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研發沾溼即用葉綠素有機電池 10秒內提供電能

2020-11-28 中國新聞網

臺研發沾溼即用葉綠素有機電池 10秒內提供電能


2008年10月29日 16: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10月29日電 臺灣虎尾科技大學研發成功沾溼即可發電的葉綠素有機電池,該校光電與材料研究所教授廖重賓指出,這種有機電池只要沾水,就可在10秒內提供電能,驅動發光二極體發亮可長達兩天到一周,且電池填充物都是有機,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

  據「中央社」報導,廖重賓說,目前這項研發已在臺灣和美國申請專利中,這種電池成本很低,只有新臺幣1到2元,電力是普通電池的一半,但比日本的水電池電力強。

  廖重賓說,電池技術特點是內填物為有機可生物分解的葉綠素聚合物,即使隨意拋棄,也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性的影響。

  他表示,電池內部的負極材質可排除空氣中的微量水氣,平時可隨身攜帶不耗電,只要使用時沾溼啟動,且野外求生時,只要是水溶液即可啟動電池供電,包括茶、可樂、果汁和尿液都可以。

  由於使用方便、省電且環保,廖重賓認為,未來申請專利通過量產,這類電池未來發展和競爭力強。

編輯:吉翔】

相關焦點

  • 臺灣學者研發葉綠素有機電池 可沾水充電還可充飢
    臺灣學者研發葉綠素有機電池 可沾水充電還可充飢 2008年10月29日 15:55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幸運的少數:用葉綠素造太陽能電池
    葉綠素太陽能電池示意圖 李娜製圖地球上的自然光合成生物體通過10億年以上的進化,逐漸形成了完善的從光能到化學能的轉化體系,可以實現從光能捕獲到能量傳遞、最終到電荷分離的全過程。由此,人們不禁展開想像,能否仿照大自然的造物,用葉綠素造一塊太陽能電池?
  • 技術|科技先鋒:葉綠素太陽能電池
    為了有效地收集太陽能,人們嘗試了各種方法,比如開發大面積、高效、低成本的太陽能電池。目前已有產業化的晶體矽(單晶矽、多晶矽)太陽能電池,部分投產的薄膜電池(非晶/微晶矽矽基薄膜、碲化鎘和銅銦鎵硒),以及主要處於研究中的染料敏化電池、有機薄膜電池等。一種葉綠素太陽能電池,因為儘可能模仿了自然界中的光合作用而備受關注。
  • 幸運的少數:打造高效人工全葉綠素太陽能電池—新聞—科學網
    人們不禁想像,能否仿照大自然的造物,用葉綠素造一塊太陽能電池? 吉林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王曉峰的課題組與日本立命館大學和長浜生物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團隊合作,在ACS Energy Letters上發表論文,開發出了兩種不同結構的雙層或三層全葉綠素的生物太陽能電池,僅由葉綠素衍生物作為光敏材料的生物太陽能電池,實現了4.2%的高光電轉換效率。
  • 研究人員利用蛋白質研發有機電池 或取代鋰離子電池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導,蛋白質有利於肌肉生長,卻也可以幫助構建可持續的有機電池,有朝一日,此種電池可能會成為傳統鋰離子電池的替代品,而且不會帶來安全性和環境問題。如今,研究人員通過利用合成的多肽(構成蛋白質的物質)和其他聚合物,邁出了為此類電池構建電極的第一步。
  • 葉綠素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將植物裡的葉綠素提取出來,放到人工製備的膜裡,光照時就會產生電。這就是葉綠素電池。目前,全球每年至少要消耗13太瓦(1太瓦=1萬億瓦)能源。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人們必須尋找其替代品。功率達12萬太瓦的太陽便進入了人們的視線。理論上,只要收集1小時的太陽能,就可滿足人類全年的能源需求。
  • 基於光合作用原理,葉綠素也能製備太陽能電池
    地球上的自然光合成生物體經過了10億年以上的進化,才逐漸形成了完善的從光能到化學能的轉化體系,可以實現從光能捕獲到能量傳遞並最終實現電荷分離的全部過程。在能源消耗持續增多的當下,科學家們不禁想像,能否仿照植物的光合作用,用葉綠素製造太陽能電池呢?
  • 基於光合作用原理 葉綠素也能製備太陽能電池
    地球上的自然光合成生物體經過了10億年以上的進化,才逐漸形成了完善的從光能到化學能的轉化體系,可以實現從光能捕獲到能量傳遞並最終實現電荷分離的全部過程。在能源消耗持續增多的當下,科學家們不禁想像,能否仿照植物的光合作用,用葉綠素製造太陽能電池呢?
  • 科學:利用維生素B12衍生物開發有機太陽能電池
    【科學:利用維生素B12衍生物開發有機太陽能電池】印度科學教育與研究所(IISER)博物館的研究人員使用維生素B12的合成衍生物開發出更便宜,更靈活的有機太陽能電池。「Corroles具有非常好的光物理特性。
  • 科技先鋒:葉綠素太陽能電池
    這些色素分子,包括葉綠素a(Chlorophylla)、葉綠素b(Chlorophyll b)、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等。目前已知的是,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植物只選擇了吸收紅光的葉綠素a和吸收藍紫光的葉綠素b捕捉光。  近來研究發現,為了應對弱光環境,有些植物還衍生出了吸收長波光線的色素。
