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河中巨怪」入侵 驚掉中國吃貨筷子

2020-09-13 聞所未文的事

原標題:北美「河中巨怪」入侵,驚掉中國吃貨筷子

  2018年初,廣州麗江花園小區內的醉心湖發生了一起神秘的「錦鯉消失」事件。人們發現湖內成群的錦鯉漸漸消失,最後只剩下一些肥嘟嘟的大錦鯉,一時間小區內傳言四起。

  伴隨著「偷魚賊」的猜測,也有不少業主反映曾在湖內見到過一條一米長的「湖怪」。有人在2017年路過湖邊時,這條魚「正好漂在水面上,嘴是扁扁的,挺大,不像魚像怪獸,當時在橋上的很多人都看到了,還拿出手機拍照」。

  於是在2018年3月下旬,公共區機動隊開始蹲守醉心湖,希望抓到偷魚賊。結果沒見到偷魚賊的蹤影,卻目睹了吃魚怪「作案」:一條長約1米,嘴形扁長的巨型怪魚正輕鬆地捕食錦鯉。

  這是一種叫做鱷雀鱔的魚類,屬於雀鱔魚大家族的一員。它們和鱷魚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但這種巨大的魚有著扁長的鱷魚般的頭部,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它們會有這個名字。

  其實它們還有一個「淡水魚殺手」的外號。較大的鱷雀鱔一天可以吃幾十斤淡水魚,這也就是說,只需要1-2條這樣的魚,就可以將池塘裡養的所有魚都吃光,因此也被列為「世界十大最兇猛淡水魚」,與食人魚齊名。

  鱷雀鱔上顎有兩排大而鋒利的牙齒。內排牙齒是顎狀的,比外排牙齒長。鱷雀鱔的牙齒又長又細,像獠牙一樣,使它們能夠刺穿並抓住獵物。

鱷雀鱔牙齒

  很多時候,鱷雀鱔會一動不動地在水面上漂浮很長一段時間,看起來就像一根木頭。它們看起來行動遲緩,但其實是貪婪的伏擊食肉動物。

  成年鱷雀鱔主要捕食魚類,也吃青蟹、小烏龜、水鳥及小型哺乳動物。它們靜靜地浮在水面以下幾英尺處,等待毫無戒心的獵物遊到它們的攻擊範圍之內,然後猛撲過去捕獲獵物。

鱷雀鱔

  這並非廣州第一次發現這種「怪魚」。早在2017年,就有人在白雲湖內捕獲了一條鱷雀鱔;之後在2019年2月,人們又在白雲湖內抓到了兩條長分別為0.9米和1.2米的鱷雀鱔。而最近重慶一魚塘也發生了「數千尾魚苗消失事件」,其實也是鱷雀鱔搞的鬼。

  你會覺得它們像怪獸,這麼說並不誇張。雀鱔魚大家族最早出現在1.57億年前,世界許多地方都有發現它們的化石,不過現在雀鱔只生活在北美和中美洲。

  所以雀鱔常被稱為「原始魚類」或「活化石」,它們也保留了其早期祖先的一些形態特徵,如螺旋瓣腸,這也是鯊魚的消化系統中常見的。

鱷雀鱔祖先化石

  此外作為魚類,鱷雀鱔也有鰓,不過它們輕軟的、含有多血管的魚鰾像肺一樣,通過鰾管連接到咽部,使空氣可以直接進入血液,這有助於兼性空氣呼吸。在低氧水域中,它們可以通過吞咽空氣進行呼吸。

  鱷雀鱔可以從大氣中獲得所需氧氣的70%,這也就是為什麼它們能夠棲息在大多數其他魚類會窒息而死的水域。

  可見鱷雀鱔以及它的雀鱔親戚們是完全的舶來品,它們可能是作為觀賞魚被引入,觀賞魚愛好者養殖一段時間後,由於極高的飼養成本等原因,可能就將它們放生或丟棄到附近的水域,從而導致了多起「魚群消失事件」。

  除了鱷雀鱔,目前在我國廣東地區以及上海、南京、重慶等地都有發現雀鱔家族的蹤影。截止2014年6月23日不完全統計,廣東省21地市均發現有雀鱔野生種群,當然不排除雀鱔已在廣東形成大型的野生群落。

  俗話說「沒有一隻雞能活著走出廣東」,但面對鱷雀鱔廣東人也放下了筷子。

  鱷雀鱔是已知的七種雀鱔中最大的一種,通常能長到2米長,重達45公斤,但人們捕捉到的體型常常要大得多。有記錄的最大鱷雀鱔來自20世紀30年代阿肯色州的聖弗朗西斯河,重達159公斤。

