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IMEC的全固態電池

2020-12-06 第一電動網

最近出現一種新型的全固態電池,該全固態電池實現了低成本,大容量,有可能將提前固態電池商業化場景的應用。

這款電池由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開發。據報導日本松下也參與了電解質材料的開發。IMEC於2019年6月宣布開發出一種固體電解質鋰離子二次電池(LIB),其體積能量密度高達425 Wh/L(圖1)。它使用磷酸鋰鐵(LiFePO 4:LFP)作為正極活性材料,金屬Li作為負極活性材料。

圖1 :2024年是否可達到1000Wh/L

圖示為使用液體電解質的現有鋰離子二次電池(LIB)和由IMEC開發的全固態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的推移,液體電解質LIB如果沒有重大突破,預計800 Wh/L將成為天花板。但另一方面,IMEC近一年內就實現了能量密度的翻番,未來五年內可實現1000 Wh / L。 (圖:IMEC)

作為液體電解質LIB電池,一般超過400Wh/L屬於常見的水平,實驗室也有達到過700Wh/ L的例子。然而,IMEC據說在2024之後可以實現1000Wh/L,且充電倍率為2〜3C(20〜30分鐘充電)。「當前液體電解質LIB的上限是800Wh/L」(IMEC),而新型的全固態電池將在不久的將來突破這一上限。

這款IMEC電池的最大特點是其製造工藝(圖2)。首先形成正極,這與現有的液體電解質LIB相同。

圖2:電池製造過程中電解液的凝固

IMEC全固態電池製造工藝概述(a)。首先,在集電器上形成正極材料。此時,將其浸漬在作為電解質前驅體的液體材料中並使其固化,固化後然後形成負電極層等。與傳統的固體電解質不同,這樣在某種程度上能夠使用一部分現有的LIB製造設備(b),這一點更具優勢(圖:IMEC)

接下來,將液體電解質浸漬到正極材料中。這也和傳統工藝一樣。

不同之處在於將其乾燥以使電解質固化,然後再形成負電極等。其結果,在批量生產時只需要微小改變現有的液體電解質LIB製造設備就可以使用。而事實上,IMEC幾乎已經解決了全固態電池難以大規模量產的課題,按照其計劃2019年中已經開始A4尺寸,容量5Ah電芯的樣品試製。

由於電解質作為初始液體已經滲透到電極的各個角落,因此不太可能出現在全固體電池中 「電極與固體電解質之間的接觸面積小和界面電阻非常高」的問題。此外,電解質即使在固化後也具有彈性,可以吸收伴隨充放電的電極中活性材料的膨脹和收縮。

除高能量密度外,該電池還具有兩個優勢(圖2(b))。一個是電解質材料的電位窗口相對於金屬Li負電極寬達約5.5V。這意味著可以使用更高電位的正極材料,存在大大增加能量密度的空間。在體積能量密度為425Wh/L的當前條件下,採用的是具有約3.5V略低電位的LFP用作正極活性材料。如果使用相同的5.5V的正電極活性材料,僅僅這一點就能做到體積能量密度提升到約1000wh/L(計算值注1) 。

注1)IMEC表示,為了實現1000 Wh /L的體積能量密度,將一次通過開發以下步驟去實現(1)使用汽車電池中使用的高電位材料(NMC,NCA等)作為正極活性材料,(2)優化電極結構,(3)減薄電解質層厚度。

而另一優勢則是耐高溫。它可以在高達320°C的溫度下使用,因此目前LIB電池所必須的冷卻系統可以直接省略。因此即使保持電芯在425Wh /L的現狀水平組裝成電池Pack箱體,電池組的體積能量密度也能是當前車輛用LIB的兩倍。當然這一點是其他全固態電池也能做到的。

目前IMEC使用的固體電解質在室溫下的Li離子電導率為1m~10mS / cm。10mS/cm是液體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標準值,並且它還與由東京工業大學和豐田汽車公司開發的硫化物基材料「LGPS † 」的離子電導率一致。此外,IMEC的目標是在不久的將來將其提高10倍至100mS/cm(室溫)。

† LGPS =組成為Li10GEP2S12的硫醚化合物。由東京工業大學菅野了次教授的實驗室和豐田汽車於2011年開發。鋰離子電導率高達11 mS / cm,當時引發了全固態電池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這種固體電解質的特性是什麼?實際上,主要成分是SiO2。換句話說,它是一種常見的氧化物材料。然而,它具有1400m2/g的超高比表面積,並且其內壁與稱為離子液體的鋰鹽結合。

