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潛心研究!700年前絕技「曜變天目釉」唐山放異彩

2021-01-15 湘湘帶你看社會

三代人潛心研究——

700年前絕技「曜變天目釉」唐山放異彩

□於宗河

曜變天目釉,懂瓷的人都知道燒制它的難度。目前世界有明確記載僅存的3件曜變天目盞都產自南宋期間,且全部收藏於日本的博物館。宋代後,這項古老的技術逐漸失傳。

如今,失傳了700年的技藝在唐山被重現並傳承,人們能有幸一睹曜變天目釉動人心魄的風採,也記住了「唐山玉春天目陶瓷研究所」和張惠峰的名字。幾十年來,這個研究所專門研究曜變技藝,專業創作曜變釉瓷,走出了一條傳承與創新、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之路。他們研發的曜變釉瓷以其「造型優美、耀斑炫麗、晶形沉穩、釉紋細膩」在業內廣受讚譽。

「碗中宇宙」曜變天目釉美輪美奐

曜變天目釉素有「碗中宇宙」之稱,有人說「南宋時期的曜變天目,光環的顏色變幻不定,妖異瑰奇得不像是人間之物」。凝視一隻精緻的曜變天目盞,恍如一片星空,繁星點點,神秘莫測……令人心潮起伏。

曜變釉是瓷釉家族中的一朵奇葩,一件釉瓷經過窯火的洗禮,瓷器表面增添了七彩光芒,合於自然肌理,又增玄妙想像,細細品味,意境深遠。

黑色曜變天目釉,經收藏家的把玩後,竟泛出藍圈和紅彩,讓人嘖嘖稱奇;葵花黃釉整體觀看,雍容華貴,仔細查看,又見葵花黃面裡閃爍著小小的楓葉,給人無限聯想;金絲釉,雖未施金,卻有條條金絲在釉裡擺動,陽光下把玩,又見金光折射……欣賞唐山玉春天目陶瓷研究所張惠峰研發的曜變釉瓷,感覺五彩繽紛,燦若雲霞,紋路奇妙,釉彩斑斕。

子承父業三代鍾情曜變天目釉

「曜變天目釉」燒制技藝是中華陶瓷文化中最為神秘的一部分。發掘失傳的曜變奇蹟,是數代人的希冀。上世紀70年代,張惠峰的父親張玉春任唐山陶瓷研究所工藝研究室主任,主持曜變天目釉研發工作。他查閱大量資料,走訪專家名人,經過多少次失敗和廢寢忘食的努力,終於盼來了美麗曜變晶花的出現,並於1983年撰文宣布鐵紅金圈結晶釉在唐山誕生,同時榮獲國家科技金龍發明獎。

張惠峰子承父業,他和妻子史豔華創辦了玉春天目瓷藝研究室,和退休後的父親一起致力於對曜變天目釉燒制技術的深入研發。2002年,張惠峰和史豔華在原來研究室的基礎上創建了「唐山玉春天目陶瓷研究所」,並將研究的觸角延伸到曜變釉瓷系列產品的研發上,拓寬研發領域,著力探究曜變釉瓷的耀斑、晶形、釉紋生成原理,開發出曜變釉瓷系列新品,獲得多項榮譽稱號。

曜變釉瓷貴在傳承。值得欣慰的是,張惠峰的女婿李樹彬也加入了曜變釉瓷的研究之中,並獲得唐山市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他傳承前輩技藝,大膽探索未知領域,不斷提升對於曜變釉瓷的研發能力。

科技創新古老技藝煥生機放異彩

經過20多年的艱辛探索,如今張惠峰已經熟練掌握了曜變釉瓷的燒制技術,不僅攻克了原有燒制技術中流釉不均、沾底嚴重、光亮度較差等缺陷,還大大提高了燒製成功率,提升了作品燒成品質。他創作的鐵鏽花等作品,多次參加中國藝術陶瓷設計創新評比大賽,獲得國家級金獎七項,銀獎三項。

