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是目前人類生活水平最高,環境以及人類發展指數最高的大洲,世界上總共也就幾十個發達國家,但是其中卻有二三十個都在歐洲,尤其是位於歐洲北部的五個國家,耽美、挪威、瑞典、芬蘭以及冰島,都是以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著稱。
在去年的世界五百強城市排行榜中,德國的柏林位居世界第七,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排行榜,要知道,柏林的總面積不過900平方千米,但是地區生產總值卻已經接近3000億美元,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在德國旅遊的途中,尤其是在這個世界第七大城市中,幾乎沒有見到過有多少高樓大廈,這是為何?
在我們的認知當中,高樓大廈是一個城市的標誌,也是一個大城市必不可少的東西,就拿我國的上海和廣州相比,上海之所以這麼發達是因為其有六七個CBD,每個CBD都是高樓林立,而廣州僅僅只有一個也就是天河,這也才造就了GDP上面的差異,當然,這也只是其中的一點原因,話說回來,柏林為何會沒有高樓大廈呢?三個原因,一針見血!
第一個:人口,高樓大廈存在最重要的目標不只是為了凸顯城市的發達,更重要的是能夠容納更多的人,就拿上海的浦東來說,寸土寸金的土地上面容不得地皮的濫用,為了能夠最大化的開發土地,建造高樓大廈是必然的,而在柏林則不需要,柏林的面積雖說只有900平方公裡,但是人口也僅僅只有300萬左右,按照人口密度來說的話,柏林的地皮使用率沒有那麼緊張。
第二個:文化,德國人注重歷史與文化,在德國的大部分城市當中,都會保留不少的古建築物,並且,德國的政府也有相關的規定,除了幾個國際化大城市之外,一般的建築物不能夠超過當地教堂的高度,不然的話,你只能夠向上提出申請,這不僅只是人們熱愛歷史,國家也同樣也在對文化保持尊重。
第三個:觀念上的不同,要是去過德國或者了解過德國相關的新聞的話,你會清楚,德國是一個信號超級差的國家,以至於我在德國的那段時間差點被逼瘋了,但是這對於德國人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反而,他們喜歡往沒有什麼信號的鄉裡跑,德國人注重生活品質,他們喜歡住在鄉下自己的房間裡,也喜歡在鄉下工作,這也是導致柏林人口密度不大的一個重要原因,不和我們國家一樣,大部分人都喜歡往大城市裡跑。
並不是說我們國家不好,只是在發展模式上面來說,兩國的確是有不少的差異,相反,我認為我們國家的發展模式更加適合我們,先讓幾座城市先富起來,然後帶動附近的城市發展,我國的「粵港澳大灣區」不也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嗎?事實證明,這是一種可行的辦法。
發達的城市可以沒有高樓大廈,但是沒有高樓大廈的城市,必定不會太發達,我國四大一線城市都是如此,以後的發展上線會越來越高的,也期待以後能夠在這份榜單上面超越了德國的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