  然而它們的的肉口感很差,肉柴皮厚,加工麻煩,更重要的是鱷雀鱔的內臟和魚卵都有毒,所以沒有人願意去食用這種葷菜。但鱷雀鱔肉也有過春天,在美國南部,油炸雀鱔球、烤魚片等都是比較受歡迎的菜餚。

市場上的鱷雀鱔肉

  在我國鱷雀鱔幾乎沒有什麼天敵,連人類也對它們望而卻步,其實在它的家鄉,作為頂級掠食者,鱷雀鱔的天敵仍然很少。

  當它們還是魚卵和幼魚時,可能被較大的魚吃掉;由於成年後體型巨大,它們成年後唯一的天敵是美洲短吻鱷。

短吻鱷

  但它們的遭遇相對來說就很差了,因為這些魚是掠食者,並且以遊釣魚類為食,所以它們給人類的捕魚和消費帶來了巨大的問題。

  近半個世紀以來,鱷雀鱔在美國都被認為是「垃圾魚」,並被美國各州和聯邦當局列為消滅目標。人們認為鱷雀鱔破壞了漁網,吞食了獵物,當時參與屠殺數千隻鱷雀鱔的漁民相信他們正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

  於是鱷雀鱔的數量直線下降。直到20世紀80年代,人們對維持生態系統所必需的生態平衡有了更好的理解,並最終意識到鱷雀鱔的重要性不亞於它們所棲息的生態系統中的任何其他生物。

  近年來,鱷雀鱔的名聲有所改善,它們的形象也有了一些改觀。生物學家已經證明,這種可怕的魚對遊釣魚類並沒有很大的威脅。

  它們偶爾會進食遊釣魚類,但大多數胃內容物研究表明,它們主要以飼料魚為食,如瀕死的鰶魚、無脊椎動物和水禽,當然研究人員也在它們的胃裡找到過漁具和船舶發動機部件。

  而現在鱷雀鱔已經成為垂釣者的熱門目標魚。在南部各州,人們已經開始商業性地捕撈鱷雀鱔和其他種類的雀鱔,鱷雀鱔肉在當地的商業售價超過一美元一磅。像其他許多魚類一樣,它們也被送到水族館。