一件精品的創造,離不開每一個製造環節的匠心。張惠峰和史豔華嚴把質量關,在成型、修坯、施釉、乾燥、燒制幾個主要環節親力親為,絲毫不敢懈怠。曜變釉瓷看似屬於藝術之列,但實質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凝聚著物理、化學等方面的知識。張惠峰經過若干實驗,制定出科學配製的原料,摸索出曜變釉瓷多種同類異晶體系列化、差異化的創新特點,掌握了晶形變化、表面張力、瓷釉膨脹的變化規律,從而讓他在因品施釉上得心應手。

近年來,他先後攻關研發成功了紅色曜變天目釉、葵花黃釉、金絲釉、金星釉、珍珠藍釉、虎睛釉、荔枝釉等系列曜變釉瓷;創新研發了在一個瓷坯上應用兩種以上的釉料,創造了系列釉裡紋藝術瓷。如今,他又將唐山特有的骨質瓷與曜變釉結合,著手研發新型骨質瓷曜變釉瓷,卯足力量向曜變釉瓷器家族中的高峰攀登。這些曜變新釉,創新了古老的曜變技藝,填補了行業空白,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近年來,玉春天目陶瓷研究所以其融匯古今、天人合一、高雅華貴、風格獨特的曜變釉瓷而享譽國內,多個作品在國家和省級的專業評比中屢獲殊榮,並被中華民族藝術珍寶館、中國工藝美術館等多家博物館以及眾多的收藏名家收藏。張惠峰因其藝術成就突出,先後獲得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北省陶瓷行業突出貢獻科技工作者、河北文化之星、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唐山陶瓷大工匠的榮譽稱號。

