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雲南富源有市民發現形似不明水生物出現在水中。經專家檢測鑑定,確認該物種為瀕臨絕跡的「索氏桃花水母」。桃花水母是世界一類瀕危的古老腔腸動物,至少有6億年的生存歷史,有水中「活化石」之稱。在確定的第一時間,相關部門的人員就採取不打擾、不影響的保護措施,減少人類的打擾,確保水源無汙染。
在2019年,索氏桃花水母就已經在漳河被發現。索氏桃花水母世世代代在漳河水庫生息繁衍,已成為長江流域水源地自然生態標誌。索氏桃花水母是一種觀賞性的淡水水母,它們通體透明,無頭無尾呈圓形,浮遊在水中,晶瑩剔透,柔軟如綢,身體周邊長滿了觸角,中間長著五個呈桃花形分布的觸角狀物體。喜生活於水深2米左右的池沼、湖泊中。在柔和的陽光下,常浮遊至水面;陽無強烈或陰天時,它們多在水底運動。運動時,靠著傘部的收縮進行。主要以甲殼類的水蚤及其他微小生物為食。其生殖方式為有性及無性兩種。其生活周期短,壽命一般僅一、二個月。
我們通常見到的水母都是海水水母,而淡水水母罕見的原因是因為只有水溫達到25℃以上的時候,淡水水母才能發育成型,而一般人類長期居住的生活無法保證全年的水域溫度達到要求的溫度。
索氏桃花水母是一種瀕臨絕跡、古老而珍稀的腔腸動物,是「生物活化石」,屬於世界廣布種,在歐洲也有發現過,但是在歐洲的基本都是無性繁殖的,是由微生物發育而來的。因為它對水環境要求極高,適應其生存的水域必須無毒無害、潔淨、且多呈弱酸性。這不但要求了水域環境,還對周圍的土壤環境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土地是鹽鹼地,那麼即使這裡在少人打擾,水源清澈,也不可能有這種桃花水母現身。
索氏桃花水母,因其形似桃花而得名。為了能夠時常見到這種體態優美的水母,保護環境是十分有必要的。
全國誠招環保調研員,有意從事「環保」公益性工作,熟悉我國「環保」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從事過執法或法制相關工作,基本網絡操作熟悉的公民均可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