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古代傳統八大名瓷之一,建盞伴隨著宋代茶文化的變遷應運而生,並在社會自上而下的追捧和統治者的痴迷中發展至巔峰,儘管之後因為種種原因斷燒了近千年的時光,但依舊憑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贏得了無數人的喜愛,在世界各大古玩市場上穩穩的佔有了一席之地。人們熱衷於收藏建盞,一批懷有匠心的工藝師們更是在復燒建盞的道路上孜孜不倦的探索,而在這其中,對曜變盞的復燒更是耗費了工藝師們大量的心血。
何為曜變
「曜變」是從日本傳來的舶來詞,最早記載為日本《君臺觀左右帳記》「曜變,建盞之無上神品,乃世上罕見之物,其地黑,有小而薄之星斑,圍繞之玉白色暈,美如織錦,萬匹之物也」,它是建盞釉色品類中最為珍貴的一種,現存完整的曜變盞僅有三件,盡藏於日本,且都被奉為國寶級別的存在,由此可以很直觀的反映出曜變盞的珍貴。
曜變盞的最奇特之處,就在於其釉面上三五成群分布著的斑紋,在陽光的照射下,這些斑紋能夠呈現出宛若太陽光暈的異彩,隨著光線角度的不同,且光暈還會變幻出藍、黃、綠、紫等不同的色澤,盡顯玄幻瑰麗之美、神秘玄幻之感,每每都能夠讓觀賞者讚嘆不已,引發無數的遐思。
曜變存世少的困境
一直以來,曜變盞有「無上神品」之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它超高的燒制難度。由於燒制難度的特殊性,建盞至少要在1300℃以上的還原焰中才有可能被燒製成功,在這個過程中,受窯內溫度、氣氛等因素的影響,稍微行差踏錯便很有可能讓一窯胎體毀於一旦。曜變盞更是如此,這是因為它的斑紋大多集中於碗壁內側,在高溫下很不穩定,故曜變斑紋形成持續的時間很短,如果恰好被捕捉到就能夠保存下來,反之就會稍縱即逝,形成普通的建盞。
而建盞的燒制難度也直接導致了它現如今存世品稀缺的現狀,在宋代中央集權高度統一的封建社會,生產一切產品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君王服務,建盞也同樣不例外。但曜變盞的燒制本身就具有極大的偶然性,如果匠人將曜變盞的存在上報,此後再被要求燒制,便很有可能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所以為了保全性命,許多匠人寧願悄無聲息的銷毀,也不願邀功請賞。
曜變盞的復燒
近年來,建盞的復燒之路在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的結合中日益走上坦途,對於曜變盞的復燒也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縱觀當今陶瓷界,雖然還沒有人能夠真正復原曜變天目盞,但已經出現了能夠將曜變天目盞復燒到神似的工藝師,他就是有著「曜變建盞復燒第一人」美譽的陸金喜。
和原品曜變天目盞相比,陸金喜所復燒的曜變天目在器型、釉色和結構質量上幾乎都達到了能夠以假亂真的藝術水準,在2016年保利拍賣會上更是被拍出了112.7萬的天價。目前,陸金喜所復燒的曜變天目盞已經先後被中國美術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等著名博物館列為藏品,陸金喜本人還應日本之邀去到其國內各大博物館交流曜變復燒工藝。
如何鑑賞曜變盞
釉色是建盞的靈魂所在,曜變盞絢麗多彩的斑紋又為釉色增添了新的「血肉」,對曜變盞的鑑賞也自然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一般來說,曜變盞的斑點以碩大厚實、邊緣質感清晰、色彩較鮮豔為佳,周圍還要帶有較為粗壯、立體感強且能夠折射出釉面多種色彩的斑點環,如此的曜變盞才能夠稱得上是上品。
曜變盞是我國古代匠人心血和智慧的結晶,它本該在祖國的懷抱裡熠熠生輝,卻最終東流日本,這對於中國來說不失為一種遺憾。而現如今曜變天目盞的復燒,又在一定程度上為曜變盞在國內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這無疑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