【來源:環渤海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曜變天目是怎麼來的?
    最近的研究結果顯示,除了建窯之外,福建的建甌縣(今建甌市)、泰寧縣、松谿縣、崇安縣(今武夷山市)、寧德縣(今寧德市蕉城區)、光澤縣、建寧縣、福清縣(今福清市)和泉州等地,甚至廣東的一些瓷窯都燒制過兔毫盞。北宋時期的景德鎮也燒制過一段時間的天目釉小碗,我曾在湖田窯找到了一些碎片。綜上可知,天目瓷並非特殊的陶瓷。
  • 失傳7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茶碗,竟被中國大媽做出來了?
    曜變天目茶碗仿製品節目播出後,就引起了日本各界人士的熱議。首先是在價格上,在前兩年日本的一位鑑定專家對存放在靜嘉堂文庫美術館的曜變天目茶碗估價,給出的價格是12億日元,當然這個估價完全是個玩笑,因為曜變天目茶碗的歷史意義和其工藝就遠遠不止這個價格,在中國古代,這樣的一個茶碗可以換一座城池,可見價值有多高。
  • 失傳的《曜變天目茶碗》,日本陶藝家傾注心血成功再現
    第八代長江惣吉自年少之時變對神奇的曜變天目茶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能夠得到研究這種茶碗的機會,他放棄了原來的鐵飯碗,做了長江家的上門女婿。▲古文書有記載明朝皇帝回贈日本室町幕府「建盞六口」 第八代長江先生對曜變天目茶碗顯示出異常的執著,以至於為了專心研究茶碗,竟然將賴以為生的青花瓷工廠給關了。
  • 曜變天目是中國的,可為什麼日本人這麼喜歡曜變天目?
    最一開始,是由全世界僅有三件半宋代曜變天目存世,那個時候好奇為何還有半件之說。後來知道僅有半隻出土於杭州,其他的三隻完整的宋代曜變天目傳世品,全被收藏於日本,更被列為日本國寶。說實話,心裡還有些委屈,為啥自己國家的好東西流落到了異國他鄉呢?
  • 讓國寶回家 陶藝家陸金喜的曜變天目復原之路
    一、曜變天目——陶瓷史上的不解之謎「曜變天目」,即曜變建盞,為宋代建窯所燒茶碗,以神秘莫測的輝光著稱於世。曜變天目極難燒制,全品僅三隻存世,分別收藏於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大阪藤田美術館和京都大德寺龍光院,悉數被日本政府認定為國寶。日本媒體稱其為「天下第一名碗」、「碗中宇宙」。
  • 全面揭秘丨為何曜變天目全世界只剩三件半
    曜變盞,作為建盞中最為神秘的品類,本應世世代代在家族中流傳,但日本大正年間(1912-1926年間),它卻意外被送上了拍賣臺。事情是這樣的:此曜變盞本為德川家之物(其實最早最早屬稻葉家),但德川家的乳母阿福兢兢業業撫養家中長子德川家光長大成人,還做成了兩件大事,為德川家立下了天大的功勞。
  • 失傳近千年的曜變天目盞被復燒成功?該如何鑑賞?
    作為我國古代傳統八大名瓷之一,建盞伴隨著宋代茶文化的變遷應運而生,並在社會自上而下的追捧和統治者的痴迷中發展至巔峰,儘管之後因為種種原因斷燒了近千年的時光,但依舊憑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贏得了無數人的喜愛,在世界各大古玩市場上穩穩的佔有了一席之地。
  • 曜變天目 來自宋代的星空主題
    三隻曜變天目盞的紋路、色彩都不盡相同。(圖/《BRUTUS》) 曜變天目是日本人對此盞的稱呼,中國人如何稱呼未見任何歷史記載。(攝影/渞忠之) 日本人喜歡自然之美,即使施加了人力,也要儘量讓它不起眼。充滿變化的曜變天目恰好符合了日本人所追求的美學。可以說茶盞是由人所造,曜變天目卻由自然而生。 龍光院的曜變天目是三盞之中最神秘的一件。
  • 那隻藏著宇宙的碗,經歷了700多年的顛沛流離,見證了歷史的變遷
    如今古代的瓷器已經不能用來使用,只能用來研究和觀賞,我們有幸在博物館中見到眾多古代的瓷器和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而有一種瓷器,我們幾乎無緣在國內看到,那就是曜變天目茶碗。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幾乎每個人都是茶的狂熱粉絲,陸遊稱自己為陸羽轉世,藝術皇帝宋徽宗趙佶更是對茶頗有研究。文人爭鬥,也要用這種儒雅風趣的方式,鬥茶應運而生,聽這名字,完全感覺不到競爭的激烈,有的只是如茶水一樣的溫潤感。
  • 日本視為國寶的曜變天目,真的全球只剩三件半了?
    愛喝茶的人,都有屬於自己鍾愛的建盞,都是口大底小,形如漏鬥。如果你有了解過建盞,那麼「曜變天目」一定是聽說過的,曜變天目舉世聞名,全世界也僅僅只有幾件,現在連遠遠觀看一眼,都是不可得的機緣。這與宋代的茶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還有當時的鬥茶文化盛行,也有人說,建盞是為鬥茶而生的瓷器,深受皇家貴族們的喜愛,曜變天目,就屬於鬥茶時用的茶碗。曜變天目屬於宋代特製孤品,燒制的難度極高,「曜變天目」屬於窯變現象,充滿了偶然性並非可把控,像曜變天目這樣絢爛多彩的要變現象,要經過大量的燒制,才有可能得到一件。
  • 曜變之路答盞友問,多次零距離看曜變究竟是什麼體驗?
