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的混亂與復興1920-2020

2021-01-08 騰訊網

柏林米特區的自行車租賃

20世紀初的柏林,是不少美國藝術家眼中的「歐洲首都」,是自由而活躍的文化中心,它擁有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劇作家貝爾託·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藝術家喬治·格羅茲(George Grosz)等科學文化界著名人物。美國作家安德魯·納戈爾斯基曾寫道:「人們提到20世紀20年代的柏林,仍然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就如同一場羅夏克墨跡測驗。」

1920年4月27日,是柏林歷史上的重要一天。在這天的普魯士地方政府議會上,「建設新的城市共同體柏林法案(Gesetz über die Bildung einer neuen Stadtgemeinde Berlin)」以微弱的票數優勢通過。決定這座城市命運的這一法案,後來被簡稱為《大柏林法案(Gro -Berlin-Gesetz)》,它是針對柏林城市規劃推出的系列改革舉措,也是二十世紀在柏林發生的各種大型社會試驗的組成部分。

柏林的誕生,離不開時任柏林市長的阿道夫·韋爾姆斯(Adolf Wermuth)和他的同事們的努力。1902年成為市長後,韋爾姆斯便開始醞釀「大柏林」計劃,因為戰爭被迫中斷。一戰後,韋爾姆斯重啟這一計劃,和鄰近城市舍訥費爾德市長亞歷山大·多米尼庫斯(Alexander Dominicus)創立了「大柏林市民委員會」 (Bürgerausschuss Gro -Berlin),倡議以當時的柏林為圓心,建立半徑二十公裡的包括周邊郊區和獨立城市的大柏林。

柏林及郊區大型交通規劃圖,1919年

1920年10月1日,《大柏林法案》正式施行,「大柏林市民委員會」的構思進入具體實踐階段。柏林現有的老城區、七個獨立城市、27個住宅區和周邊59個郊區合併成一個大城市,幾乎一夜之間,柏林的面積擴大三倍,人口數量翻倍,達到了近四百萬人。從此,柏林成為繼倫敦和紐約之後,世界第三的國際大都市。

擁有20個行政區的柏林市政廳,迎來城市規劃的一場大型「考試」——基礎條件各異的不同行政區,經濟、社會發展嚴重不平衡,合併後,區與區之間的貧富差距成為潛在的衝突源。因此,市政廳推出了「人人有份」 (Politik für alle)政策,設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內容涵蓋教育、健康、住房和休閒等,目標是保障和滿足柏林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並藉此政策,推動進一步的改革,讓統一的交通和城市規劃成為可能。

如今,《大柏林法案》已有百年歷史,德國首都柏林也迎來成為國際化大城市一百周年的系列紀念活動。柏林市立博物館基金會(Stiftung Stadtmuseum Berlin)旗下的五座市立博物館和柏林12家區博物館合作,策劃了「大柏林:13倍城市」項目。《1000×Berlin》網站的線上照片展,以老照片為主要線索,從不同主題(教育、社會運動、工作等)出發,呈現柏林百年變遷史。一系列不同主題的線下展覽也在陸續開幕,柏林市立麥克雪博物館的 《柏林的混亂與復興1920-2020》(Chaos & Aufbruch – Berlin 1920|2020)是整個項目的主打展覽。展覽同樣以老照片為主要線索,從柏林的城市規劃、城市發展變化切入,探討這座城市如何將混亂的劇變轉化為建設性的復興活動,整個展覽的核心問題是:大城市如何成功?

「軌道三角車站」,柏林,1930年

跟隨老照片進行一場二十世紀的柏林城市探索之旅的同時,觀眾們也會看到今天的柏林在城市規劃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在攝於柏林市中心博物館島河邊的一張照片裡,印著不同logo、型號顏色各異的數十輛共享單車被堆在人行道上,猶如在科技時代新長出的一座小型垃圾山,它與背後的河流、遊輪和歷史建築形成鮮明對比。今日柏林的各種問題,和它一百年前面臨的問題有哪些異同?有哪些可能的解決方案?柏林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潛力在哪裡呢?

