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高的反應慢,智商低的反應快,這是心理學家根據一些社會現象提出的一個令人新奇的觀點。在公眾認知裡,智商高的人思維敏捷,反應迅速,對於外來信息有著敏銳的洞察力。
而智商低的人遇到事情總是用較長的時間來消化、處理,實在是因為智商上比不上上智商高的處理信息的速度,那為何心理學家會得出如此和公眾認知相反的結論呢?
下意識
下意識是通俗心理學的一個術語,指知覺意識範圍外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過程,屬於人的一種本能意識,也是對於一種熟悉事物做出的反應。
它和潛意識的區別是,潛意識是人心理上潛在的行為取向,多存在心理暗示或是在行為之初產生過有意識的思考而引起的。一般來說信息的輸出模式是由神經傳入大腦,大腦做出信息判斷後再傳給運動器官。但當人對某一事物有了既定的經驗,就會直接由神經傳遞給脊髓,再由脊髓傳遞給運動器官,形成一道簡單的執行命令,生物學上反應過程就有了減少。
智商高的人相對來說有著更完善的知識體系,在遇到問題時更多是傾向於先思考、他們經常有意識地使用各種方法系統地分析所面臨的問題,仔細權衡利弊,最後才會得出結論。他們不會下意識地去解決問題,因此花的時間也就更長。
情感隔離機制
情感隔離機制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防禦機制,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主要表現為個體傾向於把能夠幹擾到自己或是能影響自己 情緒的情景從思維中剝離開來,以降低外界對內心情緒的負面影響。智商高的人一般反射弧較長,是因為他們對一件想做的事有極高的專注度,行動時常常沉浸其中,廢寢忘食。
智商高的人一般反射弧較長,是因為他們對一件想做的事有極高的專注度,行動時常常沉浸其中,廢寢忘食。由於他們有著不想讓外界幹擾自己的思維,所以會優先處理自己思考的內容而把外界的信息暫時擱置。當你對一個沉迷於工作的人說一件和他現實無關的事情時,他可能很久之後才反應過來反問你『你剛才說的是什麼?這也是情感隔離的一種表現。
鈍感力
鈍感力是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創造的一個詞,指遲鈍的力量,也就是反應慢半拍,作用是在應對突發狀況時避免對自身心理形成創傷的力量。高智商的人普遍擁有更多的鈍感力,他們在面對挫折和傷害時有更強的抵抗力,雖然他們一樣會有七情六慾,也會有悲傷失落的感覺。但這些反應總比一般人來的「慢半拍」,因為他們的意識在感受到傷痛之前就有了一個緩衝時間,並能在這個時間內做出理性的分析,得到最恰當的行動指令,因此挫折給他們帶來的負面影響很小
綜上分析,在面臨一個綜合性的問題時 平常人可能下意識的就做出了決定,高智商的人對待問題時思考的時間反而更久,因為他們會考慮更多的情況和因素,並通過分析做出更有利的決定。
也因此很多時候高智商的人總是把一個並不太難的事想得過於複雜,以至於等他們想清楚之後,那些沒有多想的人已經解決問題了。這種對待問題的遲鈍雖然有時候顯得多此一舉,但也能在處理複雜問題時排除更多的不確定因素。鑑於不同智商的人對待問題的不同處理方式,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