    文章轉載自「中國網」在今年曜變天目集體亮相之前,見過曜變天目的人其實很少。 大家基本是通過書籍、網絡圖片,還有就是NHK的視頻來認識它 。 不過,究竟哪個才是曜變的真面目? 曜變之路的某些成員,對於曜變天目都有較長時間的實踐研究,曾多數近距離欣賞曜變天目。
  • 【動畫】成就三位諾獎得主 發光蛋白如何在科研中大放異彩?
    【動畫】成就三位諾獎得主 發光蛋白如何在科研中大放異彩?發光生物幾乎遍布全球,有超過700個屬,這其中又有80 %源於海洋。大家也許還記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漆黑的夜晚,「派」獨自漂浮在平靜的海面上,綠色水母點綴著波光引人無限遐想。然而,水母是如何進化出發光能力的呢?這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個謎。直至20世紀中期,在眾多科學家的努力下,水母的發光之謎被逐漸揭開。科學家首先在螢火蟲體內提取出一種奇特的蛋白——螢光素蛋白。
  • 2年前日本現國寶曜變天目茶碗,專家:2500萬,中國大媽:我做的
    陶瓷藝術是我國古代的瑰寶之一,陶瓷藝術已經有了數百年,特別是這種曜變天目茶碗,可以說是傳世孤品,出現主要是在南宋時期,是宋人鬥茶用的,這種茶碗的奇特之處在於,隨著光線角度的不同,光環的顏色會變換不定,看著就是一件人間絕品,所以這是一種特別高的技術。那麼為什麼兩年前在日本驚現「國寶曜變天目茶碗」,而且高價2500萬,但是嘲諷的是,這不僅是假的,這竟然是中國的一位大媽做的。
  • 尋訪曜變天目碗:博物館裡的日本茶道軌跡
    因目擊了曜變天目的神奇,日本文人的研究和記載倒是很多。東山文化是千利休之前的日本茶道文化,吸取了許多宋朝茶文化的精髓,使用茶具很多傳自中國,稱為唐物。當時東山文化的代表足利將軍的身邊人能阿彌所寫的《君臺觀左右帳記》裡面就記錄,曜變天目是「建盞內無上之品,天下稀有之物也」。
  • 日本三件國寶曜變天目茶碗同期展出
    全世界僅有三件半宋代曜變天目存世:半隻出土於中國杭州,三隻傳世品,收藏於日本,均被列為日本國寶。今年3月到6月間,這三件國寶曜變會分別先後在滋賀美秀美術館、東京靜嘉堂文庫、奈良國立博物館展出,展期有一個月(4月13日到5月19日)的重疊時間,這也是有史以來它們第一次同期對外公開展出,堪稱一生一次的邂逅。
  • 【展·記】曜變天目——一隻茶碗裡的宇宙星辰
    因為這種窯變的產生實際上是屬於一種事故,是無法預測也無法複製的,在當時甚至還被認為是一種殘次品,很多產生曜變的建盞一生產出來就被銷毀了,因此存世極少,到今天全世界僅剩下三隻完整的曜變天目茶碗,全部都在日本,而且全部都被認定為國寶,需要非常難得的機緣才會拿出來公開展出!
  • 曜變天目茶碗和兔褐金絲寶碗的關係
    眾所周知,曜變天目有三隻是日本的國寶,相傳是日本和尚到天目山修習禪道時帶回,而取名為曜變天目茶碗,茶盞中五顏六色的炫彩為曜變,在宋時這類茶盞應該就是鷓鴣斑盞,是哪個窯口燒成目前還沒確定,只有在杭州發現半件曜變天目的標本,窯口還是要以實物標準來驗證2,兔褐金絲寶碗是宋代大文豪黃庭堅對這類茶盞的稱呼,兔褐金絲寶碗,松風蟹眼新湯,傾看色尤宜,宋代的詩詞有大量的描述盞類茶盞,有金絲
  •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解讀宋式美學 傳承建盞文化導語建盞之中的無上珍品,非曜變盞莫屬,目前被公認的,真正可稱「曜變」的僅三件半,其中三隻如今為日本國寶,而今天武夷建盞要介紹的是那半件曜變盞。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主任學藝員小林仁曾上手研究過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和藤田美術館所藏之曜變天目。他得出結論:杭州這件出土品與其他兩件曜變天目(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和藤田美術館所藏的)較為接近。三者都有:出現偏紫紅色的光彩,部分曜變形成篦紋狀的縱向線條,以及曜變斑紋的生成略帶不規則的這些特點。
  • 杭州考古發現曜變天目茶碗,雖然有四分之一殘缺,卻仍讓人嗟嘆
    提到杭州,很多人都會想到西湖的雷峰塔、還有鼓樓景區等等,杭州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之地。經過歲月洗禮,考古學家在杭州發現了南宋時期的「曜變天目茶碗」這個歷史文物驚現於世,雖然有四分之一的殘缺,但是仍讓人嗟嘆,也讓我們對南宋時期的點茶文化又有了深入的了解。
  • 日本又發現了國寶曜變天目?中國大媽:來中國,一個80塊賣你
    宋代第一神器——建盞,曾經是黑釉瓷藝術的巔峰,就連九五之尊宋徽宗都為之傾倒,是唐宋以來人盡皆知的名瓷,而作為建盞中至高無上之神品,流傳到至今,公認的宋代曜變全品僅有三隻,均藏於日本相關機構,為國寶級別。中國僅在行貨走出土殘件,日方稱其燒制原理為"陶瓷史上最大的不解之謎之一"。為此眾多陶藝家致力於破解該謎題,也有不少人好奇除了這三件半曜變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未發現的宋代曜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