  此外鱷雀鱔具有十分特殊的鱗片,更確切地說這是一種骨狀、偏菱形的硬鱗,有鋸齒狀邊緣,表面覆蓋著搪瓷般物質,硬度與人類牙齒相當,是極佳的防禦手段。

  早期每周南部的印第安人和加勒比人甚至會用鱷雀鱔的鱗片做箭頭和護胸甲,而現在也有人設計和銷售鱷雀鱔鱗片製成的珠寶。

用魚鱗做的首飾

  由於棲息地的破壞、濫殺和無限制的捕撈,美洲鱷的數量已經從歷史上大部分的活動範圍內消失了。現在主要分布在美國南部,一直延伸到墨西哥。

  一些環保主義者對此表示擔憂。在美國一些州,人們也在努力重新引入鱷雀鱔,在其活動的部分地區,這種原本被大肆捕殺的可怕魚類也受到了法律保護。

  當然我們也需要知道,雖然鱷雀鱔看起來很兇猛,但它們對人類沒有威脅,而且目前還沒有發現它們會攻擊人類,除了偶爾會有鱷雀鱔在甲板上亂撞造成傷害之外。

  來源:SME SME科技故事

相關焦點

  • 北美「河中巨怪」入侵,驚掉中國吃貨筷子
    要論對美食的喜愛,那廣東人絕對是名列榜首,然而特別喜歡吃魚的廣東人,卻對一種魚發了愁,那就是鱷雀鱔,這是一種入侵物種,鱷雀鱔屬史前魚類,在地球上已生存1億多年,是一種古老魚種,比恐龍還早出現,有著活化石之稱。
  • 北美「河中巨怪」入侵 驚掉中國吃貨筷子
    結果沒見到偷魚賊的蹤影,卻目睹了吃魚怪「作案」:一條長約1米,嘴形扁長的巨型怪魚正輕鬆地捕食錦鯉。這是一種叫做鱷雀鱔的魚類,屬於雀鱔魚大家族的一員。它們和鱷魚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但這種巨大的魚有著扁長的鱷魚般的頭部,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它們會有這個名字。其實它們還有一個「淡水魚殺手」的外號。
  • 北美「河中巨怪」入侵中國,中國吃貨卻搞不定
    要論對美食的喜愛,那廣東人絕對是名列榜首,然而特別喜歡吃魚的廣東人,卻對一種魚發了愁,那就是鱷雀鱔,這是一種入侵物種,鱷雀鱔屬史前魚類,在地球上已生存1億多年,是一種古老魚種,比恐龍還早出現,有著活化石之稱。
  • 廣東人民都沒辦法,北美「河中巨怪」入侵中國
    要論對美食的喜愛,那廣東人絕對是名列榜首,然而特別喜歡吃魚的廣東人,卻對一種魚發了愁,那就是鱷雀鱔,這是一種入侵物種,鱷雀鱔屬史前魚類,在地球上已生存1億多年,是一種古老魚種,比恐龍還早出現,有著活化石之稱。
  • 「恐怖」黑魚入侵北美,中國胃拯救美國人?
    最近在微博上,一則怪魚入侵北美的傳奇故事再度風行。據說,這種魚吃所有其他的魚,捕食手段兇殘,離開水還能活三天,可以在陸地上滑行,會襲擊小孩,寵物甚至殺死成人……一番對比後,網友發現,這種魚其實就是國內大江南北喜聞樂吃的黑魚,也叫烏鱧、烏魚。
  • 北美「怪魚」入侵中國,廣東地區已發現多起,吃貨都拿它沒有辦法
    在現在這個時代中,很多國家都在積極將自己的產品銷往國外,通過外貿來推動經濟發展,而這就是所謂的「全球化」,通過建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來消化國內的產能,推動經濟發展。但這樣的貿易交流並非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雖然推動了國家的經濟發展,但它卻會帶來一個環境問題,那就是「外來物種入侵」。
  • 「河怪獵人」探索最可怕的「河中巨怪」
    傑裡米·韋德希望通過自己的探索解開當地對神秘海洋生物的傳說。這種石花肺魚,也稱非洲肺魚,看起來似乎要儘快去找牙醫看看。這條在巴西境內發現的巨骨舌魚看上去除了巨長的身體外,對人類似乎毫無傷害而言,但千萬不要有這種天真愚蠢的想法。
  • 生物學家揭秘令人震驚的「河中巨怪」
    原標題:生物學家揭秘令人震驚的「河中巨怪」    地球生物千奇百怪,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總會有許許多多的生物讓你感到震驚!我們先看看水裡遊的——英國有個《河中巨怪》的熱門電視節目,其主持人為傑裡米·維德,是一名釣魚愛好者及生物學家,該節目常常來到陰暗潮溼或遠古氣息濃厚的水域,對水下的生物進行解密,一起去看看那些誇張的「河中巨怪」吧!
  • 淡水大魚瀕臨滅絕:拯救地球最後的河中巨怪
    現在霍根已經跨越了6個大陸,進行了超過50次探險,在一條又一條的河流中尋找大魚的身影,地球上那些鮮為人知的河中巨怪也逐漸露出了真實的樣貌。截至目前,那條293千克重的湄公河巨鯰依然是世界第一,但在霍根的圖景中這還遠遠不夠。
  • 入侵中國「最窩囊」的4大物種,它們最大的天敵是中國吃貨!