製造過程概要如下(圖3)。首先,將稱為TEOS †的 Si基材料在離子液體中分散,加入水(水解),形成膠凝。除水後,採用CO2進行超臨界乾燥†。然後它變成一種非常輕的海綿狀固體材料,稱為「氣凝膠」。這是上述電解質從液體變成固體的過程。

圖3氧化物材料和離子液體的混合物

更詳細的IMEC電解液製造工藝:在將離子液體與Si基材料的TEOS(原矽酸四乙酯)混合後,通過加入水等使其凝膠化,然後去除水分。此外,在CO2氛圍下進行超臨界乾燥,形成主要成分為SiO2的多孔材料。由於離子液體結合到孔的表面增強了Li離子的導電性。

† TEOS(原矽酸四乙酯) =化學式是Si(OC2H5)4的 Si系化合物。溶膠-凝膠法和超臨界乾燥法在生產氣凝膠時通常採用。

† 超臨界乾燥=通過超臨界狀態的CO2等置換材料中的液體。超臨界狀態是不能進行氣相和液相之間的區分的一種狀態,這是通過使物質達到一定溫度以上並施加一定壓力引起的。通常使用CO2是因為其在31.1℃下在相對低的溫度和約72.8個大氣壓的壓力下具有低粘度和超

從TEOS生產氣凝膠是一項歷史悠久的技術,已有80多年的歷史。這次的不同之處在於首先混合離子液體。

目前的課題是實現快速充電。雖然全固態電池在快速充電中通常都是優越的,但是IMEC電池的特性目前與液體電解質LIB的特性相同或略低。而且,當充放電速率超過0.5C時,容量迅速降低。

雖然IMEC沒有透露原因,但可以推斷出一些原因。一個是固體電解質實際上是與離子液體的混合物。在許多液體電解質中,當施加高於一定水平的電壓時,離子電導率顯著降低並且發熱迅速增加。另一方面,許多固體電解質不具有這種明確的電壓閾值。這也是被稱為「鋰離子高速公路」(研究員)的原因之一。通過混合,固體電解質的這種性質可能會喪失。

另一種原因可能是由於使用金屬Li負電極,在負電極表面上形成的枝晶是充放電的限制因素。實際上,IMEC沒有公開試製電池的充放電循環壽命。

然而,IMEC也有表示在五年內實現2~3 C的快速充電。2019年3月,該公司公布了其中一個技術(圖4)。它是一種「納米網狀電極」(IMEC),具有常規的氣隙,最小尺寸約50nm,非常小,具有多孔柔韌的特性。「這樣,即使在快速充電期間也可以抑制金屬Li負極的枝晶」(IMEC)但是,沒有公開原因的細節。

圖4:通過秘密武器抑制Li負極的枝晶

IMEC於2019年3月宣布推出「納米網」電極。雖然該電極非常多孔質地,但與海綿不同,其氣隙呈非常有規律地排列結構。最小尺寸約為50nm。如果使用該電極,即使在使用金屬Li負極的電池中重複快速充放電,也可以抑制枝晶。(圖和照片:IMEC)

這種特殊電極的製造過程被稱為模板納米技術。具體地說,首先,將該電極的金屬沉積在多孔材料製成的「模具」中進行成膜。接下來,通過蝕刻溶解多孔材料。IMEC說它「易於製造」。

德國哈瑟爾特大學的電池生產線(照片:IMEC),可用於製造A4尺寸的IMEC全固態電池。

來源:NE時代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95880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焦點

