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者研發葉綠素有機電池 可沾水充電還可充飢

2021-01-09 中國臺灣網
臺灣學者研發葉綠素有機電池 可沾水充電還可充飢
2008年10月29日 15:55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沾水就可充電的環保有機電池。來源:臺灣《聯合晚報》

  中國臺灣網10月29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導,食品要「有機」才健康,電池也要「有機」才環保。島內第一顆「葉綠素純有機電池」誕生了,電力耗光後只要沾水10秒鐘又能使用,丟棄時也可以在土壤中完全分解,因為是有機質,在野外餓了還可吃下肚充飢。

  報導稱,一顆1號電池埋在土裡,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廢棄電池對環境的危害非常大。虎尾科技大學教授廖重賓和研究生楊秉晃、陳俊郎研發環保有機電池,材料都取自大自然,例如從榕樹葉、甚至路邊野草所萃取的葉綠素製成有機電解質,製成一顆3號大小的電池,電壓可達1.5V,電流達150mA以上,可以連續聽兩天的mp3,4顆電池可以點亮LED燈維持9天以上。這項發明獲得2008年臺北國際發明競賽金牌獎,也申請島內外專利。

  廖重賓說,很多小學生做過蘋果發電的實驗,就是利用有機質發電的原理,但電流都太低。他研發的葉綠素純有機電池是目前全球最大電流的有機電池,電能是日本「水電池」的一倍。而且用到沒電時,沾水10秒鐘就可回復電力重複使用。不只沾水就可充電,連茶、可樂、咖啡、果汁等只要是水溶液都可以。

  廖重賓說,一般電池含有劇毒的化學物質,容易破壞環境生態,必須作適當的回收處理;他研發的電池內填物是有機、可生物分解的葉綠素聚合物,即使隨意拋棄,也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

  虎尾科大育成中心主任謝龍昌表示,這顆有機電池的環保度勝過太陽能電池,也因為環保、原料成本低廉、外型大小變化彈性大,更是全球獨一無二的新發明,有朝一日可能改變全球未來的能源發展,預料可取代全球30%以上的乾電池。(高大林)

