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億年前的桃花水母,突然現身雲南和四川,能見到它是一種福氣
在我國古代,有一種叫做「桃花魚」的生物,它們形如榆莢、大小各異,而且還會變換形態,有的時候一連數年在水中看不到它們的身影,而有的時候則又會突然出現,猶如一朵朵盛開的「桃花」一般。它們就是我們今天文章中的主角——桃花水母。
誕生於6億年前的「活化石」
桃花水母作為最原始的無脊椎動物中的一種,大約在6億年之前,它們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了,數億年的時間裡,它們經歷了多次的物種大滅絕都幸運的存活了下來,可以說,它們是名副其實的地球「活化石」。科學家認為,通過研究桃花水母,就可以了解到地球生命的發展歷程,同時,也可以揭開它所在門類的演化真相。
桃花水母自從19世紀末被發現以來,一直到今天,它們一共在地球上找到了11種,其中9種都是我國特有的桃花水母品種。它們的體型很小,最大不超過2釐米,當幼年水螅體的時候,更是僅有幾毫米長,肉眼很難發現。多年來,由於它們對於生存環境的要求極為苛刻,而且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它們已經數量稀少,成為瀕臨滅絕的物種了。
雲南、四川接連發現罕見桃花水母
在我國,桃花水母主要分布在四川、雲南、浙江、湖北等地,不過卻並不常見。讓人驚喜的是,根據《北京晚報》6月28日的報導,日前在雲南富源,一名市民在水塘中發現了不認識的水母,後來經過專家鑑定後,竟然是「索氏桃花水母」,它也因為極其珍貴,被稱作「水中的大熊貓」。
無巧不成書,在四川成都,竟然也發現了桃花水母的身影,根據《紅星新聞》6月30日的報導,日前在成都一小區的水塘中,竟然也發現了桃花水母的身影,在經過專家的鑑定後,確認它們也是桃花水母,至於是哪一種類型的,還需要進一步的核實。那麼,為何這些罕見的桃花水母為何會出現在人工開鑿的池塘之中呢?難道是被人放生的嗎?
它們來自於哪裡?
研究者認為,出現在雲南、四川的桃花水母是被人放生的可能性並不大,因為本身它們就非常的罕見,它們的出現應該僅是一種巧合。上文中我們提到過,桃花水母在幼年的時候是水螅體,而且它非常小,很難被發現。
同時,研究者也表示,桃花水母最喜歡生活在水質乾淨的湖泊、江河之中,如果棲息地的水質環境較差,它們就會停止發育保持水螅體的狀態「休眠」,等待環境轉好之後,再變成水母體,所以,它們很可能是在人工池塘開鑿後,從野外環境中,以水螅體的形態來到這裡的,因為水質變好了,所以今年才會現身。
這些可愛的「水中精靈」在科學家們的眼中,各個都是無價之寶,它們有著極大的研究價值,下一步,科學家們也準備對它們進行研究,一方面看看它們究竟從哪裡來,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它們,揭開遠古的生命發展之謎。
參考消息
《北京晚報》6月28日文章《桃花水母現身雲南,誕生於6億年前,堪稱「水中大熊貓」》
《紅星新聞》6月30日文章《罕見!珍稀生物「桃花水母」現身成都小區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