「對今天的柏林來說,《大柏林法案》是這座城市成為國際大都市的第一聲號角。」柏林市立博物館館長保羅·斯派斯(Paul Spies)說:「在一百周年系列活動中,我們希望激發人們的討論,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一座全球性城市,柏林的現在與未來,面臨著哪些無法迴避的挑戰?麥克雪博物館會成為一個反思的空間,展示不同參與者關於這座城市的觀點、動力與願景。」因為疫情,展覽《柏林的混亂與復興1920-2020》推遲開幕,據官網通知,展覽會在今年夏末開幕。

城市規模擴大,城市居住人口呈指數型增長導致住房緊張,這是很多城市在城市化過程會經歷的階段,新晉大都市柏林也不例外。曾經屬於鄉村的地區都被列入城市版圖,城市擴張,各類建築項目被寫入城市規劃書,其中重要的一項是解決住房危機的社會保障型住房。

S-Bahn車站Gesundbrunnen,1929年在柏林Willy Dzubas地鐵D線建設中

大片的土地亟待被改造,德國的一批建築師們擁有了大展身手的機會。從1910年起,市政規劃廳廳長、建築師馬丁·華格納 (Martin Wagner)和建築師布魯諾·託特 (Bruno Taut) 共同負責規劃一批現代聚落群。不少明星建築師「加盟」打造大柏林的試驗,比如漢斯·夏隆 (Hans Scharoun)、胡戈·黑靈 (Hugo H ring) 和後來的包浩斯校長沃爾特·格羅佩斯 (Walter Gropius)等。

到1930年初期,位於柏林市郊的六大新型樓群建成,包括花園城市法爾肯貝格(Gartenstadt Falkenberg)、席勒公園群落 (Siedlung Schillerpark)、白城 (Wei e Stadt) 、 又名「環形聚落」的西門子大聚落城 (Gro siedlung Siemensstadt) 、卡爾-勒基恩居住區 (Wohnstadt Carl Legien)和布裡茨大聚落群(Gro siedlung Britz)。

在籌劃新的居住區時,深受現代主義影響的建築師們,摒棄了過去密集出租屋的建築形態,以「光線、空氣和太陽」為核心理念,通過創新的途徑,設計修建了這批簡約實用的現代住宅。它們為當時新柏林的低收入人群提供了理想的住所,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條件,也緩解了住房緊缺的問題。這批造型新穎且適合現代生活的房屋,從設計、技術到美學上都充滿了新世紀的想像力和可能性,為其他地區的建築和城市規劃提供了重要樣本,也影響著二十世紀的建築與都市面貌的走向。2008年,這六個聚落區共同組成的柏林現代住宅群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它們體現了柏林當年住宅改造運動的成果,也是德國二十世紀興起的建築改革運動的代表作之一。

1929年,Wannsee麗都擴展模型

在現代住宅群落中,可容納五千住戶的布裡茨大聚落群因其獨具特色的主樓,也被稱為「胡斐森群落」 (Hufeisensiedlung),「Hufeisen」即德語的「馬蹄鐵」,從空中俯瞰,會發現主樓整體呈現馬蹄形,也像是頭頂長了兩道粗眉毛的字母U。1925年,住房合作社GEHAG投資開發這一項目,布魯諾·託特被聘為首席建築師,馬丁·華格納、花園設計師萊貝雷特·米格(Leberecht Migge)和奧託卡·瓦格勒(Ottokar Wagler)也共同參與建築規劃。

胡斐森群落位於柏林南部的Neuk lln區,緊鄰柏林市中心。它將獨特的建築風格和「花園洋房」這種普遍的住房理想相結合,成為年輕的魏瑪共和國最早的建築代表作之一。主樓整個彎曲結構的造型長達350米,由25幢獨立的單元樓組成,「馬蹄鐵」中央是一個歷史久遠的池塘。白藍相間的牆壁、灰色屋頂的主樓,被周圍一幢幢深紅色的聯排別墅包圍,「馬蹄鐵」內外都長滿了灌木與大樹,踏入這一聚落群,眼前是鮮豔的建築,同時身處茂密的植物之中,你很可能產生同時身處城市與鄉村兩種空間的美妙體驗。

胡斐森群落所有的住宅單元都設有公共浴室、廚房和獨立的臥室,所有房屋和住宅都是沒有家具的,這在當時是大膽之舉。被視為「烏託邦建築師」的布魯諾·託特,很重視顏色搭配,大膽豐富的用色是「託特製造」的建築特色之一。託特認為,對於相對貧窮的住宅區來說,顏色是一種性價比很高的元素,可以給這些低收入群體的住宅增添活力和新鮮感。胡斐森群落的住宅有著五顏六色的大門,就像是一幅幅色彩鮮豔的表現主義的抽象畫。