    在我們平常生活中經常聽到外來物侵入的這樣的一個詞語,其實這個詞語的意思也就是說,它本身是不屬於本土的物種,,但是通過某些途徑之後就被帶到本地成為了無數新物種,可是大部分的外來入侵物種都是會出現泛濫成災的局面,但是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也都能夠成功的把這些物種給消滅掉,因為我們中國吃貨的力量也是相當強大
  • 大叔尋找河中巨怪,200磅的巨骨鯰魚,足以把人粉身碎骨
    大叔尋找河中巨怪,200磅的巨骨鯰魚,足以把人粉身碎骨 2020-11-17 17
  • 傑瑞米瓦德到中國釣「河中巨怪」開始時還嘲笑中國釣友,裝備簡陋
    傑瑞米瓦德一般的釣友都知道,我也比較喜歡他,更喜歡看他的節目河中巨怪,每一次看傑瑞米的節目,我都會多一次感慨,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麼多,奇奇怪怪的河中怪魚。傑瑞米瓦德主要以釣,淡水掠食性魚為主,並且怪魚體型一定要大,小魚他不愛釣,每一次不僅僅只釣到河中巨怪,而且要研究清楚怪魚的本質。但是你們知道傑瑞米瓦德,曾經到中國挑戰過長江白鱘魚嗎?
  • 河中巨怪巨骨舌魚活了1億年,能長400斤,卻沒躲過人類的鐵鍋
    有一條巨大的河流貫穿雨林,河中也孕育著無數神奇的生物。亞馬遜河裡,有這幾種耳熟能詳的河怪,凱門鱷、食人魚、牛鯊、電鰻,都是裡面的「明星選手」,但是有一種魚,卻並不是那麼出名,這就是巨骨舌魚。亞馬遜河霸巨骨舌魚骨舌魚科目由於其骨質的牙齒而得名,但是在骨舌魚目裡,並不只有巨骨舌魚,還有我們常見的金龍魚、銀龍魚,也是骨舌魚目裡的一員。
  • 河蜆入侵美國,威脅核電站安全,沒東亞吃貨怎麼追殺都是白搭!
    河蜆是一種淡水蜆,廣泛分布在河流、湖泊及水田中,尤喜泥沙底環境,在中國、韓國、日本、俄羅斯及東南亞都很常見。 河蜆是如何進入美國的現在已不可考證,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說法,可能是中國移民吃貨帶過去的,也可能是進口太平洋牡蠣時搭順風車過去的,最先是1938年在華盛頓州納普頓(Knappton)附近的哥倫比亞河出現了它銷魂的靚影,後來就很快擴散到了幾乎美國全境,目前已佔領了46個州的江河湖泊。
  • 河中巨怪第四彈—藍寶馬鴨嘴
    藍寶馬鴨嘴是錐吻油鯰屬唯一物種,僅分布在巴西聖弗朗西斯科河。最早發現的時候,是當地印第安土著和黑人奴隸的食用魚之一。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隨著觀賞魚產業的發展,藍寶馬鴨嘴開始出現在歐洲,日本的大型水族館和土豪收藏者手中。雖然因其滑稽可笑的造型受到不少巨怪鯰魚玩家的不屑一顧而評價不一。但是,一個事件的發生,讓藍寶馬鴨嘴的命運引來了巨大的轉折!
  • 吃貨 "亞洲鯉魚"入侵美國水域 泛濫成災沒人吃
    日前,美國亞洲鯉專家組Jim Garvey一行分赴上海、武漢、重慶,就如何解決美國入侵物種亞洲鯉魚問題進行調研考察。專家們不僅參觀了上海水產市場和武漢的水產加工廠,還親自品嘗了紅燒鯉魚和鱅魚頭泡餅等美食,看到了中國亞洲鯉魚消費市場的需求。
  • 最兇猛的史前淡水魚,河中巨怪根齒魚稱霸石炭紀時代!
    在史前大型魚類中,人們所熟悉的巨齒鯊、鄧氏魚等頂級獵食者,都是稱霸海洋,卻忽略了淡水中的河中巨怪,這次來認識稱霸石炭紀時代的河中巨怪——根齒魚!通過數據還原根齒魚,根齒魚生活在石炭紀,體長達到7到8米,而且外形極具攻擊性,根齒魚的齒系十分發達可怕,有鳥喙狀的犬齒狀牙齒和巨大的獠牙,獵物一被咬住,幾乎是無法掙脫根齒魚強大的咬合力,絕對稱得上河中巨怪!
  • 62歲的傑叔和他最新一季的《河中巨怪》
    △有魚友的地方丨就會有魚友匯今年8月迎來《河中巨怪》的第九季,這很可能是這節目的最後一季了,畢竟傑叔今年已經
  • 河中巨怪非洲虎魚,最可怕的魚類見活物便追捕
        巨型水虎魚又稱非洲虎魚,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巨型水虎魚,因為它只生活在非洲剛果相對與世隔絕的河系裡,因此巨型水虎魚有很多空間可以潛伏,用來捕捉獵物。    巨型水虎魚是善於潛伏的捕獵者,它們這種常見的捕獵技術,是經過生活在剛果河這種黑暗的深水環境裡的無數代巨型水虎魚進化而來的。
  • 加拿大被金魚入侵,求助中國吃貨被拒,當地人:金魚比蛇鼠難吃?
    在貿易中一些地區特有的物種也通過各種途逕到了新的地方。大家知道過去很多物種入侵就是由此產生的,在原有的生態下一些物種受限於環境和天敵的存在數量一直保持動態平衡,但是一旦換一個環境,沒有了天敵和環境限制,它們的繁殖能力會瞬間暴漲。在國內之前也爆發過不少物種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