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國寶回家 陶藝家陸金喜的曜變天目復原之路
2016年的保利廈門秋拍現場,一隻「新建窯曜變天目建盞」以112.7萬元(含佣金)落槌,遠超早先估價,並刷新近年來同類作品的國內拍賣最高紀錄。
這隻價格不菲的「新曜變天目」由閩北陶藝家陸金喜燒制,拍賣結果一出,在建盞圈、宋瓷圈引起轟動,同時也引來許多好奇的目光。
一、曜變天目——陶瓷史上的不解之謎
「曜變天目」,即曜變建盞,為宋代建窯所燒茶碗,以神秘莫測的輝光著稱於世。曜變天目極難燒制,全品僅三隻存世,分別收藏於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大阪藤田美術館和京都大德寺龍光院,悉數被日本政府認定為國寶。日本媒體稱其為「天下第一名碗」、「碗中宇宙」。
▼藤田美術館所藏曜變天目
建窯曾遇數百年的斷層,燒制技藝失傳已久。從1979年開始,經過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宋代建窯兔毫盞、油滴盞的燒制技術已成功破解,但曜變天目的燒制技術依然成謎。
曜變天目的藝術魅力和燒制難度令眾多日本、歐美的陶瓷工藝師為之心折,並投入破解謎團的行列中。而這一謎團,至今仍是建盞界、乃至陶瓷界難以逾越的珠穆朗瑪峰。
二、陸金喜——勇攀曜變高峰的痴人
中國的珍寶在海外大放異彩的同時,國內自然也不乏為祖先智慧結晶吸引的工藝師,投身入復原曜變的行列,閩北陶藝家陸金喜就是其中之一。
陸金喜,首屆南平市工藝美術師(陶瓷),現任福建省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南平市聚賢建窯文化研究院院長。從事建盞研究已經二十餘載,師承鄧白、陳棋、陳輝等國家美術教育家及首批恢復宋代建盞專家組成員。並於2005年在建盞的發源地——閩北創辦了聚賢建窯文化研究院,致力於建盞文化的發掘和保護研究。
▼恢復宋代建窯兔毫釉建盞專家組成員合影,陳輝老師就在其中
為研究曜變天目的燒制技法,他讀遍相關專著,請教材料學、陶瓷學專家,搜集考察老盞標本;於二十年時間裡,夜以繼日地實驗、分析,經過艱苦卓絕的探索,終於得出一個相對滿意的解答。2016年的保利秋拍上這隻新曜變,就是他交出的答卷之一。
▼保利秋拍展拍的百萬新曜變
此外,在《第九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陸金喜所燒「油滴曜變深鬥盞」獲得了「中華工藝精品獎 最佳技藝獎」,而「撇口蓮花盞」則獲得了「2016年福建省工藝美術創意設計大賽金獎」。
各色榮譽接踵而至的同時,陸金喜不改每日燒窯的計劃,依然潛心研究窯內外技術。他最大的希望,就是令世人看到這一今人向宋人的致敬,弘揚悠久古樸的建窯藝術,並讓國寶的傳承回歸祖國。
三、陸金喜復原的「曜變天目」,有多接近宋代的曜變?
復原老窯瓷,講究的是形神兼備。器形要符合宋代建盞的神韻,釉面斑紋的光彩與形態也應與宋代曜變貼近,尤其曜變天目的奇異光彩,會因為光線和觀察角度的不同,產生明顯的變化。
而舉凡親眼見過陸金喜所燒曜變天目的學者、收藏家均表示,這是現代陶藝師仿燒的「曜變」中,最接近宋代曜變天目者。主要就是因為它從釉的彩光、斑核、排列方式以及胎骨的形態上看,都已經與宋代曜變相差無幾。
尤其是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它與藤田美術館所藏國寶級曜變天目頗為神似,光線變化和觀察角度變化時,亦會產生不同的迷人光暈。藤田美術館現任館長藤田清見過陸金喜所燒新曜變之後,也頗為認可,並挑選了二隻收藏。
▼室內光下觀察陸金喜新燒曜變
▼室外自然光下觀察陸金喜新燒曜變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說宋代曜變是100分,那麼陸金喜研究燒制的新燒曜變可以打90分以上。成為神的第一步是接近神,曜變天目的復原之路,閩北陶藝家陸金喜走在最前列。而他的曜變研發之路仍在持續推進當中,力求達到滿分。筆者衷心祝願這位攀登曜變高峰的勇者,能燒制出更多更好的精彩作品,將千年前宋人留下的寶貴遺產,完整地傳承,並發揚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