當時,很多城市居民都會趕時髦,添置流行的包浩斯風格的不鏽鋼家具。為了自己精心挑選的房間顏色在入住後不會徹底被破壞,布魯諾·託特專門提出給住戶們一些室內設計的建議——「做減法」,通過簡化和拋棄一些物品,來改造和優化典型的家裝。「拉緊/託特你的住宅」 (to taut one’s flat)很快成為當時富有時尚意識人群的代名詞。

波茨坦廣場,1919年夏

「柏林是很多城市的集合體!」,直到今天,走在柏林街頭,無論是長居本地的「老柏林人」,還是初來乍到的遊客,都可能發出這樣的感慨——柏林的不同區風格迥異,從東邊到西邊,仿佛進行了一場時空旅行。而目前在交通圖上被劃分為A、B、C三個區的大柏林,包括了周邊諸多的郊區,要從柏林的西北角到東南角,耗費的時間不少於乘坐高鐵去周邊城市的用時。

一百年前,《大柏林法案》通過後,柏林成為佔地面積339平方英裡的超級大城市。在1920年代的柏林,買票坐公交是件挺燒腦的事——幾家大型電車、地鐵和公共汽車運營商各成一派,有各自獨立的路線和票價結構,競爭激烈,整個交通系統頗為混亂。1928年底,柏林電車公司、公交與地鐵有限公司和柏林公交公司三家大型運營商終於達成一致,合併成柏林公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Berliner-Verkehrs-Aktiengesellschaft,簡稱BVG),BVG第一任領導人恩斯特·羅特(Ernst Reuter)提出他的交通改革理念:「讓所有人方便移動」。高效的、統一的公共運輸系統自此開始成形。

柏林公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後,柏林居民終於不用再為買公交車票而耗盡心力。1929年,BVG旗下運營89條電車路線、35條公交路線和7條地鐵(U-Bahn)線,所有公交統一票價,一律20先令。那一年,超過10億乘客使用了BVG的服務。三十年代起,實力雄厚的BVG開始迅速擴張,且緊隨科技發展的步伐,擁抱當時的新技術:1933年,柏林Spandau地區出現了第一輛無軌電車;1934年,柴油動力的公車出現在柏林街頭。為迎接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BVG也擴建了許多新的線路,從公交到新的地鐵線路。1938年,柏林交通有限公司更名為「柏林交通公司」,但沿用了它原來的縮略詞BVG,柏林交通公司就是如今BVG的前身。

年輕女子在Zoologischer Garten站跳過水坑,背景是亞歷山大廣場

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現在,柏林的公共運輸系統算是歐洲大城市中比較完善便捷的,24小時都有公交運行,一張車票可以乘坐所有的公共運輸。即將100歲的BVG,現在是德國最大的交通公司,也是柏林公交系統的核心主導,包括城市地鐵(U-Bahn)、有軌電車、公交和緊急意外情況的替代交通(Ersatzverkehr, EV)。成立於1930年的「柏林城市快速鐵路」,獨立於BVG以外,是BVG系統的補充,速度相對較快,覆蓋面更廣,連接柏林周邊的各個郊區,比如位於柏林西北部的柏林舍訥費爾德機場,這些地方通常沒有地鐵。

2003年,時任柏林市長的克勞斯·沃維萊特(Klaus Wowereit)重視城市形象宣傳,他提出,這是一座「貧窮但性感」的城市。這一說法迅速走紅,「貧窮但性感」,成為柏林的城市名片之一。2014年,沃維萊特發起大型宣傳活動,推出新的廣告語「做柏林」,希望它成為「我愛紐約」那樣的流行語,也助力柏林,成為全球遊客心目中新的旅遊聖地。2018年,柏林遊客人數達到1350萬,僅次於倫敦和巴黎,成為全歐洲排名第三的旅遊目的地。

「大柏林」仍在繼續生長,對這座城市愛恨交織、富有批判精神的柏林人,仍在體驗柏林的今天,書寫柏林的未來。城市歷史學家兼規劃師哈拉爾德·博登沙茨(Harald Bodenschatz)說:「一百周年紀念活動,不僅是我們為柏林慶生並嗨到暈倒的場合,也應該是我們討論一些平時忽略的或者禁忌的議題的機會。」博登沙茨相信,城市規劃,不該止於城市範圍之內。