相關焦點

  • 臺研發沾溼即用葉綠素有機電池 10秒內提供電能
    臺研發沾溼即用葉綠素有機電池 10秒內提供電能 2008年10月29日 16: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10月29日電 臺灣虎尾科技大學研發成功沾溼即可發電的葉綠素有機電池,該校光電與材料研究所教授廖重賓指出,這種有機電池只要沾水,就可在10秒內提供電能,驅動發光二極體發亮可長達兩天到一周,且電池填充物都是有機,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
  • 印度研究人員研發環保可充電鋅空氣電池 或將取代鋰金屬電池
    初級不可充電鋅空氣電池早已上市。要了解可充電鋅空氣電池,首先需要研究其背後的化學原理。鋅空氣電池在放電過程中,陰極會發生氧還原反應。到目前為止,很多電催化劑都已經成功研發,且已經完成商業化。但是,為了給電池充電,需要採用一種對氧還原和析氧反應都有活性的雙功能陰極材料,才能夠讓該電池在電流作用下進行充電。
  • 「兩高」水性可充電電池問世
    導讀:南京工業大學吳宇平、付麗君教授團隊設計了一種鹼性/中性混合的水溶液電解液體系,研發出了高電壓高能量密度水溶液混合電解液可充電電池。 鋰離子電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高效率和低自放電率在可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中佔據主導地位,然而使用易燃的有機電解液所引起的嚴重安全問題阻礙了它的廣泛應用。水性可充電電池由於使用了不可燃且價格低廉的水溶液(即用水作溶劑的溶液)作為電解液,不僅比鋰離子電池更安全、成本更低,也更容易製備。
  • 「兩高」水溶液可充電電池問世
    、更便宜、更易製備  中化新網訊 11月19日,南京工業大學對外宣布,該校吳宇平、付麗君教授團隊設計了一種鹼性/中性混合的水溶液電解質體系,將水溶液電解質的電壓穩定窗口提高到了3伏,並研發出高電壓、高能量密度水溶液混合電解質可充電電池。
  • 我國研發出了高電壓高能量密度水溶液混合電解液可充電電池
    鋰離子電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高效率和低自放電率在可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中佔據主導地位,然而使用易燃的有機電解液所引起的嚴重安全問題阻礙了它的廣泛應用。水性可充電電池由於使用了不可燃且價格低廉的水溶液(即用水作溶劑的溶液)作為電解液,不僅比鋰離子電池更安全、成本更低,也更容易製備。但由於受到水分解電壓的限制,目前水性可充電電池的能量密度遠低於鋰離子電池。眾所周知,電解液是化學電池、電解電容等使用的介質,為它們的正常工作提供離子,並保證工作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是可逆的。
  • "兩高"水性可充電電池問世 比鋰離子電池更安全
    鋰離子電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高效率和低自放電率在可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中佔據主導地位,然而使用易燃的有機電解液所引起的嚴重安全問題阻礙了它的廣泛應用。水性可充電電池由於使用了不可燃且價格低廉的水溶液(即用水作溶劑的溶液)作為電解液,不僅比鋰離子電池更安全、成本更低,也更容易製備。
  • 英國科學家研發量子電池:可實現快速充電
    一個量子電池所處的兩種疊加態代表了不同的能級,充電過程可讓電池裝置從低能級想高能級狀態移動據國外媒體報導,當前的充電技術還無法實現持久的續航力,以智慧型手機為例,充一次電需要數個小時,經過一天使用後,手機就需要再次充電。
  • 美國大學研發不起火鋰離子電池 可被水浸/被切割/承受彈道衝擊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電子菸、電動汽車等都需要用到鋰離子電池,而鋰離子電池因為能量密度極高、使用壽命長、在出現故障前可反覆充電,從而擊敗了其他替代能源。
  • 「兩高」水性可充電電池問世 比鋰離子電池更安全、更便宜
    鋰離子電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高效率和低自放電率在可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中佔據主導地位,然而使用易燃的有機電解液所引起的嚴重安全問題阻礙了它的廣泛應用。水性可充電電池由於使用了不可燃且價格低廉的水溶液(即用水作溶劑的溶液)作為電解液,不僅比鋰離子電池更安全、成本更低,也更容易製備。但由於受到水分解電壓的限制,目前水性可充電電池的能量密度遠低於鋰離子電池。
  • 「兩高」水性可充電電池問世,比鋰離子電池更安全、更便宜
    「兩高」水性可充電電池問世,比鋰離子電池更安全、更便宜 鋰離子電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高效率和低自放電率在可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中佔據主導地位,然而使用易燃的有機電解液所引起的嚴重安全問題阻礙了它的廣泛應用
  • 水性可充電電池問世,比鋰離子電池更安全、成本更低,更容易製備
    ,然而使用易燃的有機電解液所引起的嚴重安全問題阻礙了它的廣泛應用。水性可充電電池由於使用了不可燃且價格低廉的水溶液(即用水作溶劑的溶液)作為電解液,不僅比鋰離子電池更安全、成本更低,也更容易製備。但由於受到水分解電壓的限制,目前水性可充電電池的能量密度遠低於鋰離子電池。
  • 幸運的少數:用葉綠素造太陽能電池
    從葉綠素到太陽能電池葉綠素分子是自然界中儲量最為豐富、對環境最為友好的功能性有機半導體材料,將葉綠素及其衍生物作為主要素材製備新型太陽能電池,既可以實現廉價可再生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又可以通過模仿天然體系的光能轉化過程,實現潛在的高光電轉換效率。
  • 基於光合作用原理,葉綠素也能製備太陽能電池
    眾所周知,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可或缺的因素。光合作用的第一步是光能被葉綠素吸收並將葉綠素離子化,產生的化學能被暫時儲存在三磷酸腺苷(ATP)中,並最終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和氧氣。在能源消耗持續增多的當下,科學家們不禁想像,能否仿照植物的光合作用,用葉綠素製造太陽能電池呢?葉綠素分子是自然界中儲量最豐富、對環境最友好的功能性有機半導體材料,將葉綠素及其衍生物作為主要素材製備新型太陽能電池,既可以實現廉價可再生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又可以通過模仿天然體系的光能轉化過程實現潛在的高光電轉換效率。
  • 技術|科技先鋒:葉綠素太陽能電池
    理論上,只要收集1小時的太陽能,就可滿足人類全年的能源需求。為了有效地收集太陽能,人們嘗試了各種方法,比如開發大面積、高效、低成本的太陽能電池。目前已有產業化的晶體矽(單晶矽、多晶矽)太陽能電池,部分投產的薄膜電池(非晶/微晶矽矽基薄膜、碲化鎘和銅銦鎵硒),以及主要處於研究中的染料敏化電池、有機薄膜電池等。
  • 臺灣研究團隊與國外合作研發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臺灣研究團隊與國外合作研發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2011年11月16日 17:57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基於光合作用原理 葉綠素也能製備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眾所周知,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可或缺的因素。光合作用的第一步是光能被葉綠素吸收並將葉綠素離子化,產生的化學能被暫時儲存在三磷酸腺苷(ATP)中,並最終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和氧氣。
  • 儲能需求下可充電金屬電池商業化   改進可充電金屬電池策略
    導讀:由於缺乏標準規程,可充電鋅金屬電池無法與鋰離子實現儲能技術互補。美國的一個研究小組現在呼籲制定標準規程,提高鈮效率和鋅電解質的穩定性,從而使該技術可行。來自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和馬裡蘭大學的科學家提出了一系列策略,以幫助可充電鋅金屬電池達到商業可行性,並與其他儲能技術競爭
  • 中外學者研發可充電鋅空氣電池 為開發未來儲能體系提供新思路
    中新網上海1月2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2日獲悉,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青年研究員王飛團隊攜手多國研究團隊合作開發了一種可充電鋅空氣電池,對於開發更低成本、更安全的未來儲能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據悉,鋅空氣電池具有高理論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等優點,是一種具有前景的儲能技術。
  • 【先導智能】前沿丨中美科學家研發有機聚合物制高性能電極 可用於低成本/環保鈉離子電池
    據外媒報導,下一代電池中的鋰離子可能會被更豐富、更環保的鹼金屬或多價離子所取代。不過,最主要的挑戰是要研發穩定的電極,能夠將高能量密度和快速的充放電速率相結合。最近,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就研發了一種由有機聚合物製成的高性能電極,可用於低成本、環保且耐用的鈉離子電池。
  • ...可充電的世界」|諾貝爾化學獎|約翰·古迪納夫|鋰離子電池|吉野彰
    Goodenough)、英國科學家斯坦利·威廷漢(Stanley Whittingham)以及日本科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方面的研究貢獻。「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宣布之後,諾獎官網上發布了一篇名為「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