  • 固態鋰離子電池的詳細資料解析
    打開APP 固態鋰離子電池的詳細資料解析 21IC 發表於 2021-01-03 13:52:00   你了解什麼是固態鋰離子電池嗎
  • 什麼是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技術
    如果通俗地講,全固態電池就是裡面沒有氣體、沒有液體,所有材料都以固態形式存在的電池。 而考慮到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電池為鋰離子電池,我們在這裡將默認把「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當做全固態電池的代表(暫時忽略全固態鋰硫等新型電池)。 本文也會著重介紹全固態鋰離子電池(以下將全部簡稱為「全固態電池」)的各方面,以饗讀者。
  • 基於硫化物電解質的鋰/硫化物全固態電池
    相較於傳統電解液的鋰離子電池,基於固態電解質的全固態鋰電池未來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可以預見,發展全固態鋰電池有望突破傳統液態電解質鋰離子電池的瓶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早期研究中,由於固態電解質離子電導率較低,全固態鋰電池在與有機電解液鋰離子電池的競爭中並不具備優勢。但近年來,科研人員在固態電解質電導率方面取得了突破,尤其以LGPS為代表的一系列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已經達到甚至超過傳統液態電解質。
  • 【SMM分析】固態電池的衝擊!背後影響解析
    市場上的動力電池無論形狀如何,其本質上仍屬於液態鋰離子電池。而所謂的固態鋰電池是相對於液態鋰電池而言的,指在電池結構中固態電解質替代了原本的液態電解質和隔膜,這也就導致其結構中幾乎不含任何液體。而蔚來此次發布所謂的150kwh固態電池,為半固態電池的可能性更高,本質上是現有液態電池工藝與不完全成熟的固態電池技術結合,通過將一部分的電解液代替為全固態電解質,其含量從20wt%逐漸下降,並於使用預鋰化矽碳負極得來的折中產品,如下圖所示,
  • 固態電池什麼時候可以商用_全固態電池電極材料
    固態電池什麼時候可以商用_全固態電池電極材料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3-19 10:11:29   固態電池什麼時候可以商用   固態電池被普遍視為下一代電池技術
  • 固態鋰離子電池的相關知識詳解
    你了解什麼是固態鋰離子電池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們的固態鋰離子電池也在快速發展,那麼你知道固態鋰離子電池的詳細資料解析嗎?接下來讓小編帶領大家來詳細地了解有關的知識。所謂「全固態鋰電池」是一種在工作溫度區間內所使用的電極和電解質材料均呈固態,不含任何液態組份的鋰電池,全稱是「全固態電解質鋰電池」。
  • 關於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的淺析
    快隨小編來了解一下關於動力電池的知識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7/383965.htm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採用固態電解質替代傳統有機液態電解液,有望從根本主解決電池安全性問題,是電動汽車和規模化儲能理想的化學電源。
  • 固態電池是無鈷電池?固態電池與鈷的關係解析
    進入2021年,蔚來汽車主打固態電池,而松下則有意開發無鈷電池。那麼,固態電池與無鈷電池是什麼關係?固態電池是無鈷電池嗎?早期固態電池的電解質是聚合物電解質,以PEO(聚環氧乙烷)佔絕大多數,PEO的電化學穩定窗口(氧化電位)是3.8V,無法與高電壓正極材料(鈷酸鋰、三元材料等)相容,只能用磷酸鐵鋰做正極,所以不用鈷的說法就流傳下來。不過早期的固態電池有一個缺點,那就是能量密度並不高。
  • 儲能領域新的挑戰者,全固態電池入場
    隨著科學技術的逐漸進步,人們對能源存儲與轉化的要求逐漸提高,傳統鋰離子電池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於電池儲能的高要求,於是新的挑戰者——全固態電池入場。 全固態電池的優勢 傳統的鋰離子電池主要由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結構殼體等部分組成,而全固態電池顧名思義就是電池裡沒有氣體、液體,所有材料都以固態形式存在,用固體電解質來代替現有鋰離子電池中使用的液體成分。使用固態電解質後,全固態電池相比於一般鋰離子電池,可以實現更輕的質量、更小的體積,能量密度也有較大提升。
  • ...儲能|負極|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高禾投資研究中心|正極材料|鋰...
    定義固態電池是指採用固態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與傳統鋰電池相比,全固態電池最突出的優點是安全性。固態電池具有不可燃、耐高溫、無腐蝕、不揮發的特性,固態電解質是固態電池的核心,電解質材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固態鋰電池的各項性能參數,如功率密度、循環穩定性、安全性能、高低溫性能以及使用壽命。