文/張夢卿Somer Zhang

圖/柏林市立麥克雪博物館M rkische Museum

版權聲明:【除原創作品外,本平臺所使用的文章、圖片、視頻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創作環境】

相關焦點

  • 柏林舉辦「航空達沃斯」峰會 「2020航空日」正式開始
    據bdli網站2020年11月23日刊文,柏林「航空達沃斯」峰會於今年11月24日正式啟動,來自政治、科學、金融和能源領域的國際航空界中最重要的人物齊聚柏林,共享此次盛會。這是首次在柏林舉行的航空日活動,標誌著「2020航空日」的正式開始。
  • 文化與政治衝突中的柏林形象
    集體與個人的衝突及對人群的恐懼都在他的《柏林紀事》中得到了刻骨的銘記。     不過,在專制主義、軍國主義不斷得以強化的同時,柏林在文化和藝術上也達到了空前的繁榮。「士兵王」的母親索菲婭·夏洛苔王后在其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她把萊布尼茨請到柏林,大力資助柏林藝術科學院和柏林科學研究院等學術機構。
  • 德國柏林新機場:曾經的笑話,將開啟黃金時代
    造了14年、原定2011年竣工、最終花了60億的BER機場,在過去幾年裡已經成了柏林人口中的笑話。當有什麼工程拖拖拉拉,總不見造好時,人們就會說:「那簡直是第二個機場!」如果你了解這座機場的歷史,相信你也能理解柏林人的反應。
  • 柏林的行人信號燈(11)
    新華社照片,柏林,2020年12月2日(國際)(11)柏林的行人信號燈11月20日,在德國首都柏林,一輛有軌電車從行人信號燈旁駛過。柏林的人形行人信號燈於1961年由德國交通心理學家卡爾·佩格勞創作,1969年開始投入使用並逐漸普及。其設計的初衷是讓對顏色不敏感的群體更好地識別行人交通信號,同時生動的人物形象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此外,這種信號燈的發光面積也比一般的行人信號燈更大,因而更加醒目。時至今日,這種「紅綠燈小人」已經成為了柏林的一種文化符號。
  • 從前蘇聯一直修到上周:來看看德國人是怎麼吐槽柏林新機場的?
    1990年,兩德統一的這一年,一座能夠取代柏林及周邊現有機場的新機場:柏林-布蘭登堡機場(BER),作為新聯邦德國的「新氣象」工程,進入前期概念策劃階段。時任柏林市長克勞斯·沃維萊特信心十足地說:「我們將證明,新機場的建築成本將低於其它機場。」
  • 「俄羅斯、浪漫主義、現代主義」:柏林愛樂樂團2020/21全新樂季演出排期一覽 | FantasticClassics
    即將到來的2020/21全新樂季裡,基裡爾·佩特連科將會結束他在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Bayerische Staatsoper)的音樂總監任期,並就此完全投身於柏林愛樂樂團。「二十世紀的黃金二零年代」柏林愛樂樂團的「雙年展」,將於2020/21新樂季首次舉辦。在這個全新的兩年一度的音樂節上,柏林愛樂將每次都專注於一個激動人心的藝術主題:這個樂季的主題是「二十世紀的黃金二零年代」。
  • 1920*1080解析度是幾k
    1920*1080通常被稱作1080P,其水平解析度為1920像素,符合2K解析度的關於「水平解析度達到約2000像素」的要求,所以1080P在很多情況可被歸類為2K。在攝影與影視製作等領域當中,1080P與2K通常被區分對待,但與「1080P符合2K解析度的類別」並不衝突。
  • 柏林電影節動態:傑瑞米·艾恩斯擔任評審團主席
    柏林電影節動態:傑瑞米·艾恩斯擔任評審團主席 時間:2020.01.1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作品《爛故事》發布新海報
    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作品《爛故事》發布新海報 時間:2020.05.0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 他發表 157篇論文著14本書,提出一個定律獲1920年諾貝爾化學獎
    1924年任柏林大學物理學教授和實驗物理研究所所長,直到1934年退休。1932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能斯特主要從事電化學、熱力學和光化學方面的研究。1888~1889年,研究了溶度積關係,引入了溶度積這一重要概念,用以解釋沉澱平衡。同時研究了溶液中的擴散,包括液體間的接觸電勢。1889年他提出了伽伐尼電池理論,證明伽伐尼電池電動勢可用電極的「溶解壓力」來解釋。
