發出的次聲波後,會及時地躲到相對平靜的海洋深處,避免被兇猛的海浪擊碎。
水母耐低氧的能力很強。在海洋中,很多地方由於汙染或地質變化使得海水中氧氣含量很低,部分海洋生物都無法生存,但是水母可以在稱為海洋「沙漠」的海域裡繁衍生息。
美麗的水母(作者攝於多倫多水族館)
水母是多姿多彩的水中精靈
水母是一類觀賞價值很高的物種,它們種類繁多,形態各異,色彩斑斕,讓人不禁驚嘆造物主的神奇。我參觀過國內外許多水族館,水母都是這些水族館的亮麗風景。科學研究表明,海月水母運動的頻率和人腦在平靜時產生的阿爾法波的頻率很相似,人們在欣賞海月水母優雅泳姿的同時,腦波會逐漸接近阿爾法波,人的心情會逐漸放鬆,因此水母的收縮運動可以有效緩解人們緊張、焦慮的神經。在日本和美國,很多海洋館開展在水母缸前過夜的活動,遊客在睡袋中觀賞夜色中的水母缸,安然入睡。很多心理診所開展心理減壓治療,所使用的方法中就有水母減壓法。
嬌豔的水母 (作者攝於武漢東湖水族館)
此次現身雲南的水母是什麼水母?
是桃花水母。桃花水母是水母家族中古老而珍稀的一個物種,有幾億至十幾億年,甚至更長的生存歷史,現在它們處於瀕臨滅絕的狀態。其特徵表現為通體透明,無頭無尾,呈圓形,直徑長約2釐米左右,晶瑩透亮,柔軟如綢,其中間分布五個呈桃花形的觸角狀物體,遊動起來就像飄落水中的桃花在表演「花樣遊泳」。桃花水母對生存環境有著極高的要求,若水質受汙染,它們有可能在數日之間滅絕,其珍貴度可媲美大熊貓,所以號稱「水中大熊貓」,屬於世界保護級別最高的「極危生物」,是中國保護動物紅色名錄中的一級保護動物。研究專家認為,桃花水母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桃花水母以自己獨特的生命形成記錄著地球生命的發展歷程。
現身富源的桃花水母 供圖/潘曉賦
在動物學上,世界上首次記錄桃花水母是在1880年,標本採自英國倫敦,定名為索氏桃花水母。約半個世紀後,才在世界各地陸續被發現,主要集中在亞洲、歐洲、美洲等溫帶地區,不過大洋洲也有發現。中國第一次發現桃花水母在1907年,為日本人川井採得,經日本學者丘淺定名為宜昌桃花水母。其實,在明萬曆三十七年,也就是1609年的《歸州志》中就有「桃花魚」的記載。這是世界上關於桃花水母最早的記錄。根據已查到的資料,我們可以肯定,中國對桃花水母的認識至少早於歐美各國270多年。
在秭歸(今位於湖北省西部),桃花水母也叫「桃花魚」,這裡流傳著這樣一個家喻戶曉的動人傳說。漢王昭君為了漢胡和好,遠嫁塞外。昭君出塞前回故裡探親,懷抱琵琶,坐在叱溪河上的小舟上,深情彈了一曲琵琶行,不禁黯然淚下,晶瑩的淚珠滴入河水中,頓時化作體態透明的桃花魚。
此次發現的水母主要意義是什麼?
中國作為桃花水母分布最廣泛的國家,已在 19個省、市、區發現過它的蹤跡,目前已報導了桃花水母屬的 12 種(亞種)桃花水母。由於桃花水母分布廣泛,各地標本個體差異較大,同一水域中發現的桃花水母通常是一個群體。國內外學者對桃花水母的分類爭議很大,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桃花水母有效種只有3種,即索氏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sowerbyi)、伊氏桃花水母(Ciseanum)和中華桃花水母(Csinensis)。
科技人員對此次現身的桃花水母進行了科學鑑定,首先提取富源桃花水母的DNA,並採用COI基因進行物種鑑定,將所獲得DNA序列同NCBI中基礎核酸資料庫GenBank進行比對,結果表明富源桃花水母與索氏桃花水母(C.sowerbyi,MF000493)相似度高達99.53%,因此確定該桃花水母為索氏桃花水母(C.sowerbyi)。也就是說,這是世界上公認的3種桃花水母有效種之一。這種瀕臨滅絕的水中化石依然在我們的大自然中頑強生活著,它的出現似乎提醒著我們保護自然的重要性。
現身富源的桃花水母 供圖/潘曉賦
美麗的水母已經逐步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進步,科技人員對水母的研究也日漸充分,在對一些珍稀物種嚴格保護的同時,對觀賞水母的研究和開發也獲得了成功。我們大多只會在海洋館裡才能見到水母的身影,現在它們已然走進我們的生活,成為一個新興的觀賞物種。不少創業人士以觀賞水母產業化和市場推廣為主要經營項目,推動了觀賞水母產業的發展。
目前,海月水母、紫紋海刺、天草水母等多種水母的人工繁殖難關被突破,使水母的供應不受季節影響。同時,科研人員還開發了能滿足水母攝食習性和營養需求的微顆粒飼料和液體天然餌料,水母缸體及周邊用品,簡化了水母養殖技術,使觀賞水母進入人們的生活並真正得到普及。
海月水母
英文名:Moon Jellyfish
拉丁名:Aurelia aurita
供圖/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
太平洋海刺
英文名:Pacific Sea Nettle
拉丁名:Chrysaorafuscescens
供圖/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
澳洲斑點水母
英文名:Australian Spotted Jellyfish
拉丁名:Phyllorhiza punctate
供圖/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
天草水母
英文名:Amakusa Jelly
拉丁名:Sanderiamalayensis
供圖/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
除了上述幾個種類外,還有很多外觀絢麗、靈動飄逸的水母都是非常有觀賞價值的,但目前對它們的研究還不足,有待深入探討其人工繁殖和規模化養殖。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技術的不斷發展,將有更多值得觀賞的水母種類走入我們的生活,給我們帶來更美的感官享受。
美麗的水母散發著光澤(供圖/劉雅丹)
孩子們認真觀察水母(供圖/劉雅丹)
願綠水青山不變,願更多的美麗精靈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