  • 日本研發全固態氫負離子電池
    東京工業大學(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首次展示在基於氧化物的固態電池中以氫負離子
  •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界面的研究進展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由於採用耐高溫的固態電解質代替常規有機液態電解質,故安全性好於傳統鋰離子電池。同時,由於固態電解質的機械性能遠優於電解液,所以其理論上可以有效阻擋金屬鋰負極在充放電過程中產生的枝晶,使得全固態鋰離子電池可以採用金屬負極,進一步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 然而, 固態電解質的本徵電化學性能及其與正、負極的界面穩定性等多個方面的問題限制了全固態電池的實際應用。
  •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到底是個什麼鬼?
    新聞裡講的更為先進的電池就是傳說中的全固態鋰離子電池。今天就跟大家簡單聊聊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的現狀和未來,一起看看全固態鋰離子電池到底是個什麼鬼。1.與傳統鋰離子電池的基本區別圖1 液態鋰離子電池(左),固態鋰離子電池(右)所謂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簡單來說就是指電池結構中所有組建都是以固態形式存在,而如今傳統的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則是液態鋰離子電池即電解液是液態溶液狀。
  • 奔馳eCitaro使用BlueSolutions的全固態電池
    然而,打臉來得如此之快——固態電池生產商Solid Power最近宣布,正在生產第一批具有驚人特性的電池原型,並將於2026年量產。這些全固態電池組由LMP,即金屬鋰聚合物組成。自2007年以來,它已經裝備到了車輛上。 曾經的報導指出,LMP電池組每個有30千瓦時,可以"用於世界各地的儲能項目"。它們的正常工作時需要60℃左右的高溫。這意味著它們會24小時不間斷地進行充放電,或者會在充電點吸取能量,只是為了在閒置時保持高溫,以便隨時使用。
  • 中泰證券:全固態電池商業化尚早 半固態電池鋰和碳納米管用量增加
    2021年1月9日,蔚來在成都舉辦2020NIODay,在會上正式發布了蔚來智能電動旗艦轎車ET7,新車使用了雷射雷達等新一代自動駕駛技術以及150kWh半固態電池包等技術。依據電解質分類﹐鋰電池可分為液態、固態,其中固態電池可分為半固態、準固態和全固態。
  • 全固態鋰電池的產業化現狀如何?
    解析一:半固態鋰電池的產業化道路進展如何?全固態鋰電池具備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柔性化等優勢,同時又存在離子電導率低、界面阻抗大等問題短期無法商業化,這個已經得到市場普遍的認可,我們不再贅訴。我們本篇報告將深度解析市場最關注的三個問題:1、半固態鋰電池對現有產業鏈的影響?2、全固態鋰電池體系的產業化進程如何?
  • 《JPS》探索全固態鈉電池枝晶生長機制
    導讀:金屬負極與電解質的反應性和多次循環後的枝晶生長問題,是阻礙高能量密度Li/Na金屬電池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建立了金屬自擴散係數、電流密度和面積容量之間的數學模型,表明全固態Na電池比全固態Li電池有更高枝晶的容忍性,其原因是由於鈉的高自擴散係數。
  • 中科院資深固態電池專家談固態電池技術產業化
    以上;韓國三星已經開發出60攝氏度下1000多循環的硫化物全固態電池。舉全國之力,聯合日本38家機構,推進硫化物全固態電池產業化。投入固態電池的公司非常多,而且現在基本都是聯合開發,像豐田、本田、松下、日立、三井化學、NGK等,都在一起做硫化物全固態電池,相關研究非常紮實,比如豐田就有400多人團隊研究硫化物全固態,2008年開始就有專利布局,2008-2013年主要是對硫化物固態電池安全性考量,包括硫化氫的產量、硫化氫抑制、電池構造等等,2013年後加大硫化物固態電池布局,之後專利囊括硫化物固態電池構造、正負極材料和固態電池材料等所有硫化物固態電池環節
  • FDK宣布量產第二代SMD全固態電池
    2019年5月,FDK開發出了支持SMD的世界最高水準的小型全固態電池的高容量化產品。近日,FDK正式宣布該產品將於年內開始量產。第二代SMD固態電池電池一般由正極、負極和其間的電解質構成,離子在電解質中流動。鋰離子電池中所使用的電解質是具有可燃性的有機溶劑,因此存在漏液、起火等安全方面的問題。
  • 全固態鋰金屬電池近期研究成果及國內電池供應商布局
    一、超薄柔性聚合物電解質助力高效全固態鋰金屬電池目前,對聚合物電解質的研究多聚焦在提高其離子電導率。離子電導率由固態電解質的離子電導對電解質厚度和面積進行標準化處理計算得到。不同固態電解質的厚度相差較大,因此,即使電導率相近,厚度的差異導致了鋰離子在固態電解質中遷移距離的不同,直接影響了全固態電池電化學性能和能量密度。