  • 科學家們研發出新型室內有機太陽能電池
    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能夠將室內環境照明轉化為電能。他們開發的太陽能電池板是有機太陽能電池,雖然它們產生的能量很低,但可以為物聯網設備提供充足的能量。隨著物聯網的擴展,在公共空間和家庭中,將有數以百萬計的設備需要電力來運行。
  • 瑞典、德國的大學共同研發有機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瑞典、德國的大學共同研發有機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組件  來源:SOLARZOOM光儲億家    2020/3/6 17:12:57  我要投稿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研究小組研發出了一種新型有機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 WiFi可提供電能,那反過來行嗎
    智創新   作者:代小佩  每天,你用手機接上WiFi、打開網頁,這一切看似稀鬆平常。但你是否想過,有一天也許能用WiFi充電?  這聽起來不可思議,但確實有研究證明了其可行性。近日,外媒報導了一項重大突破——科學家將WiFi信號轉化為電能。
  • 研生試劑-新葉綠素能捕獲紅外光
    科學家從澳大利亞鯊魚礁的藍細菌中提取到了一種新的葉綠色——第5種葉綠素(被稱作葉綠素f),它能夠吸收紅光和紅外光。利用該新葉綠素,研究人員有望讓太陽能電池將更多的光能轉變為電能,提高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
  • 一種新電池可以用10年,而且成份沒有腐蝕性
    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科研人員近日研發出了一種新型液流電池論文發表液流電池的電能一般貯存在外部的儲液罐中,罐越大,蓄電能力越強。電池正負極所裝的電解液不同,其中的陰陽離子透過薄膜交換以實現電能的儲存和釋放。對於風能、太陽能這種間歇性、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液流電池可以提供有效的存儲方案。但現在的液流電池在多次充放電循環後,儲存能力會下降,需要對電解質定期維護。而由於電解液的腐蝕性,開發和維護成本較高。
  • 研發出環保有機太陽能電池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研究團隊成功以環保方式,研製出一種高效有機太陽能電池,輸出效率創新紀錄。
  • 「超級電池」:榴槤電池充電30秒、鑽石電池體積小超長壽命!
    這促使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嘗試研發新型電池來克服這些問題,他們希望利用一些新型材料,其中包括:鑽石、臭氣燻天的水果等,找到為未來技術提供動力的新方法。這是通過電解質中一系列化學反應發生的,該化學反應是由充電電路中流動的電能驅動的,電池在使用過程中,鋰離子通過電解液以相反的方向從正極流向負極,而電子則通過安裝電池的電子設備的電路系統,為電子設備提供動能。新型材料替代鋰離子電池是必然趨勢近年來,研究人員對電池正負極材料的改進有助於提高鋰離子電池容量和能量密度,但當前最需要將鋰離子電池成本降低。
  • 博材匯 | 「超級電池」:榴槤電池充電30秒、鑽石電池體積小超長壽命!
    此外,開採鋰離子電池所需的金屬材料也會帶來高昂的社會和環境成本。這促使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嘗試研發新型電池來克服這些問題,他們希望利用一些新型材料,其中包括:鑽石、臭氣燻天的水果等,找到為未來技術提供動力的新方法。
  • 科學網—有機太陽能電池進化出「新物種」
    、重量輕、材料來源廣泛、成本低等優勢,有機太陽能電池對大規模利用太陽能、提供廉價電能具有重要意義。 ■本報見習記者 辛雨 在人類利用太陽能的各項技術中,將太陽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太陽能電池是最具發展前景的技術之一。其中,有機太陽能電池是新興起的一個研究方向。因有機材料具有柔性好、重量輕、材料來源廣泛、成本低等優勢,有機太陽能電池對大規模利用太陽能、提供廉價電能具有重要意義。
  • 科學家研發新有機太陽能電池 專為室內照明設計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與使用晶體矽半導體的更常見的對應物相比,有機太陽能電池薄,柔軟,重量輕且便宜,允許它們應用於多種物品中。現在,研究人員已開發出一種針對室內照明進行優化的產品。新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由瑞典林雪平大學、中國科學院和北京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合作開發。其有源層由供體和受體材料的獨特組合組成,使其能夠吸收大多數室內環境中常見的精確波長的光。簡而言之,供體材料吸收光子,而受體則獲得電子。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創建了兩個原型,一個尺寸為1平方釐米,另一個尺寸為4平方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