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美「河中巨怪」入侵,驚掉中國吃貨筷子
2018年初,廣州麗江花園小區內的醉心湖發生了一起神秘的「錦鯉消失」事件。人們發現湖內成群的錦鯉漸漸消失,最後只剩下一些肥嘟嘟的大錦鯉,一時間小區內傳言四起。
伴隨著「偷魚賊」的猜測,也有不少業主反映曾在湖內見到過一條一米長的「湖怪」。有人在2017年路過湖邊時,這條魚「正好漂在水面上,嘴是扁扁的,挺大,不像魚像怪獸,當時在橋上的很多人都看到了,還拿出手機拍照」。
於是在2018年3月下旬,公共區機動隊開始蹲守醉心湖,希望抓到偷魚賊。結果沒見到偷魚賊的蹤影,卻目睹了吃魚怪「作案」:一條長約1米,嘴形扁長的巨型怪魚正輕鬆地捕食錦鯉。
這是一種叫做鱷雀鱔的魚類,屬於雀鱔魚大家族的一員。它們和鱷魚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但這種巨大的魚有著扁長的鱷魚般的頭部,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它們會有這個名字。
其實它們還有一個「淡水魚殺手」的外號。較大的鱷雀鱔一天可以吃幾十斤淡水魚,這也就是說,只需要1-2條這樣的魚,就可以將池塘裡養的所有魚都吃光,因此也被列為「世界十大最兇猛淡水魚」,與食人魚齊名。
鱷雀鱔上顎有兩排大而鋒利的牙齒。內排牙齒是顎狀的,比外排牙齒長。鱷雀鱔的牙齒又長又細,像獠牙一樣,使它們能夠刺穿並抓住獵物。
鱷雀鱔牙齒
很多時候,鱷雀鱔會一動不動地在水面上漂浮很長一段時間,看起來就像一根木頭。它們看起來行動遲緩,但其實是貪婪的伏擊食肉動物。
成年鱷雀鱔主要捕食魚類,也吃青蟹、小烏龜、水鳥及小型哺乳動物。它們靜靜地浮在水面以下幾英尺處,等待毫無戒心的獵物遊到它們的攻擊範圍之內,然後猛撲過去捕獲獵物。
鱷雀鱔
這並非廣州第一次發現這種「怪魚」。早在2017年,就有人在白雲湖內捕獲了一條鱷雀鱔;之後在2019年2月,人們又在白雲湖內抓到了兩條長分別為0.9米和1.2米的鱷雀鱔。而最近重慶一魚塘也發生了「數千尾魚苗消失事件」,其實也是鱷雀鱔搞的鬼。
你會覺得它們像怪獸,這麼說並不誇張。雀鱔魚大家族最早出現在1.57億年前,世界許多地方都有發現它們的化石,不過現在雀鱔只生活在北美和中美洲。
所以雀鱔常被稱為「原始魚類」或「活化石」,它們也保留了其早期祖先的一些形態特徵,如螺旋瓣腸,這也是鯊魚的消化系統中常見的。
鱷雀鱔祖先化石
此外作為魚類,鱷雀鱔也有鰓,不過它們輕軟的、含有多血管的魚鰾像肺一樣,通過鰾管連接到咽部,使空氣可以直接進入血液,這有助於兼性空氣呼吸。在低氧水域中,它們可以通過吞咽空氣進行呼吸。
鱷雀鱔可以從大氣中獲得所需氧氣的70%,這也就是為什麼它們能夠棲息在大多數其他魚類會窒息而死的水域。
可見鱷雀鱔以及它的雀鱔親戚們是完全的舶來品,它們可能是作為觀賞魚被引入,觀賞魚愛好者養殖一段時間後,由於極高的飼養成本等原因,可能就將它們放生或丟棄到附近的水域,從而導致了多起「魚群消失事件」。