  • 【博士位置】柏林數學研究所開放20個博士位置
    項目介紹柏林數學研究所是精英集群MATH+ (http://www.mathplus.de)下的研究院,並且由在柏林的多個高校數學系組成:柏林自由大學,柏林洪堡大學,柏林工業大學。該研究所提供一個優秀的博士生項目,該項目還配有導師計劃、語言課程、軟技能研討會、資助暑期學校和會議、合作夥伴計劃以及為有孩子的學生提供資助。
  • 復興時代的大國胸襟與氣概
    【關鍵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社會心態 國民素養 文明形態【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使命,不僅需要世界一流的大學、企業、軍隊,更需要涵養世界一流的大國氣象、國民素養、社會心態在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中,大國復興背後無不包含著人們對夢想的詮釋、對價值的追求。
  • 1920*1080的屏幕解析度在英語中怎麼說?
    垂直地So, a screen that has a resolution of 1920 x 1080 (a popular resolution that's also known as 1080p or Full HD), can display 1,080 pixels vertically, and 1,920 pixels horizontally.
  • 《美麗人生》羅伯託·貝尼尼攜新作亮相柏林電影節
    《美麗人生》羅伯託·貝尼尼攜新作亮相柏林電影節 時間:2020.02.2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魚肉
  • 柏林的行人信號燈 (11)
    11月20日,在德國首都柏林,一輛有軌電車從行人信號燈旁駛過。  柏林的人形行人信號燈於1961年由德國交通心理學家卡爾·佩格勞創作,1969年開始投入使用並逐漸普及。其設計的初衷是讓對顏色不敏感的群體更好地識別行人交通信號,同時生動的人物形象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此外,這種信號燈的發光面積也比一般的行人信號燈更大,因而更加醒目。時至今日,這種「紅綠燈小人」已經成為了柏林的一種文化符號。
  • 柏林布蘭登堡機場,從規劃到家具全設計
    柏林-布蘭登堡新機場由航站樓主體建築與坐落在平行起降跑道系統中央的機場城組成航站樓建築以其簡明典雅的氣質,運用理性規整的柱式元素構成建築與景觀、樓體與場地之間完美過渡,給予柏林,德國項目年份:2020攝影師:Marcus Bredt建築面積:326000.0 平方米設計:Meinhard von Gerkan and Hubert Nienhoff with Hans Joachim Paap總體設計項目負責人:Hans Joachim Paap航站樓項目負責人:Martin Glass
  • 德國柏林泰格爾機場正式關閉
    隨著德國柏林-布蘭登堡機場的啟用,柏林泰格爾機場於8日正式關閉。新華社記者單宇琦攝11月8日,一名男子在德國柏林拍攝一輛終點站為泰格爾機場的公交車。 隨著德國柏林-布蘭登堡機場的啟用,柏林泰格爾機場於8日正式關閉。
  • 終於給柏林掙回了些臉面!拖了十來年的新機場開業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令全球旅遊業、航空業遭遇空前挑戰。不僅旅遊目的地呈現一派蕭條景象,航空公司更是大幅裁員、損失慘重。在如此情況下,德國柏林低調傳來好消息,修建了近14年的柏林布蘭登堡機場於2020年10月31日,也就是今日正式啟用。
  • 【川普將明尼阿波利斯比作二戰時期的柏林】美國總統川普將因...
    【川普將明尼阿波利斯比作二戰時期的柏林】美國總統川普將因非裔美國人被警察暴力執法致死而爆發騷亂的明尼阿波利斯比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柏林。川普對北卡羅來納州的支持者講話時表示,明尼阿波利斯看上去「就像二戰時期的柏林」。
  • 特斯拉提交清除柏林超級工廠所在地更多樹木請求
    【TechWeb】9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提交了清除其柏林超級工廠所在地更多樹木的請求。 近日,外媒報導稱,特斯拉計劃在柏林超級工廠附近再購買180畝土地。在這一消息傳出後,又有報導稱,該公司打算清除該工廠所在地的更多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