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編還在大學時,坐標杭州,某一年四五月在校園路邊黃楊葉子上發現了奇怪的東西,情狀似於以下圖片:
遠看那一片黃楊,看不出什麼端倪,但是走近細看一下葉片,就會發現這一個個的……怎麼形容呢,似大珠小珠落玉盤?還是直接說長瘤子了會更形象直接一點?
於是好奇寶寶摘了幾片葉子屁顛屁顛地跑去了實驗室,在體式顯微鏡下用刀片切開了「瘤子」,發現幾隻剛孵化的綠色的小蟲。哈!看來這就是真兇啦!(⊙o⊙)
問過老師和同學,原來這個東西叫做蟲癭,就是裡面這蟲子搞的鬼!但是這個東西,該說它可愛嗎,應該說瘮人更恰當吧。(>﹏<)
蟲癭,是指由於昆蟲或蟎蟲取食或產卵活動中唾液或其它物質刺激植物生長激素過量分泌,導致局部植物細胞膨大或細胞增生,最後產生非正常植物組織結構(常膨大為球狀或不規則形狀)的情況,在月季、薔薇、白蠟樹、紫薇、枸杞、楓樹、忍冬、楊柳等植物上比較常見。
可以引起蟲癭的蟲類有很多,常見的有蚜蟲、癭蟎、木蝨等,另外還有癭蜂、癭蚊等都可以使植物產生蟲癭。這些蟲一般都是在植物體上進行越冬,第二年春天溫度回升後取食植物、刺激產生蟲癭,而蟲癭又像是蟲類的溫床,蟲躲藏於其中取食生長、受蟲癭保護。
蟲癭本身是植物的一部分植物組織,從植物體上獲取營養。蟲癭大量爆發或連續多年重發,會抑制植物生長勢,致生長不利,甚至死亡。同時蟲癭的發生會大大影響植物的觀賞度。
為了避免蟲癭的發生,正確的處理方式是在早春時使用美國陶氏特福力(22%氟啶蟲胺腈)或施奇蟲蟲殺(50%啶蟲脒)進行一次全面的殺蟲行動。這裡需要強調時間一定要選擇在早春,如果時間晚了或等看見了有蟲癭形成後再施藥,效果已經完全不佳了。只要植物春天被特定的取食活動所刺激就會開始形成蟲癭,而且一旦開始就會自動形成、後期與蟲體無關。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虹越花彩網藥劑專區選購上述藥品。
我們是「虹越植物保健中心」,我們秉承著「先花友之憂而憂,與花友同樂」的宗旨,主動加強與花友的溝通交流。我們相信「您的需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我們會竭誠為您植物的健康保駕護航!
虹越植物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