除了鱷雀鱔,目前在我國廣東地區以及上海、南京、重慶等地都有發現雀鱔家族的蹤影。截止2014年6月23日不完全統計,廣東省21地市均發現有雀鱔野生種群,當然不排除雀鱔已在廣東形成大型的野生群落。
俗話說「沒有一隻雞能活著走出廣東」,但面對鱷雀鱔廣東人也放下了筷子。
鱷雀鱔是已知的七種雀鱔中最大的一種,通常能長到2米長,重達45公斤,但人們捕捉到的體型常常要大得多。有記錄的最大鱷雀鱔來自20世紀30年代阿肯色州的聖弗朗西斯河,重達159公斤。
然而它們的的肉口感很差,肉柴皮厚,加工麻煩,更重要的是鱷雀鱔的內臟和魚卵都有毒,所以沒有人願意去食用這種葷菜。但鱷雀鱔肉也有過春天,在美國南部,油炸雀鱔球、烤魚片等都是比較受歡迎的菜餚。
市場上的鱷雀鱔肉
在我國鱷雀鱔幾乎沒有什麼天敵,連人類也對它們望而卻步,其實在它的家鄉,作為頂級掠食者,鱷雀鱔的天敵仍然很少。
當它們還是魚卵和幼魚時,可能被較大的魚吃掉;由於成年後體型巨大,它們成年後唯一的天敵是美洲短吻鱷。
短吻鱷
但它們的遭遇相對來說就很差了,因為這些魚是掠食者,並且以遊釣魚類為食,所以它們給人類的捕魚和消費帶來了巨大的問題。
近半個世紀以來,鱷雀鱔在美國都被認為是「垃圾魚」,並被美國各州和聯邦當局列為消滅目標。人們認為鱷雀鱔破壞了漁網,吞食了獵物,當時參與屠殺數千隻鱷雀鱔的漁民相信他們正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
於是鱷雀鱔的數量直線下降。直到20世紀80年代,人們對維持生態系統所必需的生態平衡有了更好的理解,並最終意識到鱷雀鱔的重要性不亞於它們所棲息的生態系統中的任何其他生物。
近年來,鱷雀鱔的名聲有所改善,它們的形象也有了一些改觀。生物學家已經證明,這種可怕的魚對遊釣魚類並沒有很大的威脅。
它們偶爾會進食遊釣魚類,但大多數胃內容物研究表明,它們主要以飼料魚為食,如瀕死的鰶魚、無脊椎動物和水禽,當然研究人員也在它們的胃裡找到過漁具和船舶發動機部件。
而現在鱷雀鱔已經成為垂釣者的熱門目標魚。在南部各州,人們已經開始商業性地捕撈鱷雀鱔和其他種類的雀鱔,鱷雀鱔肉在當地的商業售價超過一美元一磅。像其他許多魚類一樣,它們也被送到水族館。
此外鱷雀鱔具有十分特殊的鱗片,更確切地說這是一種骨狀、偏菱形的硬鱗,有鋸齒狀邊緣,表面覆蓋著搪瓷般物質,硬度與人類牙齒相當,是極佳的防禦手段。
早期每周南部的印第安人和加勒比人甚至會用鱷雀鱔的鱗片做箭頭和護胸甲,而現在也有人設計和銷售鱷雀鱔鱗片製成的珠寶。
用魚鱗做的首飾
由於棲息地的破壞、濫殺和無限制的捕撈,美洲鱷的數量已經從歷史上大部分的活動範圍內消失了。現在主要分布在美國南部,一直延伸到墨西哥。
一些環保主義者對此表示擔憂。在美國一些州,人們也在努力重新引入鱷雀鱔,在其活動的部分地區,這種原本被大肆捕殺的可怕魚類也受到了法律保護。
當然我們也需要知道,雖然鱷雀鱔看起來很兇猛,但它們對人類沒有威脅,而且目前還沒有發現它們會攻擊人類,除了偶爾會有鱷雀鱔在甲板上亂撞造成傷害之外。
來源:SME SME科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